[其它]第三章 观赏娱乐昆虫.ppt
《[其它]第三章 观赏娱乐昆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第三章 观赏娱乐昆虫.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观赏娱乐昆虫,观赏娱乐昆虫包含一些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或会发荧光的昆虫。如各种蝴蝶、大蚕蛾、独角仙、吉丁虫、螽斯、蝉、蜻蜓等。,二、甲虫,鞘翅目通称甲虫。全世界已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0种。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它们的前翅高度角质化,坚硬,没有翅脉,叫鞘翅,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之下。,1.甲虫世界,泰国五角大兜虫,南洋大兜虫亚洲体型最大的甲虫,巨人甲虫,原产于非洲的热带雨林,最大甲虫。成熟的巨人甲虫身长可达11.5厘米、重115克。幼虫时,体重可以达到4盎司(约113.4g),雄性巨人甲虫的头部有Y形的角,这
2、是它在争夺觅食地和交配时与其他雄性甲虫战斗的强有力的武器;雌性巨甲虫头部为锲型,可以帮助它们在产卵时挖土打洞。在野生环境下,巨人甲虫一般以成熟的水果和树木汁液为食;圈养时,一般以猫食或者狗食作为饲料。,价值百万美金的金带阴阳蝶,披甲蚱蜢,巴拿马雨林,2.萤科,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约有100余种。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三、发光类观赏昆虫,第三节、嬉
3、戏资源昆虫,斗蟋斗蟋身手矫健,骁勇善战,在斗蟋比赛中精彩场面层出不穷,因而拥有众多爱好者。斗蟋比赛是群众业余娱乐的一项活动,近几年,很多地方成立了斗蟋协会,集研究、欣赏、娱乐于一体,已举办了数次斗蟋大赛,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斗蟋 Velarifctorous micado(Saussure),别称:迷卡斗蟋、白虫、蛐蛐(北方)、财积(上海、浙江、江苏)、促织、吟蛩。分布: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四川、陕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及日本等地。是活跃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地各种斗蟋场上的勇士。尽管自古以来斗蟋迷们命名出多达七八十种不同的斗蟋,实际上
4、绝大多数均属于此种斗蟋,许多所谓的不同种类,往往是个体差异,或是人工选育的不同品系。,形态特征,斗蟋通体黑褐色。头大,顶部宽圆,颜面圆凸饱满,后头有6条黄色短纵纹,两侧单眼之间具1条中间狭两端宽,形似大括号“”的黄色横带,中单眼处具一小黄斑点。前胸背板横长方形,具淡黄色斑纹。前翅略不达腹端。后翅短于前翅。亦有后翅长于前翅的个体,俗称“飞机翅”。,中秋节后是斗蟋的好时节,一般一天能斗1-2场,隔三天后再斗。初上战场的雄虫,可以先用下品的蟋蟀与之相斗,这种训练方法,成为“绞牙”,以激起斗性,为日后参战打好基础。,2雄相斗时,可用蟋蟀草Eleusine indica作为引导控制工具,蟋蟀草又叫牛筋草
5、、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等,是禾本科蟋蟀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遍生我国南北田间、路旁。从老熟的蟋蟀草茎反剥出草皮纤维即可,也可用老鼠须10根用强力胶粘贴成毛笔形,作为诱控工具。,比赛时,将配合对的蟋蟀分别放入特制的饭盒状斗盆中,随后开闸。“初对簧法”一般指斗蟋之始,各启闸引草。先对其腰,后簧其牙。其口开时,左提右挈,待鸣声收翅之际,用草领至闸口,不让过闸激其 斗性。,二曰上风簧法:即第一回合斗胜之蟋。此际应用草时常调拨(不簧其牙),使之斗性常存。三为下风簧法:即第一回合斗败之蟋,此时更要激其斗志,用草先拂其头须项背,次拂腿脚牙际,待其鼓翼鸣声,自壮其胆,再决雌雄。,富贵之家倘有
6、一个蟋蟀斗至二三十次不败,则呼之为“将军虫”。这是喜事,蟋蟀的主人要烧香、请客,张灯结彩,表示庆祝,附近玩蟋蟀者亦多前往祝贺。,二、锹甲,体多为黑色或褐色的大形甲虫,成虫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鞘翅发达;体壁坚硬,有光泽,体色多棕褐、黑褐至黑色,少数种类有金属光照或被毛;性二态现象十分显著,雄虫头大,上颚特别发达呈鹿角状;复眼小,有时刺突延长达眼之后缘而把眼分为上下两部分;触角肘状,分10节,腮片部3-6节,呈栉状;跗节5节,以第5节最长。全球记载近800种,中国记载约150种。,锹甲是鳃角类甲虫中一个独特类群,因其触角端部3-6节向一侧延伸而归人鳃角类,又以其触角肘状,上颚(牙齿)发达(尤以雄虫上
7、颚特别发达),多呈似鹿角状而区别于其 它各科。强大的上颚是作战的武器,真可谓武装了牙齿。,锹甲是一种好斗的昆虫。成虫食叶、食液、食蜜,幼虫腐食,栖食于树桩及其根部。成虫多夜出活动,有趋光性,也有白天活动的种类。全球已记有近800种,我国约记有150种。由于其体大、形状奇特而为大众喜爱和收藏,并作为宠物饲养。锹甲由于其体大、形状奇特而为大众喜爱和收藏,并作为宠物饲养。每年有200多万只锹甲大摇大摆地爬入日本境内,品种超过了500个。,第四节 鸣虫类资源昆虫,鸣虫,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昆虫,种类较多,也很杂。蟋蟀、蝈蝈、油葫芦并称中国“三大鸣虫”。螽斯、蟋蟀叫做“鸣虫”。现代人则把蝗虫和蝉加上,将这
8、四类小昆虫统称为“鸣虫”。,昆虫的鸣叫是通过身体某器官的振动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发声。膜翅目的蜂类、双翅目的蚊、蝇是由于飞行时翅的振动而嗡嗡作响。同翅目的蝉是靠着生在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直翅目的鸣虫全靠器官摩擦发声。蝗虫类的鸣虫绝大多数都靠后腿与前翅的摩擦发声。蟋蟀和螽斯类靠前后翅摩擦发声,如蛐蛐与蝈蝈。,我国久盛不衰的鸣虫为直翅目的蟋蟀类和螽斯类昆虫。蟋蟀类鸣虫发音齿位于右翅,刮板位于左翅。螽斯类鸣虫发音齿位于左前翅,刮板位于右前翅。,一、蟋蟀,小黄蛉蟋 Anaxipha pallidula 别名:小黄蛉、苏州黄蛉、麦秆黄蛉、白金蟋、黄金蛉 分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形态特
9、征:体长0.5-0.7cm 外观娇小玲珑,体形细狭,通体金黄色或麦秆色,有光泽,整体形同一粒小的黄金瓜籽。随着虫龄增长,体色也逐渐加深,光泽随之消失。头部近圆形,前胸背板近方形,表面密被细毛。前翅较狭长,几乎到达腹部末端,半透明,具不规则的棕色斑点。尾须细而长。,鸣声:白天黑夜均善鸣叫。鸣声轻悠柔和,声如“齐,齐,齐,齐(Qi)”,节奏较缓慢,鸣声连续无间断。其鸣声最优美的被鸣虫爱好者称为“黄金蛉”,意思是赞誉它的鸣声圆润悦耳,犹如金蛉摇动时发出的声音。,赤胸墨蛉Homoeoxopha lycoides,别名:乌蛉、墨蛉、蚁蛉、油蛉、黑牡丹分布:除西北外全国各地形态特征:体长5-7mm 全身墨
10、黑发亮,前胸、背板赤黑色而得墨蛉雅号。体态娇小苗条,通体呈亮黑色。头小,前胸背板梯形,前狭后宽,与头部之间形成一明显“颈部”,整体形如一只大黑蚂蚁,因此又被称为“蚁蛉”。,鸣声:喜在傍晚和夜间鸣叫,在多云天气的白天也叫,声如“滴、滴、滴、滴(Di)”,声调有抑扬变化,时而有小的变化,鸣叫时间长,每次可延续60分钟之久。,双带拟蟋蟀,俗名别名 金蛉子、唧蛉子地理分布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上海体形特征 体长6-8mm 通体呈黄褐色。头部在两复眼之间具1褐色横条纹。前胸背板近似方形,前缘黑色,其余散布深色斑点,每个斑点上长有1根硬毛。前翅较宽,半透明,四周具深褐色条纹,到达腹端。前足和后足股节近
11、端部各具1暗色环纹,后足股节外侧各具1宽1窄两条深褐色纵条纹。,鸣声:喜在白天鸣叫,鸣声清脆嘹亮,声如“铃、铃、铃、铃(Ling)”,节奏短促,连续鸣叫,但有小间断,常鸣叫6秒,稍息2秒。,斗蟋 Velarifctorous micado,别称:迷卡斗蟋、白虫、蛐蛐(北方)、财积(上海、浙江、江苏)、促织、吟蛩。分布: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四川、陕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及日本等地。是活跃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地各种斗蟋场上的勇士。尽管自古以来斗蟋迷们命名出多达七八十种不同的斗蟋,实际上绝大多数均属于此种斗蟋,许多所谓的不同种类,往往是个体差异
12、,或是人工选育的不同品系。,鸣声 清澈嘹亮,节奏中速,声如“句,句,句,句(Ju)”。鸣声连续无间断。在无干扰的情况下,鸣叫长达几十分钟,甚至100分钟以上。,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别名:白和尚、猴脸蟋分布:江苏、江西、福建、贵州、广东、广西和云南,日本形态:通体黑褐色。雄虫头大,头顶向前呈半圆形突出,复眼下方两侧向外延伸,呈三角形突起,颜面扁平,向唇基部倾斜。,鸣声 清澈嘹亮,节奏中速,声如“句,句,句,句(Ju)”。鸣声不连续,一般6-7声为一顿,偶尔也有至五声为一顿的,每一次鸣叫也不会长达几十分钟。斗蟋一般在夏末秋初开始鸣叫。喜夜间鸣叫,气温在20时鸣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其它 其它第三章 观赏娱乐昆虫 第三 观赏 娱乐 昆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