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微波技术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06.ppt
《[信息与通信]微波技术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0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微波技术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06.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主要内容,2.1 传输线基本概念2.2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2.3 传输线传播特性参量2.4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2.5 圆图2.6 阻抗匹配(圆图应用),2.1传输线基本概念,一、传输线的种类大致可分三种,(1)TEM波(2)TE、TM波(3)表面波,传输线的种类,(a)平行双导线(b)同轴线(c)带状线(d)微带(e)矩形波导(f)圆形波导(g)脊形波导(h)椭圆波导(i)介质波导(j)镜像线(k)单根表面传输线,兰色:微带线。浅红:介电常数为15的基片。总长:225mm。微带厚度:0.1mm,此滤波器由一条弯成方形的主微带线和三条与之垂直相连的开路线构成。,微带带阻滤波器,0
2、到400 MHz的S参量。200到270 MHz间为阻带,返回,矩形波导-园波导转换器,返回,上面讨论了微波基本概念,并且指出了工程中所关心的微波传输问题。微波传输的最明显特征是别树一帜的微波传输线,例如,双导线、同轴线、带线和微带等等。我们很容易提出一个问题:微波传输线为什么不采用50周市电明线呢?,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有长线和短线之分。,二、分布参数及分布参数电路,1 长线、短线概念,当传输线的横向尺寸比信号波长小得多,而轴向尺寸远比信号波长大,或者相比拟,称为长线 反之,称为短线。,长线和短线 举例,对于输电线路来说,频率为50Hz,波长为6000千米。3000米的传输线依然是短线
3、。,长与短是相对性概念,抛开频率(波长)谈论某一长度的传输线为长线或者短线是毫无意义的。,而对于频率为3GHz的高频信号来说,波长为10厘米。30厘米的线对其来说就是长线。,某一瞬时传输线上电压(电流)波形,2 分布参数概念,分布电阻 R0-电流流过传输线,传输线发热分布电导 G0-导线之间不完全绝缘,存在漏电流;分布电感 L0-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周围产生磁场;分布电容 C0-导线间有电压,存在电场;,长线,分布参数电路,考虑分布参数效应,短线,集中参数电路,忽略分布参数效应,当频率提高到微波波段时,这些分布效应不可忽略,所以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这导致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随时间和空间
4、位置而变化的二元函数。,2 分布参数概念,根据传输线上的分布参数是否均匀分布,可将其分为均匀传输线和不均匀传输线。我们可以把均匀传输线分割成许多小的微元段dz(dz),这样每个微元段可看作集中参数电路,用一个 型网络来等效。于是整个传输线可等效成无穷多个 型网络的级联,传输线等效电路,2.2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一、传输线方程,dz段的等效电路,瞬时值u,i与复数振幅U,I的关系为,(2-3),二、传输线方程,传输线方程也称电报方程。在沟通大西洋电缆(海底电缆)时,开尔芬首先发现了长线效应:电报信号的反射、传输都与低频有很大的不同。经过仔细研究,才知道当线长与波长可比拟或超过波长时,我们必须计及
5、其波动性,这时传输线也称长线。为了研究无限长传输线的支配方程,定义电压u和电流i均是距离和时间的函数,即(2-1),二、传输线方程的解,二、传输线方程的解,将式(2-3)两边对z再求一次微分,并令,可得(2-4),通解为,式中,,1.已知传输线终端电压U2和电流I2,沿线电压电流表达式,将终端条件U(0)=U2,I(0)=I2代入上式可得,解得,。,将A1,A2代入式(2-6)得整理后可得,传输线方程的特解,2.已知传输线始端电压U1和电流I1,沿线电压电流表达式,这时将坐标原点z=0选在始端较为适宜。将始端条件U(0)=U1,I(0)=I1代入式(2-5),同样可得沿线的电压电流表达式为,传
6、输线方程的特解,三、入射波和反射波,根据复数振幅与瞬时值间的关系,可求得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入射电压,反射电压,入射电流,反射电流,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三、入射波和反射波,入射波和反射波沿线的瞬时分布图如图,入射波,反射波,2-3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主要包括:传播常数、特性阻抗、相速和相波长、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行波系数)和传输功率等。,EXIT,传播常数一般为复数,可表示为,对于低耗传输线有(无耗传输线,),无耗,一、传播常数,EXIT,二、特性阻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定义为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Ui(z)与入射波电流Ii(z)之比,或反射波电压Ur(z)与反
7、射波电流Ir(z)之比的负值,即,对于无耗传输线(),则,对于微波传输线,也符合。,在无耗或低耗情况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一实数,它仅决定于分布参数L0和C0,与频率无关。,EXIT,三、相速和相波长,相速是指波的等相位面移动速度。,入射波的相速为,对于微波传输线,所谓相波长定义为波在一个周期T内等相位面沿传输线移动的距离。即,EXIT,传输线终端接负载阻抗ZL时,距离终端z处向负载方向看去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处的电压U(z)与电流I(z)之比,即,均匀无耗传输线,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四、输入阻抗,EXIT,输入阻抗的特点,对给定的传输线和负载阻抗,线上各点的输入阻抗随至终端的距离l的不同而作周期
8、(周期为)变化,且在一些特殊点上,有如下简单阻抗关系:,1.传输线上距负载为半波长整数倍的各点的输入阻抗等于负载阻抗;2.距负载为四分之一波长奇数倍的各点的输入阻抗等于特性阻抗的平方与负载阻抗的比值,3.当Z0为实数,ZL为复数负载时,四分之一波长的传输线具有变换阻抗性质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例如并联电路的阻抗计算,采用导纳比较方便,距终端z处的反射波电压Ur(z)与入射波电压Ui(z)之比定义为该处的电压反射系数u(z),即,电流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系数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五、反射系数,EXIT,反射系数与阻抗的关系,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间的关系,负载阻抗与终端反射系
9、数的关系,上述两式又可写成,EXIT,电压(或电流)驻波比定义为传输线上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当传输线上入射波与反射波同相迭加时,合成波出现最大值;而反相迭加时出现最小值,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关系式为,行波系数K定义为传输线上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故行波系数与驻波比互为倒数,六、驻波比和行波系数,EXIT,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的工作状态一般分为三种:,传输线上反射波的大小,可用反射系数的模、驻波比和行波系数三个参量来描述。,(1)行波状态,(3)驻波状态,(2)行驻波状态,传输功率为,为了简便起见,一般在电压波腹点(最大值点)或电压波节点(最小值点)处计算传
10、输功率,即,在不发生击穿情况下,传输线允许传输的最大功率称为传输线的功率容量,七、传输功率,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的分析,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其工作状态分为三种:(1)行波状态;(2)驻波状态;(3)行驻波状态,要 点,负载条件与工作状态(p24)行波工作状态分析 复数解、瞬时值、空间分布特点驻波工作状态分析 重点以终端短路为例讲解,复数解、瞬时值、空间分布特点,波腹波节、等效输入阻抗行驻波工作状态分析 复数解,波腹波节点概念及计算,行驻波特点,难 点,驻波的瞬时波形图的绘制(时空分离法)三种负载条件下的驻波分布图的相互转换(负载等效法)驻波及行驻波的波腹、波节点 概念及位置计算,负载
11、等效法,时空分离法,波腹、波节点,行波工作状态,当传输线终端负载等于特性阻抗,或者传输线长度为无限长,传输线上只有电压入射波与电流入射波,意味着入射波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即负载与传输线匹配。,负载条件,2 方程解形式,通解,假设,为实数,复数振幅表达式,瞬时值表达式,exit,3行波特性图,电压电流瞬时值分布,电压电流振幅分布,输入阻抗,4 行波状态下的分布规律,二、驻波状态(全反射情况),终端短路情况下的驻波分析,终端开路情况下的驻波分析,终端接纯电抗情况下的驻波分析,二、驻波状态(全反射情况),传输线终端 短路、开路、接纯电抗负载时,,负载条件,终端的入射波将被全反射,沿线入射波与反射波迭
12、加形成驻波分布。驻波状态意味着入射波功率一点也没有被负载吸收,即负载与传输线完全失配。,终端短路,复数表达式,瞬时值表达式,u,i,t2,t4,t3,t1,t5,t5,t4,t3,t2,t1,终端短路驻波特性图,1)瞬时电压或电流在传输线的某个固定位置上随时间t作正弦或余弦变化,而在某一时刻随位置z也作正弦或余弦变化,但瞬时电压和电流的时间相位差和空间相位差均为,这表明传输线上没有功率传输。,2)电压电流振幅呈现 分布,终端短路驻波特点,电压振幅波腹,电压振幅波节,电流振幅波节,电流振幅波腹,波腹、波节,输入阻抗,3,终端开路,复数表达式,瞬时值表达式,输入阻抗,exit,终端开路,终端接纯电
13、抗负载,3,终端电压反射系数,模,相角,终端接纯电抗负载,负载为纯感抗,负载为纯容抗,短路线等效,负载等效法,(短路线、开路线等效),负载为纯感抗,负载为纯容抗,2.开路线等效,!驻波特点,综上所述,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无论是短路、开路还是接纯电抗负载,终端均产生全反射,沿线电压电流呈驻波分布,其特点为:(i)驻波波腹值为入射波的两倍,波节值等于零。短路线终端为电压波节、电流波腹;开路线终端为电压波腹、电流波节;接纯电抗负载时,终端既非波腹也非波节。(ii)沿线同一位置的电压电流之间相位差900,所以驻波状态只有能量的存贮并无能量的传输。,三 行驻波状态(部分反射情况),行波,驻波,部分反射波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与通信 信息与通信微波技术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06 信息 通信 微波 技术 第二 传输线 理论 0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