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概述》PPT课件.ppt
《《金融风险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风险概述》PPT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风险管理,主讲教师:刘丽萍学 时:48,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金融风险的概念、熟悉各种金融风险的内涵、产生的条件及后果,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内容;2、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演变过程;3、能根据实际问题,综合运用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教学要求,为实现上述教学目的,要求大家做到: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上好每一节课;2、针对实际案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3、注意复习有关金融学、概率论等知识,为学好本课程作好准备;,第一章、金融风险概述,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概念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种类第三节 金融风险的经
2、济后果第四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金融风险概述,第一节、金融风险的概念一、几个经典案例 1、英国巴林银行倒闭1995年2月17日,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都以最夺目的标题报道了同一事件:巴林银行破产。巴林银行集团是有着233年历史的老牌英国银行,在全球拥有雇员1300多人,总资产逾94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高达460亿美元,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许多英国王室显贵,包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都是它的顾客,曾被誉为皇家银行。,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其新加坡分行的一名交易员尼克李森的违规交易。李森事发时刚满28岁。1992年,李森由摩根
3、斯坦利的衍生工具部转投巴林,被派往新加坡分行。由于工作勤奋、机敏过人,得到重用,升任交易员,负责巴林新加坡分行的衍生产品交易。,巴林银行倒闭,期货交易的成功使李森深受上司的赏识,地位节节上升,以至被允许加入由18人组成的巴林银行集团的全球衍生交易管理委员会。李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交易活动。然而,他并没有严格按规则去做,当他认为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时,不惜伪造文件筹集资金,通过私设账户大量买进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头寸,从事自营投机活动。,巴林银行倒闭,然而,日本关西大地震打破了李森的美梦,日经指数不涨反跌持有的头寸损失巨大。若此时他能当机立断斩仓,损失还是能得到控制,但过
4、于自负,在以后,又大幅增仓导致损失进一步加大。,巴林银行倒闭,,李森突然失踪,其所在的巴林新加坡分行持有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超过6万张,占市场总仓量的30以上,预计损失逾10亿美元。这项损失,已经完全超过巴林银行约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值,英格兰银行于2月26日宣告巴林银行倒闭。3月6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决,巴林银行集团由荷兰商业银行收购。,日本大和银行事件,,日本大和银行宣布一位44岁的交易员井口俊男被指控因长期非法从事以美国国债为标的物的交易,导致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美国联邦和纽约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
5、一切业务,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亏损秘而不宣,导致国际金融社会对日本金融业失去信心,竞相对日本的海外金融机构的融资征收高达1的保险费增大了日本海外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再加上国内大藏省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率的要求愈发严格,致使日本海外金融机构纷纷从欧美金融市场撤回。,启 示,巴林银行破产和日本大和银行事件不是偶然的,要想防止这类事件再度发生:一是要完善市场参与者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在新加坡分行,李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一身二职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大和银行的问题也是由于井口俊男在一定程度上同
6、时控制了前台交易部和监督交易并确保交易行为符合规章制度的后台部门。,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机构对李森的交易进行审计。巴林银行管理层知道李森在关西大地震后仍在增加仓位,却继续在1995.12月间将1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调拨给新加坡分行说明巴林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忽视衍生金融交易中存在的巨大风险,为贪图利润而过分冒险是造成巴林银行银行惨剧的又一重要原因。,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中国版“巴林事件”,,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通过新加坡交易所发布公告:公司正在寻求法院保护,以免受债权人起诉。此前,公司出现了5.5亿美元的衍生工具交易亏损。由于与9年前的巴林银行一样案发新加坡,一样是由金融
7、衍生产品交易失控所引起中国版“巴林事件”。,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1、曾经是国企跨国经营的楷模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中航油宣布,拟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6的股权,一举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事发前其资产达几十亿之多,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
8、4倍。据新加坡交易所网站介绍,案发前中航油几乎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等地。2003年,求是杂志也曾发表调查报告,盛赞中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2、止损不及导致爆仓中航油自2003年开始买卖石油衍生产品。除了对
9、冲日常业务的风险外,公司也从事投机性的交易活动。一开始进入石油期货市场时,中航油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正是在这种暴利的驱动下,中航油才越陷越深。,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2004年,油价持续走高,对中航油的期权合同不利。2004年一季度,如果当时进行结算,则公司亏损将达580亿美元,于是,中航油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同时增加仓位,寄希望于油价能回跌;二季度,油价再升,中航油账面亏损增至3000万美元左右,公司因而决定再将期权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交割,并再次增仓;,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2004年10月,油价创新高,而中航油所持仓位已达5200万桶,账面亏损再度大增;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
10、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10月20日,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体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1亿多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但此时已回天乏术;,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10月26日、28日,中航油因无法追加部分合约保证金而爆仓,蒙受1.32亿美元的实际亏损;爆仓:指账户亏损额已超过账户内原有的保证金,即账户内保证金为零,甚至为负值,此时交易所有权对账户内所有仓单强制平仓。之后,形势进一步恶化,到11月底发布公告时,中航油已平仓合约累计亏损约3.9亿美元,而未平仓合约潜在亏损约1.6亿美元。,中国航油期货交易巨亏,中航油巨亏
11、的原因在于:在200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40多美元时,卖出了大量的看涨期权,并且没有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中航油没有及时止损,反而不断追加保证金,最终导致国际油价攀升至每桶55.67美元时没有资金支持,不得不“爆仓”。,美国安然(Enron)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自称全球领先企业。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成立于1985年的安然公司(Enron),以电力、天然气产品起家,后来又扩展能源零售交易业务,并涉足高科技宽频产业。安然旗下事业包括电
12、力、天然气销售、能源和其他商品配销运送,以及提供全球财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后转向了电子交易等新领域。,美国安然(Enron)公司破产案,(1)决策失误导致战略性风险:公司盲目放弃了自己的主营业务(擅长),而转向了电子交易等新领域(不擅长、而且风险大)。,安然(Enron)公司破产的原因,安然(Enron)公司破产的原因,(2)轻视举债风险,造成流动性不足,引发信用风险负债经营是正常的,债权人把资产的使用权对债务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有条件让渡,原因是对债务人的经营有好的预期。一旦债权人对企业发展前景或经营状况失去信心,将会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资金链中断。安然最新公布的资产490亿美元和负债312亿美元,
13、直接导致融资给“安然”做期货交易的银行面临大量坏帐的财务危机,于是谁也挽救不了安然,只有破产才能把剩余的财产保全。,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是建国以来首家关闭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海南日报和广州日报头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的公告。,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告指出:“鉴于海南发展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收缴其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金融机构管理许可证和经营外汇
14、业务许可证,停止一切业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成清算组,对海南发展银行进行关闭清算,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管理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等组织清偿后偿付。”,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海南发展银行是当时海南省唯一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995年,为何在短短三年时间成为中国首家关闭的银行?1、海南发展银行的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是海南省政府提出组建的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它是在海南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蜀兴信托投资公司、海口浙琼信托投资公司、海口华夏金融公司、三亚吉亚信托投资公司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金融资产重组合并基础上,并向
15、全国公开募集股本而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本总额16.77亿元。,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这5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1993年以前房地产热时,均有大量的高成本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资产负债比例畸形发展,债务压力极大,财务状况恶化,已经积累了较严重的金融风险。海发行成立伊始,其40多亿元的债务近3倍于注册资本,如此财务状况在新成立的类似商业银行中绝无仅有。债务偿付压力使海发行成立时,就面临巨大的风险。,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2、海发行的经营困境高息揽存使海发行背上高额的经营成本。实际上,海发行的高息揽存行为是迫不得已,这与当时的大背景有关。1995年,房地产建设热潮刚刚退去,资金来源匮乏,在海南高
16、息揽存已成为金融机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某些信托投资公司开出的利率甚至高达25。而且,成立之初就背负巨额债务的海发行很快就树立了“存款立行”的思路。,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三年中,海发行5万元以上存款平均利率估计超过15,1997年106亿元的资金规模中除了40亿元个人储蓄存款(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高息揽存来的)外,另外60多亿也是高成本的同业拆借。沉重的成本负担,成为海发行经营的又一困境。,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在资产管理方面,海发行在短短三年内又新增了大量坏账。从开业到1995年末,海发行总部先后向5家分支机构借出资金58笔3.56亿元用于担保支付,未收回一笔。到1996年3月,海发行总部对5家分
17、支机构的支持资金达85笔,累计发生额8.49亿元。巨额债务、高息揽存、大量坏账是海发行经营的三大困境。,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3、挤兑风潮的爆发1997年12月,海发行各营业网点排起长龙,并很快演变成挤兑风潮。这场危机的导火索缘自于行政干预下海发行被迫兼并和托管海南省数十家陷入支付危机的城市信用社。海南原有城市信用社34家,管理混乱,问题很多。截至这些城市信用社资产总计137.08亿元,负债141.5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4.45亿元。1997年5月,海口人民信用社主任出逃,接着引起了支付危机,随后,全省十多家城市信用社受到传染,引发大面积的支付危机。,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海南省28家城市
18、信用社并入海发行。接管后,原以为取款无望的储户很快在海发行营业部门口排起长队恐慌很快积累成挤兑风潮。最初的几天,现金以每天一两个亿的速度流出。到12月31日,海发行10天共兑付原城市信用社存款9.87亿元,其中92.5是居民储蓄存款。,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原城市信用社和海发行的两股挤兑大军,使海发行脆弱的资金链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1997年初海发行先后从人民银行获得共30多亿元的再贷款。,人民银行总行拒绝增加再贷款,海发行随后推出的限额取款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兑付限额从2万元、5千元、1千元、200元一路下滑,到6月19日,海南省委大院里的海发行网点的兑付限额下降到100元。两天后(
19、),海发行被公告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事件启示,1、从银行本身的角度看,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传染性,也具有可控性;2、从宏观经济背景的角度看,银行信贷资金的经营要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3、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行政干预难以化解地方金融风险;4、从监管角度看,完善的监管法规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保证。,亚洲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
20、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亚洲金融危机,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第一波: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汇率狂跌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影响:四波,影响:四波,第一波: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天比索贬值11.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
21、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第二波: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997年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影响:四波,影响:四波,第三波:11月下旬,日韩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
22、也超过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第四波: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影响:四波,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纵观亚洲金融危机其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2、“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3、过分依赖外资,但外资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亚洲
23、金融危机的原因:,4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5.从外部看,日本股市的复苏,美元持续走强,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纷纷撤离,构成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巨额的国际短期资本投机性的兴风作浪,终于搅起了这场金融动荡。,“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95年6月到期兑换的3年期国债。事件发生的背景: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但由于国债期货不对公众开放,交投极其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327”国债事件,“327”国债事件,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
24、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327”国债事件,92-94年中国面临高通涨压力(20%),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涨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涨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327”国债事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但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管金生),联合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
25、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1995年2月,市场传闻“327”国债财政部可能要以148元的面值兑付,而不是132元。,“327”国债事件,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发布提高“327”国债利率的公告,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这对管金生简直是晴天霹雳。上午一开盘,中经开公司率领的多方,借利好掩杀过来,用80万口(一口代表2万元)将前日148.21元的收盘价一举攻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攻到149.10元,又用100万口攻到150元,下午攻到151.98元。随后万国的同盟军辽国发突然改做多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风险概述 金融风险 概述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