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ppt
《小儿惊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惊厥.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 儿 惊 厥,定义,惊厥(convulsion)是痫性发作的常见形式,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意识障碍。病因众多复杂。,定义,儿童期惊厥发生率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易有惊厥持续状态。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惊厥发作:表现为突发瞪眼、咀嚼、流延、呼吸暂停、青紫。只有慢性的反复痫性发作才能诊断为癫痫。,惊厥(convulsion)发作定义,转归:随着急性病的好转而消失。可能完全不是癫痫。,病因分类与特点,(一)感染性病因1.颅内感染 2.颅外感染(1)热性惊厥:儿科最常见的急性惊厥(2)感染中毒性脑病:大多并发于败血症、重症肺炎、菌痢、百日
2、咳等严重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病因分类与特点,(二)非感染性病因1.颅内疾病(1)颅脑损伤与出血:如产伤、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畸形等。(2)先天发育畸形:如颅脑发育异常、脑积水、神经皮肤等。(3)颅内占位性病变。,病因分类与特点,2.颅外(全身性)疾病(1)缺氧缺血性脑病:如分娩或生后窒息、溺水、心肺严重疾病等。(2)代谢性疾病:包括:水电解质紊乱!;肝肾衰竭和Reye综合征;遗传代谢性疾病!;中毒:如杀鼠药、农药和中枢神经兴奋药中毒。,年龄与惊厥,1.新生儿期:生后1-3天常见产伤窒息、HIE、颅内出血、低血糖等。4-10天常见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核黄疸、早期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颅脑畸形
3、。,2.婴幼儿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低血糖、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脑病、颅脑畸形、癫痫、婴儿痉挛、苯酮尿症及维生素K缺乏晚发型颅内出血。,3.学龄前期、学龄期:常见中毒、颅脑创伤、感染、肿瘤、癫痫、脑寄生虫病、肾性高血压脑病等。小运动型癫痫多见于学龄前期。全身大发作,失神多见于学龄期。学龄期儿童可有癔症假性发作。,季节与惊厥,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热性惊厥终年可见癫痫及中毒惊厥终年可见;春节常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季多见乙型脑炎、中毒性菌痢;夏秋季肠道病毒脑膜炎;冬季肺炎、低钙血症、百日咳脑病。,体检要点,全面体检基础上,重点检查神经系统,特别是有无定位体征、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有颅内
4、高压和占位病变征象时检查有无视乳头水肿。注意血压、心血管疾病,实验室检查,1.血尿粪常规2.血生化检测: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相关代谢产物3.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脑CT及MRI,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 FS),FS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患,儿童期患病率3%-4%,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至三岁间,平均18-22个月。国际抗癫痫联盟不主张把FS诊断为癫痫。,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 FS),患儿常有FS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同外显率。基因位点在19p和8q13-21。,1、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在颅外感染性疾病初期的发热过程中出现的惊厥发
5、作。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首发年龄多在3个月5岁;惊厥发作时伴有发热,发作时直肠温度38;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除外颅内感染和其他确切病因(如器质性、代谢 性异常等)所致的惊厥。,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 FS),单纯性FS(又称典型FS)复杂性FS(complex FS,CFS),单纯性热性惊厥,惊厥呈全身性发作,通常是强直一阵挛样发作;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510分,不超过15分;24小时内惊厥无复发;发作前后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多在生后6个月4岁起病,热退后1周脑电脑恢复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单纯性FS(典型FS),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大多只有一次,个别有两次发作。约50%的患
6、儿会在今后发热时再次或多次FS发作,大多数(3/4)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一年内。,复杂性热性惊厥,局限性惊厥发作,常呈偏侧性或局灶性发作;一次发作15分钟1年内热性惊厥发作频率达5次以上。发作后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Todd麻痹等;24小时2次发作 诊断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其他次要条件有:发作年龄6个月或6岁;发作时体温38.5;热退后2周脑电图仍显异常。临床预后相对较差。,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要点,患病率,在欧洲和北美儿童中,热性惊厥的患病率约为2%5%,我国儿童的患病率约为3.9%。热性惊厥呈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多发生于3个月5岁的儿童,发病高峰为6个月3岁(占90%),病因-1热
7、性惊厥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在大家族中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25%40%患儿的一级亲属有热性惊厥史,病因-2,父母一方有热性惊厥史,其子女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4倍;父母双方均有热性惊厥史,子女的患病率则是一般人群20倍;同胞中有热性惊厥病史,患儿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6倍;单卵双生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双卵双生。,目前公认的热性惊厥基因包括FEB1(定位于8q13-q21)、FEB2(定位于19q13.3)、FEB3(定位于2q23-q24)、FEB4(MASS1,定位于5q14-q15),可能与热性惊厥的易感性有关。在GEFS+家族中发现19q13.1上SCN1B基因突变和2q23-
8、31上SCN1A的基因突变。,病因-3,病因-4,由于热性惊厥可以呈常染色显性遗传,年龄决定遗传基因的外显率,在出生后6个月内基因外显率开始出现,1岁半达到高峰,4岁下降到最低点。因此,热性惊厥发作存在明显的年龄特征,以生后6个月至4岁发病为多。,热性惊厥最常发生于病毒性感染。疱疹病毒,尤其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常引起红疹反应),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感染,可能是热性惊厥发作的一个主要诱因。除疱疹病毒外,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亦是诱发热性惊厥发作的常见病因,而夏季的热性惊厥常常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柯萨奇A组病毒。,病因-5,细菌感染引起的热性惊厥比较少
9、,不同的研究提示热性惊厥患儿中,细菌感染的几率在2.9.,与只有发热的对照组相似。有研究发现,在接种白百破疫苗的当日和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后的d,热性惊厥的发生率明显的增高。,病因-6,热性惊厥的复发率复发的危险性,其中50%的患儿会有多次复发。目前认为,在首次热性惊厥发作后,大约30%的患儿在每次感染发热时均有惊厥,70的再次发作在首次热性惊厥后1年以内,90%在2年以内。因此,在距首次发作时间越近的发热时,越应警惕惊厥的复发。,FS转化为癫痫危险因素,复杂性FS。直系亲属中有癫痫病史。首次FS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7岁时癫痫发生率平均达9%以上,而无危险因素的FS不到1%
10、。,EEG在癫痫预测上价值,单纯性FS,一般无需作EEG检查。但对CFS患儿,若EEG中新出现痫性波发放,则可能提示癫痫发作的危险性。,热性惊厥的治疗,大多数热性惊厥的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短,不需要使用止惊治疗。如果惊厥没有很快停止,尤其呈现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者,或有热性惊厥复发或继发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抗癫痫药物,尽早控制惊厥,以防严重的热性惊厥发生。,FS的防治,单纯性FS,仅针对原发病处理,包括退烧药物和其他物理降温措施即可。对CFS或总次数已达5次以上者,可长期口服丙戊酸或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惊厥发作的抢救 以地西泮(diazepam)静脉推注 当静脉注射有困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惊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