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概》PPT课件.ppt
《《配送中心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送中心概》PPT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配送中心概述,第一节配送中心的概念与分类 一、配送中心的形成及发展背景(一)配送中心形成的历史原因 物流配送中心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加速商品流通和创造规模效益为核心,是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物流据点,是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功能,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流通机构,是国际通行的一种流通形式。配送中心的形成及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很多学者认为配送中心是在仓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仓库的基本功能就是保管、储存各种物资,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总量的逐步扩大,仓库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分化。在我国明代就曾出现过有别于传统仓库功能的转运仓库,叫做“转搬仓”。,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
2、,我国出现了大量以衔接流通为职能的“转运仓库”,又由于中转仓库的进一步发展和仓库业务能力的增加,出现了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储运仓库”。现阶段,我国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配送中心就是由储运仓库通过功能拓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国外,仓库的专业分工形成了仓库的两大类型,一类是以长期贮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另一类是以货物的流转为主要功能的“流通仓库”。流通仓库以保管期短、货物出入库频率高为主要特征,这和我国的中转仓库有类似之处。这一功能与传统仓库相比有很大区别。货物在流通仓库中处于经常运动的状态,停留时间较短,有较高的进出库频率。流通仓库的进一步发展,使仓库和连接仓库的流通渠道形成了一个整体,起到了对整个物
3、资渠道的调节作用。为了和仓库进行区别,越来越多的人便称其为“配送中心”或“流通中心”。,(二)物流配送中心的形成背景物流配送中心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西方国家,到70年代得以迅速发展,其形成和发展的背景是:1.生产与流通规模的扩大引起了物流成本的上升 20世纪中叶,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货物流通范围不断扩展,货物运输量大幅上升,这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的显著增长。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人们引入了配送中心这一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形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4、蒸机的使用兴起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
5、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
6、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了。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
7、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
8、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2.买方市场形成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已经由求大于供的卖方市场转向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厂商不仅要主动寻求顾客,而且还会借助提供物流服务的条件来争取顾客,以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
9、益增加的消费需求,从而在竞争中取得胜利。3.新型业态模式的发展导致对集中配货要求的增强 超市、连锁店是上世纪流行的新型业态模式,它们多选址于居民区,店面规模小,货物种类多且数量少,能够满足顾客的多种需要,因此经营十分灵活。但这种优势对传统进货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如果按照传统的分批、分种类的方式组织货源,势必造成进货成本的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能力。于是在客观上要求采用集中配送的方式进货,这无疑促进了配送中心的发展。,二、配送中心的概念 1配送中心的基本涵义 配送中心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中的配送行为。因此,简单地说,配送中心就是位于物流结点上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和组织。按照中
10、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配送中心的定义。它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对于“配送中心”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日本物流手册将配送中心定义为:“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在我国也有些物流专家对配送中心下过定义:如“从事货物配备(进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客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王之泰现代物流学)这些不同的定义对于配送中心的实现功
11、能和功能目的的认识是一致的,就是配送中心是配送业务活动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其功能目的是按照客户要求为其提供高水平供货服务。至于配送中心是一种物流设施,还是物流活动组织,则要以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来定位。,2物流中心(1)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它主要是面向社会服务,具有完整的物流功能,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的范围较大,涉及的商品品种较少、批量较大,存储和吞吐货物的能力很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流物理位移集中地,它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为一体,成为产销企业之间的媒介。物流中心按照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流转中心、配送中心、储存中心、流通
12、加工中心等。,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是三种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结点。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规模来看,物流基地是巨型物流设施,其规模最大,物流中心次之,配送中心最小;其次,从流通货物来看,物流基地的综合性较强,专业性较弱。物流中心在某个领域综合性、专业性较强,具有这个领域的专业性。配送中心则主要面向城市生活或某一类型生产企业,其专业性很强;第三,从结点功能来看,物流基地的功能十分全面,存储能力大,调节功能强。物流中心的功能健全,具有一定的存储能力和调节功能。而配送中心的功能较为单一,以配送功能为主,存储功能为辅。,三、配送中心的分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规模的日益扩
13、大,配送中心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在众多的配送中心中,由于其各自的服务对象不同,其组织形式和服务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运营模式和经济功能的配送中心。1按经济功能的不同划分 按经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供应型配送中心、销售型配送中心和储存型配送中心。(1)供应型配送中心。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例如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例如,为大型连锁超级市场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厂对装配厂的供应合理化;我国上海地区六家造船厂的配送钢板中心,也属于供应型配送中心。,(2)销售型配送中心。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大体有三种
14、类型:一种是生产企业为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在国外,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很多;另一种是流通企业做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证也很多;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比较起来看,国外和我国的发展趋向,都向以销售配送中心为主的方向发展。,(3)储存型配送中心。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来讲,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成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较强储存功能;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库存,也可
15、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2按物流设施归属不同划分 按物流设施归属不同可分为:自有型配送中心、公共型配送中心和合作型配送中心。(1)自有型配送中心。自有型配送中心是指包括原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在内的各种物流设施和设备归属一家企业或企业集团拥有,作为一种物流组织,配送中心是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这类配送中心只服务于集团内的企业,不对外提供配送服务。例如美国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就是沃尔玛独资建立,专为本公司所属的连锁店提供商品配送服务的自有型配送中心。,沃尔玛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是:供应商将商品的价格标签和UPC
16、条形码(统一产品码)贴好,运到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根据每个商店的需要,对商品就地筛选,重新打包,从“配区”运到“送区”。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配送中心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已经逐渐成熟。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它购买了一颗专用卫星,用来传送公司的数据及其信息。这种以卫星技术为基础的数据交换系统的配送中心,将自己与供应商及各个店面实现了有效连接,沃尔玛总部及配送中心任何时间都可以知道,每一个商店现在有多少存货,有多少货物正在运输过程当中,有多少货物存放在配送中心等;同时还可以了解某种货品上周卖了多少,去年卖了多少,并能够预测将来能卖多少。沃尔玛的供应商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直接了解自己昨天、今
17、天、上周、上个月和去年的销售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安排组织生产,保证产品的市场供应,同时使库存降低到最低限度。,(2)公共型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是面向所有用户提供后勤服务的配送组织(或物流设施),只要支付费用,任何用户都可以得到这种配送中心提供的服务。这种配送中心一般是由若干家生产企业共同投资、共同持股和共同管理。在国外,也有个别的公共型配送中心是私人(或某个企业)投资建立并独资拥有的。美国有250多家公共型配送中心,有的已形成了较大的网络体系。(3)合作型配送中心。它是由几家企业合作组建、共同管理,多为区域性的配送中心。合作型配送中心可以是企业之间联合发展,如中小型零售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实
18、行配送共同化;也可以是系统或地区规划建设,达到本系统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或是多个企业、系统、地区联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3按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划分 按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城市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1)城市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是只向城市范围内的众多用户提供配送服务的物流组织。由于城市范围内货物的运距比较短,因此,配送中心在送货时,运送距离一般均处于汽车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可以用汽车进行配送运输,同时能发挥汽车运输的机动性强、供应快、多用户的配送活动,实现门到门的配送服务。城市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多为城市范围内的零售商、连锁店或生产企业,所以一般来说其辐射
19、能力不是很强,实际操作中多是采取与区域配送中心联网或属于二级配送中心的位置。北京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仙台批发商共同配送中心.,(2)区域配送中心。这是一种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储备,向省(州)际、全国乃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美国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荷兰LOYD集团所属的“国际配送中心”、日本阪神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都属于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其经营规模比较大,设施和设备齐全,并且数量较多,活动能力强。例如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建筑面积有12万米2,投资7000万美元,每天可为分布在6个州的100多家连锁店配送商品。配送
20、商品多达4万余种;荷兰的“国际配送中心”,其业务活动范围更多,该中心在接到订单后,24小时内即可将货物装好,34天的时间内就可以把货物运送到欧共体任一成员国用户的手中。第二,配送货物和批量比较多,批次较少。第三,在配送实践中,区域配送中心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活动,但这不是其主要业务。区域配送中心常向城市配送中心和大的工商企业配送商品,因此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是配送网络或配送体系的支柱结构或属于中央级的配送中心。,4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划分 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和以仓储运输业者为主体的配送中心。(1)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
21、心。这种配送中心里的商品100是由自己生产制造的,这样可以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及时地将预先配齐的成组元器件运送到规定的加工和装配工位。从商品制造到生产出来及条码和包装的配合等多方面都较易控制,所以按照现代化、自动化的配送中心设计比较容易,但不具备社会化的要求。,海尔有自己的物流公司,销量开单,物流配货,车队配送,基本每个省会城市都会有配送中心,个别规模较大的非省会城市也有,只要有海尔的销售公司,就有配送中心,(2)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商品从制造者到消费者手中,传统的流通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批发环节。一般是按部门或商品种类的不同,把每个制造商的商品集中起来,然后以单一品种或搭配形式
22、向消费地的零售商进行配送。这种配送中心的商品来自各个制造商,它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对商品进行汇总和再销售,而它的全部进货和出货都是社会配送的,社会化程度高。(3)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零售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专业商品零售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店、建材商场、粮油食品商店、宾馆饭店等提供配送服务,其社会化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4)以仓储运输业者为主体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最强的是运输配送能力,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如港口、铁路和公路枢纽,可迅速将到达的货物配送给用户。它提供仓储货位给制造商或供应商,而配送中心的货物仍属于制造商或供应商所有,配送中心只是提供仓储
23、管理和运输配送服务。这种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往往较高。,第二节 配送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一、配送中心的作用 配送中心是联结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流通场所或组织,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1)使供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配送中心不是以储存为目的的,然而,配送中心保持一定的库存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各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在时间、季节、需求量上都存在大量随机性,而现代化生产、加工无法完全在工厂、车间来满足和适应这种情况,必须依靠配送中心来调节、适应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与变化。例如:国庆节、春节等节假日的销售量比平日成倍增加,配送中心的库存对确保销售起到了有
24、力的支撑。,(2)实现储运的经济和高效。从工厂企业到销售市场之间存在复杂的储运环节,要依靠多种交通、运输、库存手段才能满足,传统的以产品或部门为单位的储运体系明显存在不经济和低效率的问题。建立区域、城市配送中心,通过批量进发货物,组织成组、成批、成列直达运输和集中储运,从而提高流通社会化水平,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例如,超市公司通过电子订货系统,把几百家门店的零星要货汇总,由供应商集中送到配送中心,并在那里集中配送到门店,可以实现储运的经济高效。(3)实现物流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当今世界没有哪家企业不关注成本控制、经营效率、改善顾客服务,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个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上。配送
25、中心在物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配送中心能提供专业化的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信息等系统服务。由于现代物流活动中物资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复杂多样化,交通运输的多方式、长距离、长时间、多起点和多终点,地理与气候的多样性,对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建立配送中心,才有可能提供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4)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物流配送如同人体的血管,把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配送中心同交通运输设施一样,是联结国民经济各地区,沟通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也是吸引投资的环境条件之一。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送中心概 配送 中心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