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辨证纲要.ppt
《阳明病辨证纲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明病辨证纲要.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学,授课教师 罗广波,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概论,主要内容:讨论阳明病的临床表现、证候类型及其治疗方法。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邪入阳明,正邪相争剧烈,邪热盛极的阶段,其性质多属里、热、实证。,阳明的脏腑涵义(生理),指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胃脾同居中州,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以降为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以升为健。两者阴阳相调,燥湿相济,升降相因。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功能,即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腑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肠的虚实交替,肠中糟粕得以排泄。另还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脾气的
2、布津和胃气的降浊。阳明太阴相济为用,才可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排泄的整个过程。水谷代谢正常,化生气血,奉养周身。“阳明常多气多血”。此篇涉及了哪些,没有涉及哪些?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腑(受纳),足太阴脾脏(运化),手阳明大肠腑(传导),手太阴肺脏(肃降),脏腑关系,脏腑相济化生气血,升降相宜润燥平衡,“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生理特点,功能-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通顺津液-喜润恶燥概括为“燥化”、“传导”,阳明的阴阳涵义,二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阳合明”灵枢 阴阳系日月:“两阳合于前”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为维”,阳明病的成因,一、他经传来
3、1.太阳病失治或误治,伤津耗液,以致胃中干燥而转属阳明太阳阳明;2.少阳误用发汗、利小便,伤津化燥而成阳明病少阳阳明;3.三阴病阴寒之邪郁久,或少阴热化证伤津化燥,或寒化证阳复太过而转属阳明。二是阳明自病,或素体阳盛,或有宿食,或为燥热所感,病证直从阳明化燥而成阳明病正阳阳明。,阳明病的病机,阳明多气多血、喜润恶燥、以降为顺,且阳气昌盛。一旦感邪发病,邪从燥化。素问阳明脉解篇:“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阳明病的主要特征:邪入阳明,邪正相争剧烈,多表现为邪盛正实。阳明病的病变性质:多为里热实证(燥热成实)。“胃家实”。“胃家”泛指胃与大肠,“实”指邪气盛实而言。燥热之邪最
4、易耗伤津液。,阳明病的证候,1.无形之邪热亢盛,大肠无燥屎阻结(阳明病热证):表现为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等。2.邪热与肠中糟粕搏结而燥屎,腑气失于通降(阳明病实证):表现为大便秘结、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痛、或绕脐痛、脉沉实有力等。伤寒论对阳明病的证治论述以热证、实证为主,但决非只有热证、实证,也有寒证、虚证之变例(如吴茱萸汤证)。为什么寒证少?阳明虚证与太阴虚证?,阳明病的变证,1.阳明邪热与湿邪相合(阳明发黄证):表现为无汗、小便不利、身黄等。(以湿热发黄为主,也有属于寒湿者)2.邪热不解,侵入血分(阳明血热证、蓄血证):表现为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鼻衄等,甚则可与原有宿瘀相结
5、而成蓄血证。,阳明病的治疗,治则总以祛邪为要,清、下二法为主要治法。注意:中病即止,做到“保胃气,存津液”,不可妄用发汗与利小便之法。阳明热证1.邪热炽盛清热生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2.邪热郁于胸膈清宣郁热栀子豉汤3.邪热伤阴,水气不利清热滋阴利水猪苓汤阳明实证1.腑实盛者三承气汤2.邪热不甚,津伤肠燥麻子仁丸3.津液内竭而燥屎内结于自欲大便时用蜜导煎或大猪胆汁等导而通之阳明寒证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吴茱萸汤,阳明病的治疗,阳明变证1.湿热熏蒸发黄清热利湿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3.热入血分而衄血清热凉血4.热与血结(蓄血证)破血逐瘀抵当汤,阳明病的传变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阳明病 辨证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