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系统 》PPT课件.ppt
《《输入输出系统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入输出系统 》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0章 输入、输出系统,2,10.1 输入输出系统概述,I/O系统包括外部设备及其与主机之间的控制部件。后者称之为设备控制器,有时也称为设备适配器或接口,其作用是控制并实现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本章主要介绍设备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的协议,即系统总线。,3,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结构,CPU和外设之间通常传递的信息:数据、状态、控制,组成:寄存器组、控制逻辑电路、主机与接口和接口与I/O设备之间的信号联接线、数据地址线、控制状态信号线,CPU,控制电路,DR,SR,CR,I/O设备,地址,数据,IO/M,RD,WR,数据,状态,控制,4,10.1.1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
2、址及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为了便于CPU对I/O设备进行寻址和选择,必须给众多的I/O设备进行编址,也就是说给每一台设备规定一些地址码,称之为设备号或端口地址。一般有两种编址方式:(1)I/O端口独立编址 优:专门的I/O指令,与访存分开;指令执行快;不占内存地址空间。缺:需专用指令、寻址方式少(2)存储器、I/O接口统一编址 优:访存指令可访问端口,这样寻址类型多,编程较方便。缺:占用存储器空间;速度慢。,5,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1)实现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其中包括设备选择、中断控制等。(2)实现数据缓冲,以达到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速度的匹配。(3)接受主机的命令,提供设备
3、接口的状态,并按照主机的命令控制设备。,6,10.1.2 主机与外设间 数据传送控制方式,(1)程序直接控制(program direct control)传递方式(2)程序中断传送(program interrupt transfer)方式(3)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方式(4)I/O通道控制(I/O channel control)方式(5)外围处理机(peripheral processor unit)方式,7,1、程序直接控制传送方式,又叫查询方式。是完全通过程序来控制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通常的办法是在用户的程序中安排一段由输入输出指令
4、和其他指令所组成的程序段直接控制外围设备的工作。也就是说CPU要不断地查询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一旦外围设备“准备好”或“不忙”,即可进行数据的传送。,8,1、程序直接控制传送方式,该方法是主机与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控制方法。无条件传送只有在外设总处于准备好状态程序查询方式优点:较好协调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时间差异所用硬件少。缺点:主机与外设只能串行工作主机一个时间段只能与一个外设进行通讯CPU效率低。,从I/O接口中读 一个字到CPU,从CPU向主存 写入一个字,CPU向I/O发 读指令,CPU读I/O状态,检查状态,完成否,未准备就绪,现行程序,是,出错,已准备就绪,否,9,2
5、、程序中断传送方式,当外围设备完成数据传送的准备后,便主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若CPU允许中断,则在一条指令执行完后,响应中断请求,转去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完成数据传送,通常传送一个字或一个字节。传送完后继续执行原程序。中断请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CPU和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若在某一时刻有几台设备发出中断请求,CPU可根据预先定好的优先级,去处理几台外设的数据传送。但是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外设,如磁盘,数据交换通常是成批的,若采用中断方式,则不合适。一般采用DMA方式。,10,2、程序中断传送方式,优点:避免频繁查询,适合随机出现的服务和中低速外设使用。缺点:成批数据交换时,中断影响
6、传送效率,一次传送一个字符,中断处理时间大于传送数据时间。需要一定的硬件电路。,11,3、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1.DMA方式的引入前两种方式以CPU为中心,占用CPU时间。DMA方式以内存为中心。2.基本工作原理在外围设备和主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通路。在正常工作时,所有的工作周期均用于执行CPU的程序。当外围设备完成I/O的准备工作后,占用CPU的工作周期,和主存直接交换数据。完成后,CPU又继续控制总线,执行原程序。完成这项工作的是系统中增设的DMA控制器。,12,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DMA控制器在进行DMA传送之前,由CPU将每次传送的主存地址、数据的个数等参数传送给DMA控制器,然后具体
7、的数据传送就由DMA控制器实现,无须CPU的参与。缺点:CPU需要在DMA传送的开始和结束时参与;每个需要进行DMA传送的外设都要对应一个DMA控制器,且DMA控制器是由硬件实现的,不易修改。于是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中通常设置专门的硬件装置通道。,13,三种方式的 CPU 工作效率比较,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 方式,14,4、I/O通道控制方式 IO通道具有少数专用的指令系统,能实现指令所控制的操作,管辖其相应的设备控制器,所以IO通道已具备简单处理机的功能。但它仅仅是面向外围设备的控制和数据的传送,其指令系统也仅仅是几条简单的与IO操作有关的命令。IO通道要在CPU的IO指令指挥下启
8、动、停止或改变工作状态。因此,lO通道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处理机,它只是从属于CPU的一个专用IO处理器。它的进一步发展是引入专用的输入输出处理机。通道方式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但需更多的硬件电路。,15,I/O通道控制方式,MM:主存CPU:中央处理器CH:通道CU:接口D:I/O设备,16,5、输入输出处理机(IOP)方式,有单独的存储器和独立的运算部件,可访问系统的内部存储器除数据传输外,还应有以下功能:能处理传送过程中出错及异常情况,数据格式翻译,数据块校验。IOP方式是通道方式的进一步的发展。它们大多应用在中、大型计算机中。,17,10.2 程序中断控制技术,中断:计算机暂时
9、中止当前程序运行,转而处理意外出现的情况或有意安排的任务,在处理结束后能自动恢复原程序的执行,这个过程叫作“中断”。中断系统是计算机实现中断功能的软、硬件总称。在CPU一侧配置了中断机构,在设备一侧配置了中断控制接口,在软件上设计了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18,I/O 中断的产生,以针式打印机为例,CPU 与打印机并行工作,19,中断作用,(1)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2)硬件故障处理(3)实现人机联系: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如果用户要干预机器,如查看计算的中间结果,了解机器的工作状态,给机器下达临时性的命令等。在没有中断系统的计算机里这些功能几乎是无法实现的。(4)实现多道程序和分时操作(5
10、)实现实时处理(6)实现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联系(7)多处理机系统各处理机间的联系,20,10.2.1 中断的概念,(1)中断源:引起中断的事件,即发出中断请求的来源。外中断:I/O设备等来自主机外部设备的中断。内中断:处理器硬件故障或程序出错引起的中断。软中断:由“Trap”指令产生的软中断,这是在程序中预先安排好的 中断触发器:每个中断源的接口电路中都有一个“中断触发器”,用于保存中断源向CPU的中断请求信号。多个中断触发器构成中断寄存器。(2)中断的分级与中断优先权 在设计中断系统时,要把全部中断源按中断性质和处理的轻重缓急进行排队并给予优先权。,21,(3)禁止中断和中断屏蔽,一、禁止
11、中断:产生中断源后,由于某种条件的存在,CPU不能中止现行程序的执行,称为禁止中断。一般在CPU的内部设置一个“中断允许”触发器,只有该触发器为“1”时,才允许处理机响应中断,反之,则不响应所有中断源的中断请求。“中断允许”触发器可以通过“开中断”和“关中断”指令来置位和复位。,22,(3)禁止中断和中断屏蔽,二、中断屏蔽当产生中断请求时,用程序方式有选择地封锁部分中断,而允许其余部分的中断仍能得到响应。实现的方法是为每个中断源设置一个中断屏蔽触发器来屏蔽该设备的中断请求。各个设备的中断屏蔽触发器构成中断屏蔽寄存器。当然有些中断源的中断请求是不可屏蔽的。所以中断又分为可屏蔽中断和非屏蔽中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输出系统 PPT课件 输入输出 系统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