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接口 》PPT课件.ppt
《《输入输出接口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入输出接口 》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7 章 输入/输出接口,本章主要内容,7.1 概述 7.2 可编程DMA控制器8237A,(1)开关量:可以用两个最基本的逻辑符合“0”和“1”表示。可用一位二进制数就可表示。,7.1.1 I/O接口的信号,7.1 概述,(2)数字量:二进制形式的数据或是已经过编码的二进制形式的数据(字节、ASCII码等)。最小单位为“位”(bit),8位称为一个字节(BYTE)。,(3)脉冲量:脉冲信号是以脉冲形式表示的一种信号。如由“0”变到“1”,称为信号发生正跳变(或信号的上升沿)。,(4)模拟量:用模拟电压或模拟电流幅值大小表示的物理量(电压、电流、压力、温度和流量等)。模拟量信号不能直接输入微
2、机,必须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A/D),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才能输入微机。,1.I/O接口的功能,7.1.2 I/O接口,7.1 概述,(1)信号的形式变换接口可将I/O设备非数字信号变换成微机中统一的二进制数字信号。,(2)电平转换和放大微机内部使用TTL电平,只有05V的变化范围。而I/O设备的信号电平可能不一样,则需要进行电平转换。例如异步串行通信设备采用的RS232C电平是15V+15V的范围。,(3)锁存及缓冲 I/O接口输出时需要锁存,输入时需要缓冲。,7.1.2 I/O接口,(4)I/O定向微机每一次I/O传送都用地址指明具体的设备,接口电路利用地址进行译码,从众多设备中选出I
3、/O对象。,(5)并行及串行I/O的转换如果接口和I/O设备之间也以并行方式传送,则称为并行I/O。并行I/O接口和I/O设备之间的通道是8位或更宽。因此,并行I/O接口的硬件开销大,但传送速度高,适用于较近距离。微机通过串行接口和I/O设备实现信息的传递,称为串行I/O。显然串行设备之间只需单个通道即可实现传输,因此硬件开销小,但是由于信号的各位分先后传送,速度较低。,2.I/O接口传送的信息分类,7.1.2 I/O接口,(1)数据信息 I/O接口传递的内容以数字信号形式表示的数值或字符,称为数据信息。,(2)状态信息 微机在于I/O设备进行数据传送时,往往需要了解I/O设备的状态。对于每一
4、种二值状态都可以用一位二进制数表示。,(3)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是在输出时微机发送给I/O设备的命令。,(1)端口 是构成I/O接口的基本单元,端口有自己的地址(称为端口地址),CPU用地址对每个端口进行读写操作。端口有宽度,一般以字节为单位,也可以用两个地址相邻的8位端口构成一个16位宽度的端口,其中较低的一个地址可作为16位端口的共同地址在16位I/O指令中使用。16位I/O指令的执行,仍可理解为两个8位的操作来理解,较低地址端口存放较低字节内容、较高地址端口存放较高字节内容。对于I/O驱动程序而言,CPU执行I/O指令仅仅作用于端口而已。,7.1.2 I/O接口,3.I/O接口的构成,(2
5、)端口的分类端口根据传递的信息内容,可分为数据端口、状态端口及控制端口。,7.1.2 I/O接口,数据端口是CPU与I/O设备传送数据信息的中转站。从CPU输出的数据到数据端口锁存,I/O设备再从数据端口获得数据;输入时,I/O设备先将数据送入数据端口,CPU读该数据端口时,三态门打开,接收I/O设备的数据。数据端口可能单向输出、单向输入或是双向的。双向数据端口往往同时具有锁存及三态缓冲功能。,状态端口:CPU通过读状态端口了解I/O设备的工作状态,这些状态决定是否进行数据传送。状态端口是只读端口,一般包含三态缓冲器。,控制端口:对I/O设备的控制命令通过写控制端口发出,写到控制端口一个字节中
6、的每一位都可以表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7.1.2 I/O接口,执行输入指令时,无论对数据端口还是状态端口,读入的内容都送到数据总线DB上,进而到达CPU;执行输出指令时,无论是对数据端口还是控制端口,写出的内容也都经过数据总线DB输出。,4.I/O接口的分类,不可编程接口:通常用三态门缓冲器(如:74LS244/5)做输入接口,用锁存器(74LS273和74LS373)做输出接口。,可编程接口:是指接口的功能和工作方式由程序设定。如:8255A、8155A、8253A、8237A、INS8250和8251等,7.1.2 I/O接口,I/O接口与I/O端口之间的关系:,I/O端口(I/O口):是
7、指I/O接口中带有端口地址的寄存器或缓冲器,I/O接口:是指CPU和外设间的I/O接口芯片,二者之间关系:CPU通过端口地址对端口中信息进行读写,但不能直接通过接口读写信息,需要借助于接口中的端口地址 一个外设通常需要一个I/O接口,但一个I/O接口可以有多个I/O端口,7.1.3 I/O编址,7.1 概述,I/O编址实际上是给所有I/O接口中的端口编址,以便CPU通过端口地址和外设交换信息,是指外设端口地址和存储单元地址分别编址,互为独立,1.I/O端口的单独编址,7.1.3 I/O编址,如:,存储器地址范围:00000H FFFFFHI/O端口地址范围:0000H FFFFH,7.1.3
8、I/O编址,注意:区分16位地址总线上地址究竟是送给存储器还是外设端口,依据是I/O指令产生的M/IO信号,特点:外设端口单独编址不占用存储器地址 需要CPU指令集中有专用的I/O指令 需要增加相应的控制线,2.外设端口和存储器统一编址,是把外设端口当作存储器单元对待,也就是让外设端口地址占用部分存储器单元地址,7.1.3 I/O编址,如:,存储器地址范围:0000H 1FFFHI/O端口地址范围:2000H 3FFFH,7.1.3 I/O编址,特点:不需要专门访问I/O端口的指令,大大增强了CPU对外设端口信息的处理能力 外设端口地址安排灵活,数量不受限制 外设端口占用了部分存储器地址,译码
9、电路较复杂,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7.1 概述,1.程序控制方式,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是指在程序控制下进行信息传送。分为无条件传送方式和有条件传送方式。,(1)无条件传送方式当外设已准备就绪,那就不必查询外设的状态而进行信息传输,称为无条件传送。,优点:使用I/O指令便可实现输入/输出操作,使得程序简单,节省硬件和软件,缺点:必须已知且确信外设已准备好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就会出错,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如:INAL,PORT PORT为三态缓冲器(74LS244)的端口地址,(2)有条件传送方式CPU通过执行程序不断读取并测试外部设备状态,如果输入外部设
10、备处于已准备好状态或输出外部设备为空闲状态时,则CPU执行传送信息指令。条件传送方式是CPU在不断调查外部设备的当前状态后才进行信息传送,所以也称为“查询式传送”。,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优点:通用性好,硬件接线和查询程序十分简单,缺点:CPU利用率极低,图7-2 查询式输入接口电路,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图7-3 查询式输出接口电路,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2.中断控制方式,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一般用于低速外部设备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当外部设备需要与CPU进行数据交换时,由接口部件的CPU发出一个中断请求信号,CPU响应这一中断请求,便可在
11、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一个字节或一个字的信息交换。,优点: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3.DMA控制方式,是一种块传送数据的方式。当某一外部设备需要输入/输出一批数据时,向DMA控制器发出请求,DMA控制器接收到这一请求后,向CPU发出总线请求;若CPU响应DMA的请求,CPU把总线使用权赋给DMA控制器,数据传送不通过CPU,可直接在DMA控制器操纵下进行。当这批数据传送完毕后,DMA控制器再向CPU发出“结束中断请求”,CPU响应这一中断请求,即可收回总线使用权。,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Intel公司生产与86系列配套的输入/输出处理机(IOP)8089。系统中设置了IOP后,86系
12、列CPU必须工作在最大工作模式。当CPU需要进行输入或输出操作时,只需在存储器中建立一个规定格式的信息块,设置好需要执行的操作和有关参数,然后把这些参数送入8089,IOP即会执行输入/输出操作。,7.1.4 I/O接口的控制方式,4.输入/输出处理机方式,DMA是指外部设备直接与微机中的存储器进行传送的I/O方式。DMA方式下传送数据不需要CPU执行指令,也不需要经过CPU内部的寄存器,而是利用系统的数据总线,由DMA控制器直接在外设与存储器之间进行读/写操作,可以实现高速传输,因而被广泛用于高速I/O设备接口。,7.2.1 DMA控制器的基本功能,7.2 可编程DMA控制器8237A,可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 PPT课件 输入输出 接口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1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