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讲义》PPT课件.ppt
《《路基施工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施工讲义》PPT课件.ppt(1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路 基 工 程,中铁十八局武黄城际铁路三标四分部二一年五月十二日,内容纲要,路基设计技术地基处理技术路基填筑技术路基防排水技术路基质量控制及检测技术,第一部分 路基设计技术,由传统的以强度控制为主的设计向以变形为主的设计转变。,铁路路基的特点横断面设计荷载设计基床设计路堤设计,一、铁路路基工程的特点 1、路基填筑质量标准铁路路基填筑采用双控压实标准为设计概念,根据路基填筑的不同部位,不同填料,分别提出了物理指标:压实系数K,孔隙率n,力学指标:地基系数K30,弹性模量Evd、Ev2等指标。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主要参数对照表,路基技术参数对照表,2、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强化结构 铁路路基的基床
2、表层是路基直接承受列车动荷载的部分,是路基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秦沈线首次在基床表层采用了60cm厚的级配碎石结构。其主要是增加线路强度,使路基更加坚固、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刚度;均匀扩散作用到基床土面上的动应力,使其不超出下部基床的容许动强度;隔离作用,防止道碴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碴层;防止雨水浸入使基床软化,防止发生翻浆冒泥等基床病害;满足基床防冻等特殊要求。,为保证级配碎石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细则中对级配碎石的材料质量、颗粒粒径级配范围、含水量、拌合、摊铺及碾压工艺和压实质量控制方法等提出了技术要求,施工过程中进行了严格地控制,3、路桥及横向构筑物间设置过渡段为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平稳
3、舒适,对路桥过渡段采用了刚度过渡的设计方法。在桥台后一定范围内,采用刚度较大的级配碎石作为过渡填筑段,与路堤相接处采用1:2的斜坡过渡。在施工过程中要求路桥过渡段与路堤同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进行碾压,对振动碾达不到的边角部位应用小型压实机具补充压实,以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压实质量采用K30和孔隙率指标控制。,4、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和工后沉降 客运专线工后沉降要求一般地段15cm(年沉降量不得大于4cm),路桥过渡段8cm(年沉降量不得大于3cm)。运营期间的弹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路基本体部分和地基部分,5、路基动态设计 为了有效地控制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开展了动态设计。为此,在每个松软、软土地基
4、工点及台尾过渡段均土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及边坡坡脚之外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设备,并提出了观测控制标准和随施工进程而定的观测频次及观测精度,及时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6、路基质量评估 箱梁运架过程中的路基安全问题及铺轨前路基质量状况进行了路基质量评估工作,7、地基处理的种类多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结合秦沈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地基土选用了合理的10种地基处理方法。对于浅层软弱地基采用了换填碾压处理、或换填砂垫层处理。对于深层软认的主要地段采用了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的排水固结加预压的处理方法。对于工后沉降要求高及路桥过渡段,根据地质条件和经济对比,采用了砂桩、碎石桩、粉喷桩、搅拌桩
5、、旋喷桩等地基处理方法。对于有地震液化的粉土或粉细砂层的地基段,采用了挤密砂桩的处理方法。,二、路基横段面设计 铁路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并设计为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有4%的横向排水坡。,1、线间距 由于高速列车运行时会产生列车风,相邻线路高速列车相向运行所产生的空气压力冲击波易振碎车窗玻璃,使旅客感到不适,甚至影响列车的平稳性,故高速线路的线间距教普通铁路有所增大。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设计列车最高速度为220km/h,车侧间距为0.8m,线间距为4.2米。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线间距根据所采用机车车辆类型、运行速度等因素确定为5.0m。,2、路肩宽度 路肩虽不直接承受列车荷载作用,但它对保证路基受力部
6、分的稳固十分重要。路基宽度选择应同时满足敷设接触网支柱,安放通信信号设备,埋设必要的线路标志,通行养路机具等要求。我国京沪高速铁路路肩宽度两侧均为1.4米标准。,3、路基面宽度(1)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 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按照下表采用。,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按照表的数值加宽。曲线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内渐变。,路基横断面图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横的标准横断面图:,三、路基荷载设计,1、静荷载 铁路路基面上作用有轨道列车荷载和轨道荷载。列车荷载和轨道荷载是确定基本构造要求要求的一个依据。我国的客运专线采用有轨道结构时,起标准为:钢轨60kg/m,轨枕为型混凝土枕,枕长2.6米
7、,16001680根/km,道碴厚度不小于35cm,碴肩宽50cm。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的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如下表:,二、动荷载,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传到路基表面的动力幅值及其频率,以及振动加速度及位移的大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采取实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1)铁路路基设计动力应力幅值 dl=2.6P(1+)式中:dl路基设计动力应力幅值(KPa);P机车车辆的静轴重(t);速度影响系数,高速铁路无缝线路=0.003,准高速客运专线铁路无缝线路=0.004;列车运行速度,速度在300km/h以内 时以实际速度计,超过300km/h时按km/h计。,(2)路基面上的动应力沿线路纵向
8、的分布,大量实测的应力曲线表明,动应力在路基面上沿线道总向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max为车轮正下方路基面应力的最大值。车轮正下路基面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大值与沿线路纵向扩散距离L之比存在线性关系,起关系如下:L=103max/(82.9+6.17max)式中:max单位为KPa,L单位为cm。,(3)铁路路基设计荷载,当铁路路基设计速度为350km/h时,最大轴中为220kn时,根据上式可求出设计动力幅值为100KPa,在路基面上的分布面积为260cm280cm,如下图,(4)动应力沿深度的衰减,列车荷载以动力波的形式传递到基床面,再向深层传播。在动力波传递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或者说由于阻尼作用,土
9、要吸收能量,因此动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衰减。,(5)基床厚度的确定,列车动应力由轨道、道床传至路基本体,然后沿深度逐渐衰减。一般将动应力影响较大的部分定义为路基基床。压实土的动三轴试验表明,当动静应力比值在0.2以下时,加速10万次产生的塑性累计变形在0。2%以下,而且很快能达到稳定。如果动静应力比值小于0.1,动荷载影响就相当微小了。因此将动静应力比1/5或1/10作为确定基床厚度的依据。我国对京沪高速铁路路基的研究表明,动静应力比为1/5时深度约为3.2m,动静应力比为1/10的深度约为4.2m,如右图:考虑到高速铁路路基基床部分的填料为优质填料,且压实度要求高,故一般采用动静应力比为1/
10、5为确定基床厚度的标准,因此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厚度为3.0m。,四、路基基床设计,1、基床的作用与结构,(1)基床的作用,强度: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列车荷载产生的动应力而不至破坏;能抵抗道碴压入基床土中,防止道碴陷槽等病害的形成;在路基填筑阶段能承受重型施工车辆走行而不形成凹形坑迹,以免留下隐患;刚度:在列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塑性累计变形很小;排水防渗: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性,以防止雨水侵入造成路基土软化,防止发生翻浆冒泥等通病害的发生;在可能发生防冻害的地区,还有防冻等特殊作用。,(2)基床的结构,一般情况,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是由基床表层和底层组成的两层结构。有的国家针对填料、气候、无碴轨
11、道等不同线路情况,将基床表层再细分成两层或多层结构,每层使用不同材料或结构。,2、基床表层设计,基床表层是路基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的部分,又常被称为路基的承载层或持力层,因此基床表层的设计是路基设计最重要的部分。,(1)基床表层的作用,基床表层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增加线路强度,使路基更加坚固、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刚度,使列车通过时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扩散作用到路基顶面上的动应力,使其不超出基床底层填料的临界动应力;防止道碴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碴层;防止雨水侵入基床土软化,发生翻浆冒泥等病害,并保证基床肩部表面不被雨水冲刷;防冻。,(2)基床表层厚度,动强度控制法 动强度控制法以作用在基
12、床底层的表面上的动应力不超过基床底层填料的临界动应力为控制条件。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作用于路基基床底层面上的设计动应力幅值大小,确定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临界动应力。填料的临界动应力可通过动三轴试验确定,临界动应力也是动强度的反应,通过不同的围压试验,可以求得土的动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动强度约为静强度的50%60%。当基床土压实系数能够达到100%时则机床表层厚度为0.6米左右,如果压实系数只能达到95%,则需要机床表层在 0.8米以上。,弹性变形控制法弹性变形控制是日本铁路在设计强化路基及床表层时提出的。日本强化路基基床表层是沥青混凝土,厚5cm。路面回弹变形吧大于2.5%,应控制基床表层
13、弹性变形吧应大于2.5mm。对于非沥青混凝土表面的 基床表层,弹性变形控制法同样适用。许多现场调查资料表明,若机床表面的弹性变形大于4mm,将引起道碴的侧向流动。有关研究提出将3.5mm作为京沪高速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机床表层的弹性变形控制值。根据Boussinesq理论就可以算出在不同基床底层填料回弹膜量和基床表层材料回弹模量的基础上满足路基变形条件的基床表层厚度。我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表明,基床表层材料的回弹模量值取为180KPa,基床底层填土模量采用30MPa时,需要的基床表层厚度约为0.7m。,综合强度控制与变形控制两方面的计算结果,京沪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基床表层的厚度取为0.7m。有利于自然
14、降水的排出,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顶部都应设置4%排水坡。基床表层由510cm的沥青混凝土和6560cm厚的级配碎石或级配砾石组成。,(3)基床表层填料,从日、法、德三国和我国铁路以前进行的少量强化基床的试验研究来看,基床表层使用的材料大致有以下几类:级配砂砾石、级配碎石、级配矿物颗粒材料(高炉炉渣)和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等)的稳定土。级配矿物颗粒材料,特别是水硬性的级配高炉炉渣是很好的基床表层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CaO、SiO2、Al2O3,其成分与水泥的成分相似。施工后很长时间内会继续硬化,承载能力相应提高,这显然是非常有用的。这种材料的无侧限强度在1200kPa以上,弹性模量在300 M
15、Pa以上。但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它必须以炼铁厂为中心进行再加工,对矿渣碎石的品质要求高,否则水硬性的特点就得不到发挥。矿渣碎石对施工工艺要求严格,使用不,当时,其含有的硫化钙、氧化钙还会污染环境。这种材料在日本已大量使用,欧洲也有少量使用,我国铁路还很少用。从我国现有的施工条件来看,采用这类材料难度较大。我国高速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填料采级配砾石和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组成:是用粒径大小不同的粗、细砾石集料 和砂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其中包括一部分塑性指数较高的黏土填充空隙并起黏结作用,经压实后就能形成密实较考的力学强度和一定的水稳性。标准:基床表层材料的级配砂
16、砾石的颗粒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某种尺寸的粒径不应过多或过少。为了提高承载能力,还要求颗粒中扁平及细长颗粒含量不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形状不合格的颗粒含量过多时,应掺人部分合格的材料。为了防止道碴嵌入或基床底层填料进入基床表层,级配砂砾石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当与基床底层填料之间不能满足该要求时,基床表层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两层结构,或在基床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粒径小于0.5 mm的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等于28%,其塑性指数应小于6。,级配碎石,组成:是由粒径大小不同的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并且其颗粒组成
17、符合密实级配要求。级配碎石的颗粒粒径、级配范围如表所示。,标准:级配碎石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久D154d85;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材料必须清洁,泥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坚硬耐磨、耐久,磨耗率小于等于30%;碎石相对密度大于2.45%,吸水量小于等于3.0%。,(4)基床表层结构,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表层一般均由两层结构组成,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均如此。上层大多要求填料变形模量大,渗透系数小。但这两个要求的统一是较难满足的。因此,在使用级配砂砾石的国家,一般都把基床表层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层较薄,大多为0.2一0.3m,要求变
18、形模量高。下层的作用偏重于保护,颗粒粒径应与基床底层填料匹配,使基床底层填料不能进人基床表层,同时要求渗透系数小,至少要小于10-4m/s。如果不得已,只能采用经改良的黏性土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需考虑在基床表层的底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5)基床表层压实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压实标准如表所示。,3、基床底层设计要求,(1)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压实标准如表所示。,(2)填料改良,物理改良目的:对填料的颗粒组成及级配进行改善,即在一种填料中掺人另一种填料,拌和均匀使其级配改善。成为物理力学性质有所提高的新填料。途径:掺人粗粒料(中粗砂),改善其级配条件
19、;掺人较细颗(黏粒),通过提高其黏粉比增强其强度指标。,化学改良,通过对填料加人掺入料,促使土与掺入料之间发生化学作用,从而使土的结构与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掺人料为石灰、水泥、粉煤灰、土壤固化剂及其他有机及无机材料。,五、路堤设计,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要求,铁路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满足下单个基本要求:在列车和路堤自重荷载作用下,路堤能保持长期稳定;路基本体的压缩稳定能很快完成;其力学性能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利于路堤稳定的变化。路堤填料应优先选择A、B组填料。C组填料和改良土也可以作为客运专线铁路基床以下路堤填料。,2、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压实标准,(1)路堤高度大于3.0 m的情况 路堤高
20、度大于3.0 m时,我国客运专线铁路(基床以下)填料压实标准质量要求如下表,(2)路堤高度小于3.0m情况,高度小于3.0m的路堤,其基床应满足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要求。0.7m路堤高度h 3.0m时:当地基为黏性土时,应挖除表层0.30.5m,并回填整平碾压至K0.95。如地层地下水位较高(丰水期地下水位距地表0.5m),应于基底填渗水性填料,厚0.5m,并碾压至K30130MPa/m。当地基为砂类土时,应将地表整平碾压至K30130 MPa/m。当地基为砾卵石(碎石)类土时,应将地表整平碾压至尺K30150 MPa/m。当地基为岩石时,视其风化程度分别按上述要求处理,坚硬岩石可不处理,直接在
21、其上填筑。,当路堤高度h0.7m时:,基床表层应满足表(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要求。当地基为黏性土时,在基床表层下换填渗水性填料,厚05m,并碾压至K30130MPa/m。当地基为砂类土时,应将地表整平碾压至K30130 MPa/m。当地基为砾卵石(碎石)类土时,应将地表整平碾压至K30150 MPa/m。当地基为岩石时,其风化程度分别按上述要求处理,坚硬岩石可不处理,直接在其上填筑。,(3)客运专线铁路路堤边坡,根据我国目前积累的经验,只要地基稳定,填土碾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按现行规范确宇的边坡坡度,路基边坡是稳定的。,第二部分 软土地基加固与处理技术,一、铁路路基的地基条件,
22、现代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及对行车干扰问题将日益突出。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建成后,由于软土地基沉降造成轨道状态不良,不能达到设计速度和运量的要求。许多国家对路堤(尤其是低路堤)的基底相应提出了强度和土质的要求,不符合要求者均要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前联邦德国在地基条件差的地方修建新线路基时,要求采取各种加固措施,如振动捣固、混凝土喷浆、化学加固、砂桩或排水管构筑、土层加固、更换土层等。我国首次在大秦重载铁路提出的对地基的要求。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提出路堤的地基条件必须满足N4,Ps1 MPa(N为标准贯人锤击数,Ps为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二、软土地基浅层处理,当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
23、求,而软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路基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二灰土等)或其他强度较高、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换填土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m以内,但也不宜小于0.5m,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1、垫层材料的选择,(1)砂和砂石垫层材料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5%,也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有机杂质。如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石材料,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且不应夹有过大的石块或碎石(50 mm),因为碎石过大会导致垫层本身的不均匀沉降。(2)碎石垫层材料碎石垫层用的
24、碎石粒径,一般为540 mm的自然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在碎石租钢渣垫层的底部,为防止基坑表层软弱土发生局部破坏而产生过量沉降,一般应设置一层1530 mm厚的砂垫层,砂料应采用中、粗砂,然后再铺筑碎石垫层。,2、垫层施工方法,(1)换填法施工的关键是将垫层材料压实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压实方法常用的有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这些方法要求垫层材料分层铺设,然后逐层振密实。,(2)以黏性土为主的软弱土,宜采用平碾或羊足碾;对杂填土可用平碾;对砂土、砂石料、碎石土和杂填土宜采用振动碾或振动压实机;对于狭窄场地、边角及接触带可用蛙式夯实机。压实效果、分层铺填厚度、压实遍数、最优含水
25、量等应根据具体施工方法及施工机具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用平板振动器时,最优含水量为15%一20%;用平碾及蛙式夯时最优含水量为8%12%;用插人式振动器时,宜对饱和的碎石、卵石或矿渣充分洒水湿透后进行夯压。,(3)垫层施工前必须对下卧地基进行检验,如发现局部软弱土层,应予挖除,用素土或灰土填平夯实。对垫层底部有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先予清理后,再用砂石逐层回填夯实,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上一层砂石料后再行施工。(4)严禁扰动垫层下卧的软土,为防止践踏、受冻、浸泡或暴晒过久,坑底可保留200 mm厚土层暂不挖去,待铺砂石料前再挖至设计标高,如有浮土必须清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施工讲义 路基 施工 讲义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