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讲》PPT课件.ppt
《《跨文化交流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流讲》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跨文化交流,第一讲 文化、跨文化交流 东西方礼仪文化的发展及其异同 主讲人:武汉大学李荣建教授,一、总论:文化与文明;东方与西方;东西方文化;跨文化交流,(一)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家知道,在西方文字中,文化(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文Cultura,具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涵义;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Civils,含有“城市国家、公民的、国家的”意思。,我国汉字“文化”一词出现比西方早,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著作说苑指武,其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意为“以文教化”。概
2、况说来:,1.文化比文明的范围大:文化是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大概念。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的各种活动,反映了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而文明与文化相共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高级形态,属于文化活动的成果之一。,文化,2.狭义的文化“包括知识、信仰、宗教、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的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18321917年)对文化所下的定义)。通俗地说,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包括哲学、文学、史学、宗教、艺术、科学与技术等。德国学者认为,文化属于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东西;文明属于物质的、技术的
3、、客观的事物。,文明,3.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通常以物质文明为主,用前苏联学者的话来说,镰刀、犁、火车和飞机,都是文明的成果。4.一般来说,文化和愚昧相对照,文明与愚昧相对立。5.文化与文明常常交织在一起,例如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本课介绍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二)东方与西方,起初,东西方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据说,最早将世界分成东方和西方的是古代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商业民族,他们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腓尼基王国。,东方与西方,活跃于地中海的腓尼基人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为“Asu”(意为东方日出之处),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nb”(意为西方日落之处)
4、。后来,Asu演变为Asia(亚细亚),Enb演变成Europe(欧罗巴)。现在所说的东方主要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和阿拉伯世界;西方主要指西欧和美国等国家。,(三)东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主要包括古代巴比伦文化,古代埃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主要包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欧洲文化和近现代欧洲、美国文化。本课程着重讲东方文化中的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和以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并对东西方文化加以比较。,(四)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本课程着重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在跨文化交
5、流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各自文化背景的特点,大家彼此熟悉,相互理解,可以顺利进行交流;反之,有可能引起误会甚至矛盾。,为了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流,就需要了解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对方,求同存异,尊重对方,相互适应,从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二、中西礼仪文化的发展及其异同,(一)中国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其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草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8个时期。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
6、进过程。,1、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2、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
7、,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3、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5 世纪的夏代,开始
8、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礼的繁体字“禮”,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解字),以殷墟为中心展开活动的殷人,在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活跃在华夏大地。他们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古都地处现河南安阳的殷都,而他们在婚礼习俗上的建树,被其尊神、信鬼的狂热所掩盖。,周礼,推翻殷王朝并
9、取而代之的周朝,对礼仪建树颇多。特别是周武王的兄弟、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对周代礼制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他制作礼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周礼(又名周官),本为一官职表,后经整理,成为讲述周朝典章制度的书。,周礼原有6篇,详介六类官名及其职权,现存5篇,第六篇用考工记弥补。六官分别称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天官主管宫事、财货等;地官主管教育、市政等;春官主管五礼、乐舞等;夏官主管军旅、边防等;秋官主管刑法、外交等;冬官主管土木建筑等。,春官主管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是周
10、朝礼仪制度的重要方面。吉礼,指祭祀的典礼;凶礼,主要指丧葬礼仪;宾礼,指诸侯对天子的朝觐及诸侯之间的会盟等礼节;军礼,主要包括阅兵、出师等仪式;嘉礼,包括冠礼、婚礼、乡饮酒礼等。,由此可见,许多基本礼仪在商末周初已基本形成。此外,成书于商周之际的易经和在周代大体定型的诗经,也有一些涉及礼仪的内容。饮酒礼仪,在西周,青铜礼器是个人身份的表征。礼器的多寡代表身份地位的高低,形制的大小显示权力的等级。当时,贵族佩带成组饰玉为风气。而相见礼和婚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等“六礼”)成为定式,流行民间。此外,尊老爱幼等礼仪,也已明显确立。,4、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前221
11、年,东周时期),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纷起争霸。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承继西周的东周王朝已无力全面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的仪礼,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仪礼与前述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合称“三礼”,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
12、要的礼仪著作。,孔子,孔子,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他倡导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主张”舍生而取义“
13、。(孟子告子上),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等。,孟子,荀子,荀子(约公元前298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荀子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才能安宁。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倡导学而至善。,荀子,5、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79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文化交流讲 文化交流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