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察学生》PPT课件.ppt
《《资源勘察学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勘察学生》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资源勘察,资源勘察,锰结核的特性,锰结核的物理特性,形态 表面特征 粒径大小 颜色 硬度:摩式硬度1-4 密度:一般3 平均3,锰结核的核心,核心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决定结核形态的多样性。在结核的生长空间中,各个方向提供金属物质不均一性,导致结核各个方向生长速度的不均一性。半埋藏型结核的“突缘”可能是两种物质来源叠加引起的。,锰结核的类型,光滑型(S型)粗糙型(S)光滑+粗糙型(R+S,中间型),锰结核的类型,锰结核的类型,表面光滑的结核多发生在山体周围,物质直接业源于底层海水;表面粗糙结核的粗糙部分均埋藏于沉积物中,物质主要业源于沉积物中的间隙水。,锰结核矿物特征,多矿物集合体,结晶程度都较差
2、;矿物颗粒十分细小,紧密随机地交织在一起;按成分可把结核中的矿物分为锰矿物、铁矿物和铝硅酸盐(杂质)矿物。,锰结核的矿床特征,锰结核的丰度,海底沉积物上单位面积多金属结核的重量。,锰结核的品位,结核中CuNiCo的重量百分总量称作结核的品位。,锰结核的粒径,依据各站结核长轴的度量,可把结核分为大于6cm,36 cm和小于3cm三个粒级。,东、西区不同类型结核各粒级比较,锰结核的覆盖率,在海底表面单位面积内结核覆盖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东、西区结核覆盖率,东、西区结核矿床特征对比,由东向西:结核丰度增高 金属品位降低 结核个体变小 核心物由老结核决变为火山岩为主地质条件、沉积环境、地化环境等因素的
3、影响。,东、西区结核矿床特征对比,南极底层流是一股含高氧、高营养盐、低温、高盐密度的底层流。,影响多金属结核区域变化主要因素,东、西区表层沉积物中某些地化要素对比,西区由于氧化程度强,形成以光滑型结核,此类结核中的锰矿物-MnO2为主,矿物中O:Mn离子数目比为2,锰离子为高价(Mn4+);东区结核多为粗糙型,以钙锰矿为主,O:Mn离于数目比为1.741.87,锰离子为Mn3+、Mn4+价态。,地形的影响,影响多金属结核区域变化主要因素,海山区结核普遍较少或无结核。在无沉积物的基岩区常采到结亮与玄武岩块,在岩石表面有一层厚约12mm铁锰氧化物。在海盆和丘陵区结核分布较普遍,但不同部位多金属结核
4、的丰度、类型等亦有差异,一般在海盆中央处地形坡度小于0.3地区结核很少,在相对起伏明显处结核较多。在海盆与海山斜坡的下部,地形坡度转折的过渡区结核较多,而且结核个体较大,金属品位较高,结核也较富集,但变化较大。,水深的影响,影响多金属结核区域变化主要因素,在水深浅于4900m的洋底,结核分布较少,东、西区结核出现率分别为小1%与8.8%,而且均为个体小、金属品位低(1.80%)的光滑型结核。在4 9005 300m水深区中不仅结核出现率高,而且结核最富集,它是多金属结核分布最主要区域。,本区碳酸盐补偿深度约在4 900m左右,此界面由西向东有抬高的趋势。这告诉我们:本区碳酸盐补偿深度面与区域多
5、金属结核分布富集的水深界线基本一致。,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CCD)海底富含碳酸盐的沉积和非碳酸盐沉积之间的岩相界面。海水到达某一深度时,碳酸盐的补给速率和溶解速率可大体得到补偿,故名。大约深海底的一半为钙质软泥所覆盖,另一半则为缺少碳酸盐的沉积物所覆盖。二者之间的界线大致随等深线变化,是因碳酸盐的溶解速度随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的缘故。这种深度的连线便构成碳酸盐线或碳酸盐补偿面,根据补偿物质的不同,补偿深度又有方解石补偿深度、文石补偿深度及有孔虫补偿深度之分。一般在此补偿面之上保留有大量碳酸盐沉积物,而此面以下则代之以大量非碳酸盐沉积物,主要为
6、红粘土。补偿面的深度和形状因受海区碳酸盐补给量和溶解速率、地形、再沉积作用等的影响而变化。在全球范围内,碳酸盐补偿面的深度变化幅度在2000米左右。而各大洋不尽相同,如太平洋为4300米、大西洋为4900米、印度洋则为4850米。对其深度和形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海洋物理化学环境等的特点及其演变历史。,微生物的影响,影响多金属结核区域变化主要因素,微生物依附在核心上面后就生长,它通过自身的生化作用,吸取锰等元素,堆积起来形成结核,同时有些细菌通过生物的催化和酶促使低价的Fe、Mn离子氧化成高价化合物而沉淀,也可使高价Fe、Mn离子还原为低价的Fe、Mn离子而分离出来。微生物
7、的生长、发育对洋底有用金属元素的富集、迁移有很大影响。,每克泥样中约有1001000个细菌,其形态为串珠状、树枝状等,它与结核中的菌、藻类生物形态相似,这表明结核中的菌藻生物来源于沉积物与水体中的生物。,锰结核的成因,Morgan(1967)计算了海水中Mn2+氧化的半周期为560年。与此相反,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大大提高Fe2+、Mn2+的氧化速率。,微生物对铁、锰的氧化和聚集,洋底水-岩-微生物生态系统系指洋底沉积物,多金属结核、孔隙水、大洋底层水及微生物所构成的多相相互作用的活的生态系统。,洋底水-岩-微生物生态系统,底层水和表层沉积物富氧,沉积物为黄褐色、底层水中的pH值为7.498
8、.0,Eh为419mV。沉积物底层水界面是一个中偏碱性有底流活动的氧化环境。有利于氧化锰的生金菌、铁锰氧化菌、嗜盐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发育。在底层水中铁细菌的数量在n103n108个/mL之间,个别达n1013个/mL,锰氧化菌及嗜盐菌都较多,高者达n1010n1015个/mL。,洋底水-岩-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成矿作用可分为直接或间接成矿两种方式。直接成矿包括微生物对成矿元素的聚集和对元素价态的转化,使其沉积成矿,间接方式包括微生物代谢活动中对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生物分解和合成有机化合物而富集成。,洋底多金属结核微生物成矿方式,微生物聚集成矿元素直接堆积成矿,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
9、中摄取化学元素,以满足合成细胞物质和获得能量需要。这类元素包括Al、B、C、Cu、Fe、Mn、Mo、P、S、Be、Si、V、Zn等。有些铁、锰和某些金属矿物的聚集属于此种方式。,铁细菌、锰氧化菌、生金菌、嗜盐菌等微生物,经常在细胞壁上形成含有铁、锰氧化物的荚膜。,微生物聚集成矿元素直接堆积成矿,结核中微生物体内Fe、Mn、Cu、Ni、Co等元素含量皆高于大洋底层水。与底层水中同名元素浓度之比值(倍数):Mn:(1.882.42)106Fe:(0.121.15)106Cu:(0.070.32)106Ni:(0.1060.5)106Co:(0.0090.023)106Ca:(0.0260.07)1
10、06K:(0.0080.14)106Si:(9.1311.9)103,微生物聚集成矿元素直接堆积成矿,富集成矿元素的微生物死亡后,以颗粒状形式沉积到海底沉积物中,遇到还原性细菌,可发生溶解,增加底层水和孔隙水中成矿元素的含量。这些富含成矿元素的孔隙水迁移至底层水沉积物界面处遇到氧和氧化性强的微生物,又可促使Fe、Mn氧化物的再沉积而形成多金属结核。,微生物作用改变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间接成矿,大洋各介质(底层水、沉积物及结核)中的铁细菌、锰氧化菌、生金菌、嗜盐菌及反硝化菌生金菌等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都可以使介质pH值升高、Eh值下降,改变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从而将可溶性低价的铁、锰等化合物氧化
11、成难溶的氧化物而沉淀。,锰结核成矿阶段及成矿模式,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洋底水沉积物界面上。在界面处多种因素的作用可使大洋中Fe、Mn等成矿元素氧化、吸咐和聚集,又可以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孔隙水中铁锰向沉淀物表面迁移,直至底层水,使底层水富集金属元素,从而使界面附近形成一个金属元素富集的界面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微生物非常活跃,它们对主要成矿元素起催化、氧化、沉析作用,并加速Fe、Mn的分离及铁、锰氧化物的形成,利于结核的生成。,锰结核成矿阶段及成矿模式,成矿萌芽阶段:Fe、Mn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和胶团在溶液中呈絮状、悬浮状态存在 浮游植物和菌藻,它们可以从表层水中吸收金属元素 由细菌作用形成的F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源勘察学生 资源 勘察 学生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