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教案》PPT课件.ppt
《《资本论教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教案》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8/1,1,三、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六篇),主要讲授内容:一、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基本理论及实质1、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2、剩余价值理论产生的条件3、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4、剩余价值理论的展开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分析5、剩余价值理论的升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分析、工资等6、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意义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剩余价值理论的适用性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剩余价值理论对当代资本论的解释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和剩余价值问题,2023/8/1,2,一、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基本理论及实质,1、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劳动创造
2、价值,必要劳动创造工人自身的价值,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2023/8/1,3,2、剩余价值理论产生的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篇):内容包括二部分,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第二、劳动力的买和卖(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2023/8/1,4,3、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而这个过程表现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1)与其它社会的相同点(劳动过程三要素的结合、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
3、不同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生产使用价值不是资本家的目的,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才是资本家的目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而分析价值增殖必须以价值形成为基础。下面通过一个实例加以说明。,2023/8/1,5,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续1,假定一生产皮包的资本家,要进行皮包生产,必须购买工人,原料,机器。工人劳动一天时间为8小时,劳动力价值为8元,消耗皮革、机器等生产资料10元,这样生产一个皮包,资本家共花费18元。再假定一个皮包价值为18元。那么,资本家卖掉这个皮包正好与他预付资本相等。这就是价值形成过
4、程。但是,资本家不会接受这种情况,他不仅要收回预付资本,而且要获得剩余价值,因为“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而要生产剩余价值,就必须使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一旦工人劳动时间延长到8小时以上,价值增殖过程就开始了。假定工人一天劳动16小时,按照前面的假定条件,将消耗生产资料20元,生产2个皮包,假定工人劳动力价值仍为8元,生产2个皮包。资本家为生产预付资本为28元,但2个皮包卖出后获得36元。这样,资本家就能够获得剩余价值8元,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可见,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2023/8/1,6,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续2,对资本主义生
5、产过程的分析表明,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劳动力本身价值的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一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付出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付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总是要超过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等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了这个差额,剩余价值的秘密也正是在这里。所以,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也表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这里得到了解决。资本总公式从形式上
6、看同价值规律相矛盾,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发现这个形式上的矛盾解决了。货币转化为资本,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在流通中,资本家购买到特殊商品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提供了决定性条件;而剩余价值生产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2023/8/1,7,4、剩余价值理论的展开,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概念: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假设原来工作日长度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占6小时。这时,剩余价值率为:M=6/6=100%。现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仍为6小时
7、,工作日由原来12小时延长到15小时,这就意味着剩余劳动时间由原来6小时延长到9小时。这时,剩余价值率为:M=9/6=150%。,2023/8/1,8,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续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障碍: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力图延长工作日。工作日长度虽然是一个可变量,但它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变动。工作日的最低界限是无法确定的,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则资本家就无从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必要劳动只能是全部工作日的一部分。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生理界限。一昼夜24小时内,劳动者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如吃饭、睡觉、休息等
8、,才能保持正常的劳动能力来为资本家劳动,这部分时间就构成工作日延长的生理界限。第二,道德界限。劳动者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里,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满足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如读书看报、照看家庭、参加社交活动、文体活动等。由于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因而工作日长度也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工作日的实际长度取决于工人和资本家斗争情况。,2023/8/1,9,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续2,第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概念: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过程:假设,原来工作日长度为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各占6小时。则剩余
9、价值率为100;现在,工作日长度保持不变,仍为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由6 小时缩短为3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由原来的6小时相对延长为9小时。这时,剩余价值率为:m=9/3=300%.可见,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2023/8/1,10,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续3,障碍: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因为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而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与生产它们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
10、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为生活资料生产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2023/8/1,11,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续4,但是,个别资本主义企业,率先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资本主义企业,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例如,皮鞋生产部门,一般生产水平是,1个工人在1个工作日(8小时)内可以生产1双皮鞋,共消耗各种生产资料价值10元,工人8小时劳动新
11、创造价值8元,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价值4元。则每双皮鞋的社会价值为10元+8元=18元。剩余价值为4元。假定某个皮鞋厂,率先采用新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每个工人8小时内可以生产2双这样的皮鞋。每双皮鞋的个别价值,但它仍然能按每双18元的社会价值出售。这样,工人每生产1双皮鞋就能够为资本家带来4元的超额剩余价值。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对个别资本家来说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所有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也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2023/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论教案 资本论 教案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