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导论》PPT课件.ppt
《《财务审计导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审计导论》PPT课件.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按审计基本内容分类,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财务审计: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参考网站:中国审计网 中华会计网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中国审计新闻网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一章 审计总论一、审计的基本概念 二、审计的分类三、审计的组织体系 四、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一、审计的基本概念1、审计的定义及其特征2、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3、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1、审计的定义及其特征 审:审查 计:会计账目,“审计是为了查明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表现与所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价有关证据,并将其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
2、系使用者的有组织的过程”。-1972年美国会计学会的 基础审计概念的说明,美国审计总局对审计下的定义,审计一语,包括审查会计记录、财务事项和财务报表就审计总局的全部工作来说,它还包括如下内容:查核各项工作是否遵守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查核各项工作是否经济和有效率;查核各项工作的结果,以便评价其是否已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包括立法机构规定的目标),”审计是具有公正不伪立场的第三者就一定对象的必须查明的事项进行批评性的调查行为,还包含报告调查结果”。-日本著名审计学者三泽一教授审计基础理论,“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3、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第2条,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而且是经济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如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这就是说审计对象不仅包括会计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还包括其他经济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其他经济活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审查和评价,也即是搜集证据,查明事实,对照标准,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审计
4、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审查评价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审查评价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特征:(1)独立性特征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企业内部的契约监督活动企业外部投资公众的投资决策,机构独立、人员独立 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独立进行证明资料的收集做出审计判断表达审计意见,提出审计报告。,经费独立2006年审计法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工作独立审计部门无任何经济管理职能,不参与被审计人及审计委托人任何管理活动;审计监督内容取决于授权人或委托人的需要;审计监督代表国家实施监督,被审计单位不得阻挠
5、;审计监督不仅可以对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且还可以对其他经济监督部门以及它们监督过的内容进行再监督。,针对独立性问题经济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建立,产权尚不清晰、政企尚未分开 国有公司和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公司市场竞争无序、服务市场需求不足、委托代理关系失衡、审计费用支付方式不合理等,(2)权威性特征宪法、审计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商法、破产法等,从法律上赋予审计超脱的地位及监督、评价、鉴证职能。,我国审计执法的依据是宪法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
6、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 审计监督依据 审计职责 审计权限,审计法中又进一步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机关的权限主要有:要求提供资料权。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
7、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包括被审计单位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账户的情况、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以及办理企业、事业单位合并、分并、清算事宜出具的有关报告等。,检查权。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包括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调查取证权。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包括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通知暂停拨付权和暂停使用权。有权制止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
8、支、财务收支行为。制止无效的,有权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有权要求暂停使用。,采取取证措施权和封存资料权。审计机关有根据认为被审计单位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有关资料的,有权采取取证措施;必要时,经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暂时封存被审计单位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账册资料。,建议权和提请处理权。审计机关有权建议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纠正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有权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
9、理。,通报和公布权。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我国社会审计组织,也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独立承办审计查账验证和咨询服务业务,其审计报告对外具有法律效力,这也充分体现它们同样具有法定地位和权威性。,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也是根据法律规定设置的,在单位内部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针对权威性法律惩罚力度不够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的规定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出2万20万罚款,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规定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美国:故意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故意销毁、隐匿、伪造财
10、务报告、证券欺诈等犯罪行为处以重典,涉嫌财务报告的犯罪行为最高可处20年监禁,欺诈的犯罪行为则最高可处25年监禁。民事赔偿得不到有效保障。,(3)公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最初形态是政府审计,而后才有了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1)我国审计的三个阶段古代审计阶段:西周-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 设立“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但尚无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职审计机构。,隋唐时期-审计进入日臻完备的阶段 在刑部之下设“比部”,较独立的
11、审计机构。唐代,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物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审计机构以“审计”一词定名之始。元、明、清三代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审计陷于衰败时期。,近代审计阶段,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18年颁布第一步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同年,第一位会计师谢霖创办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现代审计阶段,改革前,未设独立专职审计机构,对财政经济的监督由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通过其业务分别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革后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在1982年人大
12、通过的宪法规定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随后公布了一系列审计法规。,1988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4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修订,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法律地位,促进其进一步发展。,1980年财政部颁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恢复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新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1985年1月实施的会计法规定:“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组成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查账业务。”
13、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首次确立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地位。,1988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同时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6年10月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并于1997年4月进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1997年5月8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全票通过,接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正式会员。,1998年全面推行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规范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2006年,在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上,48项注册会计师准则正式公布。,单位内部审计,198
14、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国家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2003年修订)。2003年颁布内部审计条例。2008年发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28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两项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推动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发展,(1)受托经济责任的观点-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制企业 1581年威尼斯会计协会是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2)资源财产的所有者对经营
15、管理者无法直接监督-审计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注册会计师产生于英国的股份制企业制度1720年“南海公司事件”英国的查尔斯.斯奈尔以会计师身份提出“查账报告书”,宣告注册会计师的产生。,1852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第一个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美国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勒,为什么出现审计,所有者,经营者,财产资源,安全性,增值,3、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1)职能,经济监督职能-审计的基本职能监察、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合法;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忠实履行经济责任,揭露违法违纪、稽查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
16、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对照一定的标准,做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结论。前、中、后,经济鉴证职能(鉴定和证明)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验证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出具书面证明,以便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对投入资本进行验资-验资报告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查-查账报告对其合并、解散事项进行审核-清算报告对厂长(经理)的离任审计对承包、租赁经营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国际组织的援助项目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审计,经济评价职能(评定和建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肯定
17、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评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评定被审计单位各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评定被审计单位各项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和有效;根据评定的结果,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2)任务,审计的任务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审计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对审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早期-主要是审查会计账目、纠正错误、揭发弊端;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担负着向社会提供客观公允会计报表的任务;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审计的任务又扩展到为经济有效地
18、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益、讲求经济效果提供建议。,我国审计的基本任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规范微观经济活动服务。,具体的任务,审查和评价财政预算、财务计划以及经营决策方案制订和执行情况;审核检查会计和有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公允性;审核检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有效性,揭露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充分披露损失浪费和低效或无效行为;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审查和鉴证有关经济活动,为信息需要者提供服务。,(3)作用,审计的制约作用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揭露经济
19、生活中的各种不正之风。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经济卫士、廉政工具,审计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二、审计的分类,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国家审计),我国两个层次:国务院设置的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厅(局)。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政府审计都具有法律所赋予的强制性。,民间审计(社会审计),即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务审计导论 财务 审计 导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