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大》PPT课件.ppt
《《语文教学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大》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重点:语文课程标准难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节 建国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一阶段:探求时期(19491958上)第一、注意到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质 第二、注意了思想性 第三、注意了知识性 第四、注意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第五、注意了教法 第六、注意了课外阅读,第二阶段:确立时期(1958年下1966年),1958年以后,教育战线受到大跃进影响。语文被认为是“反映社会现实,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有力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用总路线精神教育学生”,“兴无灭资”,由于思想教育强调过分,语文训练并未得到重视,因此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滑坡。1963年5月,教育部
2、公布施行建国以来第一个全日制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了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强调“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工具”。把语文学科的地位和性质,通过教育文件的形式,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第三阶段:改革时期(1978年1990年),1978年、1986年、1990年。1978年大纲:第一,语文科的性质:由“基本工具”改为“基础工具”第二,语文科的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关系:不再提“文道结合”,而提出语文课的读写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辅相成 第三,就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而言,强调培养能力 第四,就教学内容而言,要求要“具备比较完备的语文知识”,规定要建立由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
3、递升到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读写教学体系。,1986年修订,第一,充实了教学目的。增加了以下内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第二,列出了初、高中的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分年级要求。第三,确定了初、高中的基本课文篇目。,1988年11月,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第一次将小学和初中课程统一设计。同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着眼于素质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强调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语文能力的训练,强调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用能力。注重
4、了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良好语文行为习惯的早期培养,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难度,符合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精神,也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某些新意,有较高的质量。,第四阶段:发展和深化改革时期(1990年至今),1992年6月,便正式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和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2000年3月,教育部对1992年试用本作了修订,颁布了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2002年4月在2000年大纲的基础上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第二节 语文
5、课程标准,一、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学计划,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估语文课程的基础。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9月正式走入三十八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稍后相继出台的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它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规格要求。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规性,因此,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等都必须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录。,(一)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
6、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地位:语文课程是学生知、情、意、能健全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2、课程的基本理念,(1)1-9年级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素
7、养的提法涵盖了以上种种内容,较之过去语文能力的提法更具有包容性,更能体现新课程新在以学生的知、情、意、能健全和谐发展为本的精神。,(1)1-9年级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很强的实践性,重在把握学习母语的方式,还有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作整体把握的能力。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过去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出来的,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走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但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排斥接受学习,二者应结合使用,优势互补。,(
8、1)1-9年级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针对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份之间割裂封闭的状况提出来的,所谓开放而有活力,就是强调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2)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
9、的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2)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C、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必须顾及学生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3、高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它要求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也要为具有不同要求的学生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必修和选修课
10、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为36学时,计2学分。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它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课文1”至“课文5”五个模块。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鼓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编定校本建材。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二)语文课程目标,1、1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框架:横向识字与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学大 语文 教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