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结合做研究.ppt
《学思结合做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思结合做研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思结合”做研究,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调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学思结合”做研究,你想幸福一天吗?你想幸福一月吗?你想幸福一年吗?你想幸福一生吗?成功:第一,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职业,第二,一辈子认真做到底。(人民大学教授唐鑛),“学思结合”做研究,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学习,再学习。”列宁、毛泽东、江泽民都强调过。可是,我们的教师因为工作忙,时间紧,负担重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学习。于是,写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思而不学则殆,(1)路边风景无限好 一个年轻人夜走山路的新路历程 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只能在路上,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
2、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学基础),思而不学则殆,(2)留心处处皆学问 爱迪生考助手:实验室门前有一棵什么树?留意周围的各种事物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而不学则殆,当下教育的三大矛盾 1.教育的选拔与教育的发展的矛盾 2.昨天、今天、明天教育自身矛盾 3.教师着眼点与学生着眼点的矛盾(华师大教授的报告),思而不学则殆,几种很好的学习途径:1.报刊杂志(剪贴,摘抄)2.科研书籍(写笔记,做对话)3.学术报告(记录,借专家的头脑思考)4.网上科研(搜索,下载)(“教研日志”1800,“永和阅读”(780),“永和课题”“永和文章”),思而不学则殆,(3)研究才是真学习 学
3、生需要研究性学习,教师尤其需要研究性学习 如教育方针的发展和变化 1.前面:增加了“指导思想”2.目的:增加了“为人民服务”3.途径:增加了“社会实践”4.目标:增加了“美”育,思而不学则殆,(4)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文化:学习力文化、创新文化、速度文化、反思文化、快乐文化(五种文化带你进入新境界),学而不思则罔,有没有闻到苹果的味道?真理需要智慧 真理需要信念 真理需要坚持 教育真理需要教育科研,1.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1)“教”“学”的关系(2)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式学习(3)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学而不思则罔(一)有思想,2.关于教育
4、手段的改革 粉笔幻灯投影器计算机多媒体 先进与落后,好与坏 手段与目的,形式与内容 教育信息技术的追问(质量提高了吗?课件必要吗?人人要用吗?),学而不思则罔(一)有思想,3.关于新课程的改革 新课程与传统课程:本质一致 新课程与教育(难以承受之重)新课程理论基石需要本土化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地台阶和渐进式 新课程只能渐进,不能跨越。(前苏联与美国的人造卫星),学而不思则罔(一)有思想,学而不思则罔(一)有思想,(4)关于素质教育的改革 素质教育的本来面目 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 素质教育是集合概念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人才成长“立交桥”,学而不思则罔(二)善反思,梅花在哪里?,学而不
5、思则罔(二)善反思,1.做什么课题?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为什么?为什么要做“个人课题”?是什么?什么是“个人课题”?怎么做?怎么做“个人课题”?,学而不思则罔(二)善反思,2.怎样做课题 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找到问题 分析原因 制定对策 付诸实验 经验总结,学而不思则罔(二)善反思,3.课题从哪里来课题来源于实践。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的真问题。,学而不思则罔(二)善反思,3.课题从哪里来(1)从教育目标入手寻找课题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我们教育的归宿,它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抓住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目标,分
6、析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预示研究的结果,就可以作成研究课题。大到教育目标,小到课程目标,都应该是我们教育科研的重要对象。,学而不思则罔(二)善反思,3.课题从哪里来(1)从教育目标入手寻找课题 从国外的教育看,瑞士的“规则教育”、德国的“善良教育”、日本的“生存教育”和最近的美国的“德育”等,都是针对教育目标进行的教育。从我国的教育看,创新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学而不思则罔(二)善反思,3.课题从哪里来(2)从教育现象入手寻找课题 教育现象就是我们平时教育过程中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而我
7、们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其实,凭借我们的直觉,敏捷地抓住这些教育现象,深入地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可以把它作成研究课题。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浴身时顿悟了浮力原理。牛顿在目击苹果坠地时领悟到万有引力,学而不思则罔(二)善反思,3.课题从哪里来(2)从教育现象入手寻找课题 教育实践中的现象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却往往隐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比如:合作意识不强;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否有联系?诚信意识不够;与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无关系?独立意识欠缺;“抱大的一代”是不是我们培养的结果?青少年吸烟我们能不能进行心理干预?后进生转化的根本动力在哪里?学生早恋的心理因素究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合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