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检测讲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检测讲评》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A有道则见(xin)亟失时(q)耦而耕(u)耰而不辍(yu)B见其二子(jin)荷蒉(ku)末之难矣(nn)曾是以为孝(zng)C厩焚(ji)有丧者(sng)齐衰者(z)瞽者(g)D虽少必作(sho)左衽(rn)颛臾(zhun)近取譬(b),亟 急切;赶快亟,急也。广雅 欲霸之亟成。战国策宋策 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更法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广东军务记 又如: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亟 q 屡次。如:亟叹(屡次感叹);亟请(多次请求)另见j,曾 cng【
2、释义】表示行为或情况以前发生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zng1、姓氏2、“曾”字读zng时,有意思为:竟,竟然。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明,魏学洢核舟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3、(副词)岂,难道。5、(动词)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6、(名词)指隔两代的亲属:曾孙,曾祖父等。,5、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组()A阳货欲见孔子 则修文德以来之B君子之德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亲于其身为不善者 守死善道D请事斯语矣 子路从而后,9、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天之将丧斯文也 君子之
3、至于斯也 B末之也已 子之往也C道千乘之国 是社稷之臣也 D百姓信之矣 末之难矣,10、指出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曾是以为孝乎 子路行以告 B则修文德以来之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C公山弗扰以费畔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以吾从大夫之后 以勇气闻于诸侯,12、指出下列“徒”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B夫召我者而岂徒哉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
4、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根据两则文字概括出孔子在孝方面的观点,并结合社会生活谈谈其现实意义。(3分),孔子孝方面的观点:孝是仁的根本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孝敬父母结合社会现实谈其意义,1分。当今社会日趋老龄化,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应体现在物质上,更应讲究“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常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心理,尊重老人权利。,2、(1)“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分)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2)子路认为荷蓧丈人“洁其身”的行为是“乱大伦”,为什么?(3分)因为儒家思想认为,有能力的人应当为国家作出贡献,君子出仕是履行作为臣子的责任,荷蓧丈人有才能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
5、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扰乱了“君臣之义”这一伦理关系,所以认为他“乱大伦”。(3分),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材料1、2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4分),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材料中的言行是爱人及物,即爱世界万物,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能揭示两则材料的“要义”各得2 分,大意对
6、即可),(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1分)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3分)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1)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1)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1),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
7、“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愧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2分)(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2分),(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2分)(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2分),(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2
8、)“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仍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宁波十校联考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谁?(1分)根据孔子与南宫适的对话,概况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3分),南宫适(1分)政治主张:崇尚以德服人(答“为政以德”“德治”等亦可),反对以武力得天下(答“以力服人”“武力侵暴”等亦可)。(1分)评析:略(要求言之有理)。(2分),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
9、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1分)(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要评论。(3分),(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1分)(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要评论。(3分),(1)愤慨(担忧)、无奈(1分)(2)体现了孔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恪守原则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令人敬佩,值得学习(或者:这样做虽然精神可嘉,但其实是孔子社会现实,做法迂腐,于事无补。)(3分)评分标准(1)答出“愤慨”及“无奈”相近意思,得1分;有一个词语明显不准确,则不给分。(2)答出“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恪守原则”等相类似精神,得2分;有较准确的评论,得1分。,阅读论语
10、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第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1分)(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3分),(1)手足无措(不知所
11、措)(l分)(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分),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冠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参考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待别人能尽心尽力,仁
12、爱宽厚,那他就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他在生活中见到弱者、有残疾者、处于不幸之中者,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要点应包括“为他人着想”、“悲悯同情”),1D(A“更有利于”是主张制作孔子标准像的人的看法;B不一定“符合大众的心愿”;C“严重影响了”是主张制作孔子标准像的人的看法。)2C(这是操作者对不制作孔子标准像的看法。)3C(A.“一定会”太绝对;B.“莫衷一是”不准确;D.“形成垄断”、“阻碍”等没有确切依据。),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
13、。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1、此词专集经书语句,就字面义而言,上阕写;(1分)下阕以孔子毕生游说诸侯而一事无成来申说(1分)2、“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这首词大约作于宋淳熙九年(1182)。辛弃疾给他在带湖的新居取名“稼轩”,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又写这首词说明了他的用意。词中借用儒家经典中的词句,抒发个人备遭打击的怨愤。,“进退存亡”,即易经乾文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行藏用舍”,典出论语述而,孔子对其弟子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小人请学樊须稼”,也出自论语,据子路篇记载,孔子的弟子樊迟(名须
14、),请教孔子怎样种庄稼,孔子不满意地说:“小人哉,樊须也。”辛弃疾集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应当知道,该进就进,该退就退,该留就留,该去就去。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退隐。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我要象樊须那样,学种庄稼,退隐归田。表示决不与朝庭中的乞和派同流合污!,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二句均出自诗经。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王风君了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作者用这两句现成诗句,进一步描绘自己怡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居住在用衡(横)木做门的简陋的房屋里,傍晚看牛羊成群地归来。,下片“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
15、三句分别来自论语、孟子、礼记。论语卫灵公说,卫灵公问孔子如何打仗,孔子回答说:“军旅之事,我没学过。”第二天便匆匆离开卫国。孟子万章上说:孔子离开卫国后,“遭宋桓司马”。孔子在宋国的大树下,同弟子们演习周礼,司马桓魋闻讯赶来,砍倒大树,要杀孔子,他慌忙逃走。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说:“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作者用三个典故,比喻自己的遭遇。,“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二句均典出论语。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讽刺子路跟着孔子到处奔走,迷不知返,并嘲笑孔子徒劳无益。论语宪问:微生亩问孔子:“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你为什么到处奔走,岂不就是个好谄媚的人吗?)对他进行指责。在这里,作者用自我解嘲的口吻,结束了他的词篇。我用不着像孔子那样,终日惶惶不安地为大事操劳,学长沮、桀溺在这里好好种田吧。,1、上阕写自己的归隐躬耕合乎圣贤之道,淡泊的田园生活恬静可喜;(1分)下阕 写 归耕之是、从政之非(1分)2、“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对比 用“长沮、桀溺的逍遥自在”与“孔子的忙碌奔波”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自己的归耕之乐。或 用典 用长沮、桀溺的逍遥自在来暗示自己的归耕之乐,用孔子在列国忙碌奔波而无所成来暗示自己昔日的从政之非。,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