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教育目的》PPT课件.ppt
《《讲教育目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教育目的》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研究所 余桂红,一、教育有没有目的二、什么是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类型四、教育目的观概述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共教育目标概览六、中国教育目标,一、,教育有没有目的?,(一)由来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在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一系列著作中,杜威阐述了他的教育主张。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与儿童的生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在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中,“生长”的概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育和生长是等同的,认为在教育中,除了更多的生长,没有别的东西是与生长相关的。除更多的教育,没有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
2、的。,生长本来是生物学或心理学的概念,杜威把它引用到教育上来,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体格方面,而且包括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在他看来,生长是建立在儿童未成熟的状态上的,也就是说儿童不是现在绝无能力,到了将来才有,而是说现在就有积极的能力成长起来的能力。未成熟的状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可塑性”,即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育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它为这种愿望提供的方法到什么程度。据此,他得出结论,“教育即生长”。,教育既然就是儿童生长本身,就是儿童的本能展开和改造、改组过程,所以,教育也就无什么目的可言了,“生长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
3、有别的目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如要在教育之外另立一个任何目的,例如给它一个目标和标准,便会剥夺教育过程中的许多意义,并导致我们在处理儿童问题时依赖虚构的和外在的刺激。,(二)缺陷:第一,把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与教育目的混同起来了。目的是对教育达成结果的一种构想,它是指向于未来教育的预期效果的,与教育的实际效果(杜威所讲的“生长”)并不完全一致。第二,把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混同起来了。儿童的生长既是教育活动产生的结果,也是教育活动展开的序列,它与教育目的虽有联系,但不可同日而语。,第三,把生长与进步混同起来了。把生长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4、没有确定什么是生长的正确和理想的方向,这正如美国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Brubacher,JS)所讲的:“急速的生长,不一定保证进步,也不是进步的可靠指标。癌症不停地生长,但显然这决不是我们要生长的。学生的生长,可以建立在懒惰与求学不认真的习惯上,也可以建立在勤劳与艰苦的工作上。”,杜威本人实际上也并非完全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这一方面表现在他对教育内外部目的的论述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他日后对教育目的的明确申明上。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前者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或者说“活动里面的目的”,后者是从外面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
5、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杜威要求教育家反对“一般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以为它是和一切的特殊联系割裂开来的,以至于教与学的过程仅成为达到预定目的的手段。学校应该寻求“具体的目的”,以代替狭隘的、说教的、消极的“一般目的”。杜威是反对“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一般的目的”也好,还是赞成“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具体的目的”也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是承认教育目的的存在的,只是注意的是应提倡什么类型的教育目的;不提倡或者说反对不意味着其不存在,相反,正是由于其是确实存在的,而杜威又是不赞成的,才有必要大加指斥。,(三)
6、矛盾性:杜威来华讲演时明确指出,教育不可以无目的,“教育一事,不可以无目的无目的则如无舵之舟,无羁之马,教育的精神从何发展,其结果必不堪设想。”教育的目的是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这一论述就与他的“教育无目的论”主张南辕北辙了。,(五)前提怀特(White,J)在再论教育目的一书中谈到的:“教育者需要教育目的,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教育当然是一种有所指向的、有目的的事业它怎么可能不是这样呢?但是近年来,有个问题被提了出来(教育者一定要有教育目的吗?有些人的回答似乎向这个不言而喻的问题提出了挑战。然而,这些回答都不能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二、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概念具有广义与狭义之
7、别: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马克思:“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
8、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人的活动都是有预定目的的活动。人根据预先设计的活动目的,在活动中进行选择和创造,使活动结果最终符合自己的需要。教育本身(与政治、经济、文化同等的整体性)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要素),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是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而上的逐级达成关系。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指南,其制定总是从对教育、人、社会之可关系的一定认识出发的,可以说,对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认识不同,所提出的教育目的也就有所不同。,三、教育目的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育目的至少存在以下几种类型: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
9、上看,可分为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目的,个人提出的教育目的。前者是在相应的教育实践中必须加以实施的,通常具有较强约束力;后者虽有时也可转变为政府、政党的教育目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对教育实践产生约束力。,从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上,可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与实际的教育目的。这两者有时是统一的,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现为实际的教育目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不统一的,理想的目的并不一定就是实际的目的,两者间差异颇大,甚至有可能出现对立,同时,教育实际的丰富性、复杂性,也使得实际的教育目的在包容的内容上远远大于理想的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上,可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相内隐的教育目的。前者是成
10、文的教育目的,是明确表述出来的:而后者是未成文的教育目的,是“缄默”的、未表述出来的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统一的。,从教育目的的承载者上,可分为学生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政府的教育目的、社区的教育目的。这些类型的教育目的有时并不一致,差异悬殊。,对教育者来说,要想真正将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使得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确定、教育组织形式的选定等,都围绕教育目的来进行,并使教育目的有效实现,那么,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目的的存在,尽可能地对其予以统筹安排。如果仅仅看到成文的目的,外显的目的、政党政府的目的、理想的目的,而没有看到相反的其他类型,就有可能影响
11、自己所倡导的教育目的的达成。,四、教育目的观概述,(一)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一般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人本位论”从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出发,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使人性得以发展,使人性得以完善化,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古希腊一些哲学家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目的、理想和价值,就在于使人的本质规定和人的和谐发展得以实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是多种力量和才能的有生命的统一体,承认人本性的完美,强调
12、人灵魂和躯体的和谐。因而,人文主义者的教育目的在于使人的天赋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个人本位论”的典型代表是卢梭。卢梭是以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它不是别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标”,他认为不能同时把人教育成“人”与“公民”,而要在“人(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之间作出抉择。他选择了前者,他在爱弥尔中说,人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公民的却由社会来决定,因而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顺应天性发展的教育便不应该培养这种公民为职责。,但这种自然人不是纯粹生物性的人,不是那种倒退到原始社会的原始人,他指出:个生活在自然中的自然人和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两种全然不同,他
13、须知道怎样在城市中谋求生存,如何与人相处。他对这种新型的人物作了如下的描述:这种人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具有农夫的或运动员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身体健康,感觉灵敏,理性发达;不曾受到社会传统的摧残,未被旧有的模型铸成固定的形式;有着发展成为各种人才的条件,能适应时势的要求而承担应当承担的使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进步教育运动之父”之称的美国教育家帕克(Parker,FW1837-1902)继承了卢梭的思想,力主顺应儿童的自然倾向进行教育,把儿童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中心,由此,“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他认为,要靠一种教学上的“自然的方法”,来实现这
14、一目的。所谓自然的方法,就是按照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堂和教学,或者说使“发展的手段完全适应发展的心理。,“个人本位论”在当代的代表人物则是那些人本主义者。人本主义者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他们心目中的教育最终目标,马斯洛(Maslow,AH)以为是“自我实现”的人、有“完美人性”的人,在罗杰斯(Rogers,CR)那里,则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些词在其含义上是相近的,即指那些不仅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各方面达到了有机整体化,而且在有机协调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达到了和谐一致的人:这些人也是充分实现其潜能的人,有创造力的人。,(二)人格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相比,“人格本
15、位论”更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它虽然也主要是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但不似“个人本论”那样仅从人的本性出发,仅强调顺应人的自然发展,它在突出人的价值的同时,也比“个人本位论”更多地关注到了社会的需要。这是一种介于“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一种教育目的观(但主要是偏向于“个人本位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JH,17461827)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使人的各种能力和谐发展。在他看来,人的一切才能必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天赋的能力和力量,这种能力和力量都具有从不活动状态到充分发展的倾向。另一方面,他又注意到,人是社会性
16、的动物,人的发展是有社会目的的,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乃是“人类的普遍需要”。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人的内在力量,不得不利用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教育办法,从而使其得到人的品德、家庭幸福,工作能力,直到实现社会上的需要。”,日本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小原国芳(18871977)也是“人格本位论”的突出代表。他以其“全人教育”(也译为“完人教育”)主张而著称于世。什么是“全人教育”?概括地说,就“是指塑造健全的人格,亦即塑造和谐的人格”。这是小原国芳依据柏拉图的“和谐就是善”以及裴斯泰洛齐
17、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创造出来的。其教育理想在于创造真、善、美、圣、健、富六个方面的价值,也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六个方面协调、完满地发展,形成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人格,使知、情、意等心理品质得到圆满的陶冶。,小原国芳认为,教育必须充分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使学生达到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他又认识到,人既是个体人又是社会人:既要追求理想又要生活于现实,既作为自由人又受制于法律、规范:教育要使两种相反的、矛盾的、对立的两方面在一个人身上合而为一,达到灵肉合一,身心如一。,(三)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论”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以
18、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文化本位论”因文化教育学的张扬,而成为教育目的观中较有影响的一种主张。文化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是西方重要的教育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早期的狄尔泰(Dilthey,w18331911)和后来的斯普朗格(Spranger,E1882-1963)。,教育也是种文化活动(kulturtatigkeit),这种文化活动指向不断发展着的主体的个性生命生成,它的最终目的,是把既有的客观精神(文化)的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也就是说,教育是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而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是根据社会文化的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教育目的 教育 目的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