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实验》PPT课件.ppt
《《记忆实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实验》PPT课件.ppt(1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研大纲,记忆实验1感觉记忆实验2短时记忆实验3长时记忆实验4工作记忆实验5内隐记忆实验6前瞻记忆实验7错误记忆实验8定向遗忘实验9提取诱发遗忘实验,第九章 记忆实验,早期的记忆研究中期记忆研究:信息加工理论当前具体记忆研究的新进展工作记忆的实验内隐记忆的实验前瞻记忆的实验错误记忆的实验定向遗忘的实验提取诱发遗忘实验,引言,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在1885年发表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其后,记忆理论和研究方法即不断发展。50年代出现的
2、信息加工理论(或讯息处理论)把记忆看作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因而按储存的时间而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期间尽管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法、材料、仪器和实验条件不相同,但这些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把记忆看作是人们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的外显恢复。,近些年来,一些新的观点对这个看法提出了挑战。愈来愈多的研究者提出,不应把记忆看作单一的实体,而应把它看作是由不同的结构、系统或类型所组成,它们之间具有性质不同的功能。他们提出了多重记忆结构这一术语。记忆的多重结构意味着记忆的不同类别或组合,它是指功能相互独立的过程所引发的性质不同的记忆效果。主张存在多重记忆结构这一术语的根
3、本原因在于愈来愈多的证据揭示,在有意识的外显记忆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即内隐记忆。这种记忆特点是人们并不是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是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上表现出来。,第一节 记忆的早期研究,两个人物艾宾浩斯(18501909)与巴特利特(F.C.Bartlett,18861979)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虽然他们研究记忆的途径是对立的,但两人都对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艾宾浩斯的研究,Ebbinghaus受到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英国经验主义者所描述的联想过程。他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联想,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记
4、忆进行客观的测量。为了使记忆研究数量化。他创制了两个工具:无意义音节,节省法。,对此项工作的评价,Ebbinghaus的工作也受到一些责难和非议:一种批评是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各音节之间的难度也不一定相等。另一种批评是关于他自己做被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他自己知道了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人身上去,等等。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Ebbinghaus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对印象深度和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在高级心理过程只
5、能作为思辨哲学研究的课题时,艾宾浩斯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工作中的缺点,如果和他的贡献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二)巴特利特的研究,Bartlett(1886.10 1969.9):1914年起在剑桥实验心理学研究室任教,1922年任主任,1931年正式成为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1944年创建属于英国医学研究院的应用心理学研究所。1932年被推为皇家学会会员,1948年被授予“勋爵”,是英国实验心理学家第一人,巴特利特对艾宾浩斯的研究持批评态度。他批评艾宾浩斯为避免过去知识的影响而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材料,使记忆陷入一种人为的状态,因而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
6、意义。艾宾浩斯过于注意记忆的材料而忽视了被试的态度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Bartlett认为人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新的事物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并不断地对已有的图式进行重建。记忆的心理重建理论(reconstruction):Bartlett认为记忆是一种心理重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Bartlett总结了心理重建过程中的三种特点:记忆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加简略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被保持。保持的内容变得更鲜明,一些细节被加以强调,更加突出、生动,更具特色。识记的内容被已
7、有的经验同化,某些细节被改变了,使整个内容更符合被试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对Bartlett的评价:贡献,Bartlett进行过很多方面的研究,但他是以识记的研究而著名的。他所建立的图式理论,以及心理重建的理论都是很有影响的。其中的图式理论对今天的认知心理学家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他的心理学方法在英国也是很有影响的。他强调心理作用的社会性和整体性,坚持心理学应从实验室走向社会,这也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特点。,Ebbinghaus和Bartlett实验的比较,他们都是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家,都试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不是思辨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规律;但是Ebbinghaus是新联想主义的心理学
8、家,而Bartlett是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二节 中期记忆研究:信息加工理论,记忆是一个结构化的信息加工过程:编码、存储、提取。记忆研究的三大模型: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二、记忆的加工层次三、编码特异性原则,一、多重存储模型的内涵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的结构而存在,所以多重存储模型又叫做形态模型(modal model)。它强调每一结构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作为3种不同的记忆结构(memory structure),在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1、感觉记忆,在感觉记忆中,心理学家
9、研究得最多的是视觉形象的存储(iconic memory)与听觉回声的存储(echoic memory)。美国心理学家Sperling 在1960年关于视觉形象存储的研究是经典性的。,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尽量将识记的全部项目再现出来,以此确定感觉记忆的保存量。部分报告法:要求被试识记完材料后,尽量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通过再现识记材料占总材料的比例确定感觉记忆的保存量。部分报告法避免了由于呈现时间短暂、回忆材料过多、其他干扰和遗忘因素对感觉记忆保持量的影响。,Sperling采用全部报告法,他同时呈现给被试3、4、6、9个数量的字母,呈现时间我50毫秒,字母呈现完毕后,立即
10、要求被试尽量多的把字母报告出来。结果表明,当呈现字母少于4个时,被试可以完全呈现报告出来,当多于5个时,被试的报告开始出现错误,被试正确报告个数为4.5个。他认为在感觉记忆中所保持的信息可能比个体报告法的数量要多。,Sperling,1960的部分报告法实验认为这个数值被大大低估了,因为或许有很多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以前便从感觉记忆中消退了。为此,斯珀林变更传统研究程序,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实验。实验过程:实验中,用速示器呈现3X4的字母卡片,呈现时问为50毫秒。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部分报告法并不要求被试努力报告所有12个字母,而是在每次刺激呈现完毕后给出随机的声音提示,指定被试报告某一行的字
11、母。斯珀林认为,由于被试在观察字母时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必须报告哪一行,所以被试还是需要记忆12个字母,因此从部分报告法对单行项目的平均报告率,可以无偏地估计被试对所有12个项目的记忆容量。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感觉记忆容量远远超过了此前整体报告法的结论,而达到平均9.1个项目。而鉴于部分报告法中报告过程仍然占用时间,信息消退的影响仍不可避免,实际的感觉记忆容量恐怕还要大得多。,2.短时记忆,概念: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例如,当我们打电话时,从电话簿上查到所需要的电话号码后,能立即根据记忆在电话机上拨出这个号码,但事过之后,对这个号码就记不清了。短时记忆
12、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问环节或过渡阶段。短时记忆对信息的储存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相对于感觉记忆来说,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chunk)。,编码定义:对外部刺激的物理信息进行转换,使之成为适合于记忆系统的贮存和加工的代码形式。记忆系统的代码主要有两种:感觉代码(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1)Sternberg的经典研究实验步骤1-6个数字构成的数字串为实验材料数字一个个的相继呈现,每个数字呈现1.2s。数字呈现完毕后2s呈现探测数字,同时开始计时。被试回答探测数字是否在呈现数字中出现过。被试回答完毕,计时停止。,研究目的:通过反应时随识记
13、项目数量(记忆集)大小而变化的情况,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信息提取过程:假设一: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的多少而变化。,假设二: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一个个的相继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随识记项目数量的增多而增加。,变量的控制多次实验,每次的识记项目和测试项目都要更换。全部实验中,测试项目数量的一半在识记项目中,一半不在识记项目中,即“是”和“否”反应各占一半。测试项目若出现在识记项目中,则多次实验中均匀的分布在识记项目系列的不同位置上。,研究结果,系列扫描的具体过程:假设三:从头至尾的扫描预测:当反应为“是”
14、时,反应时将与反应为“否”时相近;假设四:自我停止的扫描预测,当反应为“是”时,反应时将短于反应为“否”时的反应时。,假设四的进一步推测:因为测试项目均匀的分布在实际项目系列的各个位置上,所以平均起来只需要与记忆集中的一般项目进行比较:RT=38N+397=38(N+1)/2+397=38N/2+416=19N+416,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一个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过程,其他可能的情况:系列位置效应与自我停止扫描:将识记项目数量增多或将项目呈现速度加快出现系列位置效应,系列的开始和结尾部分提取更快。自我停止扫描的合理解释:扫描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进行,搜索到需要的项目后便停止。,能量有限与同时比较
15、: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是同时比较的,加工能量的分配造成了反应时随识记项目增多而增加如果记忆集中的项目少,那么平均分配给每个项目的能量就多些,比较进行的就快些。如果记忆集中的项目多,那么平均分配给每个项目的能量就少些,比较进行的就慢些。,(2)短时记忆中的遗忘,实验研究造成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历史上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一种假设认为遗忘是信息自然消退的结果。即信息的强度随时间的消逝而减弱,别无其它原因;另一种假设认为遗忘是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被其它信息干扰造成的。即信息的强度由于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而减弱。,和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企图使上述混淆在一起的两个变量分开。他们把这个实验方法
16、叫做探查法。实验的程序是呈现一系列数字,例如16个,让被试识记。最后一个数字叫做探查数字。这个数字在它前面的数字系列中只出现过一次。当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都伴随一个纯音,表明它是探查数字。被试的任务就是要从前面呈现的一系列数字中找出一个探查数字,并把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报告出来。从应报告的数字后面的一个数字数起,直到把最后一个数字数完,这些数字叫做间隔的数字,也就是起干扰作用的数字。呈现这些间隔的数字所需要的时间叫做间隔的时间。,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间隔的数字的多少,也可以是间隔时间的长短。因变量则是正确再现的百分数,这是根据多人多次实验计算出来的平均数。根据自然消退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应随时间的延长
17、而减少;根据干扰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应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降低。为了把这两个自变量分开,又增加了改变数字呈现速度的措施。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间隔数字的条件下,改变间隔的时间。,3、长时记忆的实验,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有词语和表象两种信息组织方式,即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质和量的变化。存储信息的数量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逐渐减少;在质的方面,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
18、式不同,人们存储的经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卡密克尔实验(该实验证明人们对图形进行记忆时会受到图形名称的影响而对图形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引起变形。),记忆恢复:学习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要高。巴拉德用实验支持了这一点。实验中,他要求12岁左右的学生用15分钟学习一首诗,学习后让他们回忆学习的内容,然后隔一天、两天、三天和七天继续测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程度。结果表明,第二、第三的保持量都比第一天高。,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点,二、多重存储模型的证据:系列位置曲线,系列位置曲线的实验性分离研究这种记忆测验先是呈现一系列的项目,大约2s一个项目。当最后一个项目
19、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以不按呈现顺序回忆。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回忆率为纵坐标做图,我们就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the serial position curve)。,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近因效应(recenty effect,指系列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指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得较好);渐进线(asymptote,指曲线得中间部分回忆最差)。,不少研究者都提出,近因效应来自短时存储,而首因效应则来自长时存储。为证明这个设想,我们需要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
20、ciation):某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进线。,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进线。,负近因效应(negative recency)Craik(1970)首次发现此现象。Craik以每个单词2秒的速度向被试呈现包括15个双音节词的系列,呈现完毕,立即要求被试对该系列进行自由回忆,时间为1分钟。每个被试完成10个相同的作业。在所有10个系列回忆完成后,在被试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被试5分钟,要求其仍然以自由回忆的方法,回忆出呈现过的10个系列的所有单词。10
21、次自由回忆的结果表现出标准的系列位置效应。但是在最后对所以单词的总测验中,仍然保留首因效应,但是没有出现近因效应,实际上,近因部分单词的回忆率低于渐进线的回忆率,所以称为负近因效应。,负近因效应的解释:Craik认为,负近因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较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而最后总测验时,这些项目又已经从短时记忆中消失,因此对近因部分项目回忆的正确率最差。由于首因效应是长时记忆作用的结果,因此,不论是即时回忆还是最后的总测验,都表现出首因效应。,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生物学基础例如,遗忘症病人的短时存储功能正常,但长时存储似乎完全丧失,可以
22、说是存在着两种存储的很好的生物学证据。,三、对记忆多重存储模型的质疑,1.长时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曲线连续分心实验范式中的近因效应右图为三种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立即自由回忆、延迟回忆和连续分心实验条件。,连续分心实验条件(continuous distraction):每个项目之间有12秒的分心任务,系列最后一个项目呈现完毕进行20秒的分心任务。结果:立即自由回忆产生了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延迟自由回忆消除了近因效应,而连续分心实验表现出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2.短时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曲线非常短暂项目呈现过程中的系列位置效应Neath等人(1996)从可区分性原则(distinctiveness)研
23、究了大约1s或0.5s的时间内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每个单词呈现50ms,掩蔽10ms,空白50ms,然后是下一个单词。最后一个单词呈现完毕立即让被试进行自由回忆,假定最后一个单词呈现完毕到开始回忆的时间为50ms。这样,全部呈现这5个单词共需550ms。,1972年前10多年间,人的记忆研究一直由信息的储存以及它在储存中间的传递这样的概念所统治。Craik等人(1972)较系统地批评了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进而提出了研究记忆的新途径即加工层次的途径。自加工层次的概念提出之后,一大批实验研究应运而生,其影响延续至今。,记忆的加工层次,1.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点,Craik等人对多重存
24、储模型的批评,在方法论上存在缺陷 短时储存的有限容量是“箱子”模型的主要特征之一,2.加工层次的途径,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知觉涉及对刺激物作一系列水平的分析: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而后来的阶段则更多涉及把输入与头脑中已存储的经验的抽象进行匹配,即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抽取。这些不同的加工阶段属于不同的“加工深度”。记忆痕迹则是知觉加工的副产品。记忆可以被看成从感觉分析的易逝的产物到意义联想操作的能长久保持的产物。通常采用定向任务来形成不同层次的加工。,加工层次理论实验举例(朱滢,1982),实验用材料为16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
25、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这样,每个单词都具有颜色、语种和意义这三个由浅到深的层次。实验前只告诉被试要他们按要求对单词进行分类,并对他们的反应时进行测定。不告诉他们进行回忆和再认的测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是在非随意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称作颜色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颜色尽快作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为语种组,要求被试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作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为意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是代表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尽快作口头报告:活或死。,实验结果如下表,3.加工层次途径的贡献及问题,在Craik等人提出加工层次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忆实验 记忆 实验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