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师新教材》PPT课件.ppt
《《规划师新教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师新教材》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一、相关知识,(一)对城市经济学的基本认识1、对规划的作用:将政府与市场的两个力量联系起来帮助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把握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理论基础2、学科性质与特点运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运行原则分析城市问题和政策,理论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特征表现为对经济活动空间关系的分析,把空间变量带入经济理论模型对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案进行经济评价,(一)对城市经济学的基本认识3、研究内容三种经济关系:市场经济关系、公共经济关系、外部效应关系。二大研究内容:基础理论、城市问题,一、相关知识,产品市场,厂商,公众,政府,要素市场,税收,公众,产品市场,市
2、场经济关系,公共经济关系,(一)对城市经济学的基本认识4、研究的基本问题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二个层次的分配问题:有限的资源如何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之间进行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二种分配的方式问题:市场分配方式计划分配方式,一、相关知识,(二)所提及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市场经济关系、公共经济关系、外部效应关系外部正效应、外部负效应经济人效用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边际效用、边际产出边际效用递减率、边际产出递减率供求曲线、市场均衡,一、相关知识,二、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一)城市规模1、为何会形成规模?三个基本原理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规模
3、经济原理集聚经济原理2、为何会有最佳规模?“最佳”指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与城市规模存在紧密联系3、如何确定最佳规模?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相等时4、如何调控城市规模?对负的外部性征税,对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5、是否存在实际的最佳规模?不存在。,二、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二)城市经济增长与调控1、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2、经济增长的途径是什么?“外延式”增长:增加生产要素“内涵式”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3、外延式增长的途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大要素的特性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替代是否存在“增长的极限”4、内涵式增长的途径?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
4、用效率提高生产者技能和生产效率,二、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三)城市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对城市规模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影响城市规模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2、城市的基本与非基本部门3、划分基本与非基本的方法残差法区位熵法正常城市法最小需要量法4、不同产业部门的选址和规划工业服务业,二、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四)所涉及的主要概念最佳规模与均衡规模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城市的集聚力与分散力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建设用地增长率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资本劳动比、资本密度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区位熵,(一)土地利用与空间变化1、地租理论土地地租是交通通达性和交通成本节约
5、的函数。地租与规模呈正比,与距离呈反比。城市的实际地(房)租、地(房)价呈多中心蛛网状。2、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趋向于土地效率最大化,并通过各种功能活动相互竞争最优区位来实现。3、土地、资本、劳动的替代效应,形成不同空间和区位的土地开发强度。4、交通是决定土地价格和开发强度的最重要要素。,三、城市土地市场与城市空间结构,(二)城市空间结构1、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来自不同功能的竞标租金关系。各种功能活动对区位的选择来自两个因素:该活动的区位中心化要求 该活动支付地租的能力2、城市边界土地地租与农业土地地租相等时3、城市空间扩展人口增长或经济增长交通的改善或居民收入的上升,R,A,S,H,R,A
6、,S,H,0,R-R 商业 A-A 办公 S-S 居住 H-H 工业,三、城市土地市场与城市空间结构,(三)政策、规划1、我国的土地制度权属管理是基础。我国的土地产权关系 所有权的分解: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处置权 不同土地市场的建立用途管理是核心。土地用途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空间规划 规划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安排社会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用地 减小市场的外部效应2、住房市场与住房政策房价的差异:区位、环境质量、社区特性房价与房租:流量市场的建立健全新房与旧房:住房市场的“滤下”过程私房与公房:公屋政策消费与投资: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税体制与政策: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三、城市土地市
7、场与城市空间结构,(四)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地价、地租和贴现率市场租金梯度线土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住房的存量市场和流量市场,三、城市土地市场与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交通供求的不均衡性与调控1、时间不均衡性及其调控城市交通的供求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调控手段:价格调控时间调控要彻底解决时间的不均衡性是不可能的。2、空间不均衡性及其调控集中的需求与分散的供给之间的矛盾调控手段:增加供给在特定的方向上增加供给 控制需求通过价格控制或分流需求如何实现就业与居住的平衡,四、城市交通经济与政策,(二)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错位及其调控1、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错位是导致交通问题的重要原因。2、调控手段
8、交通拥堵的成本分析通过货币成本来调控 对拥堵路段收费 征收燃油税,四、城市交通经济与政策,(三)城市交通成本特征及公共交通的合理性1、交通的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可以相互替代2、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成本特征3、公共交通的亏损问题资源的闲置外部效应的忽略4、如何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四、城市交通经济与政策,(一)税收效率与土地税1、公共部门获取社会资源的主要途径是税收2、政府税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单一土地税”理论3、房地产税征收形式:静态税和动态税征收房地产税的作用: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调控地方发展,五、城市公共财政与公共品供给,(二)公共品概
9、念与公共品供给1、公共品的界定狭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政府参与供给和管理的物品2、公共品规模的确定私人品边际效用曲线与公共品边际效用曲线的交点实际上是由政府的财政预算决定的,也可通过贷款近期建设规划应解决相应的预算问题,五、城市公共财政与公共品供给,(三)城市政府规模与运作效率1、“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用手投票”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用脚投票”可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率,即每个政府都提供各具特色的公共品,给居民更多选择的可能性。2、如何在城市公共品的供给规划中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有差异的产品?,五、城市公共财政与公共品供给,(四)涉及的主要概念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税收的“无谓损失”单一税公
10、共品房地产税用手投票、用脚投票,五、城市公共财政与公共品供给,假设条件的不合理性均质性经济人对效益的追求和对公平的忽视对差异的忽视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六、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局限,第二部分城市地理学,一、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一)学科概况 1、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分布组合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2、主要任务从地理空间角度揭示各国、各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空间组织规律性和预测区域城镇发展的未来趋势。在我国,研究经济社会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问题,并探讨发展对策,为国家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3、研究方向研究区域中的城市研究城市中的区域4、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区
11、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城市问题与对策,(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应用于规划实践。城市地理学同时广泛运用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政策的制定、城市问题的分析解决等许多领域,有较强的实践价值。目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更多的与经济全球化、特定的社会问题与信息技术相联系,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具有更明显的指导意义。,一、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地理条件,(一)城市的空间分布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空间开发的演变(二)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要素自然条件交通区位区域经济基础社会生产方式(三)城市的
12、地理位置大、中、小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交通区位,三、城镇化,(一)城镇化的基本理论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人口集中的过程,也是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城镇化的空间类型向心型与离心型外延型与飞地型景观型与职能型积极型与消极型自上而下型与自下而上型2、城镇化过程诺瑟姆的“S”型曲线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3、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对数相关关系。,三、城镇化,(二)世界城镇化概况1、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其重要的特点。伴随着殖民扩张的过程,使亚非广大国家向封建城市和近代城市相结合的二元结构转化。
13、世界城市体系逐步形成,城市中心由传统的封建国家向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转移。2、当代世界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普遍加速。发达国家城市化相对成熟,发展中国家构成全球城市化的主体。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大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带发展迅速。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现象在发达国家普遍出现。发展中国家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四、城镇地域空间的演化规律,(一)城市地域空间类型1、实体地域2、行政地域3、功能地域,四、城镇地域空间的演化规律,(二)都市区1、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
14、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2、美国的都市区概念在1910年提出大都市地区的概念,1949年正式建立具体的统计标准用于国情普查,命名为标准大都市区(简称SMA),1959年改称标准大都市统计区(SMSA),1980年以后又改称大都市统计区(MSA)。每一个MSA必须至少包括一个5万人以上的中心城市或者包括一个至少5万人的城市化地区,并满足都市区的总人口至少10万人。一个MSA由中心县(Central County)和外围县(Outlying County)两部分组成。3、日本的“都市圈”与“大都市圈”概念50年代日本行政管理厅对“都市圈”的定义是:以一日为周期,可以接受城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划师新教材 规划 新教材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