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改性》PPT课件.ppt
《《表面改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改性》PPT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表面改性,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第三节 表面化学改性第四节 表面改性剂改性第五节 生物酶改性第六节 光化学改性第七节 其他表面改性方法,第一节概述,聚合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际应用当中,聚合物材料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其表面,如印刷,吸附,粘结,摩擦,涂装,染色,电镀,防雾,防腐蚀,耐老化,表面电导,表面硬度等许多应用场合,都要求聚合物材料有适当的内在性能,因此,聚合物材料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内在性能,也应具有良好的本体性能和表面性能,然而,大多数聚合物的表面能较低,存在表面惰性和疏水性,对水不浸润,对胶粘剂或涂料的粘附强度低,或
2、染色性能差等不足之处,其应用范围也因此受到限制,要改善其表面性能,往往须对聚合物表面改性。,表面改性方法分类,按照改性过程体系的存在形态分类:,第二节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1.基本概念 等离子体是一种全部或部分电离的气体状态物质,含有原子、分子、离子亚稳态和激发态,并且电子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含量大致相等,物质能量较高,易与其他物质起物理、化学和生理反应。,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有多种,自然界中日光、雷电、极光都可以产生等离子体,人为发生等离子体的方法主要有气体放电法,光电离法。热电离法、射线辐射法,激光等离子体法等。依据温度,等离子体可分为热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混合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中的高温等离子
3、体温度可达108-109K,低温等离子体也在2000-20000K,在冷等离子体中,一般重粒子温度远低于电子的温度,前者接近常温,后者却可高达103-104K,混合等离子体是在常压或略低的压力下,用5-50KV直流或交流高阻抗的电源,在电极间发生的电晕放电或臭氧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2、等离子体的作用原理,等离子体是一种物质能量较高的聚集状态,它的能量范围比气态、液态、固态物质都高,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存在具有一定能量分布的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在与材料表面的撞击时会将自己的能量传递给材料表面的分子和原子,产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一些粒子还会注入到材料表面引起碰撞、散射、激发、重排、异构、
4、缺陷、晶化及非晶化,从而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能。,等离子体对高聚物表面的作用有许多理论解释,如表面分子降解理论,氧化理论,氢键理论,交联理论,臭氧化理论以及表面介电体理论等,但其对聚合物表面发生反应机理可概括为3步:1)空气中的少数自由电子在高电压电场中被加速而获得较高动能,在运动时必然会撞击到空间中的其他分子,被撞击的分子同时接收到部分能量,成为激发态分子而具有活性2)激发态分子不稳定,又分解成自由基消耗吸收的能量,也可能离解成离子或保留其能量而停留在亚稳态3)自由基或离子在高分子表面反应时,可形成致密的交联层等离子体与存在的气体或单体发生聚合反应,沉积在聚合物表面形成具有可设计的涂层,等离子体
5、与表面自由基或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改性层。,3、等离子体对高聚物表面的作用,低温等离子体对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对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改善生物相容性,固定生物活性大分子和提高金属的抗生理腐蚀性能3大类。,改善生物相容性当把金属材料植入生物体内时,必须满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血液和组织相互适应的程度。在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接枝聚合亲水性的功能团改善材料表面性能是目前最受重视的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方法,主要应用于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对活体细胞的生长诱导性,使其具有更优良的生物活性。主要的手段有在金属基体上接枝无机物和在金属基体上接枝有机高分子。,固定
6、生物活性大分子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生物化学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较新的技术。这基于将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直接附着于改性后金属基体上的设想,将大分子蛋白质或酶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引入基体表面,使其具有更优良的生物活性,因而具有更直接、更有效的特点。,提高金属抗生理腐蚀性能生物体内的金属材料一旦发生腐蚀,溶解的金属离子所生成的腐蚀产物就会对人体产生恶劣影响,因此,必须控制其腐蚀的发生。研究表明川,金属材料本身对人体不会产生变态反应及致癌,但因腐蚀而溶解出的金属离子或溶解的离子以金属盐的形式与生物体分子结合或磨屑粉的形态会对人体构成危害。此外,人体内金属材料的破裂通常是由疲劳、摩擦疲劳引发,但这2项因素并
7、非单纯,事实上是由腐蚀疲劳引发,与腐蚀有密切关系。为了防止人体内金属材料的毒性,提高其安全使用性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在生物体环境中,对金属材料腐蚀性能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医用不锈钢大部分都含有镍元素(如医用316L 不锈钢中含镍为10%14%)。镍元素是一种潜在的致敏因子,镍离子在人体内由于腐蚀或磨损析出和富集可以诱发毒性效应,发生细胞破坏和发炎反应。同样,用钻基合金中的Co、Ni元素也存在着严重致敏性等问题。而医用钛合金中的V 和 Al对生物体也具有一定危害。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金属生物材料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金属生物材料直接接触人体组织,为了使植入体内的材料充分发挥其功能,
8、可通过等离子体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例如,在不锈钢表面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接枝一层聚合物膜,或喷涂一层类金刚石薄膜,在钴基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用等离子体接枝制备的TiO2薄膜可以有效防止镍离子的析出提高其抗腐蚀性能降低由于磨蚀产物离子析出对植入体周围组织产生的不良反应,大大提高生物植入材料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低压(冷)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近年来,低压等离子体在表面镀膜、表面改性及表面聚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溅射和离子镀溅射镀膜是基于离子轰击靶材时的溅射效应,采用的最简单装置是直流二极溅射,其它类型的溅射设备有射频溅射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等,其中磁控溅射由于沉积速率高,是目前工业生产应用最多的
9、一种。磁控溅射的基本原理是:辉光放电加热工件,源极的合金元素在离子轰击下被溅射出来,高速飞向工件(阴极)表面,被工件表面吸附,借助于扩散过程进入工件表面,从而形成渗入元素的合金层。,该工艺的优点是:渗速快。等离子体向工件表面持续提供高浓度的渗入金属元素,而高能粒子的轰击,使金属表面出现高密度位错区,导致渗入原子既沿晶界又向晶内扩散,特别是沿位错沟扩散,极大地提高了渗入元素的扩散速度。渗层组织容易控制。通过调整渗入金属源及工艺参数,很容易按要求控制渗层组织。不需去钝处理。阴极溅射效应可有效去除表面氧化物,且工件又是在真空中进行处理,不会再生氧化膜。渗入元素是固体合金元素,且材料利用率高。无公害,
10、工作环境好。离子镀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蒸发物质部分离化,并在离子轰击作用的同时把蒸发物或其反应物沉积在工件表面,具有附着力强、绕射性好、可镀材料广泛等优点。离子镀在近年发展很快,由电子束离子镀、空心阴极放电离子镀、激励射频法离子镀到电弧放电真空离子镀及多弧真空离子镀,镀膜效率显著提高。,目前离子镀最广泛的应用是在刀具上涂镀TiN、TiC等超硬膜层。利用俄制多弧离子镀膜机对摩托车车架冷弯芯模(SKD11 钢)进行 TiN涂层处理后,使用6000余次表面仍光洁,而未经镀膜的模具使用50余次后表面即被拉毛。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离子镀(PEMSIP)是在磁控溅射离子镀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型 PV
11、D 技术。PEMSIP 中的电子发射源和活化源使电子数量和动能增加,电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几率随之增加,因此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密度,使进入基片阴极鞘层和沉积到基片表面上的正离子数量增加,在阴极鞘层中被加速的二次电子的有效碰撞进一步提高离化率,强化了离子镀效应。利用该技术沉积的TiN涂层,膜基之间存在50nm厚的过渡层,膜基之间的结合力强,膜层硬度高。,2.离子注入传统的束线离子注入是一种“视线过程,对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很难发挥作用,所以使用范围受限。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Plasma Based Ion Implantation,PBII)自1987年提出后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是近十年发展迅速的一种
12、新兴的表面改性技术,它不但消除了传统离子注入的视线过程,解决了其在机械零件及工模具上的应用问题,而且在每一脉冲注入过程中都包含着注入、溅射和沉积多元过程,根据需要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可同时全方位地注入多种元素,并控制注入元素的浓度分布和注入深度,形成所需要的过饱和固溶体、亚稳相和各种平衡相以及一般冶炼方法无法获得的合金相和金属间化合物,可直接获得马氏体硬化表面,得到所需要的表面结构和性能。,PBII工艺的特点是进入晶格的离子浓度不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相平衡、固溶度),且能注入互不相容的物质;注入在室温、低温下进行,不会引起材料热畸变;注入离子与基体没有明显的界面,注入层不会脱落。1990年前后,
13、中科院物理所、哈工大等先后开展了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装置及基础理论、铝(钛)合金、不锈钢、工具钢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铝及铝合金经氮离子注入处理后,表面硬度提高4倍,摩擦系数由0.4下降至0.1,耐磨性较未离子注入的提高30 倍以上。对GCr15轴承钢进行钛、碳等离子体基离子混合注入后的表面改性层,为无界面多层结构或梯度结构,硬度和摩擦学性能远优于单一注氮、碳层。PBII与MEVVA等离子体源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金属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MPBII),使等离子体注入种类由各种气态离子扩展为几乎所有元素的离子,极大地扩展了PBII技术的应用领
14、域。汤宝寅等利用MPBII 技术对9Cr18钢表面进行的金属离子加氮离子复合注入处理,获得了比PBII注入处理时更好的抗磨损、抗腐蚀和摩擦特性。,3.等离子化学热处理等离子化学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工件置于真空室内,其间充以适当分压的渗剂气体(氮气或碳氢化合物),在外加直流电压的作用下,电子从工件向真空室壁运动,当含渗剂的混合气体分子被电子碰撞离化时,产生辉光放电。新形成的正离子将向工件加速,当与工件表面发生碰撞时,与工件表面的化学元素相结合。高能粒子对工件表面的轰击造成温度升高,促进所需元素在工件表面的渗入,形成扩渗镀层。,其工艺特点是:能够较好地控制工件表面最终的成分结构,例如辉光离子渗氮
15、可不形成混合相和化合物区,从而使渗氮层脆性减小。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扩渗,并且有较快的沉积速率。例如等离子渗碳是通过增加碳的扩散速度来缩短渗碳时间,而不是仅仅依靠提高处理温度,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工件畸变。研究表明,辉光放电可形成高的碳浓度梯度,而不产生炭黑,并在每个特定的工件表面温度下,都能促进碳元素的快速扩散。节约能源、气源,无公害。等离子化学热处理是当前金属化学热处理研究中的热点,美、英、中、德、日、法和前苏联的研究工作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美、英在渗碳、钛合金离子渗氮研究和前苏联在离子渗硼方面尤为突出,我国在等离子多元共渗、离子渗金属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总体上看,技术上最
16、为成熟的还是离子渗氮,已成功地用于3Cr2W8V 等模具中,使处理后的模具寿命提高3倍8倍。今后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将是中低温渗金属。其它等离子化学热处理工艺,虽然具有更大的工业应用前景(如等离子渗碳),但大多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热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用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热等离子体技术通常指压缩电弧(转移弧或非转移弧)等离子束流,主要包括等离子喷涂(焊)、等离子表面淬火与合金共渗相变强化、等离子熔覆(表面冶金)以及微弧氧化。1.等离子喷涂等离子喷涂(焊)是获得材料表面功能涂层的有效手段,也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涂层。等离子喷涂的原理是:气体进入电极腔内,被电弧加热离化电子和离子的平衡混合
17、物,形成等离子体,通过喷嘴时急剧膨胀形成亚音速或超音速的等离子流喷涂粉末颗粒被加热熔化,有时还与等离子体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随后被雾化成细小的熔滴,喷射到基体上,快速冷却,形成沉积层。等离子喷涂是集熔化雾化快淬固结等工艺于一体的粉末固结方法,形成的组织致密,晶粒细小。由于等离子束流的高温作用,等离子喷涂特别适合于喷涂难熔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涂层。,目前,等离子喷涂技术方面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是在工业领域引进了三阴极喷涂系统,其技术核心是等离子喷枪3个阴极和由几个被绝缘的环体串联组成的喷嘴组成,只有离阴极相对远的最后一个环体作为阳极工作。与传统的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工艺相比,该系统能产生稳
18、定的等离子喷射,有较高的沉积率和送粉率,且涂层的性能显著改善。微等离子喷涂工艺是在20世纪 90 年代由乌克兰帕顿焊接所开发的,该工艺具有层流等离子射流,功率低(13kW),气体消耗量小(3L/min),噪音低(30db50db),基体受热低且喷点小(5mm)的特点。利用该工艺可制备精确的涂层,特别适合喷涂小零件和薄壁零件。但等离子喷涂对材料表面的前处理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应用于大型钢铁构件的表面工程涂层时,前处理的成本与带来的污染往往成为该技术应用的障碍。此外,等离子喷涂对粉末工艺性能的特殊要求以及喷涂过程中高的粉末散失率,也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2.等离子束表面淬火与合金共渗相变强化等离子
19、表面淬火是应用等离子束将金属材料表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随着材料自身的冷却,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在表面形成由超细化马氏体组成的硬化带,具有比常规淬火更高的表面硬度和强化效应。同时硬化层内残留有相当大的压应力,从而增加了表面的疲劳强度。利用这一特点对零件表面实施等离子淬火,则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而且,由于等离子表面淬火速度快,进入工件内部的热量少,由此带来的热畸变小(畸变量为高频淬火的1/31/10)。因此,可以减少后道工序(矫正或磨制)的工作量,降低工件的制造成本。此外该工艺为自冷却方式,是一种清洁卫生的热处理方法。研究表明,利用等离子表面淬火对铸铁、碳钢、合金钢的典型零件的处理,
20、都能显著提高其使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如内燃机的气缸套和摇臂件、汽车挂车无芯滚道、喷塑机丝杠、工模具、机床导轨、换热器生产线的轧辊等零件,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近年来在等离子表面淬火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淬火用等离子束流截面功率密度分布的研究和在等离子束扫描淬火的同时进行多元共渗合金化。对高温高速摩擦磨损机制的研究表明,单纯的表面淬火所获得的铁碳马氏体在高温高速摩擦条件下,会产生瞬间表面微凸起接触点高温退火软化,加大摩擦系数,降低抗磨损性能与配副性能,导致了表面淬火后虽然硬度提高接近两倍,但耐磨损寿命却提高不到一倍的结果。然而合金马氏体却具有高的回火抗力,亦即具有高的
21、红硬性,在表面瞬间摩擦高温下,接触点不发生软化,同时异类合金元素具有抗粘着磨损特性,可在增强自身耐磨性的同时,降低摩擦系数,提高配副性能,因此表面合金元素共渗加淬火强化是抗高温高速磨损及降低摩擦系数的最为合理有效的途径,而借助等离子束流快速扫描同时完成表面合金元素的渗入与淬火,是这类摩擦副零件微变形优质高效低成本表面强化的有价值的实用技术,该技术已在内燃机气缸套中大面积推广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等离子束熔覆(等离子表面冶金)等离子束熔覆技术是采用等离子束为热源,在金属表面获得优异的耐磨、耐蚀、耐热、耐冲击等性能的表面复合层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按照程序轨迹运行的DC2Plasma2 J
22、et等离子束流的高温下,金属零件表面快速依次形成与弧斑直径尺寸相近的熔池,将合金或陶瓷粉末同步送入弧柱或熔池中,粉末经快速加热,呈熔化或半熔化状态与熔池金属混合扩散反应,随着等离子弧柱的移动,合金熔池迅速凝固,形成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涂层。目前等离子束熔覆大多采用喷涂用Ni基、Co基和Fe基自熔合金粉末。向自熔合金中添加 WC、TiC等陶瓷相及陶瓷相形成元素,可形成陶瓷复合涂层或梯度涂层。热喷涂粉末结晶温度区间大,应用于等离子束熔覆时,涂层气孔和裂纹倾向较大。等离子熔覆属于一种表面快速冶金过程,可得到符合相图的各种合金,也可得到远离平衡的超合金。因而开发等离子束熔覆专用材料将是等离子熔覆研究的重
23、要方向之一。,等离子束熔覆是一种快速非平衡凝固过程,同时具有过饱和固溶强化、组织强化、弥散强化和沉淀强化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激光熔覆、电子束熔覆相比,等离子束熔覆是一种优质、高效、低成本的表面熔覆技术。负压等离子束熔覆复合新材料强化技术标志着在这一领域中的领先水平,已成功地应用于煤矿采掘运输设备中。,4.微等离子体氧化微等离子体氧化又称等离子体增强微弧氧化,是一种直接在有色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氧化膜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Al、Ti、Mg等金属或其合金置于电解质水溶液中,利用电化学方法,使材料表面产生火花放电斑点,在等离子体化学、热化学和电化学的共同作用下生成陶瓷膜层的阳极氧化方法。在微等离子体
24、氧化过程的初始阶段,与传统阳极氧化类似,生成一层具有电绝缘特性的金属氧化膜,使电场强度达到能使电解质和氧离子离化、放电的数值。在此强电场作用下,电解质离子和氧离子进行碰撞、离化、气化,电子通过隧道效应穿过氧化物禁带,而后在导带被加速导致覆层被击穿,产生等离子体放电。氧离子、电解质离子与基体金属强烈结合,在放电产生的极高温度下,在基体表面进行熔覆、烧结,形成具有陶瓷结构的膜层。,利用微等离子体技术生长出的致密的氧化物陶瓷薄膜厚度可达几百微米,与基体的结合力强,尺寸变化小,且耐磨损、耐腐蚀、耐热冲击,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陶瓷喷涂技术。微等离子体氧化也有其自身的缺点:由于反应速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制
25、备出的陶瓷膜层的均匀性、结构稳定性差;由于能量过分集中而产生基体烧蚀等现象;处理过程中能耗过大且工艺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4、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领域,4.1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在高性能纤维的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在当今社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具有高强度和轻重量的特点,可大大改进汽车、飞机部件和体育用品的设计及功能。由于复合材料本身高强度和高耐疲劳性的要求,作为起增强作用的纤维应具有高强、高模、高弹等优良性能。目前常用于制备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均为一些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芳纶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工业聚脂纤维、工业聚乙烯纤维等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纤维的有效增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改性 表面 改性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