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ppt
《医学免疫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组成员:任艺、盛佳伟、施信、石胜、孙丹、孙龙、孙志梅、覃海源、覃巧月,医学免疫学CBL课堂案例分析,病 例,患者,男,33岁,岳阳人,否认冶游史,有吸烟史,否认疫水接触史,否认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接触史。乏力消瘦半年,发热盗汗4月,咳嗽20余天,发现血象异常一周于2012年01月04日入住我院血液科。平素健康状况一般,2个月前因“右上腹疼痛并向腹部放射”在我院诊断为“胆囊炎”,予以口服用药治疗后好转,但1个月后出现左上腹疼痛,考虑为“胃炎”,自行停药后疼痛缓解,但一直食钠欠佳。1月前患“水痘”,自诉已治愈。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
2、不详。T:38.1 P:90次/分 R:20次/分 BP:110/60mmHg 神智清晰,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常面容,体型适中,步入病房,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无蜘蛛痣,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腹股沟区可扪及数个如黄豆大小淋巴结,质中边清活动度好,无压痛。无巩膜黄染,口唇红润。颈软,劲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未做,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率90次/分,心律齐,无病例性杂音。腹部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腹部包块。无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四肢运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
3、反射未引出。血常规 WBC:2.99109/L N:69.34%RBC:4.271012/L PLT:38109/L 异常生化:乳酸脱氢酶600.7mmol/L。降钙素原PCT:0.45。胸片示:肺内浸润性以及肺间质病变,HRCT能清晰显示支气管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及网织状纹理,纹理中可见点片状或小片状病灶。病灶多呈现弥漫性片状、磨玻璃状,可见网索状肺小叶增厚以及散在点状、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肺部CT示:右肺下页后基地段炎症,未见纵膈淋巴肿大情况。心电图:正常。肝胆脾胰腹腔膜后彩超示:胆囊炎、胆囊折叠,余未见异常。泌尿B超未见明显异常。有低蛋白血症,红细胞沉降率及B2-微球蛋白水平偏高。输血前四项
4、检查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及梅毒螺旋体抗体可疑阳性。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l,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失调。痰培养阳性报告:肺炎克雷伯菌阳性;马尔尼菲青霉菌阳性。诊断: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思考题,1试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及其共同特点。2简述艾滋病发生的免疫学机制。3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4.HIV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5.HIV诱导的免疫应答机制6.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 实验室检查7.HIV疫苗的研究进展,1试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及其共同特点,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D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
5、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有二种类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关,多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尤其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的感染、恶性肿瘤、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原因引起。,2简述艾滋病发生的免疫学机制,1.AID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HIV直接或间接损害、破坏CD4+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缺陷。最后B细胞免疫同时受损,其他免疫细胞也受损,免疫功能下降,促使并发感染和肿瘤等发生。2.AIDS的免疫学特征(1)CD4+细胞受HIV感染。CD4+T细胞受损、破坏而减少,200/ml;进行性细胞免疫缺损医|学教育网搜集
6、整理。(2)继而体液免疫受损(B细胞受损)。其他细胞受损;如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C、NK细胞受损。(3)B细胞多克隆激活伴免疫球蛋白增多。,3.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1)预防HIV感染的综合措施 认识艾滋病的传染方式及其严重危害,杜绝吸毒和性滥交;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系统;加强国境检疫;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2)加强对HIV疫苗的研究(3)病毒治疗 目前有三类药物: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作用是干扰HIV的DNA合成蛋酶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HIV蛋白水解酶,使病毒的大分子聚合蛋白不被裂
7、解而影响病毒的成熟与装配。最近采取上述三种药物的二联或三联疗法,能迅速降低病人血浆中HIV-RNA载量至极低水平,推迟HIV病情发展,并延长病人的寿命。,4.HIV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是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200/l,CD4/CD81.0,(正常人为1.252.1),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阴性,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下降。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
8、,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5.HIV诱导的免疫应答机制,HIV感染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和对各种病毒抗原产生相应抗体。机体产生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HIV感染者脑部有T淋巴细胞浸润。CD8+T 淋巴细胞对HIV病毒的抑制,溶
9、解感染HIV的靶细胞,说明T细胞在HIV感染中发挥抑制HIV复制作用。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中和游离HIV病毒及已和细胞结合的而尚未进入细胞内的HIV颗粒。自然杀伤细胞(NK)和杀伤细胞(K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能杀伤和溶解HIV感染的细胞。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可在一段时间内控制HIV的复制及扩散。但是,由于病毒的变异和重组,可以逃脱免疫监视,不能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彻底清除。当机体的免疫系统被进一步破坏时,在某些触发因素的作用下,使HIV大量复制和播散,最终导致AIDS的发生。,6.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PM属于半知菌,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青霉菌属。其
10、特征是具有双相性,在自然界以菌丝形式存在,在组织中则可形成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细胞(1)细胞化学染色及涂片镜检(2)培养特征(3)生化指标(4)免疫学试验(5)组织病理学检查(6)其他检查,7.HIV疫苗的研究进展,自从 1983年 发现人类 免疫缺 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以来,HIV 一直 以惊 人 的速度在全球蔓延,感染 HIV 的人数也 曰益增多。到 目前为止,因患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已达到 2500万,到 2010年这 一数字可能会突破 8000万,因此研究预 防 和 治疗 艾 滋 病 的药 物 也 正 日益 迫 切 地 摆在 人 们 面 前
11、。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 种药物能完全制服艾滋 病病毒(虽然著名美籍华人何大一先生发明的“鸡尾 酒疗法”在工业化国家遏制了艾滋病的流行),如果 对一名艾滋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需耗资 20万美元 以上,这对于广大低收入人群来说,无异为 笔天文 数字。因而预防艾滋病毒的感染就成了一种更为经济 有效的途径。根据对以往流行的传染病控制 的经验,针对 HIV传染的有效 HIV疫苗则成为首选。HIV疫苗的发展艰辛而缓慢。目前,即使是被认为最有效的RVl44疫苗,也只能将感染率降低31。本文就HIV疫苗的研究进展和疫苗研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综述。,7.HIV疫苗的研究进展,(1)HIV疫苗研究现状 HIV疫苗可
12、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传统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新型疫苗包括DNA疫苗、病毒样颗粒(VLP)疫苗、载体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等。(2)疫苗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a.抗原提呈细胞功能改变 b.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 c.病毒变异,谢谢!,6.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1)细胞化学染色及涂片镜检 骨髓涂片、皮肤印片或淋巴结活体组织瑞氏染色.HIV疫苗的研究进展后镜检,在骨髓中多位于吞噬细胞内,在血涂片中主要见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内,常在胞浆中聚集成群,使细胞体积增大,推片时常将之推到尾端或边缘,部分分布在细胞外,类圆、长圆形或腊肠状,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有12个紫
13、红色小核,胞质淡蓝色。作苏木素和伊红染色、酸性雪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镜检观察,可见活检组织有肉芽肿样变、坏疽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内外有大量的圆形、椭圆形伸长的酵母样孢子,分裂繁殖。这些特征与组织胞浆菌在大小、形状以及侵入网状内皮系统的方式类似。两者的差别主要在繁殖方式不同。莫武宁等报道,由于马尔尼菲青霉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黑热病杜利小体在骨髓涂片中大小、形态较接近,而且都常位于吞噬细胞内,临床表现亦相似,而糖原染色则可以较好地鉴别3者。荚膜组织胞浆菌胞壁红色且清楚连续,无腊肠状细胞,亦无横隔可见,胞内容物不着色。黑热病杜利小体类圆形、长圆形,少数似短腊肠状,细胞大小不一,胞壁不着色或着色淡或
14、颗粒状不连续,而其胞内容物染红色,较胞膜着色深而清楚,易与真菌鉴别。通过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细胞化学染色研究,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除含有糖原外,尚含有碱性磷酸酶、酸性酯酶、黏多糖、脂类和RNA及铁颗粒等化学成分,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简便、快速、染色结果稳定,是形态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也有助于病原体快速诊断及鉴别,尤其对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病原体培养的病例有重要意义。,6.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2)培养特征 PM是双向型真菌,在2528条件下生长特征是菌丝相,37条件下是酵母相,两者能相互转化,由酵母相转向菌丝相生长快,48 h后基质内可见玫瑰红色,而由菌丝相转向酵母相生长
15、慢需3-4周。25培养特征呈霉菌相:菌落特征:于SDA培养34 d开始生长,菌落呈淡灰色或淡黄、黄绿色、白色绒样。直径5 mm,此时无色素生成。2周后菌落可达20 mm,菌落可浅灰一淡红色绒毛状菌落,产生玫瑰红色且把培养基染成红色。显微镜观察:细长的分枝分隔菌丝,表面光滑,无色透明,有典型的帚状枝,帚状枝呈单轮或双轮生,对称或不对称,可有副枝,尚可见单个瓶梗。37培养特征呈酵母相:菌落特征:于SDA培养5-6 d时菌落直径5 mm,呈淡灰色或奶酪色模样,2周后成熟菌落有腩同样褶皱或放射状沟纹,一般无色素产生。显微镜观察:为圆形、椭圆形、腊肠状、长形酵母样菌体,混有短菌丝。,6.艾滋病合并马尔尼
16、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3)生化指标Samson等报道:所有马尔尼菲青霉菌都能同化衙萄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脲酶阳性,能被500mgL放线菌酮环己酰亚胺抑制。刘栋华等报道所有野生菌株和人感染株酵母相均能同化葡萄糖、海藻糖、赤藓醇、麦芽糖和纤维二糖,均不能利用硝酸盐、尿素酶试验均阴性。该菌的生化反应待进一步研究,找出规律特点,对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结果判断提供支持依据。,6.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4)免疫学试验 人类在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后,血中含有一定量的抗体,因此一些学者探索出了一些检测抗原和抗体方法,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如: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抗体,Wan
17、g等们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马尔尼菲青霉菌抗原(MPIP)和抗体。Desakorn等n5应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尿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抗原,此法简单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Wong等报道AIDS合并PSM患者血液中PM抗原检测阳性率高于非AIDS合并PSM,而血清中抗体检测则相反。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半定量测定马尔尼菲青霉菌抗体或抗原,值得注意的是检测时应采用纯化抗原或单克隆抗体包被,否则同组织胞浆菌或曲霉菌属个别霉菌或其他青霉菌有交叉反应。目前国内应用抗原和抗体的方法少见报道,这类方法的可行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如果能应用于临床,将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带来极大益处。,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免疫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