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PPT课件.ppt
《《薄层色谱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层色谱法》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薄层色谱法,2,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依据物质的性质(溶解性、极性、离子交换能力、分子大小等)的不同,当流动相携带样品流经固定相时,样品各组分在两相中不断的重新分配,最终达到分离与提纯,以便于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色谱法,3,(一)概述(二)固定相和展开剂,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三)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技术,(四)薄层色谱法的应用,4,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一)概述1.背景1938年俄国人首先实现了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一种天然药物。1965年德国化学家出版了“薄层色谱法”一书,
2、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因TLC法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结果直观,很快被用作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70年代中后期发展了高效薄层色谱。80年代以后发展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扫描仪,和各步操作的仪器化,并实现了计算机化。,5,薄层色谱法(TLC),2.方法原理(图示)薄层色谱分离法是将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上制成薄层板,试样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和作为展开剂的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发生溶解、吸附、再溶解、再吸附的分配过程。不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一样而形成相互分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6,薄层色谱法(TLC),7,薄层色谱法(TLC),比移值Rf,Rf1acRf2bc,溶剂前沿,8,薄层色谱法(TLC),
3、比移值(Rf)Rf=0 表明该组分不被展开剂所溶解,仍停留在原点。Rf=1表明该组分不被固定相吸附,而随流动相同速度移动。Rf的合适范围为:0.2Rf 0.8,9,薄层色谱法(TLC),3.特点(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2)快速,展开的时间短。(3)适于分析小量样品(一般几到几十微克),也适于大量样品的分离(可以分离出几毫克甚至几十毫克组分)。,10,薄层色谱法(TLC),(二)固定相和展开剂.固定相选择柱色谱中所用的吸附剂要求吸附剂的粒度更小。商品吸附剂区分为色谱级(用于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级(用于薄层色谱)。,11,薄层色谱法(TLC),.常用的固定相(1)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
4、性、中性物质分离。(2)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离。(3)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分离。(4)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亲水性物质。,12,薄层色谱法(TLC),.展开剂选择: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一般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更多地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13,薄层色谱法(TLC),板的制备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分析,(三)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技术,14,薄层色谱法(TLC),制板(以硅胶板为例)选择合适的玻璃板,依次用水和乙醇洗净,晾干。取适
5、量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加适量蒸馏水调成糊。调制时慢慢搅拌,勿使产生气泡。将硅胶倒在玻璃板上,摇动摊平,晾干。使用前放入烘箱内,在105-115oC左右烘干40-50分钟。冷却后使用。,15,薄层色谱法(TLC),点样将试样用最少量展开剂溶解,用毛细管蘸取试样溶液,在薄层板上点样。在样点上轻轻画出一条平行于玻璃板底边的细线。薄层色谱板载样量有限,勿使点样量过多。,16,点样方法:注:动作要轻,毛细管或点样器不能混用,斑点大小适当,可多次点样。,平头50ul微量点样器,全自动点样仪,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样点直径:2-4mm点间距离:,17,薄层色谱法(TLC),展开 吹干样点,竖直放入盛有展开
6、剂的有盖展开瓶中。展开剂要接触到吸附剂下沿,但切勿接触到样点。盖上盖子,展开。待展开剂上行到一定时间(由试验确定适当的展开高度),取出薄层板,标记展开剂的前沿线。,18,展开方式:上行展开,过程:预饱和(滤纸贴于展开槽内侧)、展开、标记溶剂前沿,薄层色谱法(TLC),19,薄层色谱法(TLC),展开方式:下行展开,20,展开方式多数采用直线形上行展开,薄层板水平角度以75 为最佳。展开距离一般为10-15cm。多次展开一次展开未达满意分离时,可将薄层板干燥后再次用同一种溶剂展开,可重复多次,直到混合物分离为止。分步展开混合物性质差别较大时,一种流动相不能有效分离时,可采用不同溶剂依次展开不同距
7、离。,薄层色谱法(TLC),21,展开方式连续展开使到达薄层上缘的溶剂不断蒸发,连续展开以增加展开距离。二维展开在两个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展开。,薄层色谱法(TLC),22,色谱槽需密闭良好,防止边缘效应,薄层色谱法(TLC),展开:注意事项,23,展开时的注意事项,边缘效应:用混合溶剂展开时,同一组分的斑点在薄层中部比在边缘移动速度要慢的现象。,24,产生原因:展开槽未被展开剂饱和。尤其是使用混合溶剂时,极性较弱和沸点较低的溶剂,在薄层边缘容易挥发,使边缘部分的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增大,Rf相对增大。同一物质在同一薄层板上出现中间部分的Rf值比边缘的Rf值小,即边缘效应。,展开时的注意事项,2
8、5,消除办法:若在展开前先将展开槽与薄层板用展开剂蒸气饱和后再展开,边缘效应可消失。采用双槽层析缸进行预吸附。,展开时的注意事项,26,薄层色谱法(TLC),显色,计算Rf值 选择合适的显色方法显色。量出展开剂和各组分的移动距离,计算各组分的比移值。紫外光显色:不破坏组分结构 碘蒸气法:碘是一种简便、灵敏非破坏性和可逆的通用显色剂。化学显色: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如:氨基酸+茚三酮=蓝紫色化合物,27,紫外灯观察,喷显色剂观察,薄层色谱法(TLC),28,薄层色谱法(TLC),(5)定性分析:Rf,29,展开后,薄层分离所得斑点中化合物可进一步定量,其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洗脱测定法,将所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薄层色谱法 薄层 色谱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0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