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4月.ppt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4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4月.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1,跨文化商务交际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王燕 主编,第一章 总论【学习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文化的内涵;能利用相关图示解析文化的内涵、交际的模式与要素。2.掌握交际的模式与要素。3.掌握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以及与 跨文化商务交际之间的关系。,2,第一节 文化的内涵一、西方学者对于文化概念的研究最早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被称为“人类学鼻祖”的英国E.B.Tylor,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定义:“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
2、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自此以后,不少西方学者纷纷给文化下过定义,以致形成了上千种关于文化的定义。,3,二、中国学者对于文化概念的研究据专家考证,“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是“文”与“化”这两个字的复合。“文”最早可见于商代甲骨文,像身有花纹袒胸而立之人,后引申为各色交错的纹理。在著名的工具书辞海中,文化一词的定义为: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机构。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物质发展而发展,文化对社会的物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辞
3、海的定义强调了文化的影响作用。,4,三、东西方文化概念之比较作为翻译语汇的“文化”,当初是借用了日文译词,日本学者用“文化”迻译culture。英文culture,最初有改良土壤、栽培植物、种植树木等含义,并由此引申出教育、修养、人类能力的发展、礼貌、知识、情操、风尚等意义。这就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一词所具有的“文治教化”内涵比较接近。如钱穆所言,中国的“文化”偏重于精神方面,多少认同了culture中的有关耕种、养殖、驯化等含义,将文化置于一定的生活方式之上。从西方的文化概念来分析,文化虽然看似包罗万象,但大致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含义: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冯友兰在论述中外文化差异
4、时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中国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哲学认识论基础,其特征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宗教与伦理的结合,讲究的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首先使宗教(原始的)政治化,然后使政治伦理化。,5,第二节 文化与语言语言和符号是文化的重要要素,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对任何国家来说,不同文明在文化上的相互借鉴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传统不仅对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塑造出与其他民族国家区别开来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在文化的扩散中,语言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且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文化的各
5、种形态中,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文明的载体,是知识得以世代相传的最有效的工具。,6,第三节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文化是语言的基石。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二、文化影响感知能力感知就是指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是研究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的基础。,7,(一)感觉的概念与特性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也就是说,感觉是通过某一感觉器官获取某一事物单个属性信息的过程,如事物的形状、大小、
6、颜色、光滑与粗糙、气味、声音等。人的感觉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觉。感觉的特性:1.感觉的适应(Sensory Adaptation)2.感觉对比(Sensory Contrast)3.联觉4.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二)知觉的概念、类别与特性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8,根据人脑反映事物的特性,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三大类。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如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上的知觉。知觉的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理工大学 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9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