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知觉》PPT课件.ppt
《《自我知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知觉》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我知觉,认识自己,就要打开自己的窗子,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情感、情绪和内在特质等心理状态的认识。,美国管理学家本尼斯.唐森德共同设计:“领导者行政能力21天训练计划”。其中21天训练计划中的第一天作业是必须回答四个问题:1、你是谁?2、你在这儿做什么?3、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4、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巴黎大学有一年的博士入学考题就是 我是谁?,自我知觉的内容,1、对自我外部特征的知觉:容貌肤色体形。2、对自我个体特点的知觉:喜怒哀乐、意志力、价值观、气质、性格、能力等。,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2、(William James)把自我认知分为三个要素: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知觉的途径?,心灵探索之一:的五样,可以是实在的物体;也可以是人和动物。可以是精神的追求;也可以是爱好和习惯。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是具体的物品。总之,你尽可以天马行空地想像,只要把你内心最珍贵的五样东西写出来,好好记住这个顺序吧,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无所适从的时候,不妨用头脑中的打印机,把这张纸无形地打印出来。也许,奇迹就会发生,你的答案也就顺滑地诞生出来了。,排出了这种顺序,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它让我们明白:在心灵深处,对我来说,什么是做重要的,关键时刻,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该把谁的利益放在第
3、一位,为了什么而拼搏,该选择什么,该放弃什么。遇到难以做出的决定,请想想你的五样。,1、身高2、体重3、相貌4、家庭出身5、文化程度6、性别7、性格8、人际关系11、爱好12、理想抱负,真实的我,理想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心灵探索之二XXX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多少不一致的项目?你的痛苦、烦恼有多少与之有关?如何让自己更快乐?,第一节 自我知觉和自我归因理论,一、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D.J.贝姆 于1972 年提出了自我知觉理论:1、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2、最初的态度问题。3、自我归因过程的限定,1、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个体了解自
4、己的态度、情感和内在状态,部分是通过自己外显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即,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他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们的外显行为。,诱导服从:,在没有外界环境压力时,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行为是表达真实态度的。当存在着明显的外部压力时,我们会认为我们的行为是由于外部原因的。由于高奖赏而从事某种活动,导致把行为原因归之于外部,由于低奖赏而从事某种活动,导致把行为原因归之于内部。这就是说,对于从事某种活动给予过分的肯定,将破坏对这个活动的内在兴趣。,自我归因过程限定:,(1)自愿选择。自愿选择是模型中的重要变量。贝姆认为,要通过行为推断态度,必须要看这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控制下发生的(外在
5、诱导下发生的),还是自动地(自己选择决定的)发生的。只有行为是自动发生的,一个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推论态度。(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是微弱的时候,才可以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3)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的时候,一个人就会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二、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三条线索(1)实体的特异性(2)一致性反应(3)一贯性例:我为什么被王老师批评?,三、沙赫特情绪理论,情绪比较:在判断我们情绪是否恰当时,人们常进行社会比较。情绪(害怕、害怕的程度)是否恰当?人际交往(相似背景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比较,情绪归因,沙赫特等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生理上的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我知觉 自我 知觉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9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