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系超声检查》PPT课件.ppt
《《胆系超声检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系超声检查》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胆道超声检查,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 胆系的超声解剖及正常声像图。,掌握 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阻塞性黄疸的声像图特征。,熟悉 胆囊腺瘤、胆囊癌、胆管癌、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系蛔虫病声像图特征。,了解 胆系各种疾病的鉴别诊断。,3,胆道超声检查技术,探头选择:,胆系扫查多用线阵或凸阵探头,成人一般用,肥胖者用2.5MHZ,儿童宜用5.0MHZ。,4,检查前的准备 1、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以上,最好在晨起空腹检查,使胆囊、胆管充分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2、超声检查应安排在胃肠和胆系造影之前,或在胃肠造影3日后、胆系造影2日后进行检查。3、对腹胀、胃肠道气体较多者可服驱气
2、药物或灌肠后检查。,5,胆囊(gallbladder),空腹状态,非空腹状态,6,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胆系检查的常规体位。(2)左侧卧位:患者左侧45度可提高胆囊颈和肝外胆管的显示率。(3)半坐位:适用于肝、胆位置较高者,利于观察胆囊底部病变及胆囊结石的移动情况。(4)膝胸卧位:疑诊胆囊底部占位性病变。,7,扫查方法(1)胆囊的观察: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处纵斜切。(2)肝内胆管的观察:探头置于剑突下观察。(3)肝外胆管的观察:探头置于右乳头与脐的连线处,作右上腹斜切。上段与门静脉伴行,下段与下腔门静脉伴行。(4)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识别扩张的胆道与血管系统。,8,脂肪餐后检查,脂餐
3、实验:无创伤、无痛苦、替代了放射线胆囊 造影法。了解胆囊的收缩功能和胆道 的排泄功能。操作方法:空腹常规测量胆囊大小及胆总管内 径,进食脂肪餐(两个油煎鸡蛋或奶 油巧克力适量),1-2h后观察胆囊大 小和胆总管内径。结果分析:(1)功能正常:餐后2h胆囊体积缩 小率50%,肝内外胆管无增宽;(2)功能减弱:餐后2h胆囊体积缩小率30%;(3)胆道梗阻:餐后2h胆囊大小无变化、伴有 胆总管增宽。,9,胆系超声解剖,胆系包括胆囊和胆管两大部分,其功能是储存和输送胆汁。胆系是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结构。胆管通常可分为肝内及肝外两部分。,10,胆系超声解剖,超 声 诊 断 学,11,胆
4、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位于肝右叶脏面的胆囊窝内,多呈梨形。胆囊长约78cm,宽约34cm,前后径约3cm,容量4060ml。胆囊可划分为底、体、颈三部分。胆囊底部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的交点处。体部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胆囊颈细而弯曲,呈“S”形,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氏囊,胆囊结石常嵌顿其内,是超声探测需注意的部位。,超 声 诊 断 学,胆囊解剖,12,胆系超声解剖,超 声 诊 断 学,13,胆囊管胆囊管与胆囊颈相接,胆囊管粘膜呈螺旋状弯曲。,超 声 诊 断 学,14,超 声 诊 断 学,胆管超声解剖,胆管通常可分为肝内及肝外两部分。肝内部分由毛
5、细胆管、小叶间胆管以及逐渐汇合而成的左、右肝管组成;肝外部分由肝总管、胆总管组成。,15,1、左、右肝管 肝内的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逐渐汇合形成左、右肝管。左肝管较细长,长约1.6cm,与肝总管形成的弯曲度较大;右肝管较短,长约为0.8cm,与肝总管的走向较一致。左、右肝管内径均约在0.2cm。它们分别走在门静脉左、右支的腹侧。,超 声 诊 断 学,16,胆系超声解剖,超 声 诊 断 学,17,2、肝总管 肝总管由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成,长约34cm。内径约0.40.6cm。肝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外缘下行,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和门静脉的右前方,下行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超 声 诊 断 学,1
6、8,胆系超声解剖,超 声 诊 断 学,19,3、胆总管 胆总管由肝总管与胆囊管汇成,长约48cm,直径约0.60.8cm,根据胆总管的行程可分为四段:1、十二指肠上段:自肝总管起始处至十二指肠上缘,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向下走行,位于门静脉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右侧。2、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下腔静脉前方和门静脉右侧。3、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位于胰腺深面,下腔静脉前方。穿过胰腺实质或位于胰头背侧沟内。4、十二指肠壁内段:为斜行穿入十二指肠壁内的一段,在开口前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乏特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超 声 诊 断 学,20,胆系超声解剖,超 声 诊 断 学,21,解
7、剖概要,超 声 诊 断 学,22,正常胆囊声像图,超 声 诊 断 学,正常胆囊轮廓清晰呈梨形,囊壁呈亮线状,腔内呈无回声,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长径8.5cm前后径3.5cm壁厚0.3cm,23,24,25,胆囊不显示的原因,1、先天性异常 缺如、异位;2、胆囊内病变 充填型结石、实块性肿瘤;3、胆囊萎缩 慢性胆囊炎;4、胃肠道气体遮盖 饮水;5、进食后胆囊收缩排空。,26,超 声 诊 断 学,正常肝内胆管声像图,左、右肝管分别走行于门静脉左、右支的前方,呈细管状无回声。内径2mm 一般难以显示。,27,28,肝外胆管正常声像图,肝外胆管上段:纵断面位于肝门静脉腹侧,呈无回声管道结构,内径肝门静
8、脉的1/3-1/2,正常成人6mm。小儿3mm,老年人相对较宽,最宽处9mm。肝门部横切时可见米老鼠征:肝门脉(头)、肝外胆管(右耳)、肝动脉为(左耳)。肝外胆管的下段:不易显示8mm。加压、饮水可提高显示率。,29,30,胆外胆管,与门静脉长轴垂直的切面是评估胆总管极为优越的切面。胆总管6mm,该切面的门静脉、胆总管和肝动脉呈米老鼠征(Mickey sign),超 声 诊 断 学,31,胆囊疾病,一、胆囊结石 分类:按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1、胆固醇结石 多见,回声强,边缘较光 滑,直径通常1cm,常单发。2、胆色素结石(胆色素、钙盐沉着),泥沙 状沉积在胆囊后壁,胆管内易存在。3、混合性结
9、石介于泥沙状和胆固醇结石之间。,32,典型胆结石的声像图特征:,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改变体位结石依重力方向移动。,超 声 诊 断 学,33,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超 声 诊 断 学,34,胆囊结石(gallstone),典型声像图,囊内有一或多枚强回声团,后方声影,强光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35,典型胆囊结石,36,多发胆囊结石,37,(1)充满型胆囊结石:位于胆囊窝的正常胆囊的无回声区消失,胆囊轮廓的前壁呈弧形或半月形中等或强回声带,其后拖有较宽的声影带,使胆囊后半部和后壁轮廓完全不显示。这是胆囊内充满结石而缺少胆汁时的特征表现。另有一种特征性图像即增厚胆囊壁的弱回
10、声带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其后方伴有声影,简称为“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即“WES”征。,超 声 诊 断 学,2、非典型胆结石的声像图特征:,38,充满型胆囊结石,超 声 诊 断 学,39,胆囊结石(gallstone),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呈弧形光带,后方声影及后壁不清,胆囊腔变小甚至闭合,40,2、非典型胆结石的声像图特征:,(2)胆囊颈部结石:当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由于囊壁与结石紧密接触,其强回声团变得不明显,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采用右侧斜位,有利于暴露结石。,超 声 诊 断 学,41,胆囊颈部结石,超 声 诊 断 学,42,胆囊颈部结石,超 声 诊 断 学,43,2、非
11、典型胆结石的声像图特征:,(3)泥沙样结石:对于粗大颗粒、沉积较厚的泥沙样和碎小结石,根据胆囊后壁沉积的强回声带、声影以及可移动等特征不难诊断。若颗粒细小、沉积层较薄,仅表现为胆囊后壁线粗糙,回声较强,声影往往不明显。,超 声 诊 断 学,44,泥沙样结石,超 声 诊 断 学,45,2、非典型胆结石的声像图特征:,(4)胆囊壁内结石:胆囊壁往往显示增厚,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数毫米长的强回声斑,其后方形成“彗星尾征”,改变体位时不移动。,超 声 诊 断 学,46,胆囊壁内结石,47,二、胆囊炎,1、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视炎症改变的程度不同可分3种类型:,(1)单纯性胆囊炎(2)化脓性胆囊炎(3)
12、坏疽性胆囊炎,超 声 诊 断 学,48,声像图表现:,初期单纯性胆囊炎超声显示胆囊稍大,囊壁轻度增厚,缺乏诊断性特征。在形成化脓性胆囊炎后声像图特征较明显。主要如下:,1、胆囊肿大轮廓线模糊,外壁线不规则。2、胆囊壁弥漫增厚,呈强回声带,其间出现间断或连续的弱回声带形成胆囊壁的“双边征”表现。,超 声 诊 断 学,49,3、胆囊内充盈着稀疏或密集的细小或粗大回声斑点,无声影,不形成沉积带,为胆囊积脓的表现。4、多伴有胆囊结石,往往嵌顿于胆囊颈部。5、发生穿孔时,可显示胆囊壁的局部膨出或缺损,以及胆囊周围的局限性积液。6、胆囊收缩功能差或严重丧失。,超 声 诊 断 学,50,7、探头通过胆囊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胆系超声检查 超声 检查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9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