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者的心理危机干预.ppt
《自杀者的心理危机干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杀者的心理危机干预.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杀的干预策略,自杀人群现状,每年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万人死于自杀,也就是说,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自杀是全球的主要死因,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每年全球有2000万到5000万人有非致命性自杀未遂中国每年有28万7千人自杀,1534岁的死亡人群中自杀居首位,比整个欧洲的自杀人数总和多30%中国每年有约5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人群的特征,Shneidman将10项共同特征概括为自杀的六个维度:境遇、意动、情感、认知、人际关系以及连续性特征境遇特征:(1)自杀这种常见的刺激是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2)自杀这种常见的刺激是心理需求遇到挫折,自杀人群的特征,意动特征:(1)通常的自杀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
2、办法(2)通常的自杀目的是为了中断意识情感特征:(1)自杀常见的情感特征是绝望无助(2)对自杀的内在态度通常是矛盾的,自杀人群的特征,认知特征:通常对自杀的认知态度是压缩的人际关系特征:(1)自杀的人际关系特征是想要与别人交流(2)自杀的通常行动是寻找出路连续性特征:通常自杀的连续性特征是终生的应付方式,自杀的心理学动力,Freud观点:自杀是由一个人经历强大的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所导致的。有时,这种刺激不仅可使一个人倒退到更原始的自我状态,也可使这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敌意进行抑制,致使这个人将对别人或社会的攻击向内投射。在一些极端的病例中,自毁或自惩意向可转向攻击他人。,自杀的心理学动力,
3、迪尔凯姆理论:社会压力与影响是自杀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将自杀分为三种类型:(1)利己性自杀:与一个人缺乏与群体的整合或区别有关。(2)失范性自杀:是由社会规范的一种感知上的或真正意义的瓦解所导致的。(3)利他性自杀:与一种感知的或真正的社会凝聚力有关。,有关自杀的谬误,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自杀者有精神疾病自杀倾向的遗传性,它是习得的或是情境性的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有关自杀的谬误,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危险可能结束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和分享个人财产,表明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自杀总是一种冲动性的行为,自杀危险因素,求助者有
4、自杀家族史求助者曾有自杀未遂史求助者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求助者最近经历了心爱的人去世,离婚或分居事件。求助者的家庭因损失,个人虐待,暴力或求助者遭受性虐待失去稳定,自杀危险因素,求助者陷入特别的创伤损失而难以自拔求助者是精神病患者求助者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求助者最近有躯体和心理创伤求助者有失败的医疗史求助者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求助者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最近因抑郁症住院,自杀危险因素,求助者分配个人财产或安排后事求助者有特别的行为或情绪特征改变,如冷漠、退缩、隔离、易激惹、恐慌、焦虑或社交、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的改变等求助者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求助者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
5、、心理或性虐待的情节中不能自拔,自杀危险因素,求助者显示一种或多种深刻的情感特征,如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或失望,这些是个体非特异的正常心理行为特征,自杀危机的一条基本规律,任何经历着情感痛苦并认为这种痛苦具有如下特征的个体均有可能自杀:无法逃避的永无止境的无法忍受的自杀危险通常持续2472小时,自杀想法的特点,希望结束痛苦无助感无望感矛盾情感孤独感,青少年的自杀预防策略,1、相信你的怀疑,青少年可能自杀2、告诉处于危机状态的青少年,你很担心他们,然后倾听他们所说的3、直接地提问,是否正在考虑自杀,如果这样,是否有自杀计划4、不要对青少年告诉你的表现很震惊;不要与他们辩论自杀是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杀者 心理 危机 干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