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选修课的创设.ppt
《校本选修课的创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选修课的创设.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本选修课的创设,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张孔义,一、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在学生学好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一)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60%的大学新生希望换专业。(二)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为学生高中毕业后升学或就业进一步打好基础。(三)促进学校教育特色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反思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从而实现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学校根据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条
2、件、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选修课,有助于高中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王楠子命运变形记(都市快报,2011。11.20),王楠子以前50名的成绩考如上海一所重点初中读初一,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要经历悲喜两重天:上课不开心,下课开心;和同学在一起开心,背书默写不开心;上一些老师的课时开心,上另一些老师的课时不开心15岁时,“差生”王楠子被家长送到美国纽约读高中。在美国的课堂教育,让活跃的王楠子很快如鱼得水。王楠子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这个爱好,曾让他在初中时受罚。到美国后,班级辅导老师知道他会拉小提琴,就叫他去楼上的交响乐团教室面试。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有一个交
3、响乐团。学校希望学生在毕业时,都能掌握一种乐器。王楠子成为乐团4个主力之一:他们有特权,可以不上乐器课,几个人合在一起练习“四重奏”,等到表演时再登台。第一次演出获得成功后,王楠子有点感慨:学了十几年的小提琴,到了美国才有登台的机会。,一年后,王楠子的辅导老师建议他转校到纽约市有一所重点高中,在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旁边,专门吸纳在音乐、美术等方面有天分的学生。辅导老师觉得,王楠子应去更好的学校就读。到那里后,王楠子发现,和他那些专门搞艺术的同学相比,他的小提琴技艺只能算业余水平。觉得不适合吃音乐这碗饭,王楠子重新拾起他原来感兴趣、有一定基础的计算机。虽然主修专业和计算机不是那么对口,但王楠子在
4、学习上主动自信多了。学校老师也对他的“三心二意”很宽容。王楠子进入纽约大学读书。一年后,他转入在专业领域更出色的艺术学院学习三维动画。大学时,王楠子就拿下了SAYTEK全美动画比赛的个人组冠军。如果继续在国内读书,王楠子现在会怎么样呢?“离明年高考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我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南京九中的周同学致电晨报一吐烦闷之气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研究认为,人类智力是一种多种能力的结合,至少存在着九种智力元素。人的差异性需要选择性的课程结构 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要求多样化的课程结构,二、选修课程价值取向,一是目标主导,即学校想做什么。学校选修课程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
5、色,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为自己的发展正确定位。学校教育哲学反映的是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在学校环境、学生日常生活、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过程和学校管理当中,是成熟型学校的重要标志。二是需求主导,即学生喜欢什么。学校选修课程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应通过调研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三是条件主导,即学校能做什么。这有两层含义:其一,学校想做的和学生喜欢的,最后都还要通过学校的现有条件来实现,即所谓量力而行;其二,学校要根据自身在教学设施、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社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三、选修课的类型,从领域分,有科学类、技术类、社会类、文学类、艺术类、生活类等
6、;从内容分,有知识型、活动型、研究型、技艺型等;从和必修课相关性分,有必修课内容的拓宽和加深,有与必修课不直接相关的介绍新的科学理论,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也可以是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等。北京房山区所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分为五类:学科拓展类,约占校本课程总数的54%,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德育生活类,约占校本课程总数的7%,由学校自主开发和区统一规划相结合;科技思维类,约占校本课程总数的14%,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心理健康类,约占校本课程总数的15%,由区里统一规划,学校结合实际执行;文化遗产类,约占校本课程总数的10%,由区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选修课 创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