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之4.ppt
《园林景观设计之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景观设计之4.ppt(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赵晓曦,园林景观设计,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使用者场所行为心理设计,一、环境行为心理 通过研究环境知觉、环境认知、人的活动与空间及设备的尺寸关系、空间行为学私密性、公共性、领域、拥挤感等来把握使用者的普遍心理现象。使用者场所行为心理设计主要涉及各种尺度的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心理及社会行为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二、使用者在环境中的行为 人的行为往往是园林景观设计时确定场所和流动路线的根据。1、行为层次 行为地理学将人类的日常活动行为分为以下方面: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有另外的观点,将人类行为简单分
2、为以下三类:(1)强目的性行为。即设计时常常提到的功能性行为,如商店的购物行为,展览馆的展示功能,公园的游览观赏功能等。(2)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习性。典型的是抄近路。(3)伴随强目的的行为的下意识行为。这种行为比前面两种更加体现了一种人的下意识和本能。如人们的左转习惯,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2、行为集合 为达到一个主目的的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步行街,隔一定距离设置休息座椅,以及通过空间的变化消除长时间购物带来的疲劳,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3、行为控制 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作用 设计花坛时,为了避免人在花坛上躺卧可以将尺寸设计的窄些,第三章:园林景观
3、设计的理论基础,三、行为与场所 适应现实环境 人 产生行为 控制和设计环境 人 引导人们产生积极、理想的行为园林景观设计要建立的思想:依据行为分析、总体分析构成环境构成、景观要素,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为很好的发挥场所效应,在设计中要增设必要的景观设施,满足各种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来扩大室外空间的宽容感。景观作用:诱导公众积极参与 主动参与、被动参与、旁观者参与,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例如,休息设施的设置:在人口通道的两侧布置休息设施,使用者往往“望而生畏”,在众目睽睽中会感到“无地自容”。人们喜欢有依靠的景观,前方视野开阔,面对着活动人群,满足“人看人”的爱好,而不是处于
4、空旷区,没有安全感。,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人们倾向于实体边界附近集聚活动。考虑人的行为设置不同的景观与休息场所,满足不同社交活动的需要。在公共场所,人们希望与别人交流,又希望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例如:线路设计:发现,游园草坪中设置碎石或其他材质的人行道,但在其不远处常常有人踩出脚印,说明存在不合理性。最佳的做法是等下雪天,观察人们留下最多的脚印痕迹以确定线路。规划设计中,良好的处理方法是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性,按照人的活动规律进行线路设计。,几何形态的中心绿地 下雪天人的行为轨迹 受欢迎的中心绿地,使用者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安全性:人类生存的最
5、基本条件领域性:安全感的前提 体现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或某个群体的办公共空间通达性:可以观察四周视线和危险来临时迅速撤离的通道。即使保证自己领域性同时,希望与外界保持联系对环境的满意度:对周围树木、草坪、灌木、水体、道路等因素的综合视觉满意程度,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行为心理学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内在原则之一:不直接指导具体的设计思路,但是方案设计和确定的基础 否则不能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和场所造成浪费大量项目建设资金,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场所空间应用设计,一、感受场所空间 场所空间是园林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为人提供公共活动的空
6、间,如街道、广场、庭院、人口广场、休息空间等。空间感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地 面:不同颜色的地砖、草坪 顶 面:硕冠的乔木、凉亭、棚架、藤架 垂直面:小乔木、栅栏、矮墙加藤类植物,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通过树干来暗示空间(虚空间),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植物的叶丛影响着空间的围合,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通过园林植物限制、改变一个空间的顶平面。,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园林植物围合成“门”,园林植物围合成“墙”,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
7、基础,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垂直空间和半私密性空间,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园林设计师仅借助于植物材料就能建造出许多类型不同的空间。,第四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现代园林 由地形、地貌、水体;建筑物、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而成的统一体。,丰富的植物变化的地形迷人的水景精巧的建筑流畅的道路,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地形起着基础性作用,其他元素都是承载在地形之上,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是园林的骨架。3.1.1 地形的类型 大地形是指大规模的地形变化,包括高山、盆地、草原、平地规模 小地形是指小规模、小幅度的地形变化,例如山丘、台地、斜坡、平地或
8、 因台阶、坡地 自然式形态:凹地形、凸地形、山谷、山脊、斜坡、平坦地形形态 规则式形态:下沉式广场、上升式台地、台阶、平地,3.1地形,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凹地形:特点:隐蔽、私密、内向,形成内聚的空间 表现形式:理想的观演区 缺点:容易积水,比较潮湿,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凸地形:特点:抗拒重力代表权利和力量,优越感、可以最为焦点或支配地位的要素 表现形态:山峰、山丘、山包,山谷: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一定的方向性、开放性。容易形成自然的溪流。,山脊:与凸地形相似,线状、动势感、导向性、道路、建筑往往会沿山脊线布局,平坦地形:室外景观没有决对平地,因为需要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而
9、有轻微倾斜。特点:开阔空旷,稳定感 形式:理想站立、聚会、坐卧、休息场所,下沉式广场:通过踏步将高度降低,作用:增加空间的变化,限制人的活动,为周围空间提供一个居高临下的视觉条件,上升式台地:将地形做成上升式的台地,灵感大概源于美妙的梯田景观 作用:上升台成为一景 形状:半圆形、半椭圆形、正方形、多边形,平地:规则式平坦地形是指硬质场地内的平潭地,城市广场出现的多,有利于较大型的活动和聚会。,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3.1.2 地形的功能,1、分隔景观空间 通过地形的高差变化来对空间进行分隔。,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2、改善小气候 防风:冬季为北风和西北风,西北部或北部堆山 降温:夏
10、季凉爽的东南风,南部营造湖池,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3、利用地形排水 最好的排水是通过园林中国巧妙的坡度 从排水角度来考虑,地形最小坡度不应小于5%,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4、引导视线 视线沿着最小阻力通往开敞空间,可通过地形处理对视线进行限定,使视点停留在某一焦点上。,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5、地形影响着游憩功能和行走速度 例如:平坦地形适合开展大型户外活动 缓坡大草坪可供游人休憩、沐浴阳光 幽深的峡谷为游人提供室外桃园的享受 高地观景的好场所,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6、美学功能 地形自身成为一个景观,或者用来为空间构图的背景。建筑借助山体的大尺度给人一种雄伟、高大、
11、坚实、永恒的感觉。,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3.1.3 地形设计,1、陆地 铺装地面:可作为游人集散的广场,观赏景色的停留时间,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可用砖、片石、水泥、预制块等铺装成规则的形式。,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绿化种植地面:可草地种植树木花卉,形成不同景观。大片开阔的草地可供坐躺休息,种植的花木可供欣赏,形成的树林也供观赏游憩。,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2、坡地 缓坡:坡度在8%-10%之间,一般可作活动场地之用。,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中坡:坡度在10%-20%之间,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陡坡:坡度在20%-40%之间,有平地配合,可作观众的看台,或作为植物
12、用地,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3、山地 自然山地和人工堆山置石,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喜水是人的天性。水体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也经常是点睛之笔。有极强的欣赏性 调节空气湿度,抑制噪音 静有安详,动有灵性 分为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3.2 水体,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3.2.1水的美学特征 形态美:千变万化,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自然生动无拘 动静美:动思绪纷飞、静平静沉思 水生美:潺潺水声平和舒畅 瀑布情绪澎湃 倒影美:清澈灵动 触感美:冰凉、柔润,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3.2.2水的形式 一、自然水景 原有自然生态景观。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景观。,第三章:园林景观
13、的构成要素,3.2.2水的形式二、人工水景1、瀑布跌水 滑落式 瀑布式 阶梯式特点:模仿自然设计: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 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宜在1M以下,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跌水:是呈阶梯状的多级跌落瀑布,其阶梯宽高比例3:2-1:1之间 梯面宽度在0.31.0米,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2、溪流 可涉入:小于0.3米 不可涉入:观赏性、趣味性 光滑材质质感细腻,水层清澈 水坡设计 质感粗糙波光粼粼 坡度:0.5%,急流处3%,缓流1%以下 参数 宽度:1-2米 水深:0.3-1.0米,超过0.4,要防护,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3、泳池水景 水上乐园、海滨浴场、游泳池(1)
14、居住区的泳池:游乐+交往设计方法:池边可采用优美的曲线 儿童泳池:0.6-0.9M之间 成人泳池:01.2-2M之间 泳池周围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 多种灌木和乔木,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2)人工海滩浅水池 领略日光浴 池底多铺白色细沙 坡度由浅至深 一般0.2-0.6M 驳岸需做成缓坡 设有冲沙池,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4、观赏水景(1)喷泉 完全靠设备制造出的水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音乐喷泉 喷雾喷泉 旱喷泉,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2)倒影池 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观空间层次。具有装饰性,借景效果 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以设施倒影池
15、,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倒影池设计要点: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 池底要选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5、亲水驳岸 以亲水性规划设计为出发点和切入角度 对于公共绿地的亲水驳岸,高度、深浅度要满足人的亲水性的需要 驳岸应尽可能贴近水面,以手能触摸到水为最佳,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水景设计要点:1、满足景观功能 2、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相结合 3、管线和设施的隐蔽性设计 4、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5、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一、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
16、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3.3 植物,(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几何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广州越秀公园
17、,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2.考虑四季景色变化 园林植物的景色可随季节而有变化,在园林中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游览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以某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3.全面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即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4.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 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
18、切忌苗圃式的种植。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树林的整体效果,第三章: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适地 适树 1.按绿地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植物种类。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景观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