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染色技术》PPT课件.ppt
《《细菌染色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染色技术》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细 菌 染 色 技 术,细菌染色方法,细胞不染色而背景染色,燃料与细胞结合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最经典常用;革兰阳性、阴性菌;初步识别特殊形态抗酸染色:抗酸性、非抗酸性细菌;用于结核病、麻风病等荧光染色:敏感性强、效率高、易观察;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等其它:鞭毛染色鞭毛有无、位置、数量;异染颗粒染色白喉棒状杆菌;荚膜染色,常用燃料,碱性染料 带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被染物结合。常用的染料有碱性复红、结晶紫、亚甲蓝等。酸性染料:显色离子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被染物结合。通常用来染细胞质,而很少用于细菌的染色。常用的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复合染料(中性染料):是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复合物
2、,如瑞氏染料(伊红亚甲蓝)、姬姆萨染料(伊红天青)等;荧光染料:如荧光标记的抗体,荧光素常用异硫氢基荧光素。用于某些特殊的染色技术。脂溶性染料 如Sudan black。,染色方法的分类,1.单染法:采用一种染料染色 如用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等,使各种细菌均染成同一种单一的颜色。故此法只能显示细菌的形态及大小,对细菌的鉴别价值不大。2.复染法(鉴别染色):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染料进行先后染色,使不同种类的细菌、同种细菌的不同结构,分别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鉴别细菌。,染色过程,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吸干,镜检,细菌基本形态结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弧菌特殊结构芽孢:枯草杆菌、破伤风梭菌荚
3、膜:肺炎链球菌鞭毛:变形杆菌,标本处理,痰液:用无菌棉签挑取干酪样或脓性痰部分,涂于载物玻片右2/3 处,均匀涂抹成卵圆形痰膜(约2cm长),每张玻片只涂一份标本。脓液:同痰涂片法。病灶组织或干酪块等:先用组织研磨器磨碎后再行涂片。大小、厚度同痰涂片。体液标本:取标本10ml,3000rpm,离心30min,取沉渣涂片。大小、厚度同痰涂片。脑脊液:将脑脊液离心或甩片集菌后涂片备用。大便:取粘液便或者血便少量均匀涂布玻片,不可过厚。,标本处理注意事项,标本应以打圈的方式反复涂抹均匀,避免标本涂布不均影响结果判读,或使染色不均造成阴阳不定。标本涂布不能过厚,影响染色效果。体液标本应浓缩集菌后取沉渣
4、涂片。,普通染色法,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是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之一。此染色法是由丹麦细菌学家 Christian Gram氏于18821884年发明的,至今已逾百年,仍在广泛使用,是细菌学中最为经典的染色方法。,一、原理 细菌经结晶紫初染染成蓝色。G+菌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多,且肽聚糖为空间网状结构,再经乙醇脱水,网状结构更为致密,染料复合物不易从细胞内漏出,仍为蓝色。而G-菌细胞壁脂类含量多,肽聚糖层数少,且肽聚糖为平面片层结构,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合的染料复合物容易泄漏,细菌被脱色为无色,再经石炭酸复红稀释液复染成红色。,二、步骤,标本处理,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
5、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三、结果: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固定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革兰氏阳性菌,用符号“G+”或“GP”(Grams Positive)表示。革兰氏阴性菌,用符号“G”或“GN”(Grams Negative)表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染色技术 细菌 染色 技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