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节能》PPT课件.ppt
《《空调系统节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系统节能》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讲 空调系统节能,土木工程学院李洪欣,主要内容,地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变水量系统变风量系统热回收冰蓄冷系统,地源热泵的概述 地源热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据美国10年来的统计资料,地源热泵的运行费用(采暖)比耗电空调节约22%25%。系统平均寿命预计1518年,开式循环系统30年,闭式循环系统寿命预计50年。,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地下水或土壤冷却。地下水或土壤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热等等。,定义,地源热泵技术是一项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建筑供能技术。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能源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然后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的系统,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抽取地下水水源热泵,但由于技术限制,全部回灌不易做到,监督实施也比较困难,而且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在国外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是埋管式地源热泵技术,是
3、充分利用浅层地热的最佳技术途径。目前埋管式地源热泵在欧美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已被充分证明是成熟可行的技术,在我国,建设部和一些省市的建筑节能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欧美普遍使用的是在别墅中,在冬天取暖、夏天空调的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简介,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及优势,1、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地表浅层收集了47%的太阳能量,它利用地表浅层的可再生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2、高效节能 制热系数高达3.54.5,而锅炉仅为0.70.9,可比锅炉节省70%以上的能源和40%60%运行费用;制冷时要比普通空调节能30%左右。3、美观 传统空调系统的换热器置于室外,破坏建筑的外观;而地源热
4、泵把换热器埋于地下,保持建筑物外观的完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及优势,4、保护环境 设备的运行没有燃油、燃煤污染。不抽取地下水,没有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开凿回灌井等问题,是真正的绿色环保能源利用方式。5、多功能、系统控制和管理方便 套地源热泵系统可以替换原有的供热锅炉、制冷空调和生活热水加热的三套装置或系统。6、寿命长 普通空调寿命一般在15年左右,而地源热泵的地下换热器由于采用高强度惰性材料,埋地寿命至少50年。,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
5、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选用。,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
6、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阻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 传热介质与U形管内壁的对流换热热阻可按下式计算:式中Rf传热介质与U形管内壁的对流换热热阻(mKW)diU形管的内径(m)K传热介质与U形管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U形管的管壁热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RpeU形管的管壁热阻(mKW);pU形管导热系数 d0U形管的外径(m);deU形管的当量直径(m);对单U形管,n=2;对双U形管,n=4。,竖直地埋
7、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地层热阻:即从孔壁到无穷远处的热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对于单个钻孔:,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计算较复杂换热模型渗流土壤热物性软件计算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瑞典隆德大学EED、美国Solar Energy 实验室TRNSYS等)进行。地源之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36m。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
8、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度宜为0.00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接
9、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形弯管接头,宜选用定型的U形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形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强条,实际上,由于这种系统出现越来越多的无法回灌情况,造成地下水被大量抽取浪费,逐渐受到限制)地下水
10、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地下水供水管、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水源热泵,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2 热源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3 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4 井身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5 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6 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热源井设计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
11、。热源井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需求。热源井位的设置应避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热源井井口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料。热源井井口处应设检查井。井口之上若有构筑物,应留有检修用的足够高度或在构筑物上留有检修口。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采用直接或间接系统;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地下水供水管道宜保温。,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地表水换热系统可采用开式或闭式两种形式,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地表水换热盘管管材与传热介质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当地表水体为海水时,与海水接触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防腐、防生物附着的能力;与海水连通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过滤、清理的
12、功能。【这种方式在香港应用较为普遍,我们称之为海水冷却。】,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四层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070.8m2。空调使用面积约为1600m2。制冷效果:室外38有太阳照射时,室内25以下;供暖效果:室外-15夜间时,室内20以上;舒适性:送风均匀,室内最大温差1,气流速度小于0.3米/秒,无吹风感。空气品值大大优于风机盘管系统。,北京市海淀区地埋管式系统,初投资大体与传统中央空调加锅炉系统的投资相同,但运行费用比传统中央空调加锅炉系统低40-60%,即使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后,其运行费用可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降低30%-70%;用地源热泵系统制冷后,其运行费用可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降低40
13、%-50%,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舒适。,北京市海淀区地埋管式系统,最近一年中国竟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地源热泵热”,有人称之为“全中国人民热爱地源热泵”,始作俑者应该是建设部,敲锣打鼓者众有政府官员、有“专家教授”,更多的则是乘机赚钱者,热热闹闹,真是好戏连台。连老美都大惑不解,一项技术含量如此之高的空调技术,到了中国,竟连农民伯伯也觉得是小菜一碟(这里丝毫没有贬低农民伯伯的意思,只是他们的本行是种好庄稼),不相信?只要你查查,目前有多少地源热泵公司,他们是谁?就真相大白了。,1、地埋式换热器的传热强化、土壤源热泵系统仿真及最佳匹配参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无法为设计提供最简介的方法;2、土
14、壤源热泵自身存在的缺点:地埋换热器受土壤性质影响较大;连续运行时,热泵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土壤导热系数小,使地埋换热器的面积较大等;3、关于埋地盘管的数学模型和土壤热场特点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仍处于试验阶段;由于它涉及钻探工程,使施工困难,系统投资比较大。因此在热泵技术开发应用中,应通过热泵的批量生产和技术改进来降低成本,使热泵技术的优越性更加突出;4、我国有关地源热泵的现成技术资料不多,缺少这方面的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人员,而且生产相关设备的厂家少,需加强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影响土壤源热泵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5、需向世界上热泵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学习,但应
15、注意:由于我国气候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照搬外国的技术成果,而应注意吸收国外正反经验,合理布局,稳步发展,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多进行试验和总结;6、地下情况远比地上的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提供正确可靠供工程设计参考的技术数据;7、使用地源热泵系统,要优化,扬长避短;8、开发成熟的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设计计算方法;现有的设计只有专业公司会做,一般设计人员基本不会,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9、现有的产品规格、品种还不够齐全,影响使用;10、地下换热器的安装、施工技术还没有普及,一般的施工队伍无法保证质量。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地源热泵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土壤源热泵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问题,回灌问题长时间
16、运行问题冷热不平衡问题技术问题:材料、间距造价问题质量问题,原理合理技术问题比较多注重应用条件、适宜场所反对一哄而上长期观察,总结,地板采暖系统,地板辐射采暖是指通过被埋设在地板内的加热管加热的地表面放射出8-13微米的远红外线,他对人体皮肤2mm深处的“热点”传感器则产生刺激,使人感到温暖的一种采暖方式。地面采暖可追溯到明朝末年,为皇宫王室才能拥有的取暖方式如现存我国的故宫,冬天全部以青砖地面下砌好烟道,通过烟道传烟并合理配置出烟窗以达到把青砖温热而后传到室内,使室内产生温暖的效果。以后我国北方农村出现火墙、火炕的取暖方式。韩国、日本出现地炕,随着新型材料而将热向地面上的空间散发,维持该空间
17、具有较稳定的合适温度的供暖技术,该技术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在发达国家开始应用,我国在50年代初就已将该技术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华侨饭店等工程中。,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采用低于60低温水作为热媒,通过直接埋入建筑物地板内的盘管辐射而达到的一种方便灵活的采暖形式。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可以克服散热器采暖系统不便于按热计量、分户分室控温等等。,低温辐射采暖的结构形式是把加热管(或其他发热体)直接埋设在建筑构件内而形成散热面。中温辐射采暖通常是川钢板和小管径的钢管制成矩形块状或带状散热板。燃气红外辐射器、电红外线辐射器等,均为高温辐射散热设备.,辐射采暖分类,低温热
18、水地板辐射采暖构造: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因水温低,管路基本不结垢,多采用管路一次性埋设于垫层中的作法。地面结构一般由楼板、找平层、绝热层(上部敷设加管)、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找平层:是在填充层或结构层上进行抹平的构造层;绝热层:主要用来控制热量传递方向;填充层:用来埋置、保护加热管并使地面温度均匀;地面层:指完成的建筑地面。如允许地面双向散热时,可不设绝热层。住宅建筑因涉及分户热计量,不应取消绝热层。,三、低温辐射采暖 低温辐射采暖的散热面是与建筑构件合为一体的,根据其安装位置分为顶棚式、地板式、墙壁式、踢脚板式等;根据其构造分为埋管式、风槽式或组合式。低温辐射采暖系统的分类及特点见表82。,
19、系统设置,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楼内系统一般通过设置在户内的分水器、集水器与户内管路系统连接。分、集水器常组装在一个分、集水器箱体内(图825),每套分、集水器宜接35个回路,最多不超过8个。分、集水器宜布置于厨房、盥洗间、走廊两头等既不占用主要使用面积,又便于操作的部位并留有一定的检修空间,且每层安装位置应相同。建筑设计时应给予考虑。,系统设置,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管材:早期,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均采用钢管或铜管,埋管接头多,施工困难而且渗漏不能彻底解决;管道膨胀较大;系统寿命短,安全性较差。现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均采用塑料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采用的塑料管有:交联铝塑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调系统节能 空调 系统 节能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