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行业典型事故》PPT课件.ppt
《《空分行业典型事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分行业典型事故》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分行业典型事故案 例 简 介,案例一,一起液氧罐出口管道爆炸事故,案例1:,1988年10月8日22时,太原钢厂氧气站内一声巨响,随之整个站区即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值班人员检查时发现,爆炸是发生在10000 m3/h 空分设备1号液氧罐出口管道,该管道为80mm 铜管,爆炸后,100m3 液氧罐内所剩约38%的液氧全部泄漏出来。所幸的是,这次事故的发生未造成人员的伤亡和其它引发性事故。,事故经过:,检查7月16日运行操作记录发现,该液氧罐内液位为76%,即停止向该罐内充装液氧,改充其它贮罐。从7月16日至9月29日,该罐内液体随着充装槽车和自然蒸发,液位由76%降低至14%。按规定,液氧罐
2、内乙炔含量的分析情况如下:8月14日分析一次,乙炔含量为0.015PPm;8月31日分析一次,乙炔含量为0.05PPm。,事故经过:,9月份分析时因取样管内取不出液氧,认为是液位低造成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很可能是一些有害杂质结晶造成管路堵塞。10月3日起,再次向该罐内充装液体,至10月7日液位由14%增长至38%。10月7日空分设备停车,10月8日白班再次向罐内充装液体,至8日22时液氧罐出口管发生爆炸。,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罐内液氧液位降低,乙炔及其它碳氢化合物在出口处局部富集。随着向罐内充装液体,出口管内部分蒸发的气体与液体发生摩
3、擦,从而引发了该管道的爆炸。,防范措施,为了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采取了以下措施:1.液氧罐内液位在任何时候,均不得低于20%。2.乙炔含量按周期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3.罐内液体不可长时间不用,应经常充装及排放,以免引起乙炔等有害杂质的浓缩。,案例二,本钢氧气厂主冷爆炸事故及处理,事故的发生、判断及原因浅析,6月19日12时30分左右,3号机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各部参数突然发生变化。产品氧主冷中气氧和液氧的纯度均下降,上塔压力上升,下塔压力下降,进塔空气量增加。根据主冷液氧、气氧纯度同时下降,浓度差增大,及上塔压力上升、下塔压力下降等典型症状,我们断定3号机主冷泄漏。,
4、6月22日停机后,主冷液面高度约3.4m,下塔液面高度0.8m 左右。我们有意在23日8时才排液。此时,上塔液面降至2.5m不再继续下降,下塔液面达到仪表最大量程(1.5m)。将下塔液体排放,使液位降至仪表的量程内后停止排放,则液面不再继续上升。此现象说明停机后上塔的流体靠其自重漏到下塔,证实了“主冷泄漏”的推断,泄漏部位在2.5m 处。,经排液、解冻、扒砂、切开主冷人孔后,对下塔充气。气入下塔内,即可从人孔处听到气流声。进入主冷检查,发现8只板式单元中的1只发生爆炸。高度恰在2.5m 处。爆炸造成两处泄漏:一是氮气封头内保护通道的封条与隔板的钎接焊缝被拉开,氮气由此进入保护通道而漏入液氧中;
5、二是氮气封头侧面的焊缝被拉开,氮气直接进入液氧中。经对泄漏处的检查,我们认为是碳氢化合物(CnHm)爆炸所致。,预防措施:,分析液氧中总碳量和液氧中油含量;定期切换液空、液氧吸附器设备;排放1%液氧;装置停车时,液氧泵不停,照常循环。,案例三,窒息死亡事故及教训,。1980年,上海某化工厂一氮气介质化工容器,未经空气置换,就打开人孔进行检修,使1名工人窒息死亡。1990年11月3日,上海宝钢氧气站空分设备在检修液空吸附器阀门时,由于不遵守检修规定的“三方确认”安全制度,在1名起重工进筒壳内装葫芦时,因嗅到氮气即刻昏倒,坠落时被管道搁住,因未经联系就拆除盲板而吸入吹刷的加温氮气,窒息死亡。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分行业典型事故 行业 典型 事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