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
《《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科工具书检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另一类是要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有关知识的信息。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检 索工 具 书利用工具书检索信息,第一章 检 索,一.检索的概念,1.检索:就是查找符合特定需要的信息的过程。2.文献检索:将众多的文献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储存起来,并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的全过程。,二.文献检索的对象,事实检索数据检索书目检索,事实检索以事实为检索对象,查找有关个别性的知识或信息。,文字类词语类语句类器物类史事类时间类地理类人物类机构类10.典制、约章类,数据检索以数据为检索对象,从文献中查找所需的的数据
2、资料,1.统计数据2.调查数据3.实验数据4.标准数据,书目检索以文献资料为检索对象,围绕特定研究课题进行检索,1.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现有成果2.收集有关课题的原始资料3.收集与课题相关学科成果的文献,第二章 工具书,一.工具书的概念,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刊。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指南、索引等工具书。,二、工具书的特点,1.注重知识的诠释性;2.注重内容的完整性;3.注重资料的参考性;4.注重编排的易检性;
3、5.注重目的的查考性。,三.工具书的作用,1、解决疑难问题 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我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术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2、指引读书门径 我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时,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利用百科全书类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3、提供参考资料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
4、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查检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了解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排体例和科学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途径,从而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询到所需的宝贵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
5、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并对它的作用,概括成四句话:“解决疑难问题,指引读书门径,提供参考资料,节省时间精力”。,四.工具书的结构,除普通图书的各要素外,工具书通常由以下六部分构成:1.序、跋(前言)2.凡例(排检方法、著录规则、注意事项等)3.目录 4.正文 5.辅助索引;6.附录,五.工具书的类型,书目、索引、文摘;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综述、手册、名录表谱、图录,目录。目录是记录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处、出版年月等情况,并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目录中著录书籍的如全国新书目、中国丛书综录等,著录刊名的如全国中文期刊联合
6、目录等。有的目录还对所收书籍的内容进行简要评介,称为“提要”,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目录也有卡片形式的,如实行计算机管理前各大图书馆都设有卡片目录。索引。索引是将书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句、人名、地名、篇名、书名和主题等)分别摘录,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起来,并注明出处的工具书。索引又叫通检、引得等。索引按其取材来源可分为书籍索引和报刊索引。前者如十三经索引、后者如全国报刊索引等。文摘。文摘是简要摘录论文的主要论点,并汇编在一起供研究者检阅选取的书刊。它有期刊、书籍、卡片等形式。目前科技方面的较多,属于语言文学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出版发行的文艺理论资料卡片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或简称四库提要。由清代颙瑢、纪昀等编纂。该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修,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稿完成。经过修改、补充,于乾隆五十四年定稿,由武英殿刻版。乾隆六十年,浙江地方官府又据杭州文澜阁所藏武英殿刻本翻刻。自此方得广泛流传。,全书200卷。著录图书3401种,79309卷,存目6793部,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该书著录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万多种,为我国收书最多的目录,而且写有内容提要和评论,为学者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
8、、经济、文化的历史,提供了一部翔实的书目。,四库将各种书籍别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各部下再分若干类,类下细分为属。每大类与小类前面均有小序,子目后面有按语,简要说明此类著作的源流以及划分类、目的理由。群经及小学之书入于经部。经部下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十类,其中的礼类、小学类又各细分为六属和三属。纪事之书或考辨史体、评论史事等专书入于史部。史部分正史、编年、记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其中诏令奏议、传记、地理、职官、政书、目录类各细分所属,共二十六属。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者入于子部,子部分为儒
9、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其中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小说家又细分为二十四属。集部收诗文词曲、散篇零什等书,分楚词、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其中别类、词曲各有细分共十一属。,总目具有如下功能:(一)了解书名来历。不少古籍书名寓意深刻,不易顾名思义。总目往往多加解释,妙语解颐。(二)了解古籍内容。每书解题文字,言简意赅,颇中肯綮(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三)了解作者身世。每书解题均备列著者名、字、号、籍贯、生平事迹等。各类人名大辞典中难以查找的著者人名,总目往往而有,并多所补正。(四)了解
10、学术源流。总目每部(类)之前均有总(类)序,详述学术演变过程,如数家珍。每书解题亦多涉及源流问题。(五)了解版本。每书之下多注明“永乐大典本”、“通行本”等等。(六)了解流传情况。一般认为,总目正式著录者,多有传本;总目打入“存目”者,传本少见;总目未收之书(戏剧、章回小说等于例不收者除外),传本罕见。,因此,总目作为一部较有系统的、内容比较充实的书目工具书,作为文史工作者或中华文化爱好者,面对这样一个卷帙浩繁的文化载体,掌握查阅和检索的方法,无疑有着重要的工具性价值。,卷首 圣論表文職名凡例卷一 经部一易类一卷二 经部二易类二卷三 经部三易类三卷四 经部四易类四卷五 经部五易类五卷六 经部六
11、易类六卷七 经部七易类存目一卷八 经部八易类存目二卷九 经部九易类存目三卷一 经部一易类存目四卷一一 经部一一书类一卷二一 经部二一书类二卷二二 经部二二书类存目一卷一四 经部一四书类存目二卷一五 经部一五诗类一卷二八 经部一六诗类二卷一七 经部一七诗类存目一卷一八 经部一八诗类存目二卷一九 经部一九禮类一周禮卷二 经部二禮类二仪禮卷二一 经部二一禮类三禮记卷二二 经部二二禮类四三禮总义通禮杂礼书卷二三 经部二三禮类存目周禮仪禮卷二四 经部二四禮类存目二禮记卷二五 经部二五禮类存目三禮总义通礼雜礼书卷二六 经部二六春秋类一卷二七 经部二七春秋类二卷二八 经部二八春秋类三卷二九 经部二九春秋类四
12、卷三 经部三春秋类存目一卷二二 经部三一春秋领序目二卷三二 经部三二孝经类孝经类存目卷三三 经部三三五经总义类卷三四 经部三四五经总义类存目卷三五 经部三五四书类一卷三六 经部三六四书类二卷三七 经部三七四书类存目卷三八 经部三八乐类卷三九 经部三九乐类存目卷四 经部四小学类一训诂卷四一 经部四一小学类二字书卷四二 经部四二小学类三韻书卷四三 经部四三小学类存目一训诂字书 卷四四 经部四四小学类存目二韻书卷四五 史部一正史类一卷四六 史部二正史类二正史类存目卷四七 史部三编年类卷四八 史部四编年类存目卷四九 史部五纪事本末类纪事本 末类存目卷五 史部六别史类别史类存目卷五一 史部七雜史类卷五二
13、 史部八雜史类存目一卷五三 史部九雜史类存目二卷五四 史部一雜史类存目三卷五五 史部一一诏令奏議类诏令奏議卷五六 史部二诏令奏議类存目诏命奏議卷五七 史部二二传记类一圣贤名人总録上卷五八 史部一四传记类一一总録下雜録卷五九 史部一五传记类存目一圣贤名人上卷六 史部一六传记类存目二名人下卷六一 史部一七传记类存目三总録上卷六二 史部一八传记类存目四总録中卷六三 史部一九传记类存目五总録下卷八四 史部二传记类存目六雜録别録卷六五 史部二一史钞类史钞类存目卷六六 史部二二载记类载记类存目卷六七 史部二三时令类时令类存目卷六八 史部二四地理类一总志都会郡系卷六九 史部二五地理类二可渠旁防卷七 史部二六
14、地理类三山川古蹟杂记卷七一 史部二七地理类四遊记外纪卷七二 史部二八地理类存目一总志卷七三 史部二九地理类存目二都会郡系卷七四 史部三地理类存目三都会郡系下卷七五 史部三一地理类存目四河渠边防卷七六 史部三二地理类存目五山川卷七七 史部三三地理类存目六古蹟雜记卷七八 史部三四地理类存目七遊记外纪卷七九 史部三五职官类官制官箴卷八 史部三六职官类存目官制官箴卷八一 史部三七政书类一通制卷八二 史部三八政书类二典礼邦计车政法命考工卷八三 史部三九政书类存目一通制,四库七阁,清朝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文献整理活动。这部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其主要历史影响除学术成就外,当数“四库七阁”
15、的建立。该书因卷帙浩繁,不曾付梓刊行,只手抄了七部,分别建阁贮之,这就是被称作“内廷四阁”或“北四阁”的北京大内之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之文津阁和盛京(今沈阳)故宫之文溯阁;以及被称作“江南三阁”的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四库七阁因书而建,四库全书因阁而得以保存。从书成阁立至今二百余年间,书与七阁历尽沧桑,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最短的存世仅六、七十余年,目前只有文渊、文津、文溯、文澜四阁尚屹立人间。,文渊阁,文渊阁位于文华殿的北面,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建成,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
16、地六承之”,意在防火。紫禁城宫殿中用以贮藏图书的主要地方就是文渊阁,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经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四库全书缮写7部,共建7座楼阁贮存。其中以宫中的文渊阁最为壮观。文渊阁的四库全书于1948年年底被国民党政府运往台湾,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另外,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文津阁在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建筑也全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其地则处于青山秀水之间,风景宜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文津阁修建完毕,第二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即送藏于其中,其间除了纪昀等参加校对
17、的官员学者和乾隆皇帝曾经翻阅过之外,深藏阁中,世人莫得见之。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国民政府内务部运归北京,藏于古物保存所,后拨交新成立的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保存,遂至于今天,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据国家图书馆的有关史料记载,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于1915年由内务部运抵北平,暂时藏于古物保存所;是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前清奏案,咨行内务部,将其拨归京师图书馆。次年夏天,复将原来的书架交来,计经、史、子、集四部:共103架,6144函,36300册。外有分架图4函,4册;殿本四库全书提要20函,124册。经史子集卷帙,以四种颜色将其分别开来。经部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子
18、部为蓝色,集部为灰色。每册卷首盖有“文津阁宝”,末页盖有“避暑山庄”、“太上皇帝之宝”小篆朱文方印各一颗。史部的八旗通志成於嘉庆初年,后再补入,故里面仅有“嘉庆御览之宝”一方。全书与通行印本的四库全书目录微有不同,大概因为抄写较晚,所以有修订改易之处。经影印出版后,使世人得窥其神秘面目。,文溯阁在辽宁沈阳的故宫内。辽宁一带原为满清的发祥之地,所以要在这里修建文溯阁,并送藏四库全书一部。计经部20架,960函;史部30架,1584函;子部22架,1584函;集部28架,2016函;36000册。经部总115函,30册;考证3函,18册。史部总目5函,30册;考证3函,18册。又藏圣祖康熙皇帝御定
19、古今图书集成全部,计12架,576函。民国时期,文溯阁四库全书也辗转流徙,几经危殆。1914年运京,存馀保和殿。1925年,奉天教育人士拟办图书馆,呈请北京国民政府当局索回此书。内阁讨论后,决定同意东北地方政府的请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落入日本人手中。事后,日方曾假藉所谓国立图书馆的名义代为封存。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欲将文溯阁书卖给日本人,价已议定为120万元。消息传出,国人群起反对,其事遂寝。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为日本侵略者占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被日本侵略者封存。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文四阁本四库全书才又回到人民手中。文化大革命期间
20、,中国北方地区因为与前苏联的关系日益紧张,所以中央下令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从沈阳调出,运至甘肃兰州市附近的榆中县的战备书库,并一直存放至今。,文源阁在圆明园内。圆明园原为世宗宪皇帝雍正的藩邸。赐园之名为圣祖仁皇帝康熙御书。圆中的水木明瑟之北稍西即为文源阁,上下各六楹,阁西为柳浪闻莺。文源阁的匾额及阁内汲古观澜匾额都是乾隆皇帝御书。文源阁前为玲珑峰,上面刊有乾隆御制文源阁诗。阁东的亭内有石碣,上刊御制文源阁记。以上文源阁外观仅有的记载。文源阁本四库全书自乾隆四十八年(1783)抄毕送藏后,历时仅七十余年,即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抢掠之后,举火焚烧了这座举世闻名
21、的万园之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也随圆明园一同化为灰烬。今天,西山残照犹如昔日,万园之园圆明园,已化为历时的陈迹。文源阁所在的遗址,已不可找寻。万幸的是,文源阁东边亭内刻着乾隆皇帝御制文源阁记的石碣,尚且保留在世间。,文宗阁和文汇阁镇江金山的文宗阁原藏四库全书经部947函,5402册;史部1625函,9463册;子部1583函,9084册;集部2042函,12398册。总目录计22函,127册;简明目录2函,8册。文宗阁本四库全书,先残于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的英兵之手。等太平天国的势力发展到江浙一带,江浙三阁四库全书遂无一幸免。咸丰二三年间,太平军即将到达扬州,当地绅士曾呈请运使刘良驹筹备费用,将四
22、库全书移避于深山之中,但刘良驹坚不肯应。等太平军点燃的大火烧到阁下时,阁门还被牢牢锁住,竟不能夺出一册。镇江文汇阁在金山之上,负责看管的二个僧人听说太平军将要到达,赶紧督促僧众将寺中的佛教移运到五峰下院。但典守四库全书的是扬州的绅士;僧人没有及时通知他们,结果被全部烧掉。后来,莫友芝曾经受曾国藩之托去寻访四库全书,结构一无所获。文宗阁、文汇阁两阁四库全书就这样化为灰烬。,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的运气稍好一些。咸丰年间,太平军席卷东南。咸丰十年,太平军第一次进入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尚未遭劫;到了第二年(1861)太平军再次进入杭州,浙江省的大小官员奔散逃命,无人顾及四库全书的命运。此时,文澜阁已经倾圮
23、,藏于其中的四库全书也大量散逸。幸亏当地乡绅丁申和丁丙兄弟以收拾残编为己任,偷偷收拾残书,得到8140册,仅有原书的大约四分之一。等1864年太平军退走之后,丁氏兄弟又不惜花重金从民间收买,又买得一部分。但文澜阁一直没有修复。光绪六年(1880),浙江巡抚谭钟麟、布政使德馨倡议修复文澜阁。新阁在旧阁原址上重建。而散佚之书,丁氏兄弟继续搜购,其中包括了震泽人徐葵之在上海所收集的549册,一共达到8689册。同治五年至十年,又陆续收购到了371册,同治十三年复得2册,一共有906册。这其中除了古今图书集成残本673册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实际上仅为8389册。为使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成为完璧,丁氏兄弟将
24、家中藏书全部贡献出来,依类编目,招集抄手抄写。又从天一阁、抱经楼、振绮堂、寿松堂等著名藏书楼中借抄诸书,历时七年,先后得书3396种,寻求而没有能够得到的仅有九十多种。光绪八年(1882),丁氏兄弟设抄书局于杭州东城讲舍,开始补钞,至光绪十四年(1888)为止,先后配钞残编与补钞全帙者,约共23000馀册,合乱后所收残编,一共为34000馀册。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补钞了38种(册数未详)。至是,历经劫难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基本恢复了旧观。1914年,钱恂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就丁氏兄弟钞补所未全者,更为补钞残阙,历时8年之久,得书216种。1923年,张宗祥任浙江教育厅长,又组织人力开始补钞
25、。到1926年,得书217种,共2046册。当时还补钞了丁氏钞本的缺简52种,577页;重钞丁氏钞本讹脱书13种,41册;重校丁氏钞本213种,5660卷,2251册。合计补钞、重钞、重校,合计430种,10157卷,4297册。至是,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才渐复其原。,字词典(Dictionary),字词典是汇集各种语言中的字词及短语,分别给予拼写、发音和词义解释等项信息,并按字顺组织起来方便读者随时查检特定词语信息的语言工具书。这类工具书包括语言词典,传记词典、地名词典及各个学科的知识词典。如果有下列问题,诸如:词的起源、派生、用法、同义词与反义词、方言、俚语、缩写字、短语和的生僻字等问题,可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科工具书检索 社科 工具书 检索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