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方式》PPT课件.ppt
《《社会救助方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救助方式》PPT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四 讲,几项主要社会救助制度,第一节 生活社会救助制度,一、概念和特征(重点)二、生活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重点)三、实施生活救助的原则 四、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难点)五、我国现行的生活救助体系,读材料理解其概念和特征,材料1按现行(2009年)的国际标准,每天收入低于1.25美元的人为绝对贫困;不同的国家因国情不同其标准略有差异,如我国的新标准为每人每年收入低于1067元人民币(约150美元)的叫贫困。材料2自2009年7月起,江苏城市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将在342元-428元范围内。苏中、苏北农村低保标准必须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55元以上。目前宿迁调整为:城保从210元调整到230元
2、,农保从130元调整为155元。材料3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 规定:持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城乡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申请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一、生活社会救助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指国家对生活在国家法定或当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下的贫困人员进行现金和实物等救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特征:救助对象的全民性;保障水平的最低性;救助标准的可变性;救助期限的灵活性;资格审查的严肃性。,二、生活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三、实施生活救助的原则,1、生存权保障原则 2、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 3、不断调整原则 4、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协调原则
3、5、法制化原则,【材料1】,河南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人口基数大,孤儿群体比较大。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低而且孤儿相对比较分散,很多孤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还比较差。为此,河南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的政策,采取福利院集中供养,城镇孤儿纳入低保、农村孤儿纳入“五保”范围等措施,保障孤儿的生活、学习权益。河南省慈善总会与中国嵩山少林寺联合开展了“千名孤儿救助”项目,对分布在全省19个县市1039名特别困难的孤儿进行救助,每人每年资助560元的生活费、学费和服装费,直至18周岁为止,其中考上
4、大学的孤儿,由省慈善总会资助学费直至大学毕业。,【材料2】,省政府要求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工作,将低保标准提高到人均月补差60元以上;健全灾害应急体系;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集中供养率争取由6.5%提高到7.5%,逐步将无土地五保户的生活补助标准由每年400元提高到绝对贫困线以上;保证农村特困对象得到生活救助年人均130元左右;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认真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探索城市特困家庭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将更多的弱势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四、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1),1、市场菜篮子法(也称标准预算法)。1901年英国社会
5、学家BSRowntree(朗特里)撰文提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与福利是必需的;缺乏这些货物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就是贫困。,四、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2),2、恩格尔系数法3、收入比例法 如: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0552元,按照20%-25%的比例测算,此番调整后,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将在342-428元范围内。具体上调的标准,由各市视自己的情况而定。4、生活形态法,五、我国现行的生活救助体系,(一)、城市生活社会救助1、我国制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依据:(1)维持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所需要的物品的种类和数量;(2)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费
6、用;(3)市场综合物价指数,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指数;(4)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5)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6)其他社会保障标准。,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科学性。保障标准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一定程序,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严密方法测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二是统一性。由于一个行政区域(市、县或区)只有一个保障标准,它适用于本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无论其就业与否、身份背景如何,在这个保障标准面前都一视同仁。三是权威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由政府组织制定和调整,并通过文件或法令形式向社会公布的一项政策规定,具有法规的效力和权威性,3、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救助
7、,材料1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对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妓女、吸毒者和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收容遣送;20世纪60年代初,为解决城市人满为患的问题,国家对流入城市的农村居民进行了收容遣送;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收容遣送的对象被规定为: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人员、城市居民中流浪街头乞讨的人员和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落的人员。,【材料2】,2003年3月一个春风扑面的日子,湖北籍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打工期间没有“暂住证”,被执法机关以“三无人员”拘禁收容,后被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定为“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便永远离开了他“暂住”的人
8、间。此事件虽经官方声称为收容所员工犯罪的个案,却引发了中国国内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中国政府之后颁发新法规,废除了广泛被认为是有弊端漏洞、并有违宪指责的收容遣送制度。,【材料3】,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7月21日,民政部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并同时于同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分析:,(1)、收容遣送办法在实施
9、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实施对象范围模糊;功能模糊不清)(2)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相对于收容遣送办法的进步所在?(3)、对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的主要问题和思考?,(二)农村生活社会救助,1、农村五保制度。“老幼残”-“保吃、保穿、保住、保医和保葬(幼儿保教)”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2年率先在山西省左云县试点。后逐步推广,2007年7月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作业:阅读下面材料,1、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2003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3、2006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4、200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
10、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第二节 专项社会救助制度,专项救助制度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救助制度。这些救助项目与其它救助项目相比具有明显的临时性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医疗救助。,一、医疗救助制度,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来自134个国家的代表 签订阿拉木图宣言: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在世界卫生组织185个会员国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对该目标的实现作出了政治承诺。,(一)什么是医疗救助,医疗社会救助是指由政府从资金、技术上为贫困人员中的疾病患者提供部分或全部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以改善他们健康状况的一种社会救助
11、项目。医疗救助制度建立的目的是,弥补“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和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切断贫病循环链,解决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问题。,(二)医疗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三)我国医疗救助体系,1、概况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起共同组成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困难人群。我国的医疗救助由农村医疗救助和城市救助两部分构成。,【资料】,近年我国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快速增加。年中央财政补助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4亿元,比年增长;地方财政资金投入38.5亿元,比年增长。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分别增加到50.4亿元和42.5亿元。年前三季度全国城乡医疗
12、救助支出46亿元,比年同期增长;城乡医疗救助人次达万,资助万人参保参合。,2、农村医疗救助(1)政策依据。2003年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2)救助对象 1、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2、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救助对象的具体条件由地方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3)救助办法与标准。农村医疗救助从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大病统
13、筹”。,(4)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基金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中央具体补助金额由财政部、民政部根据各地医疗救助人数和财政状况以及工作成效等因素确定。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5)申请、审批程序(一)申请人(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二)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上报县(市、区)民政局审批。(三)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四)
14、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发放,也可以采取社会化发放或其它发放办法。,3、城市医疗救助(1)政策依据。2005年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城镇困难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2)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具体条件由地方政府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制订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3)救助基金。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渠道建立基金。地方财政每年安排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
15、同级财政预算,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4)救助标准。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后,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特殊病种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地方政府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制订。对于特别困难的人员,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5)申请、审批程序。救助对象本人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城市医疗救助的书面材料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对街道办事
16、处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批。,【材料1】资助六类人参加医疗保险,1、农村困难群众参保资助。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员参加一档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应缴纳的参保费用除五保对象给予全额资助外,其他救助对象给予10元的资助。2、城市困难群众参保资助。不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市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老年人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应缴纳的参保费用除城市低保中的“三无”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外,其他救助对象参加二档的给予60元的资助,自愿参加一档的给予10元的资助。3、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参保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参加一档合作医疗保险的给予10元的资助,参加二档合作医疗保险的给
17、予60元的资助。,【材料2】门诊医疗救助两种形式,1、“定额”门诊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需院外维持治疗的重残重病人员、80岁以上老年人和农村五保对象,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每年核发不低于200元的医疗救助证(卡),用于门诊和购药。限额内的救助资金当年有效,不结转使用。2、“共付”门诊救助。对定额门诊救助对象以外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用药目录内的门诊费用经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后,自负部分按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门诊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0元。,中国公共卫生服务指标国际比较,作业题:,简述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一、体制不明,职责不清。
18、二、救助资金不足,享受条件严格,使用不规范。三、制度和法规之间的对撞,增大了医疗社会救助的压力。,二、住房社会救助,对低收入者和贫困家庭实行住房救助政策。解决其住房困难,改善住房条件。住房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1、廉租房,所谓廉租房,是指国家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租给住房困难的低收入者居住,以便解决和改善他们住房条件的一种住房救助项目。享受廉租房的家庭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收入低于国家所规定的法定金额以下;第二,原来的住房大小必须小于国家所规定的面积。,2、经济适用住房,所谓经济适用住房,是国家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低收入者或者贫困家庭,以便解决和改善他们住房
19、条件的一种住房救助项目。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一般是住房建设的成本价,国家在相关税收及费用等方面都给予优惠。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或者个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收入低于国家所规定的法定金额以下;第二,原来的住房大小必须小于国家所规定的面积。,3、政策依据:,1、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2、建设部、民政部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并于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三、教育社会救助,1、教育救助的概念教育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资金、物质和人才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教育救助不仅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救助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救助方式 社会 救助 方式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