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分析》PPT课件.ppt
《《石油化工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化工分析》PPT课件.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油化工分析(二),第一章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的测定第二章 原油评价及组成分析,2023/7/31,2,第一章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的测定,1.1 概述1.2 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1.3 蒸发性能的测定1.4 燃烧性能的测定1.5 安定性能的测定1.6 低温性能的测定1.7 腐蚀性能的测定,1.8 电性能的测定1.9 油品中杂质的测定1.10 其他石油产品的测定1.11 近代质量监控方法,2023/7/31,3,1.1 概述,1.1.1 全球能源形势与展望1.1.2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的测定的目的和意义1.1.3 石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1.1.4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测定前的准备和数据处理,2023/7
2、/31,4,全球能源形势与展望,(一)全球油气总资源量前欧佩克秘书长苏布罗托认为全球最终可采石油资源总量应在27401083560108 t之间。第十三届世界石油大会报告认为,全球石油总资源量可达3000108 t以上;93年来中国访问的美国石油专家认为:全球石油总资源量可能在3000108 t左右。,2023/7/31,5,另据美国油气杂志(OPG)介绍截止1993年1月1日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1360108 t,天然气储量是138万亿m3;截止2003年1月1日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1654.7亿吨,天然气储量是155.8万亿m3。2000年1月21日中国石化报报道:全球共有常规石油可采
3、资源量为3200亿吨,人均53吨(我国人均仅10吨);全球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400万亿m3,人均6.7万m3(我国人均仅0.77万m3)。,2023/7/31,6,上述分析数据普遍只考虑了常规石油资源,而忽略了资源十分庞大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如重油(西藏伦坡拉,曙光地区,乌尔禾重油)、沥青、焦油砂和油页岩等。仅我国油页岩储量就达4831亿吨,其中含油量5%的表内储量为311亿吨。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报告认为全球油页岩储量(5%)在3000亿吨以上。,2023/7/31,7,可作为煤炼油的煤储量我国为5431亿吨(占我国总储量的70.1%),煤储量7703亿吨。所以,若加上非常规石油资源,全球最终可
4、采石油总资源量将会十分可观。但就前苏联油气资源分析专家玛得列夫斯基分析,他说:“尽管全球的油气资源十分庞大,并不存在油气资源濒临枯竭的危险,但低价石油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或即将过去,未来油气资源的开发成本将越来越高。”,2023/7/31,8,(二)油气资源的分布1.全球油气资源的分布在以探明的油气资源中,75%的油和78%的 气分布在中东、前苏联和北美地区。已探明的1360亿吨油:中东占66.4%(903亿吨),并且海湾五国(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占64.3%(875亿吨),前苏联、美国和其它国家占33.6%(475亿吨)。,2023/7/31,9,据96年内刊报导我国已探明的石
5、油储量为154 亿吨:新疆(准噶尔、塔里木、吐哈地区)110亿吨,海洋11亿吨,其它老油田33亿吨。97年西北信息报报道:陕、甘、宁盆地发现大油气田,石油地质储量为5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8万亿m3。2000年2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渤海发现6亿吨的大油田(油层厚150 m,面积50 Km2)。,2023/7/31,10,在已探明的138万亿m3油气中:独联体占55万亿m3(40%)、中东43万亿m3(31%)、其它国家40万亿m3(29%),其中我国1万亿m3。我国曾经二次对我国油气资源作过全面评价。一次是在1987年:石油地质储量787亿吨(含未探明的)。另一次是在1993年:石油地
6、质储量940亿吨(陆上694亿吨,海域246亿吨,未含南中国海各盆地),可采石油资源量为100130亿吨(即人均10吨),天然气可采量为710万亿m2(人均0.77万m2)。,2023/7/31,11,今后最有可能获得石油重大新发现的地区是:a.中东勘探程度尚低的一些盆地;b.独联体的东、西西伯利亚和北里海地区(几亿吨大油田已发现几个);c.南美州的新盆地;d.中国的塔里木和准葛尔盆地及东、南海(本世纪的焦点,现其邻国已开采油4000万吨/年。我国南海共有27个岛屿,我国占7个,台湾一个,我国目前在南海无一口油井);e.世界各地勘探程度尚低和未勘探的盆地。,2023/7/31,12,2 我国主
7、要油田分布及产量如下表:,2023/7/31,13,1.1.2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的测定的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由石油可生产出上千万种产品及半成品、如液化气、汽油、航空煤油、灯油、柴油、重油、各种润滑油、石蜡、地蜡、沥青、焦炭和各种化工原料(乙烯、丙稀、丁烯、丁二烯、乙炔、苯、甲苯、二甲苯等)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都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要求。石油产品分析包括理化性质的测定和化学组成分析两个方面。,2023/7/31,14,1.1.3 石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石油产品标准包括产品分类、分组、命名、代号、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储存、
8、交货和验收等技术。根据标准的适应领域和有效范围分为三级(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企业标准,2023/7/31,15,a.国家标准如:GB 6536-85(90)或GB/T-确认年代 批准年代 标准发布顺序号 国标代号,2023/7/31,16,b.行业标准SH-或SH/T-石化行业ZBE-专业标准 批准年代 顺序号 二级类目号 一级类目号 专标代号,2023/7/31,17,1.1.4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测定前的准备和数据处理,(一)采样 采样是从整批油料中采取少量供测试用的样品的操作过程。(二)数据处理 对数据处理和判断,具体分述如下:a.重复性的应用;b.再现性的应用,2023/7/
9、31,18,1.2 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1.2.1 密度和相对密度1.2.2 平均分子量1.2.3 苯胺点1.2.4 黏度1.2.5 闪点、燃点与自燃点1.2.6 残碳,2023/7/31,19,1.2.1 密度和相对密度,(一)概念:密度:单位体积所含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m)=m(真空)/v 单位:g/cm3,Kg/m3,t/m3标准密度:视密度:测量温度下的密度。相对密度(比重):物质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d=油/水 无量纲,2023/7/31,20,1.2.2 平均分子量,1.测定意义在工程计算中是很重要的参数,如:石油化工产品汽化热,石油蒸汽体积、分压等的计算均要用到;油品组成
10、分析,如:n-d-M、E-d-M;在未知样平均分子式的确定、结构剖析中均要用到。2.平均分子量的概念对于纯物质,如已知分子式,由各元素的摩尔质量便可计算出分子量,但石油化工产品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分子量是各组分的分子量的平均值。,2023/7/31,21,故称为平均分子量,用下式表示:即平均分子量是各组分的分子量与其摩尔分数的乘积之和。,2023/7/31,22,式中n为组分数,xi为i组分的分子分数,Mi为i组分的分子量。此式是平均分子量的数学表达式,但由于油品中组分繁多,并且到目前为止,许多馏分油尚不能测定出各单体烃的含量,所以此式不能用于计算石油产品的平均分子量。实际上石油产品
11、平均分子量常用经验式计算或直接测定。,2023/7/31,23,1.2.3 苯胺点,苯胺点是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特性参数之一,具有可加性,如:、A、vt都是具有可加性的指标。1.概念 苯胺点:衡量轻质石油产品溶解性能的指标。在石油工业中常用苯胺作溶剂,测定石油化工产品或某些烃类在苯胺中的溶解度,当苯胺与试油在较低温度(室温)下混合时分为两层,加热之,试油在苯胺中的溶解度增大,继续加热至两相刚好达到完全互溶,这时界面消失,此时混合液的温度即为苯胺点(也称为临界溶解温度)。,2023/7/31,24,定义苯胺与试油混合后所测得的临界溶解温度,称为苯胺点,单位。由于组成油品的各种烃类的极性是不同的,
12、按相似相溶理论,各种烃类在苯胺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烃类分子的结构(极性)与苯胺分子结构(极性)越相似,这种烃类在苯胺中的溶解度就越大,苯胺点越低,换句话说,烃类分子结构与苯胺分子结构越相似,溶解(互溶,达临界溶解温度)所需温度越低,苯胺点越低。相反,烃类分子结构与苯胺分子结构越不相似,溶解所需温度越高,苯胺点越高。,2023/7/31,25,对于不同的油品来说,由于组成不同,它的苯胺点是不同的,即使两个沸程范围相同的油品,但来自不同原油,苯胺点也会不同。这是为什么?经研究表明,这主要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除此之外,还与剂油比和苯胺纯度以及操作条件有关。,2023/7/31,26,1.2.4 黏
13、度,黏度是评价原油及其产品流动性能的指标,在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运输、管理、销售及使用过程中,黏度是很有用的物理常数。如输送过程中,黏度对流量、压力降影响很大。在石油加工中,黏度是检验许多石油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黏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其也具有可加性。,2023/7/31,27,(一)黏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单位1.定义:在某一温度下,当流体受外力作用而作层流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的内磨擦力叫黏度。按照牛顿内磨擦定律,当液体处于层流状态时,一层液体对其相邻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内磨擦力(F)的大小,与两层液体的接触面积(A)成正比,与速度梯度(dv/dx)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2023/
14、7/31,28,式中F为两液层之间的内摩擦力,N;A为两液层的接触面积,m2;dv为两液层的相对运动速度,m/s;dx为两液层的之距,dv/dx为与流动方向垂直的速度梯度,s-1;为内摩擦系数,即液体的动力黏度,Pas。,2023/7/31,29,1.2.5 闪点、燃点与自燃点,(一)概念闪点:可燃性液体蒸汽同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临近火焰时,发生短暂闪火(爆炸)的试油的最低温度,。燃点:在闪点后,继续提高油温,油品可继续闪火,火焰存在时间越来越长,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引火后所形成的火焰至少5秒内不熄灭,此时油温即为燃点,。,2023/7/31,30,自燃点:将油品在密闭容器中预先加热至
15、某一温度,然后与空气接触,则不需要点火能发生自动着火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由定义知:闪点、燃点都需要外部引火,而自燃点无须外部引火。,2023/7/31,31,(二)闪点、燃点、自燃点与油品及组成关系1.与油品关系:(见书P200表5-22)油品越轻:闪点、燃点越低,但自燃点越高;油品越重:闪点、燃点越高,自燃点越低,2023/7/31,32,2.与组成关系:C数相近(或t相近)闪点:烷环、芳 燃点:烷环、芳 自燃点:烷环芳,2023/7/31,33,在同簇烃类中:分子量大,闪点、燃点高,自燃点低分子量小,闪点、燃点低,自燃点高油品闪火爆炸并不是只要油气和空气混合遇明火便能发生,而是需要一定条件
16、的。,2023/7/31,34,1.2.6 残碳,1.定义:在残炭测定器中加热试油,在不通空气的条件下经蒸发、分解、聚合、缩合后所剩余的焦黑色残留物称为残炭。用m%表示。残炭是评定重质燃料油、润滑油、轻柴油10%蒸余物的积炭生成倾向的指标。残炭主要是由胶质、沥青质及多环芳烃的缩合物形成。残炭高说明试油中含沥青质、胶质、稠环芳烃多,烷烃、环烷烃少。,2023/7/31,35,残炭与组成的关系:烷烃环烷烃芳烃稠环芳烃沥青质、胶质。2.测定方法:康氏残炭、电炉法残炭和兰氏残炭。(1)康氏残炭(GB268-87)参照ISO6615-1983方法制定(2)电炉法残炭(ZBE30011-88,以前SY-2
17、611-77)(3)兰氏残炭(ZBE30001-86,参照ISO4262-78),2023/7/31,36,1.3 蒸发性能的测定,1.3.1 沸程和馏程1.3.2 饱和蒸汽压1.3.3 汽油的气夜比(V/L),2023/7/31,37,1.3.1 沸程和馏程,(一)概念:沸点:对于纯物质,它的沸点等于在一定外压下,其 饱和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特点:外压一定时,纯化合物的沸点是一个恒定值。BP与e无关。但对于由沸点不等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石油产品来说,需用某一温度范围沸程来表示其蒸发性。,2023/7/31,38,沸程: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测得的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试油蒸发特
18、性的温度范围。特点:外压一定时,混合烃的沸点不是一个恒定值,而是一个温度由低到高的温度范围。沸程与e有关,随沸腾温度升高,e增加。馏程:在规定的条件下蒸馏100 mL试油所建立的V%-t馏之间的馏分组成关系,即沸程相同的两油馏分组成并不相同。,2023/7/31,39,二者的区别:馏程,V%-t之间的馏分组成关系;沸程,从t0-t终温度范围。(二)测定馏程的方法 1.恩氏蒸馏(馏出温度法)GB255-88 2.蒸发温度法(GB6536-97),2023/7/31,40,1.3.2 饱和蒸汽压,1.石油馏分的蒸汽压 纯物质:其蒸汽压是在某一温度下,当液体同其液面上的蒸汽呈平衡状态时,由此平衡蒸汽
19、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Kpa)。石油馏分:石油馏分蒸汽压可由道尔顿分压定律和拉乌尔定律。,2023/7/31,41,2雷德蒸汽压(GB257-64)(1)定义:在雷德蒸汽压测定器中,液体燃料与其平衡的蒸汽体积之比为1:4,在38时所测得的由燃料蒸汽产生的最大压力(KPa)。雷得蒸汽压适用于评定发动机燃料的蒸发强度、启动性能、生成气阻的倾向和在贮存、管理中损失轻组分的倾向。,2023/7/31,42,1.3.3 汽油的气夜比(V/L),1.定义:汽液比:指在101.325 KPa(1 atm),任意规定温度下,与液体平衡的蒸汽体积对装入的0的液体燃料的体积比。即 无单位(1-89
20、)报告V/L=20时的温度。该温度越低,汽油中含轻组分越多,蒸发强度越大,P雷越大,挥发性越大,反之亦然。,2023/7/31,43,1.4 燃烧性能的测定,1.4.1 爆震现象的产生及危害1.4.2 产生爆震的主要原因1.4.3 燃料的抗暴性1.4.4 抗爆性的测定1.4.5 喷气燃料的燃烧性,2023/7/31,44,1.4.1 爆震现象的产生及危害,1.汽油机爆震现象的产生 汽油机又称点燃式发动机和汽化器式发动机。除有些种类的摩托车的发动机为二冲程外,其余大多数汽油机车的发动机多为四冲程发动机。即都要经历:吸气(油气和空气混合后吸入气缸)、压缩、燃烧膨胀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2023
21、/7/31,45,爆震是汽油在气缸中燃烧时产生的,所以先了解燃料是怎样燃烧的。烃+空气(O2)过氧化物深度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当温度升高至烃类自燃点,过氧化物积累致一定浓度,便自燃燃烧CO2+CO+H2O+Q,2023/7/31,46,简而言之,汽油机爆震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自燃点低易氧化的烃类,使烃类自燃点下降,未燃区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气缸温度升高超过自燃点,便在气缸内产生多个燃烧中心而自燃,从而引起爆震。结果产生金属敲击声、排气冒黑烟。,2023/7/31,47,2.柴油机爆震现象的产生 压燃式发动机简称柴油机,它的工作过程也分为四冲程和二冲程(打柱机),现以四冲程柴油发动机为
22、例说明柴油机爆震现象的产生。(吸气、压缩为一个冲程,做功、排气为一个冲程),2023/7/31,48,如果此时柴油质量不好,含自燃点低易氧化烃类少,(十六烷值低,或压缩比小),喷入气缸的柴油不易氧化,过氧化物准备不足,迟迟不能自燃,从而使滞燃期延长,使喷入气缸的柴油积累过多,一旦自燃开始,便同时燃烧,此时气缸温度迅速上升,压力急剧升高,燃烧以爆炸方式进行,故出现金属敲击声和排气带黑烟。此即为柴油机爆震现象的产生。,2023/7/31,49,简而言之,柴油机爆震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柴油中含有自燃点低易氧化的烃类少,过氧化物准备不足,迟迟不能自燃,使滞燃期增长,从而使喷入气缸内的柴油积累过多,一旦自燃
23、,这些积累过多的柴油同时燃烧,而使温度急剧上升,压力急剧升高,故而产生爆震。,2023/7/31,50,3.危害:损坏和烧蚀机件:由于爆震波的产生(10002000 m/s),撞击燃烧室内壁、活塞顶,易损坏气缸和活塞,同时也由于燃烧速度太快加剧机件磨损,由于爆震时局部温度过高(25003000)会烧蚀气门、活塞和活塞环,使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行。,2023/7/31,51,磨损加大,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由于爆震时,温度过高,燃烧产物(CO2,CO)在高温下就要发生解离,析出游离碳,其中少部分沉积在气缸壁、活塞顶上,使磨损加大,大部分则随废气排出(黑烟),同时也因迅速燃烧而使气缸内油燃烧不完全,不能
24、使燃料全部变成热而做功,使发动机功率下降,也使发动机得到单位功率所需油耗增加。同时也由于爆震波的产生要消耗能量,所以功率下降。,2023/7/31,52,1.4.2 产生爆震的主要原因,1.与烃类(燃料)组成有关:汽油:由汽油机爆震现象的产生分析知:由于汽油中含自燃点低易氧化的烃类过多,而使其自燃点降低,即气缸未燃区中烃类太易氧化,点火后,火焰前峰尚未到达,发生自燃、产生多个燃烧中心,而引起爆震。即爆震的产生与汽油的组成有关。汽油中易氧化烃类(烷烃)多,自燃点下降,便易产生爆震。,2023/7/31,53,各种烃类氧化难易顺序、自燃点高低大致如下:C数相同时:正构烷烃正构烯烃异构烯烃环烷烃异构
25、烷烃芳烃(最易氧化,自燃点最低)(最不易氧化,自燃点最高),2023/7/31,54,1.4.3 燃料的抗暴性,抗爆性:燃料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一)抗爆性的表示方法 1.汽油抗爆性表示方法 辛烷值(octane number)ON(衡量汽油抗暴性的指标)定义:在实验用标准单缸发动机中将试油与标准燃料比较,当试油抗爆性与某一组成的标准燃料抗爆性相等时,标准燃料中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V)即为试样的辛烷值。,2023/7/31,55,二者以不同体积比例混合,可得不同抗爆性等级的标准燃料,如果某一待测试油的抗爆性(最大爆震读数)与某一体积比的标准燃料抗爆性相同,则该汽油的辛烷值就等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油化工分析 石油化工 分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