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防控》PPT课件.ppt
《《登革热的防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的防控》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革热的防控,概况,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流行病学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图指数有关。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为高峰。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5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
2、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埃及伊蚊(左)和白纹伊蚊(右)雌蚊,白纹伊蚊雌蚊,白纹伊蚊栖息习性,成蚊栖息:居民区:草丛、灌木丛、空房内等;建筑工地:工地内部积水和阴暗杂物堆放处;室内容器积水孳生成蚊总之,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提供蚊虫孳生。,潜伏期:人
3、感染病毒约3-14天(通常5-8天)后,发病前一天至第五天为病毒血症期,病毒在蚊体內大量增殖8-12天后可传给人,开始发病,带毒伊蚊终生带病毒,健康人,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而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发病机制,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病毒再复制至一定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发病机制,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
4、内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出血倾向。,临床分型,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典型登革热,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常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部分有眼眶后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典型登革热,于病程36天出皮疹(或热退后出疹),呈多样性。(皮疹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多见于四肢。多有痒感,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疹型以斑丘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皮疹或皮下出血点为主。同一患者可见多种形态不
5、同的皮疹。持续3-4天。束臂试验呈阳性。于病程58天约2550%病例有出血倾向。,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感,发热不超过39,全身疼痛轻,皮疹少或无皮疹,一般不出血,病程短(14天)。,重型登革热,起病时如典型登革热表现,但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有些病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多于24小时内死亡。此型在临床上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中枢衰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1周才恢复正常。1/23/4病例血小板减少。,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1/32为阳性。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1/1280者有诊断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革热的防控 登革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