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防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的防控》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革热的防控,概况,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流行病学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图指数有关。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为高峰。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5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
2、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埃及伊蚊(左)和白纹伊蚊(右)雌蚊,白纹伊蚊雌蚊,白纹伊蚊栖息习性,成蚊栖息:居民区:草丛、灌木丛、空房内等;建筑工地:工地内部积水和阴暗杂物堆放处;室内容器积水孳生成蚊总之,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提供蚊虫孳生。,潜伏期:人
3、感染病毒约3-14天(通常5-8天)后,发病前一天至第五天为病毒血症期,病毒在蚊体內大量增殖8-12天后可传给人,开始发病,带毒伊蚊终生带病毒,健康人,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而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发病机制,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病毒再复制至一定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发病机制,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
4、内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出血倾向。,临床分型,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典型登革热,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常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部分有眼眶后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典型登革热,于病程36天出皮疹(或热退后出疹),呈多样性。(皮疹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多见于四肢。多有痒感,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疹型以斑丘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皮疹或皮下出血点为主。同一患者可见多种形态不
5、同的皮疹。持续3-4天。束臂试验呈阳性。于病程58天约2550%病例有出血倾向。,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感,发热不超过39,全身疼痛轻,皮疹少或无皮疹,一般不出血,病程短(14天)。,重型登革热,起病时如典型登革热表现,但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有些病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多于24小时内死亡。此型在临床上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中枢衰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1周才恢复正常。1/23/4病例血小板减少。,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1/32为阳性。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1/1280者有诊断意义
6、。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可明确诊断。,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到过流行区或发病后从流行区回来临床表现潜伏期315天(常见58天)发热、颜面潮红、肌肉骨关节疼痛、皮疹、出血等血常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疑似病例的发现,采集血液标本检测登革病毒抗体,样本采集要求: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3-5ml,普通非抗凝采血管。,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15天的活动情况,有否去过流行区蚊虫叮咬史临床特征突然起病,发热,“三痛三红”,皮疹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实验室确诊:血清特异性IgM阳性 恢复期IgG比急性期有4倍增长 分离到病毒或特异性抗原,鉴别诊断,与流感、麻疹、猩红热、恙虫病、钩体病
7、、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及败血症等相鉴别。,小结,骤起发热、头痛、骨关节肌肉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是登革热早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可作为早期临床诊断的依据 有以上症状体征的,请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确诊需依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常见的事情:延误诊断,病例发现晚,平均一周时间才确诊登革热早期临床表现非特异,容易发生误诊、漏诊常常误诊为上感、过敏性皮疹极期因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又容易误诊为血液病而收治到血液科,报告,法律的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在诊断登革热病例(疑似、临床或实验室诊断病例)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网络直报,患者救治及
8、隔离患者卧床休息地点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有条件的,或重症病人要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防蚊隔离要求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病区及隔离室周围100米必须全方位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治疗、隔离,病例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24小时以上。,解除隔离,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 制 措 施,救治病人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在有条件机构治疗。患者救治及隔离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治疗、卧床休息地点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有条件的,或重症病人要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病例隔离期
9、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控制措施-传染源管理,防蚊隔离要求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样品采集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血清,急性期(发病5天内)与恢复期血液3-5ml送检登革热。暴发疫情,病例较多时,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降低病死率。,紧急喷药-杀灭成蚊:疫点范围:包括病家及楼宇,疫情处理的前3日每日一次灭蚊,之后每3-5天开展一次灭蚊。疫区范围: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
10、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清除伊蚊孳生地-控制幼虫: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疫区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小型积水是伊蚊孳生的必要条件。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可迅速有效地抑制伊蚊的种群密度,切断登革热的传播媒介。要管好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如饮水缸、储水池严密加盖;种养水生植物(富贵竹、万年青等)的花瓶、花盆托盘等,每57天换水1次,换洗时冲洗掉植物根部黏附的蚊蚴,并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也可投放双硫磷等有机磷缓释剂。对于房前屋后闲置的瓶、盆、罐、缸等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暂
11、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逐一翻转倒放。,天然形成的容器竹头、树洞、石穴、植物叶腋及果实和落叶等;人工形成的容器水养植物、花盆托、水缸、水池、冰箱和饮水机的接水盘、马桶、浴缸、缸、罐、桶、锅、坛、盒、碗、杯、瓶、塑料袋、塑料薄膜、包装内衬泡沫、蛋壳、贝壳类动物外壳、人造假山、盆景的石缝、石穴及衬景的水体、小区及街巷中各种空心钢栓及地面插孔、用于插固遮阳伞的各种带孔水泥墩等等;建筑工地形成的容器搅拌机、斗车、灰斗、水桶、安全帽、茅竹、钢管、露天堆放的各种装修弯管、厨厕用具、民工废弃的各种生活用品、尚未完工的各类积水井、水池及各种地面小积水等;市政设施形成的容器市政管网的管井、管道及其留有凹陷拉环的上盖等;特殊行业形成的容器汽修厂(店)和游乐场所露天放置的废旧轮胎;废品收购站(场)露天堆积的废旧物品、陶瓷厂、酿造厂露天堆积的各种容器、苗圃、花圃里各类花盆、盆景和容器等等。,孳生地类型,登革热疫苗保护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 形式:宣传册、宣传画、宣传栏、电视、广播宣传、知晓率调查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住处设有纱门、纱窗等防蚊用品,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谢 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