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复习.ppt
《新闻采写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写复习.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内容,第一章 新闻采访概论,一、识记并领会: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通过观察、访问和调查,迅速采集信息、报道事实的职业活动,也是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见61页),二、识记并领会:新闻采访的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2、时间的限制性;3、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三、识记:采访的形式 1、个别访谈;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一、坚持真实性(一)识记: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新闻报道失实的主要原因 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
2、果等都必须真实。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据、史料、背景材料等,必须真实。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新闻报道失实的主要原因: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3、知识不足,真假难分;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6、为赶时髦,以偏概全;7、急功好利,有中生无;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二、坚持思想性,(一)识记:1、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政治倾向。2、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3、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4、如何使
3、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统一:(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二)领会:如何抓取主要问题 1、要完整地、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三)领会:新闻报道迟缓的主要原因,如何保证新闻时效性:原因:1、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大锅饭”吃惯了,凡事慢三拍;2、新闻机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3、通讯、交通等等设备相对落后。,如何保证新闻的时效性:1、新闻从业人员要转变时间观念;2、新闻从业人员要提高工作作风和修养;3、采编人员分工不宜过细;4、
4、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5、简化审稿制度;6、尽可能地更新通讯和交通工具;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三)坚持用事实说话,(一)识记:用事实说话,新闻的本源: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2、事实胜于雄辩。(二)领会:如何用事实说话:1、精选事实;2、巧述事实;3、夹叙夹议;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第三章 发现与判断新闻,一、新闻敏感(一)识记:新闻敏感的定义及表现,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1、定义:所谓新闻敏感,通常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指新闻工作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2、表现:(1)迅速判断某
5、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读者。(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3、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知识广博助敏感。,(二)领会: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之间的关系如果从根本上看问题,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应当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有些记者发现不了新闻,首先缺少的不是“新闻鼻”、“新闻
6、眼”之类,缺少的恰恰是工作责任感,即缺少那些对实际工作休戚相关的感情和求“新”惹渴的工作态度,对党和人民的利益、群众疾苦无动于衷,对新闻工作抱“守株待兔”的态度,概言之,是惰性在作怪。,二、新闻价值,(一)识记: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价值诸因素。1、定义: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2、诸因素:(1)重要性;(2)显著性;(3)时新性;(4)接近性;(5)趣味性。,(二)领会:有关新闻价值讨论的主要观点 对此历来争论较大,主要有二:一是前后之争。即新闻价值究竟是在新闻写成之前,作为记者衡量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标准,还是在新闻写成之后,作为编辑衡量新闻质量的标准,或者
7、是在新闻发表之后,读者评价新闻产生的作用、效果的标准。二是主客观之争。即新闻价值究竟是事实本身决定的,是一个客观存在,还是由人的主观认识水平、表现能力决定,或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物。,三、新闻政策,(一)识记:新闻政策的含义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二)领会: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之间的关系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是看其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就报道,缺一则不宜报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第四章 记者的思维方式,一、新闻报道中的逆向思维(一)识记:逆向思维的含义
8、、逆向思维的方法,如何突破旧的思维框架。1、含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考察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方式。,2、方法:(1)换质的思维;(2)换位的逆向思维;(3)对立面归纳法。3、突破:(1)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2)突破传统的采写模式;(3)克服“惰性思维”。(二)领会:换质法逆向思维、换位法逆向思维、对立面归纳法。,1、换质法:在采访写作过程中,可以用来改变报道主题,即把别人曾经采用过的新闻主题变换一下,变成性质相反的报道主题。2、换位法:任何事情都有上下、左右、内外、前后、正反之分,当别人执“此一端”进行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执其另一
9、端进行报道,这样也可以扩大新闻的视野。3、对立面归纳法:指在对立事物里找出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功能。采用此法,可以打开思路,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二、报道中的发散思维(一)识记:发散思维的含义、作用、特性 1、含义:以一个目标(或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2、作用:(1)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发现大量的新闻线索;(2)有助于我们发掘出大量新闻细节。3、特性:一是流畅性,二是变通性,三是独特性。,(二)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1、涉列多方面的学问,开拓知识面;2、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3、克服“功能性固执”;4、
10、横串纵联,进行“相关联想”;5、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使思维的触角四处廷伸。,三、新闻中的统摄思维(一)识记:统摄思维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2、作用:对采访中获得的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闻价值观作出正确的概括的新的发现。,(二)领会:“统”的两重含义,“摄”的两种方法。1、统的两重含义:(1)变“乌合之众”为“战斗大军”;(2)以一代十,高度凝聚。2、摄的两种方法:(1)“异中观同”法;(2)“同中观异”法。,第五章 记者修养,一、作风修养:识记记者作风修养包含的两项内容,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1、两项内容:A思想作风修养
11、;B工作作风修养。2、核心: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知识修养:(一)识记知识修养的范畴与内容:1、理论知识修养;2、新闻专业知识修养;3、基础知识修养。,(二)领会知识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时性:1、能有效地打开采访通道;2、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3、能避免常识性错误。三、技能修养:识记记者技能修养的六项主要内容:1、熟悉方言和土话的技能;2、掌握外语的技能;3、掌握摄影、录相的技能;4、掌握现代化通讯技能;5、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6、掌握辨向、测时的技能。,四、职业道德修养,(一)识记职业道德修养的定义、基本内容:1、定义: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
12、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2、基本内容:A坚持真理,忠于事实;B谦虚谨慎,戒骄戒躁;C深入实际,体察民情;D互敬互学,积极竞争;E摆正位子,不谋私利。,(二)领会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的三对关系:一些是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二是记者与群众的关系;三是同行之间的关系。,第六章 采访的第一阶段一、明确报道思想(一)识记报道思想的定义:指新闻报道的目的,包括体现和达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等。(二)领会采访目的与报道思想的关系,报道思想与客观现实的关系:1、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报务于报道思想。2、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二、获取新闻线索,(一)识记 新闻线索的定义、作用、获取途径:
13、1、定义: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2、作用:可以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给记者提供了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3、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A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B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C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D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E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接触获取。,(一)领会新闻线索的处理,1、注意考证,不硬顺藤摸瓜;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三、做好采访准备,(一)识记采访前的准备内容,采访计划的定义。1、访前准备内容:A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
14、情况;B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3、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2、定义: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先后次序,设想写作体裁,字数,采写周期等。(二)领会如何制定采访计划:目标(另同上)、调查纲目。,第七章 采访的第二阶段,一、创造访问条件:(一)识记良好的访问条件应具备哪些内容,记者如何摆正与访问对象的关系、如何促使注意类型的转变。1、内容;A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B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C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D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E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2、关系:不卑不亢,谦虚庄重,对任何采访对象都应扫除等级观念,应以礼相见,以诚相处。3、转换:A强调采访意义;B
15、神情语态专一;C排除外来干扰;E变换活动方式。,(二)领会:访问时机选择,访问气氛调节,1、时机选择:根据有关原理,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宜访问时机的选择,有两个环节要掌握:一是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二是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片刻。2、气氛调节:针对紧张、冷漠,或其他不和谐的状况,记者应当能够有效地进行访问气氛调节,其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回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让气氛融洽,再相机行事,转入正题。,二、掌握提问技能,(一)识记提问的三种形式,提问的注意事项。1、三种形式:A正面提;B侧面探;C后面激。2、提问的注意事项:A提问宜简洁;B提
16、问宜具体;C提问宜间接;D提问宜自然。,(二)领会三种基本提问形式的特点及运用。1、正面提,即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兜圈子。此形式一般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二是干部、学者、演员、运动员、外宾等等。2、侧面探,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启发引导又称为联想,运用时可从忙于上研修方面进行:A接近性启发引导;B相似永生启发引导;C对比性启发引导。,3、反面激,即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在具体实施时,可从两个方面掌握:A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
17、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B错问,其强度超阶级过激问,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三、主持调查座谈,(一)识记调查座谈会的效果,主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1、效果:A节省时间;B相互启发;C及时验证。2、技能:A事先出“安民告示;B精心选择参加人员;C控制参加人数;D不要轻易下结论;E做捕捉线索的有心人。,四、强化视觉功能,(一)识记视觉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1、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2、能为鲜明、生动的表达事物创造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二)领会视觉在采
18、访中的运用技能,采访中观察地点的选择。1、运用技能:A明目的;B多请教;C抓特点;D选地点;E善用脑。2、地点的选择: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掌握一定的能见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第二,巧择适宜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度。,五、重视听觉功能,(一)识记采访中倾听的注意事项,训练采访听力的基本原则。1、注意事项:A适时调节位置;B悉心闻取线索;C着力训练听力。2、基本原则:一是专心,二是虚心,三是耐心。,六、强调当场笔录,(一)识记记录内容的主要范畴: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问点,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记记者的联想。(二)领会笔记与心记的关系及运用:记录应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运用(略),第八
19、章 采访的第三阶段,一、注意深入采访(一)识记使采访深入的基本方法,抓取事物特征的几个方面。1、基本方法:A悉心抓特点;B悉心抓本质;C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2、几个方面:第一看准形式抓特点;第二通过比较控制特点;第三选择角度抓特点。,(二)领会抓取事物本质的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及其克服办法。1、方法及注意:方法是充分发挥思维的深刻性,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揭示事物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结果,增强新闻报道中的力度、厚度、深度,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注意两点,第一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第二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2、障碍:盲目自满、追求数量、怕
20、苦怕累、先入为主、轻视理论。克服办法(略)二、仔细验证材料(一)识记并领会验证材料的基本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第一,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第二,再通过直接采访实践进行验证。注意问题:1、两种方法结合;2、科学态度分析。,三、迅速整理笔记,(一)识记整理笔记的基本步骤: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2、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提纲。,四、积累多余资料,(一)识记资料积累的方法、原则。1、方法:一是勤奋读书
21、;二是持之以恒。2、原则:一是指向原则,即方向要明确;二是优选原则,即要善于分析,去粗取精;三是统筹原则,即纵横两个方面统筹兼顾;四是价值原则,即要经得起时间考验;五是及时原则;六是认真原则;七是全面原则;八是求新原则;九是系统原则;十是持久原则。,第九章 新闻报道体裁,一、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一)识记消息体裁演变的过程,深度报道演变及主要类别,通讯的产生及演变,新闻特写的渊源及发展过程。1、消息体裁的演变过程:消息历来为新闻报道的正宗。在我国,19世纪初,新闻报道还是一种类似于古典文学中散文,到1881年12月申报刊载了一条电讯,从此这种符合现代工业新闻写作要求的新闻专电出现,这也是消息体裁
22、渐趋成熟的一个标志。其后的半个世纪,消息基本采用这种一事一报的形式,到了20世纪年代,国内报,纸开始运用新闻导语,30年代导语被普遍使用,形成综合新闻。于是,动态新闻一般运用一事一报消息,而综合新闻则一般用于多角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概貌。2、深度报道的演变及类别:A演变:20世纪30年代兴起了一种述评,而西方也在那时闪起一种解释性新闻,这都与纯消息不同。美国学者将称为“深度报道”,80年代初此观点引入我国,1987年我国的好新闻评选正式设立“深度报道”奖项。B类别:狭义,从单篇新闻着眼,被看成一种新的体裁;广义,又有“集合类深度报道”一说,把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都归于其下。,3、通讯的产
23、生及演变:通讯是中国新闻的土特产,类似于西方的“特稿”。1870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通讯。早期因以邮寄方式寄到报社,被称为“通信”,逐渐形成一种文体,20世纪20年代,正式正名为“通讯”,沿用至今。,3、新闻特写的渊源及发展过程:A渊源:新闻特写是从“文艺通讯”汇聚演变而来的。B发展过程:“五四”前后为文艺通讯,30年代受苏联“特写”的影响,但更多是走的一条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坚持再现新闻事件,成为了新闻报道中的新闻特写。而30年代又从德国引进报告文学,为区别,于是1963年文艺特写改称为报告文学,文艺特写就与新闻特写正式分开了。,二、新闻报道体裁类型,(一)
24、识记并领会消息两大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深度报道的分类,通讯四大类型及各自的特点,特写的定义及内涵。1、消息的两大类型及各自的特点:A动态新闻,其特点是以迅速简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B综合新闻,其特点是指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主要用以反映新动向、新成就、新问题。,2、深度报道的分类:A解释性报道;B述评报道。3、通讯的四大类型及各自的特点:A一般纪实性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B新闻故事;C访问记;D散文体通讯。4、特定的定义及内涵:定义,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内涵,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采写 复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