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分析》PPT课件.ppt
《《环境因素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分析》PPT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环境因素分析,第三章 环境因素分析,第一节 公路自然区划第二节 路基湿度状况分析第三节 路面温度状况分析,第一节 公路自然区划,为了区分各地自然区域的筑路特性,经过长期研究,制定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见图31(见教材)。一、区划的原则与分级 1、区划原则(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2、区划分级(1)一级区划 以两条均温等值线:全年均温2等值线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两条等高线:1000m和3000m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将全国分成七个一级区,见表3-1,(2)二级区划二级区划以潮湿系数为主要区分标志。在7个一级区划内
2、进一步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亚区),具体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潮湿系数K为年降水量(mm)与年蒸发量(mm)的比值,按区内的K值大小分为六个等级,见表32表示。(3)三级区划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二、各自然区划的筑路特点,(1)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防止翻浆,应采取换土、稳定土、砂垫层等处理方法。(2)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止翻浆和冻胀。(3)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黄土对水分的敏感性,干燥土基强度高、稳定性好。(4)区东南湿热区:防止水毁、冲刷、滑坡。(5)V区西南潮暖区: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筑路。(6)区西北干旱区:沥青面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透水性;砂石路面经常出现松散,搓板和波浪
3、现象。(7)区青藏高寒区:须按保温原则设计。,第二节 路基湿度状况分析,一、路基湿度的来源(1)大气降水(2)地面水(3)地下水(4)毛细水(5)水蒸汽凝结水(6)薄膜移动水,二、路基湿度状况的预估,1、按所属自然区划和路基潮湿类型估计(1)干燥类(2)中湿类(3)潮湿类(4)过湿类通过对各自然区划内不同潮湿类型路基的湿度状况进行广泛调查后,可编制出区分各类路基潮湿类型的临界高度,以及分界相对稠度值,表33和表34(见教材)列出其中一部分数值可供参考。,2、通过沿线的现场调查预估沿道路设计线,按自然地理特征的不同把全线分为若干段;每一路段上选取几个断面,钻取试样,测定其含水量,并进行土的特征含
4、水量试验。由不同深度处土样的试验结果,点绘出相对含水量(相对于塑限、液限或最佳含水量)断面图,见图3-2。3、通过对条件相似的现有道路的调查预估,三、大气温度及其对路基水温状况的影响,季节性冰冻地区易发生冻胀与翻浆。这些地区的路基在冬季冻结的过程中会在负温度坡降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对于渗透性较高的砂性土以及渗透性很低的粘性土,水分都不容易积聚,因此不易发生冻胀与翻浆。,四、路基干湿类型,1、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 因素 分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