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防治》PPT课件.ppt
《《猪瘟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瘟防治》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猪瘟防治,猪瘟,又称猪霍乱,在我国又叫烂肠瘟。这种猪瘟在欧洲称为“古典猪瘟”,是为了区别非洲猪瘟而言的,因为两者症状相同,病原体却不同(非洲猪瘟病毒是RNA病毒,古典猪瘟病毒是DNA病毒)。,猪瘟病原 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与牛粘膜病病毒、马动脉炎病毒有共同抗原性。本病毒为单股RNA型,病毒粒子呈球形,核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3844纳米,有囊膜。本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病毒株的毒力有强、中、弱之分。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自然干燥情况下,病毒易死亡,污染的环境如保持充分干燥和较高的温度,经13周病毒即失去传染性。病毒加热6070 1小时才可以被杀死,病毒在冻肉中可生存
2、数月。病尸体腐败23天,病毒即被灭活。2%氢氧化钠、5%10%漂白粉、3%来苏水能很快将其灭活。,猪瘟流行病学 本病仅发生于猪,各种品种的猪对猪瘟病毒都有易感性,野猪亦可感染,而且与猪的年龄、性别等无关。猪群受传染后,先一头或几头发病并呈急性死亡,以后病猪不断增加,13周达流行高峰,呈急性经过,继而趋向低潮,发病逐渐减少并呈慢性经过,经1个月左右流行终止。目前,猪瘟的流行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因猪瘟预防接种的广泛实施,绝大多数猪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出现温和型猪瘟(非典型猪瘟)。临床上典型猪瘟较少见,多出现亚急性型和非典型猪瘟,而流行速度趋向缓和。当母猪感染弱毒猪瘟或母猪免疫水平低下时感染强毒,
3、可引起亚临床感染,并可通过胎盘感染仔猪,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产出弱仔胎、死胎、木乃伊胎。经免疫的母猪所产仔猪,1月龄以内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规模化猪场多发于断奶后12个月,病程至13周后本病在猪群中达到流行高峰。,猪瘟临床症状 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的非典型猪瘟。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达41左右,可视粘膜和皮肤有针尖大密集出血点,病程l3天,死亡率达100%。少见,多发于新疫区或未经免疫的猪群。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减食或厌食,伏卧嗜睡,常堆睡一起,呈怕冷状。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体温达41以上稽留不退,死前降至常温以下。初期眼结膜潮红,后
4、期苍白,眼角处初期有多量粘液,后期转为脓性分泌物,呈褐色而粘着两眼。病初便秘,排出粪球状,附有带血的粘液或粘膜,发病57天后腹泻,一直到死。有的病猪初期即可出现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在外阴部、腹下、四肢内侧薄皮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程长的出血斑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出血坏死区。在公猪包皮内常积有尿液,排尿时流出异臭浑浊有沉淀物尿液。亚急性型:病程长,可达2130天。症状与急性型相似,皮肤有明显的出血点,耳、腹下、四肢、会阴等可见陈旧性出血点,或新旧交替出血点,扁桃体肿胀溃疡,舌、唇、齿龈结膜有时也可见到。病猪行走摇晃,后躯无力,站立困难,以死亡转归。慢性型:病程长达1个月以上,体温时高时低,病猪
5、食欲不佳,精神沉郁,消瘦,贫血,便秘与腹泻交替,皮肤有陈旧性出血斑或坏死痂,注射退热药和抗菌药后,食欲好转,停药后又不吃食。温和型:病情发展慢,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由低毒力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体温升高达40。皮肤常有出血点,但腹下多见淤血和坏死。大猪和成年猪都能耐过,仔猪死亡。妊娠母猪感染时可分别导致流产、木乃伊胎、死胎,生后的猪衰弱并打颤,新生猪残废或出生后很健康,但在几天内忽然死亡。,猪瘟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浆膜、粘膜和肾脏中仅有极少数的点状出血,淋巴结轻度肿胀、潮红或出血。急性型:也称败血型猪瘟。耳根、颈、腹、腹股沟部、四肢内侧的皮肤出血,初为明显的小出血点,病程稍久,出血点可相互融合形
6、成较大的斑块,呈紫红色。猪瘟的特征性病变出现在淋巴结、脾脏和肾脏等。淋巴结变化出现最早,呈明显肿胀,外观颜色从深红色到紫红色,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特别是颌下、咽背、腹股沟、支气管、肠系膜等处的淋巴结较明显。脾脏不肿胀,边缘常可见到紫黑色突起(出血性梗死),有时很多的梗死灶连接成带状,一个脾出现几个或十几个梗死灶,检出率约为30%40%。肾脏色较淡呈土黄色,表面点状出血非常普遍,量少时出血点散在,多时则布满整个肾脏表面,宛如麻雀蛋模样,出血,点颜色较暗。切面肾皮质和髓质均只有点状和绒状出血,肾乳头、肾盂常见有严重出血。胃底部粘膜可见出血溃疡灶,大肠和直肠粘膜随病程进度发展为淋巴滤泡溃疡,也
7、常见有大量出血点,小肠和大肠孤立和集合淋巴滤泡肿胀。喉和会厌软骨粘膜常有出血点,扁桃体常见有出血或坏死。胸腔液增量,呈淡黄红色。心包积液、心外膜、冠状沟和两侧沟及心内膜均见有出血斑点,数量和分布不均。亚急性型:病程24周,主要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肾和脾,与急性病变相同。在耳根、股内侧有出血性坏死样病灶,断奶仔猪的胸壁肋骨和肋软骨结合处的骨合线明显增宽。慢性型:败血症变化较轻微,主要特征性病变为回盲口的纽扣状溃疡。断奶仔猪肋骨末端与软骨交界部位发生钙化,呈黄色骨化线。繁殖障碍型:母猪具有高水平抗体,不发病,但子宫内胎儿却因来路不明确的猪瘟病毒感染而发病或死亡,致使母 猪流产。,猪流产,产死胎、畸形
8、胎或数天就死的弱仔,或出生健康,几天内突然死亡。血管的变化:猪瘟病毒主要侵害微血管,其次是中、小血管,而大血管很少受侵害。皮肤、肾、淋巴结、肝等组织内的毛细血管或小动脉,表现为管壁内皮细胞肿胀、核增大、淡染、缺乏染色质。病变严重时,小动脉壁均匀红染呈玻璃样透明变性,病程较长的病例,小血管内皮增殖,管腔变窄,闭塞形成内皮细胞瘤样。据报道,肝、肾、肺、脾、淋巴结和小肠的微血管内常出现微血栓,纤维素性坏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变性、坏死和脱落,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多发性出血以及微血栓的形成。,颌下淋巴结出血,耳朵出血、消瘦,眼屎增多,腹部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喉头、肾脏、膀胱出血点,肠道黏膜扣状肿
9、,肾脏表面针尖大小出血点,肾皮质、髓质出血点,淋巴结岀血,肠道黏膜扣状肿,皮下岀血点,膀胱出血点,腹部出血,一 猪瘟的诊断 1 猪瘟的流行特点:猪瘟不受猪的年龄、体重、性别、品种的限制,不受季节、温度的影响,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在新疫区,猪瘟可以迅速传播,呈现流行性趋势。在老疫区,由于养猪者对于猪瘟都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猪瘟疫苗免疫得到认可,所养猪只均可以得到疫苗注射,因此,在老疫区的猪瘟呈散发性,并且以非典型性猪瘟、温和性猪瘟多见。最近几年,猪瘟的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流行范围广,呈散发流行:在工作中发现,近一段时间,全国范围内均有猪瘟的流行发生,主要以温和性、非典型性猪瘟为主,
10、很少见到以往的典型性猪瘟。大范围的流行,与当今的跨区域的商品猪流通;跨区域的频繁引种、引进仔猪,以及猪场的防疫制度有漏洞等人为因素均有直接的关系。猪瘟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现象增多:由于母猪的感染,出现母猪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产弱仔的现象。在胚胎期感染的仔猪,胚胎期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生后,对后天的免疫没有反应,因此,产生免疫耐受。此类仔猪大量的带毒。由于其死亡时间的延后,或者无症状的长期存活,都导致对环境的大量排毒,成为主要的传染源,低下的免疫力:使猪瘟经常和一些猪的细菌病、原虫病一起并发,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使损失加大。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很多,免疫剂量的不足;免疫手段的不完善;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猪瘟防治 猪瘟 防治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