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理论简介》PPT课件.ppt
《《烧结理论简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结理论简介》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章,烧 结,Sintering,烧结,材料性质 结构,晶粒尺寸分布气孔尺寸分布晶界体积分数,陶瓷、耐火材料、粉沫冶金、超高温材料现代无机材料 如:功能瓷:热、声、光、电、磁、生物特性。结构瓷:耐磨、弯曲、强度、韧性,应用,如何改变材料性质:1、,G 强度,2、气孔 强度(应力集中点);透明度(散射);铁电性和磁性。,主要内容 1、烧结推动力及模型 2、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过程中的四种基本传质 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和动力学方程。3、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的控制。4、影响烧结的因素。,无气孔的多晶体,c,说明:a:颗粒聚焦b:开口堆积体中颗 粒中心逼近c:封闭堆积体中颗 粒中心逼近
2、,烧结现象示意图,141 概述,a)烧结前 b)烧结后 图 铁粉烧结的SEM照片,烧结过程中性质的变化:,一、烧结的定义及分类物理性质变化:V、气孔率、强度、致密度定义1:一种或多种粉末经成型,在加热到一定温 度后开始收缩,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烧结体。缺点:只描述宏观变化,未揭示本质。定义2:由于分子或原子的吸引,通过加热使粉体产生颗粒粘结,经过物质迁移使粉末产生强度并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衡量烧结的指标:收缩率、气孔率、吸水率、相对密度,按照烧结时是否出现液相,可将烧结分为两类:,固相烧结,液相烧结,烧结温度下基本上无液相出现的烧结,如高纯氧化物之间的烧结过程。,有液相参与下的烧
3、结,如多组分物系在烧结温度下常有液相出现。,近年来,在研制特种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型烧结方法。如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微波烧结等。,图1 热压炉,图2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炉(SPS),图3 气压烧结炉(GPS),图4 微波烧结炉,二、与烧结有关的一些概念 1、烧结与烧成烧成: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烧制成致密体的过程。烧结:粉料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2、烧结与熔融 烧结:至少一组元为固态 熔融:固体熔化成熔体,3、烧结与固相反应 相同点:反应进行温度均低于熔点 不同点:是否为化学反应,三、烧结过程推动力 粉状物料的表面能 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烧结能否自发进行?,结论:由
4、于烧结推动力与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能量相比,很小,因而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加热!,例:Al2O3:两者差别较大,易烧结;共价化合物如Si3N4、SiC、AlN 难烧结。,*烧结难易程度的判断:,愈小愈易烧结,反之难烧结。,*推动力与颗粒细度的关系:颗粒堆积后,有很多细小气孔弯曲表面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压力差,,结论:粉料愈细,由曲率而引起的烧结推动力愈大!,四、烧结模型 1945年以前:粉体压块 1945年后,G.C.Kuczynski(库津斯基)提出:双球模型,142 固态烧结,对 象:单一粉体的烧结。,主要传质方式:,蒸发凝聚扩 散,一、蒸发凝聚传质,表面张力能使凹、凸表面处的蒸气压P分别低于和高
5、于平面表面处的蒸气压Po,并可以用开尔文本公式表达:,对于球形表面(1),对于非球形表面(2),表面凹凸不平的固体颗粒,其凸处呈正压,凹处呈负压,故存在着使物质自凸处向凹处迁移。,存在范围:在高温下蒸汽压较大的系统(NaCl KCl BeO PbO)。硅酸盐材料不多见。,传质原因:曲率差别产生P条件:颗粒足够小,r 10m定量关系:P,根据烧结的模型(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蒸发凝聚机理(凝聚速率颈部体积增加),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关系式,讨论:1、x/r t1/3,证明初期x/r 增大很快,但时间延长,很快停止。说明:此类传质不能靠延长时间达到烧结。,2、温度 T 增加,有利于烧结。3、
6、颗粒粒度,愈小烧结速率愈大。4、特点:烧结时颈部扩大,气孔形状改变,但双球 之间中心距不变,因此坯体不发生收缩,密度不变。,二、扩散传质 对象:多数固体材料,由于其蒸汽压低。(一)、颈部应力模型(见书图146),说明:颈部应力主要由,(张应力),实际状况,颗粒尺寸、形状、堆积方式不同,颈部形状不规则接触点局部产生剪应力晶界滑移,颗粒重排 堆积密度,气孔率,坯体收缩(但颗粒形状不变,气孔不可能完全消除。),颈部应力,(二)、颗粒中心靠近机理 中心距缩短,必有物质向气孔迁移,气孔作为空位源。空位消失的部位:自由表面、晶界、位错。考查空位浓度变化。,有应力存在时空位形成所需的附加功,(有张应力时),
7、(有压应力时),空位形成能:无应力时:EV,结论: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无应力区压应力区,因而有浓度差异。,1、引起空位浓度差异的原因,2、不同区域浓度,自颈部到接触点浓度差:1C=CtCc,自颈部到内部浓度差:2C=CtC0,结论:CtC0Cc 1C 2C,从式可见,在一定温度下空位浓度差是与表面张力成比例的,因此由扩散机理进行的烧结过程,其推动力也是表面张力。,3、扩散途径,(结论:CtC0Cc 1C 2C),空位扩散:优先由颈表面接触点;其次由颈表面内部扩散原子扩散:与空位扩散方向相反,扩散终点:颈部。扩散途径:(参见P264,图148)表面扩散 界面扩散 体积扩散,(三)、扩散传质的动力学
8、关系,1、初期:表面扩散显著。(因为表面扩散温度体积扩散温度)例:Al2O3 T体积900;T表面330 特点:气孔率大,收缩约1。原因:表面扩散促使空隙表面光滑和气孔球形化,对空隙的消失和烧结体收缩无明显影响。,换成体积收缩或线收缩:(中心距逼近速率),讨论因素以扩散为主的初始烧结中,影响:(1)、烧结时间:,原因:,(2)、原料起始粒度:,说明:在扩散传质的烧结过程中,控制起始粒度很重要。,(3)、温度对烧结过程的决定性作用。,Y:烧结收缩率 L/LK:烧结速率常数;t:烧结时间。,公式变形 前提:温度和粒径恒定,烧结活化能Q值,自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2、中期 晶界和晶格扩散显著。
9、特点:气孔率降为5,收缩率达8090。原因:颗粒粘结,颈部扩大,气孔形状由不规则圆柱形管道,且相互连通;晶界开始移动;晶粒正常生长。由于颈部生长使球形颗粒逐渐变成多面体,此时晶粒分布及空间堆积方式等均很复杂,科布尔图提出多面体模型,Coble 的多面体模型(十四面体),十四面体模型由正八面体沿其顶点在边长1/3处截去一部分而得到,截后有6个四边形8个六边形的面,这种多面体可按体心立方紧密堆积在一起。紧密堆积时,多面体的每个边为三个多面体所共有,它们之间近似形成一个圆柱形气孔、气孔表面为空位源。每个顶点为四个多面体所共有。,图 十四面体模型及十二面体模型,气孔率与时间t成一次方关系,致密化速度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烧结理论简介 烧结 理论 简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