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设计毒理研究》PPT课件.ppt
《《方药设计毒理研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药设计毒理研究》PPT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物毒理研究,周玖瑶2010,12,近半个世纪国外发生的重大要害事件年代 药物 毒性表现 受害人数53 非那西丁 肾损害、溶血 2000人,死亡500人56 三苯乙醇 白内障、阳痿、1000人,死亡占%56 反应停 海豹样畸胎 1万人,死亡5千人67 氨苯唑啉 肺动脉高压 70%用药者60 异丙肾气雾剂 心律失常、心衰 死亡3500人63 氯碘喹啉 脊髓变性、失明 7856人,死5%33 已烯雌酚 下代阴道腺癌 300人68 心得宁 角膜、心包、腹膜损害 2257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展史,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乙双吗啉白血病 壮骨关节炎肝损害 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
2、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 苯甲醇儿童臂挛缩症,近期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1),近期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2),中药需进行系统毒理学研究,长期用药安全性了解较少 长期用药之安全性了解较少“无毒”中药长期给药可致器质性损害 新生儿溶血症/禁用黄连事件;小 柴胡汤/间质性肺炎,“替代”用中药 木通/关木通;粉防己/广防己;马兜铃酸、马兜铃酰胺所致急性肾衰.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用品局96年6月限制使用番泻、鼠李皮、大黄、芦荟等含蒽醌类中药.一、二类中药/有效成份、部位、活性成分浓缩/药效、毒性增强.,1.临床前毒理学研究药品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受试药的毒理学试验,确定受试药的剂量与毒性作用
3、的相关性以及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局限性,认识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组织,以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选择性;观察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临床特征及发展过程是否可逆,以判断药物毒性的性质。这些研究结果是预测药品临床应用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例:50年代中期,法国上市外用药二碘二乙基锡,因动物毒性研究不充分,缺乏初期临床安全性评价,药品仓促上市应用造成207例中毒,110人死亡,再次提醒人们认识新药研究中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药品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局限性 人体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和药品动物毒性研究的相关率不及25%。,实施GLP是提高药品毒理学研究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验动物缺乏人所具
4、有的对药物毒性作用的主觉反应;毒理试验动物数量有限,发生率低的毒性反应,难以经小样本实验得以发现;所用动物均系实验室培养品系,且多为健康动物,对药物的反应性多较单一。人体的疾病因素,可能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以致产生在临床前毒性试验中难以观察到的毒性现象。人与实验动物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亦会造成人与实验动物对药物毒性反应的差异。,药品临床前毒理学研究局限性的原因:,2.上市前药品临床安全性评价存在局限性的原因,2)上市前临床试验疗程一般较短,观察期亦较短。一些需经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生的反应,或停药后的滞后不良反应,难以在临床试验期间被观察到;,1)上市前药品临床试验病例数相对较少,一
5、些低频度不良反应,很难在此期间被发现;,3)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受入选条件的限制(入选病例年龄、合并症均有限制),不可能观察到受试药品对特殊人群的毒性作用;,4)对照性临床试验的观测指标只限于实验设计规定的内容,观察临床反应,可能被疏漏,导致临床评价的片面性。,5)不可能认识偶见不良反应(0.1-1%)和罕见不良反应(0.01%),我国1979年颁布“药政管理法”1985年颁布“新药审批法”1999年SDA颁布GLP及GCP 2001.12 颁布“药品管理法”,加强药政管理,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概述,急性毒性是指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受一定剂量的受试物,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毒性反应。急性
6、毒性目的: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信息。,二、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一)试验管理急性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二)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内容,(一)受试物急性毒性研究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因此建议受试物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积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提取物)进行试验。溶媒或赋形剂:选择合适的溶媒或赋形剂。,(二)实验动物一般应采用
7、哺乳动物,雌雄各半。如临床为单性别用药,则可采用相对应的单一性别的动物。大、小鼠为常用的实验动物,其他动物也可使用,当采用非啮齿类动物更适合进行研究时,尽可能采用非啮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非啮齿类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通常采用健康成年动物进行试验。如果受试物拟用于儿童,建议考虑采用幼年动物。动物初始剂量不应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的20,(三)试验分组除设受试物合适的剂量组外,还应设空白(和或阴性)对照组。(四)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受试物的吸收率、吸收速度和暴露量会有所不同,为了尽可能观察到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可采用多种给药途径进行急
8、性毒性试验研究。给药途径一般采用两种给药途径,其中一种应与拟临床给药途径一致,如不采用拟临床途径给药,必须充分说明理由。灌胃给药时应空腹。,(五)给药容量:灌胃给药,大鼠给药容积每次一般不超过20ml/kg,小鼠每次一般不超过40ml/kg;其他动物及给药途径的给药容量可参考相关文献及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六)观察期限:一般为714天,如果毒性反应出现较慢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如观察时间不足7天,应充分说明理由。一般应详细观察给药后4小时内动物的反应情况,然后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七)观察指标:包括动物体重变化、饮食、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记录所有动物的死亡情况、中毒症状及中毒反应的
9、起始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可逆等。对濒死及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其他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大体解剖,当发现器官出现体积、颜色、质地等改变时,则对改变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八)结果处理和分析1、根据所观察到的各种反应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分析各种反应在不同剂量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根据观察结果归纳分析,判断每种反应的量效关系及随时间的变化。2、判断出现的各种反应可能涉及的器官、组织或系统等。3、根据大体解剖中肉眼可见的病变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初步判断可能的毒性靶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应附有病理学检查负责人签字的报告及有病变组织的病理照片。,4、根据不同剂量组各
10、种反应的发生率、动物死亡情况等,判断动物对受试物的耐受性、最大无反应剂量、最小毒性反应剂量、最大耐受剂量、最小致死剂量等,初步判断药物的安全范围。5、说明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和统计学方法,提供所选用方法合理性的依据。6、应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提示在其他安全性试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结合其他安全性试验、有效性试验及质量可控性试验结果,权衡利弊,分析受试物的开发前景。,急毒试验的一般研究方法,致死量法:药物毒性的大小,可用动物的致死量(Lethal dose)来表示,因为动物生与死的生理指标较其他指标明显、客观、容易掌握。在测定致死量的同时,还应仔细观察动物死亡前的中毒反应情
11、况。致死量的测定主要包括最小致死量(LD5)、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致死量(LD95)。由于LD50的测定较简便,故致死量的测定一般采用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是指动物能够耐受的而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高剂量。从获取安全性信息的角度考虑,有时对实验动物的异常反应和病理过程的观察、分析,较以死亡为观察指标更有毒理学意义。,最大给药量试验:最大给药量指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2-3次)给药所采用的最大给药剂量。最大给药量试验是在合理的给药浓度及合理的给药容量的条件下,以允许的最大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出现的反应。有许多中药、
12、天然药物毒性较低,如单次给药量远远大于药效学试验等效剂量时,可不必进行更大剂量的观察。,其他方法固定剂量法(Fixed-dose procedure)剂量累积试验法近似致死剂量法(Approximate Lethal Dose ALD)扩展试验法剂量探测试验法,固定剂量法(Fixed-dose procedure):1984年由英国毒理学会提出,不以死亡而是以明显的毒性体征作为观察终点进行评价。试验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进行实验,特殊情况下可增加5000 mg/kg剂量。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物后再禁食3-4小时。采用一次给药的方式进行。
13、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固定剂量法(Fixed-dose procedure),1)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有毒性),(有毒性),每个剂量给一只动物,预试一般不超过5只动物。每个剂量试验之间至少应间隔24小时。给受试物后的观察期至少7天,如动物的毒性反应到第7天仍然存在,尚应继续观察7天。,2)正式试验动物:每个剂量至少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根据预试的结果,选择一个可能产生明显毒性但又不引起死亡的剂量进行试验。周期:给药后至少应观察2周,根据具体特点可适当延长。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内容包括:体重、皮肤、粘膜、毛色、眼睛、呼吸、循环、自主活动及中
14、枢神经系统行为表现等。毒性反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准确的动物死亡时间。所有动物(死亡或处死的动物)均应进行尸检,尸检异常的器官应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给药当天至少应观察记录两次,以后可每天一次。试验结果参考下表标准进行评价。,固定剂量法试验结果的评价,剂量累积法(金字塔法,Pyramiding dosage design)动物:8只非啮齿类动物,对照和给药组各4只,雌雄各2。剂量:剂量的设计通常是1、3、10、30、100、300、1000、3000 mg/kg,或10、20、40、80、160、320、640、1280 mg/kg,通常隔日给予下一个高剂量,剂量逐渐加大,直到出
15、现动物死亡时或达到剂量上限时止。判断标准:没有动物死亡时,最高剂量或限制剂量小于MLD和LD50;某一剂量所有动物均出现死亡时,MLD和LD50应在最后两个剂量之间;当二个剂量均出现部分动物死亡,MLD位于首次出现死亡的剂量和前一低剂量之间,LD50则应在首次出现动物死亡的剂量和所有动物均死亡的剂量之间;假如没有动物死亡发生,常常以最高剂量给予动物5-7天,以确定后续的重复给药实验中高剂量的选择。,近似致死剂量法(Approximate Lethal Dose ALD),1)实验动物:6只健康Beagle犬(4-6月龄)或猴(2-3岁),选用其他物种的动物时应说明理由。,2)试验过程:估计毒性
16、范围:根据小动物的毒性试验结果和有关资料,估计可能引起毒性和死亡的剂量范围。设计剂量序列表:按50%递增法,设计出数个序列剂量。估计出可能致死剂量范围。近似致死剂量范围:每间隔一个剂量给一只动物,测出最低致死剂量和最高非致死剂量;然后用二者之间的剂量给一只动物,如果该剂量下动物未发生死亡,则该剂量与最低致死剂量之间的范围为近似致死剂量范围。如果该剂量下动物死亡,则该剂量与最高非致死剂量间的范围为近似致死剂量范围。,50mg/kg 75mg/kg 113mg/kg 169mg/kg 253mg/kg 380mg/kg,最高非致死量,最低致死量,近似致死量范围,死亡,存活,死亡,存活,近似致死量范
17、围,113169mg/kg,169253mg/kg,近似致死剂量范围测定过程,剂量序列,上下法(阶梯法,序贯法,Up and Down Method),Dixon和Mood首次提出,1985年Bruce改进,OECD和EPA推荐方法之一。特点:节省动物;可观察毒性表现和估算LD50及其可信限;适合动物快速死亡药物。,1)限度实验 用于受试物可能没有毒性的情况。试验剂量为2000 mg/kg,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5000 mg/kg。,2000mg/kg(1只),存活,主试验,死亡,2000mg/kg(4只),3或3只以上死亡,LD502000mg/kg,3或3只以上存活,LD502000mg/k
18、g,主试验,观察 14天,结束试验,5000mg/kg(1只),存活,主试验,死亡,3或3只以上死亡,LD505000mg/kg,3或3只以上存活,LD505000mg/kg,主试验,5000mg/kg(2只),存活,LD505000mg/kg,有死亡,5000mg/kg(1只),5000mg/kg(1只),结束试验,结束试验,观察 14天,观察 14天,2)主试验:,每次给药1只动物,间隔至少48小时。剂量序列选择:1.75、5.5、17.5、55.3、175、553、1750 mg/kg(R3.16)在得到致死量范围后,以R=1.2剂量序列进行试验,如:52.5175 则 50、60、72
19、、86.4、104、124、149、179,低于LD50估计值(1只),存活,死亡,高1级剂量,低1级剂量,死亡,存活,低1级剂量,死亡,结束试验,存活,高1级剂量,结束试验,序贯法软件下载:,不同注册类别新药急性毒性试验的一般要求,1中药、天然药物1)中药1-5类:其物质基础较传统中药发生了明显改变或较少应用经验,一般采用两种途径和两种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给药。2)临床为非静脉给药:则增加用静脉给药方式,以便全面暴露受试物的毒性反应。如果因为制剂(口服)等原因不能采用静脉给药,应充分说明理由,此时可采用另一种给药途径或仅采用一种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毒性反应的观察。3)中药6类(复方制剂):
20、如处方组成符合中医药理论,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经验,可仅采用一种动物,按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如复方制剂为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采用两种实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类),按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给药;如处方中含有天然药物、有效成份或化学药品,则应对上述药用物质进行急性毒性的相互作用研究。4)中药7类(改变上市药品给药途径,不包括非注射剂改为注射剂):可用一种动物,比较改变前后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毒性反应。5)中药8类(改变上市药品剂型或工艺但不改变给药途径):如制备工艺有质的改变,建议采用一种动物,按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的观察。6)中药9类(增加新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的品种):一般不需进行急性毒性研究。,2化学
21、药品1)西药1-2类(国内外未上市的药品和新给药途径制剂):一般采用两种途径和两种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给药。如只有静脉注射制剂,只需一种静脉给药途径。复方药物需进行急性毒性拆方分析。2)西药3类(尚未在国内上市药品):提供资料。3)西药4类(改变酸根、碱基,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如已在国外内上市,只需提供资料。,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概述,长期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是反复多次给药的毒性试验的总称,描述动物重复给予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长期毒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发现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可逆性等;
22、推测受试物重复给药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范围;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安全性指标;对毒性作用强、毒性症状发生迅速、安全范围小的受试物,长期毒性研究还可以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信息。,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相对化学药而言多数中药具有毒性低的特点。但是,中药的低毒和无毒是相对的。当前,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开发,而且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日益增多,实际上很多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因此对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毒性研究试验周期长
23、,耗资高,工作量大,若因试验设计不合理,或所进行的试验未充分揭示中药的毒性特征,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会影响新药的研究速度。充分认识长期毒性研究的重要性,合理、科学地进行长期毒性研究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指导原则是根据中药、天然药物的特点,结合国际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和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而制订的。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新药长期毒性研究。指导原则为长期毒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仅代表目前对长期毒性研究的基本认识。,中药、天然药物的新药研究情况复杂,本指导原则尚不能涵盖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的全部内容,在进行长期毒性
24、研究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二、长期毒性研究的一般原则,(1)长性毒性研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2)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系统工程,长期毒性研究是药物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毒性研究不能与其它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其它毒理学研究割裂,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它药理毒理研究的试验设计和研究结果。长期毒性研究的结果应该力求与其它药理毒理研究结果互为印证、说明和补充。,三、长期毒性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试验管理长期毒性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二)受试物 长期毒性研究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
25、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 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积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提取物)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或赋形剂应标明批号、规格及生产厂家。,(三)试验动物 长期毒性研究一般需采用两种动物进行一种为啮齿类,常用大鼠:大鼠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II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一种为非啮齿类,常用Beagle犬或猴:非啮齿类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I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长期毒性研究一般选择健康、体重均一的动物,雌性应未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药设计毒理研究 方药 设计 研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