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七大病害》PPT课件.ppt
《《小麦七大病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七大病害》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麦七大病害,一只兔子在吃饭,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在过去60年大流行主要发生在2010年和2012年,中等流行主要发生在20132016年。2017年全国小麦赤霉病主要在湖北、安徽等沿江地区发病较重;沿淮地区感病品种发病较重;其他地区发病较轻。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1.1 发生地区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于全世界穗期多雨、气候潮湿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如群体密度增加、感病品种的推广和秸秆还田面积增加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北扩的趋势。沿淮地区已成为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1.2 小麦赤霉病菌产
2、生的毒素小麦赤霉病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雪腐镰孢菌烯醇(NIV)、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种毒素。DON可导致动物拒食,食用后可导致呕吐(也称“致呕毒素”),还可导致作物免疫下降和致畸。玉米赤霉烯酮可导致怀孕母畜流产。我国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小麦和玉米中DON的限量指标为1 mg/kg。,1.3 病害加重的原因1.3.1 菌量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在2%10%,高于1%的流行指标。1.3.2 品种抗病性宁麦、扬麦和镇麦系列等为较抗品种,其它多数为感病品种。,1.3.3 抽穗扬花期的气候条件气温在15以上的连续23个阴雨日
3、,病害就可能流行。目前小麦田间的群体量加大,田间的郁闭度高,冠层的湿度较高,会加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陈研究员介绍到,秸秆还田后,地表秸秆量上升,菌量大幅度增加,促进子囊壳的产生和孢子释放,提高了病害的流行风险和程度。随着秸秆还田措施的推广,菌量的影响力度在逐渐减小。另外,近几年小麦播种期逐渐推后,成熟期随之推迟,造成后期温度条件更易诱发赤霉病。,1.4 小麦赤霉病菌的化学型根据产毒素类型的差异可分为3个化学型:3-AcDON、15-AcDON和NIV化学型,其中,3-AcDON化学型菌株致病力和产毒能力最强。我国来自温暖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菌为3-AcDON型,来自冷凉地区的赤霉病菌一般为15-A
4、cDON。淮南和沿淮麦区主要以3-AcDON为主。,1.5 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1.5.1 农业防控由于小麦种植轮作无法实现,田间群体密度难以下降。建议适期播种,避免过迟播种。改进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土表的秸秆残留。,1.5.2 抗性品种抗性品种可降低后期防治压力。国家区试感病品种一票否决。江苏小麦审定要求为:淮南地区、沿淮南部地区尽量选用中抗品种,淮北地区不要选择高感品种,尽量选用抗性品种。陈研究员推荐,抗性较为稳定的品种包括扬麦158号、扬麦14号、宁麦9号和宁麦13号。沿淮品种推荐淮麦20号、郑麦9023号,其防治效果稍好。,1.6 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控1.6.1 化学防治策略预防为主、把
5、握适期。1.6.2 防治适期扬花初期“见花就打”、“遇雨再打”,隔5天左右打第2次。1.6.3 用水量、防治器械用水量推荐450 L/hm2药液。防治器械中的弥雾机防治效果最好。,氰烯菌酯防病效果稳定。氰烯菌酯戊唑醇可同时防治赤霉病和白粉病。多菌灵或含多菌灵的杀菌剂成本较低,兼治白粉病。近年来登记了一系列含戊唑醇的配方,戊唑醇的含量低(10 g)效果不理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QoI)类杀菌剂可促进毒素的产生。,陈研究员介绍到,农业部目前登记的200多个品种,90%为含多菌灵的复配剂,由上世纪70、80年代使用至今,其优点为效果好,成本低。但抗性频率上升,江苏沿江、沿淮地区,例如安徽等地区,近年
6、来病菌开始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上升,用药次数增加。陈研究员建议对多菌灵产品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更换戊唑醇等药剂或混合使用。他强调,光靠药剂或者光靠品种,已经不能实现对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控,要“品种+药剂”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实现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2 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最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典型症状为叶片表面产生绒毛状菌丝,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即分生孢子。小麦成熟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即白粉病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2.1 病原菌小麦白粉病原有性态为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危害小麦的
7、为该菌的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该病原的无性态为串珠粉状孢(Oidium monilioides Nees)。,2.2 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气候因素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7左右,不耐高温。小麦白粉病病菌生长对湿度的要求不高,相对湿度0100%都能生长,相对湿度高更适合生长,其分生孢子对紫外光和直射阳光敏感。小麦白粉病病菌在流行季节喜降小雨,短时大雨对白粉病的流行不利,主要原因是孢子不耐大雨冲刷。,2.3 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近两年,各地普遍发病,其中淮北、沿海等地发病重,部分地区发病程度为近10年中最重,很多田块小麦功能叶受损,不少田块白粉病
8、甚至扩展到穗部芒上。很多地区药剂防治的效果不理想。冬天气温较高,春天阴雨日多,发生早(比往年提早20天以上),4月中、下旬已发病严重。,2.4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2.4.1 农业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扬麦、镇麦系列品种相对耐病,可因地制宜种植;合理施用氮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2.4.2 化学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该措施重点是保护上部功能叶,孕穗至扬花期,当上半3张功能叶病叶率达5%左右或病株率达15%左右时,应进行防治。早春病株率达5%的田块可进行防治,以减轻后期的防治压力。,陈研究员讲到,白粉病“一喷三防”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发病初期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效,因此须加强病情监测,发
9、生期提早时需相应提早施药防治。近几年三唑类农药的用量加大,病菌已产生一定的抗性,可轮换用药如醚菌酯等。陈研究员推荐防治药剂为三唑酮(有效成分用量150180 g/hm2)、丙环唑(有效成分用量120150 g/hm2)和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醚菌酯等对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但由于其易产生抗性,种植季尽量只使用1次。,3.2 小麦叶锈病在3种锈病中,小麦叶锈病分布最广,在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我国西南和长江3.2.1 发病症状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许多散生、排列不规则,圆形至椭圆形的橘红色粉疱(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后期在叶背面表皮下产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流域一带发生较重。,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麦七大病害 小麦 七大 病害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