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PPT课件.ppt
《《地籍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管理》PPT课件.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概述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本章复习题,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一、地籍与地籍管理(一)地籍概述地籍的涵义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中国辞海(1979年版本):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之簿册。,地籍的作用: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地籍的分类:依据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
2、村地籍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禹贡九州山川图,将九州土地分为三等九级,商朝众人协田卜骨,宋朝的地券,明朝的鱼鳞图,总图,分图,清朝的地契,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状,建国之后土地执照,现行土地权属证书,(二)地籍管理概述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我国地籍管理的任务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
3、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二、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一)地籍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二)地籍管理的原则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统一内容、统一政策、统一准则、统一规格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土地条件,第二节 土地调查,目的:全面查清土地资源
4、和利用状况,掌握 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专项调查土地调查成果,一、全国土地调查 定义: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每10年1次)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1984年-199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07年7月-2009年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标志,(一)土地调查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以县为单位,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5、,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农村每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附录2):1
6、984年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1989年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2001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附录3):2007年制定(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农村土地调查:1:10000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1:50000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1:2000或1:5000城镇土地调查:1:500,(三)土地调查的工作程序准备工作: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仪器设备准备、调查基础底图。外业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城镇地籍测
7、量等基本农田上图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统计汇总成果整理:包括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检查验收:包括自检、预检和验收、核查确认等,(四)农村土地调查 分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两部分 权属调查: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和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地类调查:是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等分布和利用状况的调查,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外业调查时应实地逐图斑调查,权属界线应认定合法、位置准确、表示规范;图、数、实地三者一致。,调查单元是宗地: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土地为一宗地,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
8、。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以及国有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分割时,应分别划分宗地。有争议土地且一时难以调处解决的,可将争议土地单独划宗,待争议调处后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土地权属调查,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采用乡(镇)、行政村、宗地三级编号,宗地号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开始顺序编号。,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以宗地为单位,界址点按顺时针方向由“1”开始顺序编号已确权登记的、经复核存在错误或界线调整的,有关各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应共同指界,重新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未确权登记的,有关各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应共同指界。有争议的界线应依法予以调处,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违约
9、缺席指界的,如一方违约缺席,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如双方违约缺席,根据权源材料和实际使用状况确定界线;指界人认定界址后不签字的,按违约处理。已征收但未明确土地使用者的,按征收界线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界。,地类调查线状地物调查: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农村道路、林带、沟渠、田坎等图斑调查: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零星地物调查:零星地物是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地物补测:补测实地相对DOM发生变化的部分,(五)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
10、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调查对象:城市、建制镇内部的每宗土地,1 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一宗地一宗地是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宗地划分特例: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限难以划清,应按共同宗地处理当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幢建筑物时,可按各自使用的建筑面积分摊宗地面积宗地内,几个建筑物分别属于不同的使用者,除建筑占地外,其他用地难以划分的,应视为一宗地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特大宗地,有明显不同的用途且面积较大,可以利用地类界线或线状地物划分为若干宗地对大型工矿、企业、
11、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公路、河流分割的应划分为若干宗地,宗地编号:行政区、街道、(街坊)、宗地四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号在地籍图上统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由1号开始顺序编号。若一宗地分散在几幅图上的称破宗。破宗的宗地号在有关图幅中的上、左边一幅图内编号,但应在其他几幅图的破宗地上注记该图幅号及其宗地号。,街坊图,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通过对土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线,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流程为:,地籍调查表样表,地籍调查表样表(续1),地籍调查表样表(续2),地籍调查
12、表样表(续3),地籍测量:指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关系、相邻宗地编号的分宗地籍图,是土地使用合同书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附图,它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宗地图中包括:(1)图幅号、地籍号、坐落(2)单位名称、宗地号、地类号和占地面积:单位名称、宗地号、地类号和占地面积标注在宗地图的中部。例如,某宗地的使用权属第六中学,宗地号为7,地类号为44(按城镇土地分类44为教育单位),占地面积1 1656。(3)界址点、点号、界址线和界址边长:界址点以直径0
13、8mm的小圆圈表示,包含与邻宗地公用的界址点,从宗地左上角沿顺时针方向以1开始顺序编号,连接各界址点形成界址线,两相邻界址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界址边长。,(4)宗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 若宗地内有房屋和围墙,应注明房屋和围墙的边长。(5)邻宗地宗地号及界址线 应在宗地图中画出与本宗地有共同界址点的邻宗地界址线,并在邻宗地范围内注明它的宗地号。(6)相邻道路、街巷及名称 宗地图中应画出与该宗地相邻的道路及街巷,并注明道路和街巷的名称。此外,宗地图中还应标出指北针方向,注明所选比例,还应有绘图员和审核员的签名以及宗地图的绘制日期。宗地图要求必须按比例真实绘制,比例尺一般为l:500或大于1:500,通常采
14、用32开、16开、8开大小的图纸。,宗地图的空间集合构成地籍图。地籍图的概念:地籍图是表示土地权属界线、面积和利用状况等地籍要素的地籍管理专业用图,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宗地图属于地籍图的一种,是在地籍图的基础上编制的,以一宗土地为单位绘制的宗地图。基本地籍图的侧重点是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的位置权属。宗地图侧重的是权属。,城镇地籍图,农村地籍图,初始地籍调查,变更地籍调查,维持其现势性、实效性,基 础,初始地籍调查与变更地籍调查,是初始土地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在变更土地登记时利用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对变更宗地的调查,3 地籍调查的技术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地籍图图式土地管理
15、法城市测量规范全国土地分类标准等,4 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宣传工作、试点工作、技术培训、资料收集、制定技术方案等权属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面积量算文字总结:地籍调查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检查验收成果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权属、权源等材料准备,街坊图地籍号,制作工作底图,指界通知,申请登记,调查计划,方案设计,组织协调,通告,权属调查,设备准备,人员培训,材料准备,初始地籍调查流程图,准备阶段,(六)基本农田调查基本农田的概念 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
16、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目的与任务目的:通过基本农田调查,查清基本农田的位置、范围、地类、面积,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及分布状况,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任务:以县级调查区域为单位,依据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及补划、调整的相关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落实到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计算统计县级基本农田面积,并逐级汇总出地(市)级、省级、和全国的基本农田面积。,(六)基本农田调查基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基本农田调查成果与所提供的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河调整资料一致。严格遵循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保证基本农田上图范围与基本农田划定图件相符。基本农田划定
17、、调整和补划等资料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并经基本农田划定部门审核确定后方可采用。,程序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基本农田补划、调整和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资料等。调查上图: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落实到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基本农田图斑,并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检查基本农田要素层的数据格式、属性结构、上图精度等时候符合要求基本农田认定:由基本农田规划、划定等相关部门共同检查基本农田片(块)的位置、界线、分布是否与基本农田划定及调整资料一致。图件编制与数据汇总:编制基本农田分布图,并进行面积统计和逐级汇总检查验收:由各地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
18、人员,对最终形成的基本农田图件、数据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六)基本农田调查,二、土地变更调查 定义: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一)土地变更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调查的目的: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科学性与准确性,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可靠的资料。调查的基本内容行政和权属界线变化情况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变化情况地类变化情况基本农田位置、数量变化情况,(二)土地变更调查的类型地籍变更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三)地籍变更调查定义: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
19、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及保持地籍资料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程序:与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相似内容:权属变更调查和地籍变更测量,权属变更调查步骤:地籍变更申请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宗地权属变更状况调查界址调查及地籍资料的变更地籍变更调查的审核与资料入库,地籍变更测量:在接受权属变更调查移交的资料后,测量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线、位置及宗地内部地物地类变化,并计算面积,绘制宗地图、修改地籍图,为变更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四)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概念以全国土地调查和上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全面查清本年度本行政
20、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变化情况,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数据库,逐级汇总上报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统一时点为12月31日)内容地类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和权属界变化情况等,成果 外业变更调查记录表,薄膜工作底图,面积量算表,县、乡土地变更调查记录一览表,县、乡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县、乡土地变更调查现状图,变更调查报告等工作程序准备工作阶段外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阶段验收、归档阶段,三、土地专项调查定义: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内容土地条件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一)土地条件调查定义 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的自然条件
21、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并据此评定土地质量,进行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1、在自然条件方面,主要调查收集以下资料:土壤方面的资料 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土层构造、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状况地形地貌方面的资料 地貌类型、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坡度水文方面的资料:地表水、地下水植被方面的资料:群落、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等气候方面的资料:温度、水分主要农作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资料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 煤炭、铁、铜、石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的种类、位置、储量、品味等,2、对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调查收集以下资料: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劳动力情况土地利用的经济水平耕
22、地(林地、牧草地)的投入产出水平,(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定义: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对能够通过开发、复垦措施改变成为耕地的未利用地的毁损废弃地以及通过对划定的待整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后能够增加的耕地部分所进行的调查。目的与任务: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分析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的可能性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整理开发的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和项目评估提供依据。,耕地后备资源分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与地表形态、损毁废弃成因和类型、土地整理对象等进行分类,采用三级分类制,其中一级3类,二
23、级9类,三级24类。见课本P89调查所需的基础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相关资料和数据、最新土壤图及文字资料、气象资料、相应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航摄相片或相片平面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资料,比例尺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比例尺相同,重点复垦和整理区采用1:2000-1:5000比例尺。工作步骤: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成果整理-县级耕地后备资源成果图编制-检查验收主要成果:耕地后备资源类型、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四、土地调查成果 土地利用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基本农田面积数据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宗地图基本农田
24、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专题图,土地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其他专题报告,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第三节 土地登记,一、土地登记的概念和法律依据(一)土地登记的概念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二)土地登记的目的和意义维护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有效的保护了耕地为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三)土地登记的历史沿革1、国外土地登记的历史沿革古埃及在
25、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700年,国王每两年就派人清查全国的人口、土地等财富,以确定租税数额。德国地籍始建于1656年,19世纪初普遍开展。目前,德国各市、县都设有地籍局,具体负责土地登记的变更、地籍资料的维护等管理工作英国早在1862年就设置了政府土地登记局,统一管理英国城乡土地权属。1896年发布法令,规定土地买卖必须登记。1925年完善土地登记法、地产管理法等法律,规定不论私地、公地的买卖,都必须到土地登记处过户、登记、换证,否则不受法律保护。美国在1785年5月20日,开始由国家测地总局举行测量事务。1849年,测地总局隶属内务部,正式颁布条例,规定凡土地登记、民间产业授受、遗产分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籍管理 管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