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传染病防治 ppt课件.ppt
《季传染病防治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传染病防治 ppt课件.ppt(3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春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林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保周2010年4月23日,2023/7/30,2,培训内容:,第一部分传染病基础知识和管理第二部分春季常见传染病第三部分托幼机构与学校传染病报告 与管理,2023/7/30,3,第一部分,传染病基础知识和管理,2023/7/30,4,自古以来,传染病的流行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许多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肆虐人类千百年的天花已被消灭,脊髓灰质炎在我国已宣布消除,结核病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在发现了抗结核药后,就再也不是可怕的瘟疫了。,2023/7/30,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界未及领
2、域的探索和开发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秩序与生态平衡,客观上为原有传染病的复苏和新发传染病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2003年春的SARS的暴发流行,2004年春禽流感疫情的出现,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的流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这些迹象表明,传染病仍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事实说明,我们的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我们与传染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2023/7/30,6,当今世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已经不是某一城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国家的任务,而是一项全球性的共同行动。当前,国内外医学界都在努力研究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规律,集中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阻断传染病的流行
3、环节。我国卫生防病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使传染病的控制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策略。,2023/7/30,7,一、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023/7/30,8,传染病常见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2.皮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 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
4、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2023/7/30,9,传染病常见症状,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流脑等 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2023/7/30,10,2023/7/30,11,2023/7/30,12,2023/7/30,13,2023/7/30,14,2023/7/30,15,2023/7/30,16,二、传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等
5、。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因为其传染性,对广大群众造成危害,如2003年的非典;又因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所以发热是最常见症状,2023/7/30,17,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
6、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2023/7/30,18,(2)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2023/7/30,19,4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能产生抗体,所以目前部分传染病可使用疫苗来预防。,2023/7/30,20,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
7、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某情情况下,外环境有时也可能成为传染源。2、传播途径:,2023/7/30,21,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日常生活接触:如通过手、用具、玩具等 虫媒传播:蚊子(乙脑,疟疾)跳蚤等 3、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 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以上三个条件是 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的最基本条件,缺一不可。,2023/7/30,22,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传染过程是流行过程的基础。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不
8、断地在人群中发生、蔓延或终止的过程,表现为群体现象。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统称流行过程三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必须互相配合,若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会发生,流行也不会形成。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中一环节,其流行过程即告终止。,2023/7/30,23,(一)传染源传染源是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具体说,传染源就是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某情情况下,外环境有时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病人作为传染源: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病人的某些症状有利于病原体从体内排出。如咳嗽、喷嚏、呕吐
9、、腹泻等,都增加了传播病原体的机会。,2023/7/30,24,传染病的病程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各期病人作为传染源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排出病原体及排出的数量和频率。潜伏期:是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各种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的感染时间,以便追踪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2023/7/30,25,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
10、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此期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恢复期:病情逐渐好转,主要症状消失,免疫力开始出现,体内病原体被清除,一般不再传染。但有的传染病只是临床上痊愈,在恢复期仍可排出病原体。,2023/7/30,26,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按其所携带病原体的性质,可分为带毒者、带菌者、带虫者(原虫或蠕虫)。人在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感染量和人的免疫力。携带者可分为潜伏期、恢复期及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种。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类型,排出病原体的多少、携带时间长短、个人职业、个人卫生、社会活动范
11、围和卫生防疫措施等。,2023/7/30,27,动物作为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造成人类感染的疾病称人畜共患病。按病原储存宿主性质可分四类: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动物中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引起传播。如钩断螺旋体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传播,动物偶然感染,如人型结核。,2023/7/30,28,(二)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病原体以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形式传播。流行特征:患者多为儿童;多呈周期性并伴有季节性高峰;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人口的比例有关。2.经水传播:是肠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流行特征:发病者无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别;病人
12、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停用被污染的水或水经消毒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流行强度取决于污染水源的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染的程度和频度、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饮水卫生管理以及居民的卫生、生活习惯等。,2023/7/30,29,3经接触传播:包括两类传播方式:A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和传染源不经外界因素参与而直接接触所引起的传播,如性病、艾滋病、某些被动物咬伤而引起的传染病和一些皮肤病。B间接接触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通过接触传染源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所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手在间接接触传播中起重要作用。,2023/7/30,30,4经食物传播:是指因为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或食物
13、在各种条件下被病原体污染所致。流行特征是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病史;5经土壤传播: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可以直接和间接方式污染土壤;其作用大小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体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及个人卫生习惯。,2023/7/30,31,6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即虫媒传播,可分两种:A机械性传播:是节肢动物接触或吞食病原体后病原体在它的体表和体内均不繁殖,当它们再次觅食时,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而污染食物、食器。B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繁殖,然后通过吸血活动将病原体传-递给易感体,引起感染。,2023/7/30,32,7母婴传播:是指孕期和分娩期病原体可经胎盘血
14、液使胎儿受到感染。8.血液、体液传播:输血、注射、文身等。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引起某种传染病的传播。,2023/7/30,33,(三)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感的人群,其中个体称为易感者。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2023/7/30,34,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1新生儿的增加,生后6个月以上未经人工免疫的婴儿,体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对许多传染病都易感;2易感人口的迁入;3免疫人口的死亡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升高;4免疫力自然消退;,2023/7/30,35,
15、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1预防接种;2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2023/7/30,36,(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构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但传染病能否发生以及流行程度,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1自然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气候、地理、动植物等,2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生产劳动条件、居住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医疗条件、文化、经济、人口移动、社会动荡、战争、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具有扩大传染病流行,制止传染病的发生、蔓延、以至消除的双重性。,2023/7/30,37,四、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是指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
16、病的具体方法,主要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的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控制性措施。(一)预防性措施预防性措施是指在尚未出现疫情之前,针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和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2023/7/30,38,1改善卫生条件:消除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疾病传播因素或使其无害化,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须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保持饮水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实施粪便、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做好消毒、杀虫、灭鼠工作。2开展健康教育:面向全社会,动员群众自觉的改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讲究公共卫生公德,建立起科学、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健康知识对控制和预
17、防传染病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方法。,2023/7/30,39,3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是通过预防接种的方法来提高人体免疫水平的一种特异性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相应的传染病,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免疫程序是指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的先后次序与要求,主要包括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以及成人或特殊职业人群、特殊地区需要接种程序。,2023/7/30,40,我国现行儿童免疫程序表,2023/7/30,41,(二)控制性措施:是指疫情出现后,防止疫情扩散,尽快平息疫情的措施。1疫情管理:对所发生的每一例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都应按规定及时报告、登记。疫情报告是
18、传染病的主要来源,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报告种类: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2疫情控制(1)消灭传染源: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只要做到“五早”,才能控制传染病,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2023/7/30,42,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定期随访观察。密切接触者:是指与传染源有过接触且可能已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都应进行检疫。如甲类传染病应进行留验观察,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则实施医学观察,可正常工作和学习,但要接受体检,测量体温,做病原学检测和必要的卫生处理,如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对其接触者可实行预防接种。动物传染源:检疫、屠宰、焚烧、掩埋、消毒等处理,
19、2023/7/30,43,(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则是重点;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从肠道排出,应对粪便、垃圾、污水进行处理,并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性消毒是针对可能受致病菌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是最常用的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 当发生传染病时,采取被动免疫是保护易感者的有效措施。应急接种、锻炼身体等,2023/7/30,44,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023/7/30,45,切断传播途径,2023/7/30,46,保护易感人群,2023/7/30,47,进入传染病房,穿好隔离
20、服是为了更好的切断传播途径,2023/7/30,48,洗净食物,是一种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2023/7/30,49,给公共设施消毒,2023/7/30,50,焚烧患有传染病的动物,2023/7/30,51,勤洗手可预防病菌传染给自己,2023/7/30,52,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素材,增强免疫力,2023/7/30,53,及时的体检,也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一个手段,2023/7/30,54,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2023/7/30,55,五、法定管理的传染病,2004年开始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病是指: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1、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2023/7/30,56,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
22、行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2023/7/30,57,其中手足口病2008年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甲型H1N1流感2009年列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39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18种疫苗。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23/7/30,58,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2023/7/30,59,传染病分类,按照主要传播途径可将传染病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甲型H1N1流感、麻疹、肺结核、流脑、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多发于
23、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戊肝、菌痢、伤寒、手足口病等。多发生在夏秋季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如鼠疫、布病、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等。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淋病等。,2023/7/30,60,六传染病报告管理2005年卫生部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6年5月19日卫生部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卫生部印发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2023/7/30,61,2006年4月6日卫生部印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6月12日卫生部印发了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200
24、6年8月22日卫生部印发了关于修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23/7/30,62,“权限”和“口令”由管理员分配,公网网址:中国网通http:/202.106.123.35 中国联通http:/218.247.198.113 中国电信http:/219.142.85.3 VPN网址:http:/10.254.254.229,2023/7/30,63,卫生行政部门职责,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3、依据相关法律法
25、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2023/7/30,64,CDC职责,(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2023/7/30,65,(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季传染病防治 ppt课件 传染病 防治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