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影响企业与投资的重要制度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影响企业与投资的重要制度因素.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影響企業與投資的重要制度因素,企業所面對的政治與法律體制企業所倚賴的網絡體系攸關企業成敗的金融體系企業治理,尤其是會計制度政府組織以及其角色總體經濟架構,包括農業發展、工業化、外人直接投資與技術,以及市場競爭,http:/,2,企業廠商(firm)的界定,基本上,上一頁之各項制度因素,可用來界定廠商的範圍。不過,簡單地說,廠商乃決定於其所擁有的資產:若兩個不同的資產 資產A與資產B有共同的擁有者,他們即屬於單一個廠商;反之,若他們分屬不同的擁有者,那就是有兩個廠商,兩者之間的往來即是市場交易(transaction)=資產的擁有(asset ownership)是重要關鍵,它會影響企業協商
2、結果,以及(投資)動機,http:/,3,企業的交易協商,假定有兩個經濟個體B(買方)和S(賣方),各以其人力資產,並輔以其他非人力資產,從事投資-設立企業。兩者若進行某種交易協商,將會各分得其特定的收益。亦即,B和S除了其各自單獨行動所獲得的VB和VS外,還可獲得共同合作所產生之額外收益的其中一部分:Pi=(V Vi-Vj),i,j=B,S(V是兩廠商合作交易所產生的總收益),http:/,4,最適投資,當V VB+VS,則表示為完全競爭的市場,兩者的合作不會有任何額外的收益,也就是個人報酬等於社會報酬(social return)。不過,一般來說,個人與社會報酬並不會相等,因為一方若增加其
3、投資,不只會影響他自己能使用的資產量,也會影響到另一方的投資量。也就是說,投資並未達到最高效率投資不夠。=要解決此困境,可以讓一方取得較多的資產控制權(提升其投資動機),不過,另一方當然必須有所犧牲,http:/,5,幾項意涵,若企業B的投資較重要(可產生較高的V值),那就應該給予B較多的資產控制權,至於那些無關乎B的投資收益之資產,則交由S控制同理,所有資產都不應給第三者控制,否則將減少了交易協商的籌碼共同擁有(任一方對資產的使用有否決權)並不是最適的注意,上述並非絕對。只要我們的假設有所改變,結論就會不同。譬如,為了防止某方過度投資以增進控制資產的機會,則宜將部分資產交由第三者控制。唯一可
4、確定的是:資產的控制會影響交易協商的結果,以至於投資的動機,http:/,6,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重要,由於任何交易都有交易成本,所以不同的交易成本即會導致不同的財產權之授與,以及不同的組織(治理)結構。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特質:交易是基本的分析單位交易因(1)交易頻率、(2)不確定性、(3)資產專屬性(specificity)而有所不同不同的治理型態(市場、混合型、民營、公營)顯示出不同的結構特性交易成本經濟學是一種比較制度分析,http:/,7,企業與制度,http:/,8,日韓企業,財閥(zaibatsu),美國統治日本時予以解散,但後又重新合併而成為經連(keir
5、etsu):這是日語經連被吸收成為英語,在美國人眼裡它是指日本許多大公司的組合(裡面包含銀行、工業機構、供應商和製造商),其成員持有成員團體的股份,並且相互貸款,並從事聯合的投資。分為水平與垂直經連。韓國財團(chaebol)與日本經連相似,不過由政府擔任主要融資的角色,而非銀行,http:/,9,華人企業,台灣:家族企業(上游、中間產品)、中小企業(加工出口)東南亞華人企業,到海外分散風險,把持經營與財務華人家族企業集中在金融保險、食品、自然資源、營造業,http:/,10,政府干預,企業把持經濟與政府干預的正相關韓國財團日本經連東南亞企業集團華人家族企業企業在控制資產上較傾向於人際之間的關
6、係:韓國財團日本經連東南亞企業集團華人家族企業,http:/,11,信任(trust)與合作(coordination),零散的市場與未成熟的經濟體系,藉由信任與合作來降低經營成本=講求人際關係,經由市場來解決交易成本的問題當市場漸整合,法律體制越健全,商業契約及法律仲裁扮演漸增的角色=經由正式制度,將交易成本內部化,http:/,12,企業對經濟的貢獻,對一國經濟發展有貢獻的企業,是怎麼產生的?就東南亞的開發中國家來說,不論是在市場上解決交易成本,或將其內部化,都只有在成長的動機成熟時,對經濟發展有貢獻的企業自然會出現=如此看來,制度到底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呢?,http:/,13,全球體系的
7、企業觀,http:/,14,網絡-市場-廠商,哪個符合最大效率,就選擇哪個因時間及情勢的變遷,所採方式也會改變網絡也各自不同,有地區網絡,有全國網絡,還有國際網絡企業網絡的特點是:高階網絡分別專善於數個低階網絡網絡:高度相互信任的一組關係,http:/,15,網絡可減少欺瞞資訊的功用,網絡促進資訊的流通,故可確保信譽的維持,但是關於甲的資訊不見得也適用於乙只有當欺瞞真正被發現,資訊才有用信譽不是永遠有拘束力=所以,高度相互信任的網絡,有其必要性,http:/,16,提升網絡關係的情緒機制,從體認自我的成功以提升自我的尊重越能放鬆,也就越能自我反思,也就更能獲得自我尊重的利益社群活動賦予人們更多
8、放鬆及說實話的機會,尤其透過面對面的溝通彼此同情能激起效忠的情操,也就更能增進彼此的聯結性不只家庭,包括種族、宗教、學校都能激起彼此相屬的情感,http:/,17,有用的道德價值,良好之道德價值體系有助於增進對彼此的尊重道德標準越齊一,越能使全體都順從,也才能達成功效道德規範的包容性越大,越能發揮效果宗教的勸說是有效達成廣大包容性的手段法律體系越正確,越能得到成員的遵從,也越能達成擴大包容性的效果,http:/,18,解決包容性的另外做法重疊或相互鎖定的集團,將一個大集團分解為數個小集團,加強相互接觸以減少彼此敵意部分人士在國際及區間整合的體系裡發揮協調的功能,激發對情緒及道德規範的共享。這些
9、高階集團也許相互競爭,但經由資訊的攝取,建立共同的專精技能,為所屬國家及城鎮帶來繁榮,http:/,19,企業家擔任中間人,以解決與誰交易的問題要買什麼或賣什麼的問題達成什麼交易價格的問題履行交易的問題=形成企業家網絡,http:/,20,企業家網絡,低階網絡關注於產品的流通,而高階網絡關注於資訊的流通=低階網絡注重軸幅之關係,而高階網絡則注重中間聯結的關係因此,擔任中間人的高階企業家形成高信任度的企業家網絡,以達成成本效益的控管,http:/,21,高階企業家網絡會集中在哪裡?,資訊高度交流的都會區域,http:/,22,新經濟網路經濟資訊經濟,工業革命:供給面的規模經濟,導致大廠商掌控市場
10、勞工及企業管理的負效果,使得市場佔有率受到限制,新經濟:顧客群的規模遠比生產再生產成本重要,勝者獲得全部的市場需求面的規模經濟,導致經濟持續擴充,http:/,23,社會資本、市場與網絡,http:/,24,企業網絡從何而來?,文化、制度因素?利益與共、信任=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有助於風險的承受與分擔,並提供有效管理的模範,大幅獲取資源與信心,提供創意的試驗場,並交換重要情報激起網絡成員間的相互承諾,鼓勵資源交換與提升能力,http:/,25,網絡的界定,網絡是一種個人或組織間的社會連結關係(socially binding ties),成員間以資源流通、共
11、同興趣的建立以及意見的溝通來達成網絡的功能個人之間的社會網絡因工作、友誼、從屬、互動等關係而形成,可分為正式與非正式網絡,因形成方式的不同,會使成員互動之性質與內涵有所不同組織之間的非正式網絡基於互利而形成,注重網路的治理,建立在社會而非法律關係之上,為一種隱性與開放的社會契約,http:/,26,對網絡的效命(commitment),因價值與信仰的相似,對所屬網絡產生一種態度上的效命(attitudinal commitment)基於成本與效益的考量,對網絡產生的一種持續(行為)的效命(continuity commitment)=不論是因個人關係所產生的態度效命,或基於組織互賴所產生的持續
12、效命,都將使外人不易進入,也因此建立了一種社會資本;而此社會資本的提升也反過來確保態度與持續效命的效用,http:/,27,企業資產的擁有與控制,在東亞的企業網絡裡,企業資產的擁有者直接控制其資產,不過其所屬之網絡成員則間接控制其資產日本的企業網絡極為複雜,以交叉持股的方式維持網絡關係;而韓國則較單純,主要以家庭關係維繫網絡華人企業網絡則較為動態、較有彈性,除了家庭關係之外,為了避免政府徵收或取得其他生存機會,必須與其他網絡建立關係,並將資產交付非網絡城原來管理。所以其網絡規模較日、韓為小,壽命也較短,http:/,28,網絡內的信任,信任是網絡內所產生之重要的社會資本,其主要功能是促進網絡內
13、部資訊的流通,包括市場行銷、產品創新以及其他諸如競爭者動向等動態資訊信任促使成員願意認真考量各種所獲資訊,並從事必要的變革與創新,而且也知道其他成員會支持其行動網絡所產生之上下的忠誠與橫向的對話,亦有助於信任的確保,http:/,29,信心與學習,網絡內各企業之間的互賴乃至願意犧牲以成全他人之發展,都可提升企業的信心,以從事創新與對外擴張網絡內資訊(尤其是機密性資訊)的流通,可促進企業之學習,這是市場所不易做到的。由於網絡各成員之間技術、規模與網絡地位的差異,可有效促進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與創新,http:/,30,產業結構與技術移轉,http:/,31,外人直接投資(FDI),什麼是外人直接
14、投資?簡單來說,外人直接投資是指一家廠商(或一群個人)對其國外相關機構(新設或現有)之任何資本的移轉如何區別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portfolio investment)?直接投資意指某種程度的控制,而間接投資主要為獲得資本的收益,至於如何獲得收益並不重要IMF將直接投資定義為:為獲得投資者所屬國以外之企業的持續利益所做的投資,目的是要對該企業之管理有有效之發言權。,http:/,32,直接投資的內容,直接投資可包含三個型態:設立新機構購買現有公司的股份廠商內部資本的移轉(譬如母公司對國外子公司的貸款)*注意一般對直接投資觀感的改變,尤其是開發中國家過去視外人直接投資為對外國資源的剝削,這與今
15、日許多國家政府之極力吸引外人投資,成了強烈的對比。,http:/,33,為何要吸引外人投資?,外國廠商帶來:投資資本(便宜、穩定的資本,包括股權或借款)技術管理專才對外人直接投資的顧慮對國內投資的排擠,搶走了利潤,並使國內產業萎弱外國人掌控了太多國內經濟外國人只顧收取利潤,而不移轉技術或協助勞工改善技能,http:/,34,如何吸引外人投資?外人投資有何重要?,誘因?包括經濟特區、基礎建設、租稅減免等。誘因要付出成本,而基本上外國投資者並未公平承擔他們該付出的份兒。重要?假若一國私部門無太大扭曲的話:外人投資與成長的正相關:投資帶來的資本利得、技術、知識、市場擴張,不過到底投資促成成長?或成長
16、帶來投資?一般相信投資會帶來溢出效果(水平與垂直溢出效果)一般相信外人投資會比本國投資衛經濟成長貢獻大(大約為三倍)*全球外人直接投資大幅上升,不過到底還是只佔資本總額的4%(1995年),所以,國內投資還是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原動力,http:/,35,如何衡量的問題,極度棘手,一般諸如物價上漲與匯率等會計上的問題,還有其他投資專屬的問題:何謂有效的發言權?什麼是控制?美國(以及日本)以10%的控股為基準,超過者即認定為國外附屬公司或子公司。不過,1991年以前即使低於10%,若投資者與標的公司有緊密關係,也認定為直接投資新加坡個人投資以20%為基準,團體投資以50%為基準許多外人投資在統計上並
17、不受認定。另者,跨國之比較更有嚴重的問題。,http:/,36,誰是外國投資者?,幾個標準:股權擁有者的居所公司註冊的地方擁有者的業務登記處所第三個最為常用。不過:資料不全,還有,不同國家對投資登記有不同的用意譬如印尼把石油從外人投資統計中排除,所以美國雖大量投資於石油業,卻看不到顯著的數額通常以對廠商調查外人投資得到外人投資之數字。大約只有一半的廠商會答覆?所以若漏掉一家廠商,可能會有五十億美元的差距資料通常是計劃或核准,而非實際的數字。註銷、跨年、負投資等等問題。,http:/,37,投資數額,數額多大才會計算在內?日本大藏省不包括三千萬日圓以內,中央銀行不包括五百萬日圓以內投資國與接受國
18、統計不一:美國說1990年之日本對美投資額為830億,日本說是1,305億日本把股權及債權都包括進去,同時未扣除同年已償清的債權帳面金額或市場價值後者可能是前者的十倍!*投資統計比起貿易統計來說,還未成熟,跨國比較頗有問題,要小心!,http:/,38,外人投資型態,在1992年外人投資陷入低潮,次年開始另一波的投資潮。1996年東亞外人投資創下新高。中國吸收了大宗的資金,所以好像資金都轉向轉型國家了。不過,東亞四小龍及東南亞國家其實也不差,尤其是四小龍,在1994年開始有所轉機,是四年以來的首次正成長1996年:東亞四小龍成長了27%,而東南亞國家成長了43%!菲律賓是唯一的輸家。東亞、東南
19、亞各國該年共獲得八百億美元的外人投資,相對說來,拉丁美洲只獲得三白九十億美元。同時,亞洲四小龍也挹注了超額的對外投資,超越了美、日對亞洲之投資總額。,http:/,39,外人投資型態(續),電子業獲得最大比例的外人投資股權投資佔了絕大的比例,1996年為78%,遠高過1995年的40%另外,中國及東協國家(尤其是泰國)也對外大量投資,http:/,40,東亞金融危機之前後?,1997年印、馬、菲、泰的金額與1996年相當,印、馬、菲稍微下降,泰國上升。外人直接投資之重要性的驟然升高:1990年為外人資本的10%,1997年成為53%(*注意不要與總資本形成相混,國內投資還是主角),http:/
20、,41,區域內投資的下降,歐洲跨國企業發現了亞洲的市場第二屆亞歐高峰會議鼓勵歐人到亞洲投資金融危機使得外人較容易進入亞洲市場亞洲跨國企業也遭遇了困難併購也成了進入亞洲市場的重要管道,而且不僅僅是危機受創國,不過與其他地區比較,比例仍低整個亞洲為15%,受創國家為20%,拉丁美洲為40%,美國70%,西歐80%!亞洲各國對外投資還是侷限在亞洲區域,而且偏好新投資,而非併購新投資也許較為地主國所歡迎,因為他們代表薪資金、新工作、新稅基、新資產、競爭及流動性,http:/,42,外人投資之產業,過去,製造業佔了大宗,但今天已不同外人對製造業投資比例已小於一半,並從過去之食品、紡織、紙業及印刷、橡膠與
21、塑膠,轉向電子、化學、與藥品服務業估計佔外人投資的1/3到1/2,金融服務最多,貿易、營造及旅遊次之。其他為農業及礦業天然資源投資:包括菲律賓的礦業,印尼的石油,馬、印、菲的墾植基礎建設:過去限於電力及鐵路,今天還包括電信、公路及市郊轉運道路,http:/,43,華人企業網絡,http:/,44,集團企業興起的各種解釋,功能性觀點:集團企業因市場失靈而興起。缺乏健全的資本市場(通常是低度開發國家),促成集團企業的興起。可是,這又如何解釋當資本市場逐漸成熟,這些企業仍然存在的事實?一個說法是它的殘存性,尤其是東亞的集團企業,因此如果他們不力求現代化,改進效率,終將難免滅亡一途。新制度經濟學:集團
22、企業的產生是因某種經濟利益,以因應交易成本及代理(agency)的問題。藉著組成集團,廠商一方面可以省卻市場上的交易成本,一方面可免除組成單一廠商之規模不經濟的問題,http:/,45,集團企業興起的各種解釋(續),進一步來說:如果交易風險性高、非常頻繁、花費非常高(不管是金錢、時間或精力),則傾向組成橫向或縱面整合的單一廠商;反之,若交易相當直接、不頻繁、不複雜,那麼多數個別與獨立的廠商較為合適。企業集團界於兩者之間,也就是意涵某種最適廠商規模(在特定技術水準、市場大小及消費偏好的情況下)。可惜,有關最適規模的實證並不多,似乎都較注重靈活性,而非規模的問題*再次強調:集團企業並非東亞所專屬,
23、巴基斯坦有22個集團企業,其他諸如瑞典、英國、法國、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東非及印度,都非常普遍。,http:/,46,集團企業的擁有,為單一個人、家庭或一群家庭所擁有(韓國現代集團24個子財團中的20個,其創辦人及家族至少擁有一半,其他韓國大財團亦同)系列公司持有其他不同層級公司的股份,或組成一家或一群控股公司專門來控制股份(以華人集團企業來說,交叉控股的情形即極度複雜,造成交叉董事的複雜網絡)集團成員交叉持股(日本的經連常以交叉持股防止他人的惡性併購)也可能沒有任何交叉擁有的情形,不過甚少發生在亞洲,http:/,47,集團企業的管理結構,垂直式管理:韓國財團-共識並不重要,獨裁體制
24、,注重團體的忠誠與對抗(不開對手的汽車!)橫向結構:日本經連有團體忠誠,但較不嚴苛。有些廠商發言權較大,不過還是較重共識決策,以團體利益為重,個別廠商次之垂直經連:低層廠商利益常被剝奪,其解釋是大家共體時艱,等好日子再重分配利益*從一家廠商發展出來的集團,較易傾向垂直式的結構,http:/,48,集團企業的凝聚力,集團成員憑什麼相信他們可以彼此信任,更甚於對外人的信任?答案:同文同種、政黨關係、血緣、種族、宗教血緣的解釋最受質疑,種族與宗教因素也常被提出,因為他們並無法保證管理品質,企業規模也因此受到限制,更別說繼承的問題=問題:家族可能產生高明、專業的經理人才嗎?答案:可能。只要將兒子、女婿
25、送到國外去拿MBA學位但是:這些小孩是最適任的人選嗎?也許不是。還有:兄弟鬩牆不常是媒體的最愛嗎?,http:/,49,政府與資本的角色,理論上集團企業沒有理由非和政府扯上關係不可。不過,集團企業通常有某些政治關聯有時候政府成員是集團的一份子,也許是名義上或財務上。有時候是出於保護的需要(譬如印尼華人企業)。有時則是政府刻意的舉動或堅持。問題:政府通常扮演集團之顧問的角色?它會操縱集團嗎?它會盡可能剝削集團嗎?那又是為了誰的利益呢?資本:透過非正式集資,由政府基金來予以資助?或是在集團內自備銀行?,http:/,50,華人企業的通性,高度集中保守,不過也願意冒險以獲取極大利潤能忍受劇烈的震盪靈
26、活的策略,對環境變遷的快速因應-但非官僚式的強調(資金)高度流動性以低利潤及高數量滲透市場嚴謹的存貨控制以降低資本投入,以及提升存貨的流動性特別注重金流,而非盈虧,http:/,51,華人企業的通性(續),以族群網絡降低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善用內部融資(保留盈餘、家庭、朋友),否則乾脆不投資短於服務及其他諸如法律、金融服務、研發等無形財貨行銷不願向外人討教乾脆把整個企業買下來 萬金油大王胡文虎(Aw Boon Haw)創辦報紙只是為了要促銷其產品偏好備忘協議,不喜合約務實,但不實際與政治精英建立聯盟關係,http:/,52,華人企業的風光與黑暗,當泰國經濟正意氣風發時,
27、這些華人企業被譽為商業巨擘,不願冒任何風險,不願向海外商借低廉的貸款,也不願讓外人投資他們的公司不過,還是有許多東南亞華人企業遭遇嚴重困境過度分化、過速擴張因私人的借貸陷入困境家族份子的政治性干預忽視專業在蕭條期因利潤太薄而受煎熬因反華情緒而受害,http:/,53,與東南亞華商打交道,如果要在東南亞經商,遲早都要與當地華商打交道直接互動:被集團僱用、與其聯姻、擔任顧問或融資銀行、顧客、供應商、合夥商、兼併售賣公司間接互動:與集團企業競爭,http:/,54,華人集團企業的價值觀,忠誠(認識誰比知道什麼更為重要)敬老尊賢有往有還(不必馬上還,但終須還)熱誠保守秘密財務、營業狀況、供給配銷協定、
28、策略善意,但不要過於情緒化,http:/,55,幾個為家族企業工作的建議,好的推薦書、信譽提出嚴肅認真的建議,但避免批評建議須經認可,才去實行知道誰在做主、誰為重要,不要低估親戚的權力建立數個與組織的接觸點,預期來自上方的干預、不良資訊及驟然改變方向了解公私不分的重要參加周日晚宴、婚禮、喪禮當一個招待周到的主人不介入家族爭議如非直接來自老闆,那麼訊息的重疊與困惑是正常的幫忙小孩及下一代,http:/,56,其他建議,不要替競爭者工作,或從中挑撥不同家族說到做到不要自許未具有的地位不要在第一件差事就要求過多的法律文件,或過多的酬勞不要期望第一件差事早早即可結束,http:/,57,企業融資策略,
29、http:/,58,金融危機後跨國企業的投資策略,短期策略降低經常支出與經營能量,以維持國內與海外銷售額中期策略擴張並取得本地資產,以迎合當地經濟的復甦=如何同時進行此二策略有賴其自本地、區域以及國際金融與資本市場取得資金,http:/,59,外商企業的內部融資,跨國企業主要倚賴內部來源以提供必需資金保留盈餘折舊子公司間資金移轉(貸款),http:/,60,華人企業的資金來源,銀行貸款(境內與境外)設立銀行與金融公司(租賃、基金管理以及其他金融工具)股票(市場的風險)債券(外商保證、可轉換債券)創投,http:/,61,企業網絡與區域整合,http:/,62,1985年ASEAN4外人投資的增
30、加,國際貨幣的重整出口擴張政策的轉向,包括對外人直接投資的放寬日本及NIEs對外投資的提升投資誘因還是針對出口導向產業為主,http:/,63,FDI與出口,外人投資者的出口比例遠高於國內投資者出口導向的外人投資者猶如境內的外國領土,加值既不高,技術移轉也不深出口外資產業對進口的高度依賴,使得外資企業與本地發展的關聯性極低產業升級的遲緩,也多少解釋了金融危機發生前外人對這些國家的缺乏信心,http:/,64,外資協助技術的提升,由於大部技術的移轉都透過在職訓練,當地勞工對技術的吸收有限另外亦可透過與外國公司的聯結,獲得技術的移轉;但政府相關政策,有時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以本地市場為取向的外資企業較
31、傾向對本地廠商移轉技術,http:/,65,華人家族企業管理理念的起緣,香港、台灣、東南亞的華人企業,似乎受到共通的民族遺傳性所影響:華人社會體系,包括家庭精神、對長者的尊敬以及勤奮工作避難者的經驗,本身的經歷或家族的傳統受壓迫者的經驗,台灣受中國的壓迫,以及東南亞華人少數族群所受的壓迫,http:/,66,社會歷史對華人企業的影響層面,家長體制(paternalism),確定家族企業的權威體系個人化的體制(personalism),個人關係確保相互的信任不安全感,資源的短缺造成彼此的不信任,故意圖建立個人的控制以鞏固人際關係=維持企業控制以確保家族的繁榮避險以保護家族資產內部的小決策圈減少對
32、外人的依賴,http:/,67,企業擴張策略,進入:薄利多銷、以華人社區為基礎、逼退競爭者成長:一旦掌握了市場並累積了資本,開始在同一市場增加產品、服務,在目前市場減少投資(譬如以肥料支付稻米)、降低服務成本(譬如載米進城,順便載回農具)擴張與上升:併購,並配合國家經濟政策以發展擴大規模策略,http:/,68,台灣家族企業的特殊策略,企業傾向固守單一產品市場(2.9%的樣本廠商生產不相干的產品,其他大多生產相關、橫向整合或縱向整合的產品)集團企業並不多見(平均每家樣本廠商從事2.47個商業活動)大多從事製造業大多倚賴廠商間的連結關係,http:/,69,企業網絡的力量來源,華人企業的成功在於
33、其道德上的相互關聯:相互信任的道德觀,在某一限度內,大幅降低了經濟交易的成本。這又似乎解釋了華人家族企業的小規模關鍵個人之超大的權力,他她必須能代表整個組織從事協商,http:/,70,華人企業網絡的效率,從三個看似反常的現象來觀察:微小的廠商卻有超大的產業力量,主要是因為志願性的網絡連結,使得整個網絡的力量不亞於西方的單一大型企業廠商雖保守但卻不斷更新,靈活因應環境變動,從原有廠商不斷分支出來,培養出新的但相互聯鎖的企業家注重創新效率更甚於規模效率,在沒有產業的主控者之下,廠商即持續分支,以新成立的公司來達成網絡的效率,http:/,71,國際生產網絡與全球化,廠商將生產價值鏈予以分割,將不
34、同階段置於最有效率的生產點,以增進資源與能力的獲得,並有助於市場的進入。由於生產鏈的分割與配置,廠商也同時獲得生產規模與靈活分散之利。這種國際生產網絡(IPN)的主要目標,是要使得不同生產階段在國際之間,達成更快與更有效率的互動全球化對國際生產網絡的影響,最明顯的領域是電子業。由於快速的國際移動及激烈的國際競爭,光掌控國內市場是不夠的,必須在所有成長市場都有據點才行,http:/,72,IPN與全球化的相互影響,IPN對國際化的影響1990年代東亞生產網絡的擴張,不只改變了區域之貿易型態,也改變了生產可能型態IPN加速了技術的移轉,提高國內廠商與國際市場的聯結性,產生國際專業生產的區域中心,也
35、促使政府改變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人投資國際化對IPN的影響技術的變遷導致以電腦為基礎的資訊網絡的興起通訊與運輸成本的降低,也有助複雜的國際分工的形成,http:/,73,美、日IPN的差異,日本投資公司較不可能僱用當地的管理、資深與技術人員,而且國外公司在管理上的自主權也較低日本海外公司較倚賴日本本國的資本設備,偏好在公司內部網路購買,而不向當地購買,這也促使其他國家與日本貿易之逆差居高不下日本海外公司較傾向複製本國的生產網絡。同時,中小企業佔日本海外投資比例也較高,也較傾向用本國管理人員日本公司也鮮少讓海外投資單位從事研發的工作,故也較少將技術轉移至投資地主國,http:/,74,美日差異的解
36、釋,日本公司網絡的比較優勢,企業內部貿易鞏固對海外公司的控制日本以出口導向的海外投資,較美國為晚,所以必須將管理集權,以降低風險日本較不倚賴公司治理,因取得資本較易,不必對財務嚴格控管,故也較不願讓本地人參與管理因地理較接近,日本也較願意直接控制其東亞的投資公司日本海外公司生產產品較美國為同質,較不分化,不同生產階段也較易分割,故較不須與當地廠商或顧客互動,http:/,75,日本IPN的改變,1992年底以來,日本在亞洲的生產網絡已較願意讓地主國管理者負擔更大的責任,從事更高階的生產,這與全球化有關:日本企業的國際化,使得他們面對來自國外更大的競爭與當地廠商更緊密的聯結關係,也改變日本廠商的
37、採購政策新金融控管體系的引進,以及較倚賴地主國的融資;日本公司的高利潤率,也使得海外公司再投資的比例增加由於當地能力的提升,加上零組件供應公司追求更高利潤的動機,也提升了對當地採購的誘因外國PC產品已較有能力攻入日本市場,日本也較願意從美、台、歐等地區進口電腦產品東亞各國所得的上升,也相對擴大了其市場,使得日本IPN也必須相對調整其政策,http:/,76,台商的投資型態,http:/,77,投資東南亞之台灣中小企業的型態,他們較不易轉移技術,但卻較願意本土化以適應當地技術水準他們較容易呼朋引友,共同前往投資,而產生群聚效果。因此較不會形成化外特區,也較不會歧視當地企業。台灣母公司往往提供市場
38、及技術等資訊,並可能逐漸萎縮,助長海外分公司的成長他們為西方跨國公司代工,從而促使他們向外發展,同時又受到上述代工關係的限制(譬如必須到西方公司指定的地方去投資設廠),http:/,78,防禦性的對外投資,從推力來看,工資的上漲、地價的上升、新台幣的升值,都是促使台商不得不到海外投資的因素從吸力來看,為了確保在第三國的市場,也是促使這些台商到海外,利用當地廉價勞工以生產的重要原因不過,大企業與小企業的動機稍有不同。小企業主要是因地價的上升,提高了進入成本;而大企業較在意幣值的調整,因為他們出口到第三國的比例較高雖然有群聚效果,但大多數的台商獨立性都很高,http:/,79,防禦性投資的特性,與
39、上次上課內容相對照,我們可發現台灣早期至東南亞投資的中小企業,確實延伸了他們在台灣經營的特性。譬如家長式的管理與行銷、注重私人的網絡、靈活的擴張與生存:完全掌權。企業的擁有與管理無法區分,不論研發、製造、行銷與融資,都由投資者一手包辦本土化。將所有企業功能完全移植至投資地,故必須儘速融入當地社會。一旦事業已穩定,即逐漸拋棄與台灣的企業聯結關係個人網絡。為了克服諸般缺失,他們傾向與當地華商建立緊密個人網絡關係,這尤其有助於建廠的尋覓、與政府打交道以及設備與原料的購置低存活率。當地主國環境惡化,即被迫結束營業,遷往他國。反映了在台灣時的靈活特性,http:/,80,對投資地市場的開發,如前所述,投
40、資地主國通常較歡迎出口導向產業,並對本地廠商給予若干保護。不過若干台商在東南亞的本土化,似乎有助於其開發當地市場:舊有顧客關係為影響台商投資重要的因素之一(注意與港商的相似性)台商技術的優勢固然亦為維繫原有顧客關係的重要因素,不過一旦此優勢漸減,台商即發現更有需要開發當地市場,以分散風險台商海外公司經常具有獨立於母公司的產品創新能力,亦有助於其適應當地的市場,http:/,81,當地市場行銷策略,已建立了良好的商譽,品牌或研發與管理技術並不重要當東南亞國家發展程度越高,所得越高,與工業國家消費偏好差距越小,也就越不須調整產品格式即使偏好不同,台商也往往能針對當地市場,另闢一生產線貿易障礙並非決
41、定投資的主要因素。我們通常以為只有大企業才會注重對當地市場的開發,大企業藉由群集效果、策略聯盟、結構性網絡、功能性分工,加上跨國的經營策略,確實也較易於滲入當地市場。不過,中小型的台商企業,卻有令人改觀的表現:他們,低廉的勞工加上技術的優勢,使得他們自然轉向當地市場發展,http:/,82,海外投資企業決策權的提升,決策權的提升是投資企業在地化的重要因素:由初期從母公司的分包,繼而行銷責任逐漸擴大,最後由海外公司承擔大部的銷售決策責任,是開發當地市場,乃至區域市場所必需半成品的取得也逐漸由母國移轉至當地廠商,不過與大企業相較,因無法運用協力企業網絡,所以小企業較傾向自第三國取得中間財母公司也逐
42、漸將各領域之決策權移轉至海外公司,雖然母公司在後勤支援,因而減少交易成本上,居功厥偉,不過,為了在投資地的生存,還是必須提升海外公司獨立決策的能力,http:/,83,台商在地化的“i”因素,i for“indigenization”,and also for“internalization”制度性投資者為了迎合顧客的需求,往往被動地移轉投資國、設廠地、產業,乃至企業夥伴,並加深與當地企業的聯結,滲入並擴大其營業範圍,才能生存。譬如寶成依Nike的要求,將製鞋廠從中國移轉至東南亞,加深生產的本土化(indigenization)為了降低資源成本(resource costs),適當的技術移轉是
43、必需的,尤其是有關生產技術與程序的訓練與移轉,以減輕遠距操控的成本,都是使成本內部化(internalization)的要件,http:/,84,東南亞台商與中國,http:/,85,企業擁有型態與企業表現,命題:企業擁有越集中,管理者越願意貢獻心力以提升企業價值;不過,若股權過度集中,可能之併購者將打退堂鼓,而無意提升企業之價值。=企業價值因股權集中度增加而上升至某一點之後,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持續上升,企業價值反而下降實證結果:對台、港、新等華人比例較高國家地區來說,股權的分散有助於企業提升表現這些國家地區的企業也較現代化,外債比也較低企業的表現並不因族群而有所差異(比較馬來西亞華人與非華人企
44、業),倒是國家之間的差異較大,http:/,86,現代華人企業管理型態,所謂現代華人企業應起源於十九世紀下半葉,二次大戰之間數量逐漸增加,而在戰後快速發展,並於1970與1980年代達於興盛。現代華人企業之特點為:家族擁有大規模營運管理階層包括家族及專業人士與傳統華人企業之擁有與管理完全重疊不同,同時也與西方企業之擁有及管理分離者有異,現代華人企業的管理型態應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http:/,87,企業的擁有超越管理,由於華人受雇者通常對企業擁有者的尊敬甚於對企業管理者,所以企業擁有與管理的重疊有益於提升管理效率,也使得華人企業的經營權力極為強大同時,現代華人企業也傾向超越西方的績效體系,而把
45、純以績效為聘僱的標準,混以人際關係的考量。因為若單以績效來評量聘僱,受雇者無法感受到與企業擁有者的緊密關係,也就較容易跳槽,對公司忠誠度不夠,人事的更迭影響企業的有效運行。另一方面,純以個人關係為考量,易導致自滿、無效率與重用內親等弊病。故整合性的人事制度有其優點,有助於促進企業的凝聚性、持續性及穩定性。,http:/,88,華人企業家精神,若說企業家是資本與勞工之間的中介者,這並不足以顯示華人企業家的價值。一個(華人)企業家,不只是一個中介,更是一個現代企業的創造者及永續經營者。他(她)必須喜歡金錢、追求利潤、有勇氣領頭衝鋒並願意承受風險具前瞻性、企業技能與促成企業成功的想像力有能力領導、溝
46、通與管理總之,一個現代華人企業家必需具有熊彼得(Schumpeter)所謂的理想之企業家精神追尋、創新與冒險(acquisitive,innovative and risk-taking),http:/,89,移民的企業,現代華人企業顯現了移民社會的特質:強烈的物慾成功的期望勤勉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缺乏保護的一群:受困的心理與獨立的意志必須勤奮工作,並達於事業的成功他們也受到西方思想重大的影響,故能融合中西文化,有益於企業之發展。第二代企業家承襲了其父親的志業,也具有豐富的經營經驗;他們通常接受西方的訓練,也都能融合中西之利,故有助於發揮經營企業的優勢。,http:/,90,華人對中國的投
47、資,不論直接來自港澳的投資,或台灣或東南亞等間接經由香港進入中國的投資,都因資本的集中,造成產業群聚的效果這些群聚效果是否使得中國內部產生各個分隔的區塊,而造成中國的分化?這必須看海外華人投資的整合效果:如果投資的擴散是由於某些企業捨華南而向華中、華北區域發展,區域分化即可能產生如果企業因規模(scale)或範疇(scope)經濟的考量,將投資地擴散以建立垂直或水平整合的企業網絡,則將增進中國各經濟區域的相互依賴性同時,由於許多外人投資採合資的方式,使得管理等技術更容易移轉,也因而促成與地主國經濟更加速的整合,http:/,91,大中國經濟區,若海外華人投資促成中國各經濟區的整合,那麼一個大中國經濟區似乎隱然逐漸成形。這個經濟區(若真的存在)是一個開放的區域(符合GATT/WTO的規範),或是一個封閉的區域(譬如歐聯)?兩岸共同市場。是依循台灣過去產業發展形式,而擴大至中國?或倚賴中國廣大市場,達成經濟規模,據以與他國抗衡?中國及區域其他國家的持續成長,產生了新市場。新市場促進了區域內的相互貿易,也提升了區域內產業的對外競爭力。那麼,海外華人企業在其中究竟扮演什麼角色?是促進區域與其他地區的經濟聯結,或傾向區域的內部發展與成長?,http:/,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8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