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原理》PPT课件.ppt
《《发酵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原理》PPT课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发酵原理,第四节 发酵学第三假说:细胞经济假说,2,微生物细胞是远离平衡状态的不平衡的开放体系,是在物竞天择的基础上形成的细胞经济体系。细胞经济体系为微生物细胞的适应性、经济性和代谢的持续性提供保障。是细胞生存的保障体系。,“细 胞 经 济 假 说”,3,本部分将从代谢和代谢调节的角度分析细胞生命活动的经济规律,以求比较圆满地处理工业发酵目的与细胞经济运行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从而能顺应自然规律,主动与微生物合作,为人类造福。,4,细胞经济假设的微生物学基础是:微生物代谢的自动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自动调节最终借助于酶与膜来实现,其自动调节机制的信息都存在于DNA中。,代谢调控的目的:
2、1.高效利用养分;2.快速响应环境变化。,5,代谢的协调能保证在任何特定时刻、特定的细胞空间,只合成必要的酶系(参与代谢的多种酶)和刚够用的酶量。并且,已合成的酶的活力受到许多调节机制的控制,主要是在反馈信息的触发下发生的抑制、激活、阻遏、诱导等基本调节机制。这些调节机制的协同作用为微生物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经济运行提供保证。,6,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调节系统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调节系统是有很多不同的,这是它们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映。虽然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所具有的很多功能颇为类似,但它们在若干结构的及遗传的性能方面有区别。,一、微生物细胞中代谢调节的部位,7,原核细胞通常是自由生活的单
3、细胞生物,在环境条件适宜且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它们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制地生长和分裂的。原核生物系统的调节方向是尽可能高效利用营养实现最大生长。由于没有核,原核生物的DNA连续接受来自细胞质的调节信号;因此,蛋白质合成的开关控制常是在转录水平上实现的。,8,真核生物通常是多细胞(酵母、藻类和原生动物除外)、结构更复杂、较大的生物。细胞分化尤其需要特定类型的调节。例如,在一个胚胎中,一个细胞不仅需产生新一代细胞,而且也需经历许多相当大的形态的和生化的变化,并需无限维持这些变化。这类永久开关需要在细胞中运用其他调节策略,例如基因丢失、基因失活、基因扩增和基因重排。哺乳动物代谢则是通过营养基质和激素在遗
4、传水平进行调控的。,9,图中:1.可溶性营养物质或代谢产物的跨膜输送;2.代谢途径的酶的催化作用;3.酶和载体蛋白的合成。,1.原核生物细胞的代谢调节部位,10,1.1 与细胞质膜密切相关的调节: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膜的脂质(磷脂及其它脂类)的分子结构,以及环境(如离子强度、温度、pH等)对膜脂质理化性质的影响;膜蛋白质(如酶、载体蛋白、电子传递链的成员及其它蛋白质)的绝对数量及其活性的调节;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膜的生理状态)以及胞内ATP、ADP、AMP库和Pi浓度对溶质输送的调节;细胞壁结构特别是骨架结构的部分破坏或变形,间接影响膜(膜的物理状态)对溶质的通透性。,11,1.2 酶催化能力
5、的调节:也就是细胞空间内存在的酶分子的数量及其活性的调节。在原核细胞中,各种酶和各种底物同存在于一个空间中。处在一定环境和生理条件下的原核细胞中,哪些底物受哪些酶催化,以什么速度进行反应,均受到严格的自动调节。自动调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节反应途径中的酶水平(酶分子的浓度),特别是关键酶合成或降解的相对速率,二是改变已存在的酶的活力,特别是关键酶的活力。,12,1.3 酶与底物的相对位置:原核细胞内没有典型的细胞器,除了细胞质膜上存在一些凹陷、皱褶外,细胞内不存在被膜分隔的多个空间,在原核细胞中,当一个酶反应系统以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complex)的形式存在时,就可以使酶反应
6、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按特定顺序进行。,13,图中:1.可溶性营养物质或代谢产物的跨膜输送;2.代谢途径中酶的催化作用;3.在核中进行的转录;4.在细胞质中进行的翻译;5.不同细胞空间溶质的跨膜输送。,2.真核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调节部位,14,真核微生物细胞内的空间被膜结构分隔成许多小室。由于这些小室的存在,真核微生物的代谢调节要比原核生物复杂得多。真核微生物细胞同样存在前述原核生物细胞的 3 个代谢调节部位。但第三个调节部位,即酶与底物的相对位置,则因分隔小室而增加了不少调节的内容。小室是使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能够分开进行和分开调节的重要辅助手段。其中,细胞质与线粒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可从 下表中得到反
7、映。,真核微生物细胞比原核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调节复杂而多样化,15,16,二、微生物酶(蛋白质)的自动调节 1 转录水平上的调节 2 翻译水平上的调节 3 蛋白质水平上的调节 4 整个细胞水平上的调节(全局性调节),17,1.转录水平上的调节,1.1酶的诱导的机制 1.2营养阻遏的机制 1.3终端产物对其自身合成途径的酶系的 合成的反馈阻遏和弱化的机制1.4中心代谢途径的酶合成的调节,1.1 酶的诱导(induction)的机制,诱导酶的诱导合成模型(负控诱导)I,诱导酶的调节基因;P,启动子;O,操纵基因;S1、S2、S3,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3个结构基因。,诱导的本质是解阻遏。诱导物与阻遏蛋
8、白的结合是可逆的,调节可以双向进行。,19,研究诱导模型给人们的启迪是:从诱导模型分析,若调节基因I、启动基因P、操纵基因O上发生突变,都可能影响酶的正常诱导。如果启动基因P缺失,则RNA多聚酶无法结合到操纵子上去,不管有无诱导物,转录都不会进行,这种突变株称超阻遏突变株。如果操纵基因O缺失,则不管有没有诱导物,操纵子都不会受阻塞,不需诱导也能使结构基因转录并翻译,这种突变株就是组成型突变株。这两种突变株在工业上都可能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微生物酶制剂工业上。,20,1.2 营养阻遏(nutritional repression)的机制,在用混合碳源培养大肠杆菌的研究中发现,细胞中只有一个碳源降解
9、酶系在起作用,也就是培养基中能被最迅速地同化的碳源的降解酶系,而且,在该碳源用完之前,其它碳源的降解酶系的合成一直受到阻遏。这种现象也称为分解代谢物阻遏(最早发现葡萄糖有此阻遏效应,故又称为葡萄糖效应)。,21,典型实例:葡萄糖对乳糖利用的影响。研究证明大肠杆菌的碳源阻遏与细胞中 cAMP水平(即浓度)有关。乳糖操纵子的转录不但需要有诱导物,还需要cAMP(下图所示)。cAMP与一种称为分解物激活蛋白CAP(环腺苷酸接受蛋白)形成复合物,才能与启动子 P 结合而刺激转录(提高RNA聚合酶与P的亲合性)。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胞内 cAMP浓度大幅度下降,RNA聚合酶不能与P 结合,转录即不能进行。因
10、此,营养阻遏实际上是cAMP缺少的结果。,大肠杆菌中由葡萄糖引起的碳源阻遏模型,(a)启动基因P受到CPA-cAMP 复合物的激活,RNA聚合酶结合到P上;(b)启动基因P没有被激活,RNA聚合酶不能与P结合。图中:P-III【A】表示P-III对酶的激活作用。,23,营养阻遏的意义:微生物细胞在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其细胞中已有的酶系首先降解最易利用的生长底物,必要时才会去合成用于降解另一种生长底物的酶系,体现了细胞运作的经济性和自我保障机制。,24,微生物调节合成代谢的酶的水平(即胞内酶分子的数量或酶浓度),使之与所需要合成的产物的量相协调。这种调节依赖终端产物的反馈阻遏、弱化等机制,或
11、两者兼用。这些自动调节机制可以节约细胞内的原料和能量。,1.3终端产物对其自身合成途径的酶系合成的反馈阻遏(repression)和弱化(attenuation)机制,25,许多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不但受该氨基酸本身的调节,而且受其对应的氨基酰 tRNA 的调节。前者为反馈阻遏,即氨基酸合成途径的终端产物作为辅阻遏物阻碍转录的开始;后者是指称为“弱化”的另一种类型的控制,这种控制涉及到与合成途径的终端产物氨基酸相对应的氨基酰 tRNA 和转录的中止,即当细胞中存在过量的对应氨基酰 tRNA 时,已发动的转录会在操纵子的第一个结构基因被转录前中止。,反馈阻遏控制转录的开始弱化机制控制转录的中止,2
12、6,酶合成的反馈阻遏模型R,酶阻遏的调节基因;P,启动子;O,操纵基因;S1、S2、S3为生物合成途径的酶的结构基因。,反馈阻遏:,27,如果对应于合成途径的操纵子的操纵基因发生突变或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使操纵基因的阻塞无法实现,这种解除了调节的突变株可以过量合成相关途径的酶或终产物。这样的突变株叫做调节突变株,可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应用。,28,2.翻译水平上的调节,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对翻译速度的调节;其二是对已翻译错了的、会成为细胞代谢包袱的蛋白质分子的破坏性降解,即异常蛋白的降解。,29,2.1 翻译速度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翻译速度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以下任何一项来实现:蛋白质合成的总速率;翻
13、译起始的概率;mRNA的稳定性。,30,蛋白质合成总速率的调节 翻译的调节发生在为核糖体蛋白编码的几个操纵子上。,有两种反馈调节机制:a)核糖体反馈调节:当核糖体合成少许过量时,游离的、非翻译状态的核糖体抑制rRNA的合成;b)翻译阻遏(translational repression):某些核糖体蛋白质抑制某些编码一种或多种核糖体蛋白质的 mRNA 的翻译。,31,翻译起始的概率的调节 某些酶的遗传控制也能够发生在翻译水平,被称为转录后的调节。这种调节机制用来控制一个完整的mRNA分子被翻译的次数。,32,2.2 异常蛋白质的降解 异常蛋白质通常是指在胞内并不能累积到它们对应的正常蛋白质的水
14、平(浓度)的蛋白质,异常蛋白质的降解与营养的供应无关,即使在微生物迅速生长时也会发生。这些异常蛋白质包括:由无意义突变引起的不完全蛋白质;发生了氨基酸替代的完全蛋白质;过量合成的多聚复合物大分子的某些亚基(如亚基)。,33,微生物细胞中似乎存在一个专门用来降解异常蛋白的蛋白质降解系统,它主要在大多数异常蛋白质的降解中起作用。对异常蛋白质的及时降解,既可以卸除代谢的包袱,又可以使氨基酸及时得到回用,因此是微生物的一种节约机制。,34,蛋白质水平的调节主要包括:1.变构蛋白和变构酶的调节2.共价调节酶的调节;3.中心代谢途径的酶活性调节;4.合成代谢途径(即代谢网络中离心途径)的 酶活性的调节;5
15、.能荷调节。,3.蛋白质水平上的调节,35,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细胞的蛋白质可以是酶、载体蛋白、电子传递链成员、调节蛋白(原阻遏物、阻遏蛋白、受体蛋白等)等功能性蛋白和各种各样的结构蛋白。以上蛋白质有相当部分属于变构蛋白和变构酶,另一些蛋白质不是变构蛋白和变构酶,但它们都可以接受蛋白质水平上的调节。,36,蛋白质水平上的调节是指对已存在于细胞中的酶(蛋白质)分子的活性的调节。这些调节包括可逆的和不可逆的调节,实质上是影响总的可利用酶分子中表现活性的酶分子的数量。这些调节能在极短的(调节酶的)特性时间里迅速地得到响应,因为这种调节是通过影响蛋白质(酶)分子构象的变化来实现的。,37,3.1 变构
16、蛋白和变构酶的调节机制 不论是酶合成的调节还是酶的活性的调节,均由效应物(往往是低分子质量的化合物)的介入而引起。这些低分子质量化合物可以来自环境,也可以是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两种调节机制均涉及到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变构蛋白。,38,变构蛋白是这样一类蛋白质:如果某特定的小分子(效应物)与它结合,它的构象就会发生变化,由此而引起活性的变化。因为这种结合(非共价结合)是可逆的,所以变构蛋白就能在代谢调节中直接地或间接地发生作用。根据变构蛋白的性质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非酶变构蛋白和变构酶。,39,非酶变构蛋白:主要包括调节蛋白和受控载体蛋白。由调节基因编码,在操纵子表达中起调节作用的变构蛋白
17、叫调节蛋白(如诱导和阻遏模型中的阻遏蛋白和原阻遏物)。当它们处于活性构象状态时,就能与操纵子上相应部位相结合,从而阻塞(或促进)操纵子的转录。,作为输送工具的载体蛋白,有些也是变构蛋白,称为受控载体蛋白。例如大肠杆菌中,由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基因编码的乳糖透性酶(一种载体蛋白,用于乳糖输送)就是这种变构蛋白。,40,变构酶:变构酶在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它们往往是代谢网络中分支途径的第一个酶。变构酶以低聚体(oligomer)的形式存在,可由2、4、6 或更多亚单位组成,这些亚单位可以是相同的多肽,也可以是不同的多肽。在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调节酶属于变构酶。,41,调节酶的亚单位除了有活性部
18、位之处,还有调节部位(也称变构部位),这个部位是独立于活性部位之外的、另一与配位体(1igand)结合的部位。活性部位的配位体是酶的底物,而调节部位的配位体一般是效应物(激活剂或抑制剂)。效应物与酶的底物在结构上一般有差异(但有时底物本身就是酶的激活剂)。效应物结合到调节部位上可引起活性部位构象的改变,这种改变或是增强酶的催化活力(激活),或是降低酶的催化活力(抑制)。,42,可由共价修饰引起酶活性(有时还涉及调节特性)改变的酶叫共价调节酶。共价调节酶可以在另外一个酶(修饰酶)的催化下被共价地修饰,即在它分子上共价地结合上或者释放一个低分子量基团,从而使酶的活性(有时还涉及调节性能)发生变化。
19、共价调节酶的好处在于:只要微生物细胞内某个代谢产物的浓度有相对小的变化,就能诱发由这个代谢产物控制的共价调节酶的充分的激活或完全失活(或几乎完全失活)。,3.2 共价调节酶,43,例如: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依赖NADP+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受到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的调节。将醋酸添加到一含葡萄糖很少的培养基中,正在培养中的这两种细菌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迅速失活。原因是ID被磷酸化了:ID是TCA环和GOA 环两者分叉处(异柠檬酸节点)的酶,ID 的失活可使更多的碳架物质经异柠檬酸裂合酶(IL)进入 GOA 环,有利于草酰乙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可用于葡萄糖异生成方向)的形成,进而形
20、成糖的磷酸酯,参与细胞壁多糖、DNA、RNA等的合成。,44,分解代谢和中心代谢途径运行可为细胞进行生物合成提供能量和原料,因此把能量代谢的最终产物(以ATP为代表)和用作合成代谢前体的中心代谢途径的某些中间代谢物,作为控制中心代谢途径的调节信号(效应物)是合乎情理的。,3.3 中心代谢途径的酶的活性的调节,45,表4-4概括了大肠杆菌中涉及中心代谢途径(central metabolic pathway)的一些变构酶及它们对应的抑制剂和激活物:,46,细胞内 NADH 浓度的上升就是呼吸链已经被 NADH 饱和的信号,也是 TCA 环运转即将减弱的信号。丙酮酸脱氢酶(PDH)复合物、柠檬酸合
21、成酶(CS),苹果酸脱氢酶(MD)受到 NADH的抑制,CS还受到-KG的抑制,PDH 复合物还受到AcCoA的抑制。,47,F-1,6-2P(即FDP)是酵解和糖原合成途径的关键分支点,它在细胞内的浓度是受到调节控制的。AMP 浓度的上升(ATP缺乏的信号)会抑制糖原的形成,因为ADP-Glc焦磷酸化酶和果糖二磷酸酯酶受到AMP抑制。过量的糖将导致 FDP浓度的上升,这将促进酵解,因为PK和PEPC受FDP激活(前体激活)。胞内PEP的高浓度是胞内有充足的 ATP 供应的信号,其结果是PFK受抑制;同时,激活ADP-Glc焦磷酸化酶,促进糖原的合成。,48,3.4 离心(合成代谢)途径的酶活
22、性的调节 离心途径从代谢前体物出发,经离心途径合成典型的工业发酵的目的产物,或者从离心途径的某中间代谢物分出的合成另一种目的产物的二级离心途径。离心途径中的关键酶,就是该途径中最重要的调控点;而催化这个关键反应的酶往往是分支后面的第一个不可逆反应的酶。这里将从酶的角度分析合成代谢途径的调节情况(图4-13)。,49,图4-13 大肠杆菌中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合成代谢的调节机制的示意图I,抑制;R,阻遏;下标罗马数字表示不同的同工酶。,50,Lys、Thr协同反馈抑制AK。,51,变构酶对合成代谢途径的调节:合成代谢途径的终端产物的反馈调节有很大可能是借助变构酶实现的反馈抑制作用,也就是说,若是有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酵原理 发酵 原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