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基本能力》PPT课件.ppt
《《中学基本能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基本能力》PPT课件.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30,1,中学综合素质第五模块:基本能力(二),2023/7/30,2,第二章 逻辑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也即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一)概念 1概念的定义: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性质。其中内涵是概念所具有的特征,外延是概念所指对象。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2023/7/30,3,再例如“生物”这一
2、概念的内涵就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外延就是地球上存在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总和。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因为“中国人”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具有中国国籍等属性。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因为“人”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的人,外延极大;而“中国人”却只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外延比“人”小得多。所以: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就越小;反过来,概念的内涵越少,它的外延就越大。,2023/7/30,4,2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概念与外延之间具有全同、属种、种属、交叉、全异5种关系。全同关系:是两
3、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属种关系: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例如,“学生”与“大学生”;种属关系,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例如,“女运动员”和“运动员”;交叉关系,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例如,“青年人”和“学生”;全异关系,是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没有任何相重合的关系,例如,“大学生”与“中学生”。(236),2023/7/30,5,概念运用错误举例:1.我从小就喜欢文艺,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小说和诗歌。(“文学作品”这个概念的外延大,已经包括了“小说”和“诗歌”,三者不能并列。)
4、2.在学习上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厉。(“严厉”是指态度厉害。这里该用“严格”。“严格”的内涵是“认真掌握标准,毫不放松”的意思,比较恰当。)3.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是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交叉的地方,并列在一起不妥。)4.我们要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抵御某些错误思想的侵蚀。(“某些错误思想”这个概念的外延比“错误思想”的外延小。“某些”以外的错误思想也要抵御。),2023/7/30,6,(二)直言命题 命题也叫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从其形式上而言,直言命题是主谓式命题,它断定了某个数量的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直言命题也叫性质命题或者直
5、言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直言命题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部分组成。例如:所有蛇都是爬行动物。其中:“蛇”是主项,用S表示;“爬行动物”是谓项,用P表示;“所有”是量项,“是”是联项。,1直言命题的类型 根据所含联项和量项的不同,把直言命题分为六种类型(1)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是P,记为SAP,缩写为A。(例: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2)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是P,记为SEP,缩写为E。(例:所有的宗教都不是科学。)(3)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记为SIP,缩写为l。(例:有的金属是液态的。)(4)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记为SOP,缩写为0。(例:有
6、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5)单称肯定命题:a(或某个S)是P。(例: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6)单称否定命题:a(或某个S)不是P(例:小张不是医生。),2023/7/30,7,2023/7/30,8,2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是指有相同素材(即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如果没有相同的主谓项,则无法比较它们的真假。可以把A、E、I、0之间的真假关系概括为四类,即反对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2023/7/30,9,(1)反对关系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
7、假不定。例如,“所有人都去考试了”(A)和“所有人都没去考试”(E)是反对关系,当A为真时可以推出E为假。当“所有人都去考试了”为假时,即“不是所有人都去考试了”,可以理解为:有人没有去考试,推不出“所有人都没有参加考试”。,2023/7/30,10,反对关系举例:“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与“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2023/7/30,11,(2)差等关系(从属关系)指全称肯定命题(A)与特称肯定命题(I)、全称否定命题(E)与特称否定命题(0)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
8、同质(同为肯定或否定)的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之间,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全称命题为假,则相应的特称命题真假不定 特称命题为真,则相应的全称命题真假不定,2023/7/30,12,例如,班里所有人都(不)是北方人一我也(不)是北方人。(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而从 我(不)是北方人却 不能推出 班里所有人都(不)是北方人。(特称命题为真,则相应的全称命题真假不定)再例如,如果“有的书没有价值”为真,那么从逻辑上不能知道“所有的书都没有价值”的真假;但是如果前一个命题为假,那么后一个命题必为假(特称假则全称假)。,2023/7/30,13,(3)矛盾关系 指全
9、称肯定命题(A)与特称否定命题(0)、全称否定命题(E)与特称肯定命题(I)的关系,它们之间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因而必有一真一假。例如,由“所有金子都是闪光的”为真,可以推出“有些金子不闪光”为假;由“有的哺乳动物是卵生的”为真,可以推出“所有哺乳动物都不是卵生的”为假。有时我们也撇开真假概念,用否定词汇、等值把矛盾关系表述如下:“所有S都是P”=“并非有的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并非有的S是P”;“有的S是P”=“并非所有S不是P”;“有的S不是P”=“并非所有S都是P”。由上述几个等价关系,可以观察到两种等价命题之间的转化规律为:“所有”和“有的”互换,“是”和“不是”互换,
10、2023/7/30,14,(4)下反对关系 指特称肯定命题(I)与特称否定命题(0)的关系,它们之间可同真,不可同假。于是,由一个为假,可以逻辑地推出另一个为真;但从一个为真,不能确切地知道另一个的真假。例如,已知“有些中国人是大奖获得者”为假,则可以推出“有些中国人不是大奖获得者”为真;但是从“有些花朵是有毒的”为真,却不能推出“有些花朵不是有毒的”的真假。,2023/7/30,15,3三段论(1)三段论的定义:是由一个共同词项把两个作为前提的直言命题联结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三段论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结论的主项是小项(用s表示),含有小项的前
11、提是小前提;结论的谓项是大项(用P表示),含有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两个前提共有的词项叫作中项(用M表示)。例如:凡是真理都是正确的;(大前提)中项(M)大项(P)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真理;(小前提)小项(S)中项(M)所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正确的。(结论)小项(S)大项(P)这就是一个三段论。它的两个前提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词项“真理”,并且以此词项作为媒介,把两个命题“凡是真理都是正确的”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真理”联结起来,推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正确的”这一结论。在这个三段论中,“正确的”为大项(P),“真理”是中项(M)“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小项(S)。由举例可得:三段论包含单个概念且每个概念各出
12、现两次。,2023/7/30,16,(2)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要想使一个三段论有效,就必须遵守一般规则。三段论的一般规则有如下几条:在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2023/7/30,17,(五)归纳推理(244)1归纳推理的定义 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例如:铁能导电,铜能导电,铝能导电,铅能导电,铁、铜、铝、铅都是金属,所以,所有金属都能导电。,2023/7/30,18,2归纳推理的分类 根据前提所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
13、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1)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其逻辑形式如下(S表示对象,P表示属性):S1是P,S2是P,S3是P,Sn是P,S1、S2、S3Sn是S类的全部个体对象,所以,所有S都是P 例如,亚洲有生物,欧洲有生物,非洲有生物,大洋洲有生物,北美洲有生物,南美洲有生物,南极洲有生物,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是世界上全部大洲。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洲都有生物。,2023/7/30,19,(2)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
14、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不完全归纳推理可以分为两种: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又称全称归纳推理,它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其逻辑形式如下 S1是P,S2是P,S3是P-Sn是P,S1、S2、S3Sn是S类的部分个体对象,所以,所有S都是P。例如,苹果内部有种子,梨内部有种子,花生内部有种子,黄瓜内部有种子,上述果实内部都有种子,而没有发现没有种子的果实。由此,可以推想,凡是果实,内部都有种子。这是果实的共同特征。,2023/7/30,20,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某种属
15、性间因果联系的分析,推出该类事物具有该种属性的推理。其逻辑形式如下:S1是P,S2是P,S3是P-Sn是P,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S1 Sn都与P有因果联系;所以,所有S都是P。例如,已知铜受热体积膨胀,铝受热体积膨胀,铁受热体积膨胀,因为受热分子间的凝聚力减弱,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导致体积膨胀,而铜、铝、铁都是金属。由此得出结论:所有金属受热都体积膨胀。,2023/7/30,21,(六)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的定义: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如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
16、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和干扰等。又已知声是自一种周期运动所引起的、呈波动的状态,由此,惠更斯作出推理,光也可能有呈波动状态的属性,从而提出了光波这一科学概念。惠更斯在这里运用的推理就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结构,可表示如下:A有属性a、b、c、d;B有属性a、b、c 所以,B有属性d。,2023/7/30,22,2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1)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越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2)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越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
17、属性之间越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2023/7/30,23,(七)论证推理 论证推理考查的主要是批判性思维,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识别、构造、评价实际思维过程中各种推理和论证的能力。与形式推理不同,论证推理不需要套用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而主要是结合题目设置的情景内容来进行综合论证推理。这种题型注重的不是推理规则,而是题干材料和选项、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语义关联,也就是说,论证推理更加注重对思维能力本身的考查,而不是对具体知识的考查,因而其更能公平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议论文写作中应用广泛。,1形式推理和论证推理的区别和联系 论证推理是形式推理的运用,是运用论据通过一定的论
18、证方式来证明一定的论题(论点)的过程。论证推理的结构是固定的,任何一个论证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论据、论题(论点)和论证方式。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是论证者用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题或某个论证过程的命题。论题(论点)相当于推理的结论,是论证者所支持并且需要通过论证来确定其为真的命题。论证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是论据与论题的联系方式,即如何从论据推出论题。论证过程相当于推理过程。一个简单的论证就是一个推理,一个复杂的论证则由一系列形式相同或不同的推理所构成。,2023/7/30,24,在形式推理中,前提只是一种与事实无关的假设,推理过程关心的是在某种前提下通过正确的推理规则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至于前提
19、是否成立(是否为真)不是形式推理所关心的,即形式推理研究的是思维形式的规则,而不关心命题信息内容的正确性。而在一个正确的论证推理中,论据必须是真实的(论据的真实性依赖于事实)一个正确的论证要求论据和论题即前提和结论之间在内容上存在某种相关性。,2023/7/30,25,2论证推理的解题原则(1)答案不需充分 一个确定事物的发生一般要依赖各种各样的条件或原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确定某一具体事物发生的所有条件或者原因,因此,在加强支持型和削弱质疑型题目中,只要求能够在所提供的选项中选取能最大限度支持或削弱题干论证过程的一个选项,而不用去考虑这个选项能否必然使论证完全正确。,2023/7/30
20、,26,(2)收敛思维 论证型题目一般要当作一个封闭的推理过程来对待,题目材料中的信息内容也必须假定是正确的,正确答案必须是其选项本身含义加上段落之中的信息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能受常识或专业背景知识的干扰,对选项的意思进行递进推理,否则就犯了偏离题目要求的错误。在解题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选项的信息尽量来自题干材料,另一方面,在答案选取中,尤其是在排除干扰项时,要严格依据选项的字面意思,而不能过度引申。,2023/7/30,27,(3)相对最优 在区别干扰项和正确答案时要注重选项对题干论证所起作用的程度上的区分。这种区分一般会通过与论证过程的相关性程度,与选项和论证方式的关系程度来实现。另一
21、方面,只需要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作出选择,而不必对选项和题干的设置产生质疑,只需要在限定范围内选出相对最优的选项即可。,2023/7/30,28,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248)(一)矛盾律:是指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它们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例如:“所有S是P”与“有些S不是P”;“所有S不是P”与“有些S是P”“a是P”与“a不是P”;上述都是相互矛盾的命题。,2023/7/30,29,两个命题互相反
22、对,是指它们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例如:“所有S是P”与“所有S不是P”;“所有S都是P”与“(这个或那个)S不是P”;“所有S不是P”与“(这个或那个)S是P”;“必然p”与“不可能(必然非)p”;上述都是互相反对的命题。,2023/7/30,30,有一个卖矛(长矛)和盾(盾牌)的人,先吹嘘他的盾如何的坚固,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过了一会,他又吹嘘他的矛是如何的锐利,说:吾矛之利,物无不陷。这时旁人讥讽地问: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卖矛与盾的人无言以答了。因为,当他说我的盾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时,实际上是断定了所有的东西都是不能够刺穿我的盾这个全称否定命题;而当他说我的矛可以刺穿任何东西时
23、,实际上又断定了有的东西是能够刺穿我的盾的这一特称肯定命题。这样,由于他同时肯定了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因而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2023/7/30,31,(二)排中律 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就是排中律。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以下两个例句就违反了排中律。例如:(1)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2)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有鬼,也未免太武断,因为有些现象是不好解释的。,2023/7/30,32,(三)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这就是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
24、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例如: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题干的推理中两次提到“鲁迅的著作”,前一个是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是指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2023/7/30,33,张三、李四、王五、陈六在一起讨论南京市的晚报,张三说:“南京没有一家晚报办得好。”李四说:“南京的晚报办得都不错。”王五说:“南京市还是有晚报办得不错的。”陈六说:“南京市的晚报都办得糟”。他们争论时,来了一位老
25、先生,他点评说:“依我看,李四和陈六都说错了。如果老先生说得对的话,那么()。A张三和王五都说错了B张三和王五都说对了C张三说错了,王五说对了D张三说对了,王五说错了 答案:C,2023/7/30,34,三、逻辑思维的方法与步骤(249)常见的逻辑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一)分析与综合 1概述 分析与综合是揭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主要手段,它 主要解决部分与整体的问题 分析与综合的作用体现在:它是加工情报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本手段,是形 成观点和模型的主要工具,也是构成各种逻辑方法的重要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基本能力 中学 基本 能力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