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的技术原理》PPT课件.ppt
《《CR的技术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的技术原理》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 因 工 程,商丘师范学院 马原松,第五章 PCR的技术原理,第五章 PCR的技术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利用 PCR 技术原理所衍生出来的技术方法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达到能够自觉合理地利用 PCR 技术为科研服务,PCR 鉴定和诊断;理解PCR介导的克隆和PCR介导的诱变;掌握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程序,引物设计方法。重点、难点: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引物设计方法;PCR介导的克隆。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本章思考题:1.简述PCR反应的工作原理。2.循环次数是否越多越好?为何?3.进行PCR引物设计时应注意哪些原则?4.进行PCR产物克隆
2、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主要参考资料:1.吴乃虎主编.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J.萨姆布鲁克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F.奥斯伯等著.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美 本杰明卢因编著.基因.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何光源主编.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一节 PCR技术原理和工作方式 1983年,由Cetus 公司的Kary Mullis 建立;1988年耐热的Taq DNA聚合酶被发现和应用,把PCR推向了实用阶段,成为PCR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1989年,美国专利局
3、授予PCR技术专利;1989年,PCR技术被science杂志评选为伟大的技术发明;1989年为DNA聚合酶的分子年;1993年,Mullis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计算机技术使循环操作实现了程序化和自动化,简化了PCR操作程序,使之迅速得到推广。PCR技术是方法学上的一次革命,生物学及医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巨大的推动作用。,一、PCR的基本原理1、PCR的基本原理 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是分子克隆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是在模板DNA、引物和dNTP的存在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由一对引物介导,通过温度的调节,使双链DNA变性为单链DNA、单链DNA
4、能与引物复性(退火)成为引物-DNA单链复合物、在dNTP存在下,DNA聚合酶能使引物沿单链模板延伸成为双链DNA(引物的延伸);这种热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就是一个PCR循环;一般通过20-30个循环之后,就可获得大量(106倍)的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特异DNA片段。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和模板结合的特异性。,一、PCR的基本原理1、PCR的基本原理 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变性因素:加热、酸、碱、紫外线等。,一、PCR的基本原理1、PCR的基本原理 Tm(melting temper
5、ature):50%DNA分子变性时温度称为熔解温度/解链温度。一般生理条件下,Tm在85-95之间。影响Tm值的因素:(G+C)含量增加,Tm值增高 溶液的离子强度高,则Tm增加(离子键的形成增多);甲酰胺的浓度增加,则Tm下降(使碱基对间的氢键不稳定,可避免G、C含量高的DNA在高温变性时引起断裂而失活);若DNA组成比较单一,则变性发生在狭窄的温度范围内.Tm值的计算:Tm=69.3+0.41(G+C)%Tm=4(G+C)+2(A+T)(20bp),一、PCR的基本原理1、PCR的基本原理 复性(renaturation):变性的两条DNA单链在合适的条件下,又可按原来的碱基配对,再结合
6、在一起形成双螺旋构象,又称退火。复性速度与温度有关,当温度缓慢下降才使其重新配对复性;若将其迅速冷却至4 以下,则几乎不能发生复性(可用来保持DNA 的变性状态)。复性的最佳温度为:Tm-5。DNA的序列:简单的复性快;DNA的浓度:高复性快(分子多、碰撞机会多);DNA片段的大小:大复性慢(分子大、运动慢);溶液的离子强度:高复性快(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两条单链的同性相斥性);DNA部分复性,复性的速度非常快。,一、PCR的基本原理 2、PCR扩增步骤:DNA模板的解链(变性)90 95,30s 理论上,在90 左右能使DNA双链之间的所有氢键链断开,完全分离为单链;且在中性pH情
7、况下,DNA的完整性仍能很好保存。DNA 单链与引物的退火(复性)55 65,3045s 引物与模板单链特异性结合(较高的温度);不希望两条互补的模板单链结合在一起(DNA引物的量大大超过模板的量,竞争性结合:引物+模板几率DNA自身复性 几率);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Tm-5,引物的量、引物的长度。,一、PCR的基本原理 2、PCR扩增步骤:引物的延伸(新链DNA的合成)7075,3060s(2kb)首次循环:引物从3端开始延伸,延伸片段的5端为人工合成引物是特定的,3端没有固定的终止点,长短不一。第二个循环:引物与新链结合,由于后者5端序列是固定的末端,意味着5端的序列就成为此次延伸片段3端的
8、终止点。N个循环后:由于多数扩增产物受到所加引物5端的限定,产物的序列是介于两种引物5端之间的区域。P=1-(n+1)/2n,3,5,3,3,5,5,5,3,一、PCR的基本原理 2、PCR扩增步骤:循环次数:当其它参数确定之后,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DNA 浓度。一般而言25-30轮循环已经足够。循环次数过多,会使PCR 产物中非特异性产物大量增加。在扩增后期,由于产物积累,使原来呈指数扩增的反应变成平坦的曲线,产物不再随循环数而明显上升,这称为平台效应。平台期会使原先由于错配而产生的低浓度非特异性产物继续大量扩增,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应适当调节循环次数,在平台期前结束反应,减少非特异性产物。通
9、常经25-30 轮循环扩增后,反应中Taq DNA 聚合酶已经不足,如果此时产物量仍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增,可将扩增的DNA 样品稀释103-105 倍作为模板,重新加入各种反应底物进行扩增,这样经60 轮循环后,扩增水平可达109-1010。,二、PCR反应体系 1、缓冲液:缓冲液除了提供pH缓冲能力外,还有一些辅助反应进行的成分,主要是Mg2+。Mg2+浓度的高低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和产率,直接影响扩增的成败,最佳的镁离子浓度对于不同的引物对和模板都不同。为了确定最佳浓度,可以用0.1-5mmol/L的递增浓度的Mg2+进行预备实验,选出最适的Mg2+浓度。2、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脱氧三
10、磷酸核苷是DNA合成的底物,高浓度dNTP易产生错误掺入;但浓度过低,将降低反应产物的产量。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酸的浓度应相同,如果其中任何一种的浓度明显不同于其它几种时(偏高或偏低),就会诱发聚合酶的错误掺入作用,降低合成速度,过早终止延伸反应。PCR中常用终浓度为200M的dNTP,二、PCR反应体系 3、模板 模板是将要被复制的核酸片段DNA或RNA,因此模板是PCR 的关键,模板的质量是PCR 成功的先决条件,一般要有较高的纯度,最好用纯化的DNA样品,(粗品应避免混有蛋白酶、核酸酶)。另外模板的数量也会直接影响扩增的效果,一般要求含量合适,3105分子数(1g)(提高产量,减少非特异性
11、扩增);4、DNA聚合酶 选择聚合酶要从实验的具体要求考虑,高保真的酶成本较高,如果要求严格时选用。Taq DNA聚合酶被看做是低保真度的聚合酶,因为其缺少3到5外切核酸酶(校正)活性,但是产量高,是目前实验室应用最多的酶。使用带有3到5外切核酸酶活性的热稳定聚合酶可以提高保真度。但是这些聚合酶的产量比Taq DNA聚合酶低。,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引物是人工合成的两段 寡核苷酸序列,一个引物与 感兴趣区域一端的一条DNA 模板链互补,另一个引物与 感兴趣区域另一端的另一条 DNA模板链互补。引物的浓度会影响特异性。最佳的引物浓度一般在0.1 到0.5M。较高的引物浓度
12、会导致非特异性产物扩增。,3,5,5,3,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在整个PCR体系中,引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定位、定向、定范围的作用。定位 一对引物设计时,分别与一条模板结合,并且是与靶序列3端侧翼碱基互补,引物只能结合在所识别链的靶序列3端。定向 由于DNA聚合酶的53合成特点,引物的3端得以延伸,两引物延伸方向相对并均指向靶序列中央。定范围 引物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扩增靶序列的大小及特定范围:引物A+引物B+AB间序列。引物设计好坏与PCR结果密切相关。,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引物的设计原则(1)长度:16-30bp,一对引物。过短-非特异性
13、扩增增加,竟争并抑制特异扩增,从而降低扩增的灵敏性;过长-易形成稳定的杂合体或链内互补,使引物的延伸温度超过Taq酶的最适温度,同时还使检测成本增加。(2)G+C含量:占40-60%,Tm值在55 以上。GC含量太低导致引物Tm值较低,使用较低的退火温度不利于提高PCR的特异性;GC含量太高也易于引发非特异扩增。,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引物的设计原则(3)碱基的随机分布: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3末端最佳选择为G 和C;但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但现在观点认为,在3端尽可能选用T,少用G或C
14、,这样可更好的避免假引发。(错配率:T G或C A)(4)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引物自身和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3个碱基的互补。引物自身存在互补序列,会使引物自身折叠成发夹结构,使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两引物之间也不应具有互补性,尤其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止引物二聚体的形成。,二、PCR反应体系 5、引物(primers)引物的设计原则(5)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而3端不可修饰:引物的5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端修饰包括:添加酶切位点;生物素、地高辛、荧光等标记;引入蛋白质结合DNA
15、序列;引入启动子序列等。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现在PCR引物设计大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Primer Premier 5.0、Oligo 6、Dnasis、Omiga、Dnastar。三、PCR反应,第二节 PCR产物的克隆一、在PCR产物两端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 通常情况下,PCR产物可直接与平端载体DNA进行连接,但其连接效率效低。由于PCR引物的5末端可以增加一些非互补碱基,因此可以在两引物的5末端设计单限制酶或双限制酶切位点。这样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酶消化产生粘性末端,即可与有互补粘端的载体DNA重组。在设计引物时,除了考虑正常的特异性序列外,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R的技术原理 CR 技术 原理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