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课件.ppt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闪淳昌教授2009年6月5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提高。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月30日批示,一、深刻的启示二、宝贵的经验三、面临的挑战四、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一、深刻的启示,“9.11”事件使各国政府都在重新思考如何应对恐怖势力和突发事件的问题。,一、深刻的启示 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
2、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化“危”为“机”2003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斗争,给了我们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必须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一定要更加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仅要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还要在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加快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强应急管理势在必行,世界并不太平,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恐怖袭击、局部战争、金融危
3、机,以及对水资源、石油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2003年防治非典的斗争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契机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级专项预案25件,国务院部门预案80件,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一案三制”建设不断加强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4月)。“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
4、急体系建设规划(2006年12月)及实施意见。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各地应急机构逐步建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7月)。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实施。,2008年冰雪和地震两次巨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渐进式一系列次生灾害中东部较发达地区南方基础设施、设备的抗冰雪能力比较差,缺乏抗冰雪的救援设施设备。死亡一百多人,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亿。,汶川特大地震突发式一系列次生灾害西部欠发达地区灾区基础设施、设备的抗震能力和水平比较差,缺乏特大地震的各类救援设施设备。死亡失踪8.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最高层的果断决策;最快速的反应;
5、最有力的支援;最广泛的社会动员和行动;最开放透明的态度;最特殊的条例。,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也加深了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我们要组织力量,对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更加有效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体制机制,更加有力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宝贵的经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
6、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胡锦涛总书记,(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四是改革开发30年来的巨大成就使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一)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五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六是以人为本,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和社会力量。七是军民合作,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人民解放军、
7、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社区的民众。,八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和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形成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这是我们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胡锦涛总书记总结提出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制不落实;二是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五是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还相当薄弱;六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
8、还不够完善。,误区一:“事故和灾难等突发事件几率很小,不一定就在我这里发生!”有些领导同志缺乏忧患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不愿意把钱用在预防工作上,群众批评我们“有钱买棺材,没有钱买药”。事故往往在那些管理最薄弱,隐患最多又得不到治理的单位爆发,灾难往往使那些最无准备、最无知的人群遭受最严重的伤害(木桶原理或短板原理)。,误区二:“做了预防就不需要应急了!”预防为主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没有应急的准备是应急管理思想的误区。实际上应急的准备也是预防的重要内容,更何况许多突发事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备可能无患,无备必有大患。应急管理是现代社会的安全
9、理念。,三、面临的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因素相互交织,地缘、宗教和文化冲突与政治经济矛盾相互作用,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一)自然灾害严重。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难以预料的全球性气候反常和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年均死亡1万多人;每年有3亿多人口受灾;年均损失2000亿元;年均倒塌房屋350多万间。,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
10、、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为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胡锦涛总书记,(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国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一是事故总量明显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三是重特大事故明显下降。四是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明显下降。特别是煤炭、交通等领域事故下降幅度较大。,事故灾难严重表现之一,1,事故总量大、伤亡总量大。近10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万起左右,死亡12万人左右,受伤70万人左右。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
11、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9万多人,约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1.5万多人,约占13%。,事故灾难严重表现之二,2,重特大事故多。平均每年发生110起。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中,煤矿事故起数最多;重大事故(10-29人)中,道路交通、煤矿事故平均各占36%。,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2000-2008年),(三)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总体看,我国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没有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特别是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12、)。,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农村卫生发展仍然滞后。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和地方病患者,大部分在农村。农村公共卫生面临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的局面。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由其引发的药品、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时有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每年200起以上,造成200多人死亡,数万群众健康受到伤害。,大流感的风险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对以往大流感发生状况的分析认为,大约25%至35%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温和情形下全世界可能有200万-700万人死亡。中度严重乃至极端情形下全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实践 科学 发展观 提高 应对 危机 风险 能力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