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朱建廉,南京市 金陵中学,“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切入问题解决的一种思路:,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思考,构建多元化、有层次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电磁感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预设举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预设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涉及“新课程”的一些讲座:,“探究”之探究,“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之比较,“理性探究”与“实验探究”之研究,“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案例分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解读,“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研究,“新课程”的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研究,关于“新课标教材”的
2、学习体会,民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的双主体特征分析,关于“新课标教材”的分析案例,“探究式课堂教学”及其点评,从“新课程试卷”看“江苏08高考”,“新课程”背景下的复习教学研究,上述课题可以概括成为两类,意识层面上的认识问题,实施层面上的操作问题,走进“新课程”,必须系统研究,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教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案例1:(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在何处?,课程理念新!,新课程都有哪些新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全面认识,深刻理解,新课程都有哪些新理念?,对“新课程”的
3、“新理念”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针对“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理念”的相关表述而作出较为全面的理解,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理念,(1)关于“课程目标”的“新理念”,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体系中的“高中物理课程”为了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使之能够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进而在“课程目标”的确立上提出了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构成的“立体化”三维目标体系,从三个方面实施对学生的影响,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关于“课程结构”的“新理念”,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4、由于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所以相应的课程在结构上首先应该得到尊重的就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又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空间具备着“因人而异”的特点,还由于即使是某一个特定的学生其智能空间也具备着“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相应的课程结构在尊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学习需求,这就很自然的对课程结构提出了在“重基础”的同时体现“选择性”的要求。,(3)关于“课程内容”的“新理念”,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由于物理学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文明进程同步、与科技的发展水平适应、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关,所以高中物理课程应该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
5、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就曾多次针对“物理课程内容跟不上物理学发展”提出过自己的看法;笔者也曾在10年前意识到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应该“重心后移”以适应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并在特定的场合下呼吁过。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基础性”和“选择性”,与前文针对“课程结构”所说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是有所区别的,前文是从“课程结构”上相应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强调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这里则是从“课程内容”上相应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强调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在不忽视“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前提下强调“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一方面可以使课程反映出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反映出渗透在科技发展中的科学
6、新思想,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等起到积极的作用。,(4)关于“课程实施”的“新理念”,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高中物理课程的实施过程一方面应该注重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建构,一方面还应该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发挥各种教学方式在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中的积极因素;从课程目标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看,在注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的课程实施要求实质上是把各种学习方式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实现科学的整合,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5)关于“课程评价”的“新
7、理念”,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传统的观念将“课程评价”视为游离于“课程实施”以外的某种因素;“新课程”的“新理念”注意到了“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对象的内在激励功能和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问题诊断功能,因而在观念上是将“课程评价”视为“课程实施”中一个不可忽却的部分。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新课程”的“课程评价”更多的是关注所谓“过程性评价”,通过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能够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针对“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理念”的相
8、关表述而作出较为深入的探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实施建议,核心理念,(1)从“课程目标设定”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提高科学素养,终生发展需求,欲使“赛先生”(科学)能够一路走好,“德先生”(民主)必须与之同行。,(2)从“课程实施建议”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实施建议,注重自主性学习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崇尚权威,质疑意识的丧失,批判精神的消磨,奴化,关于“接受式学习方式”,关于“探究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思维习惯上形成质疑的意识,在思维品质上张扬批判性特征,创新,不崇尚权威,只服从真理
9、,民主意识,民主精神,民主,民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终生发展,科学素养,民主氛围,民主意识,民主精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民主,“探究”之探究,案例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新课程”中的“探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大力提倡,课程实施建议,注重自主性学习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新课程标准,“新课改”之所以提倡“探究”,是因为“探究式”学习方式被认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的达成需求、被认为更符合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达成需求。,“新课程”实施中的“探究”,“探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首先被理解为是一种学习方式,理解:,“新课程”理念
10、之一是将教学过程更多的视作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又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教学模式,现状:,实施“新课程”,言必称“探究”“探究”已经得到基本认同,由于对“探究”在认识上的不准确、不深刻实施上有偏差,实施“探究式”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浅显”、“捱板”,关于“探究”的几点基本认识,“探究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认识”的“探究”其本质是“思维”,实施“探究”活动的前提应该是“质疑”,“探究”用于学习之目的:“民主意识”,“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创新意识”,对“探究”的探究,“探究”,两种学习方式比较,“探究”,“接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运作程序,关于“探究式学习”,
11、“探究式学习”方式,“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探究式学习”方式,“思维”品质,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探究”,创新,“探究式”学习活动的两种形式,“探究”学习应包括“实验探究”,“探究式”学习活动,针对内容文本化呈现的“理性探究”,针对实验室控制过程的“实验探究”,1、针对文本的“理性探究”是包括“实验探究”在内的所有形式的探究的基础与前提,其他形式的探究几乎所有的“念头”都是在“理性探究”中产生的;,2、针对文本的“理性探究”通常的形式是“阅读”,要求“带着问题读,读出问题来”,虽然成本低,但局限性也大;,3、针对实验室控制过程的“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研究领域内的主流探究形式,在学习物
12、理的过程中也应如此;,“理性探究”与“实验探究”,4、“理性探究”的实施关键:“朴素的哲学思想”“严密的逻辑推理”“正确的探究思路”“科学的探究判断”;,5、“实验探究”的实施关键:“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测量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的灵活性”“结论概括的正确性”。,“理性探究”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针对文本的“理性探究”一方面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的形式,另一方面又是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之中。,从学科特征及学科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针对文本的“理性探究”实际上应该是高中
13、物理教学活动中最应该被提倡的探究形式。,从针对文本的“理性探究”所具备的教育功能来看,也应该将其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之中。,关于“恒定电流”教材中的几点疑问,案例3:(新课标教材研究),疑问一:,关于“恒定电场”的疑问,P41: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尽管这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右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电场的分布也不会随时间变化。这种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steady electric field)。,疑问:载流子均匀分布且稳定运动,设某段时间的始、末两个状态下载流子相对于P点的分布状况分别如图(a)、
14、(b)所示,这两个状态下P点的电场分布(场强分布、电势分布)情况相同吗?,解释:载流子分布密集,故流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稳定。铜: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8.5x1028m-3相邻的自由电子间距约为5.2x10-9m。图(c)便可简要地说明:当密集的载流子定向稳定流动时,周围空间P点的电场分布基本不变。,疑问二:,关于“载流子匀速率运动原因”的疑问,P41:由于恒定电场中任何位置的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所以自由电子在各个位置的定向移动速率也就不变。,疑问:场强不变载流子所受电场力不变载流子运动速率不变。怎么有点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解释:第一,导体中场强不随时间变化,所以载流子所受电场力不随时间
15、变化;第二,载流子在导体中运动过程中会因为与其他微粒间发生碰撞而受到阻碍(这种阻碍的程度用导体的电阻值来量化),可以将这种“冲击式”的阻碍等效的视为“弥散式”的阻碍;第三,由于导体微粒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冲击式”的碰撞阻碍分布也是均匀的;第四,将分布均匀的“冲击式”碰撞阻碍“弥散”开来而等效的视为“弥散式”阻力,其大小也将是恒定的;第五,若在导体两端加恒定的电压而使之形成恒定的电流,对应的载流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不变,其原因的完整表述应该是:上述“不变的电场力”与恒定的“弥散式”阻力平衡所致。,疑问三:,关于“电源内部的场分布”的疑问,P43:由于正、负极总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所以电源内部总
16、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疑问:电源内部电场若真的如图2.2-1所示,电流由负极经电源内部流向正极的过程中,电源内阻怎样分压呢?怎样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呢?,解释:第一,电源内部电场分布的实际状况应如右图所给出的“电势分布情况”给出;,第二,从右图可知电源对外供电时,其内部电场分为三个区域:绝大部分区域内场强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而在靠近两极的“薄层”内场强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第三,图2.2-1所给出的电源内部电场分布情况,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等效的分布”情况,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这种“等效的分布”应该就是“实际的分布”对空间的“平均分布”。,疑问四:,关于“导体伏安特性曲线”的疑问,P47
17、:有两幅图和一段提示语。,疑问:教材编者的意图是否想通过两幅图的差异和提示语传达一个信息:图2.3-2不能称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只有图2.3-3方可称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解释:图2.3-2和图2.3-3均可称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至于“提示语”的含义,只是提醒读者:当纵、横坐标互换时,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将相应发生改变:前者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阻值;后者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阻值的倒数。,疑问五:,关于“闭合电路结构特征”的疑问,P62:有一幅图如右。,疑问:按照此图的划分不由产生一个疑问:闭合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究竟属于内电路还是属于外电路?,解释:图2.7-1对闭合电路的结
18、构特征的划分错误,明显是教材编者的疏忽所致。,疑问六:,关于“电表命名原则”的疑问,P51、66:教材把能够直接测量电流的电表命名为“电流表”;把能够直接测量电压的电表命名为“电压表”;把能够直接测量电阻的电表命名为“欧姆表”。,疑问:三个电表的命名原则不同,为何不能将其统一起来呢?这种物理概念命名原则的不统一,对于物理学的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解释:笔者认为:第一,既然把能够直接测量电流的电表命名为“电流表”、把能够直接测量电压的电表命名为“电压表”,那么就应该把能够直接测量电阻的电表命名为“电阻表”;第二,既然把能够直接测量电阻的电表命名为“欧姆表”,那么就应该把能够直接测量电流的电
19、表命名为“安培表”、把能够直接测量电压的电表命名为“伏特表”;第三,物理概念命名原则的不统一,这决不是小事情,另举一例:把速度大小称为速率,但据说平均速度的大小又不能称为平均速率,这样的命名原则的混乱,人为的将物理学复杂化。第四、打个比方:一家生了8个儿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七毛、老三叫四毛、老四叫二毛、老五叫八毛、老六叫三毛、老七叫五毛、老八叫六毛。这样的命名真叫人受不了。,案例4:(新课标教材研究),闭合电路的结构特征,闭合电路=电源+负载+导线+电键,若将闭合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以a、b记之,并沿顺时针方向来指认闭合电路中各个部分的归属,则应有,闭合电路=内电路+外电路,内电路(b,
20、a)外电路 a,b,案例5:(新课标教材研究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从教材呈现方式看“简单的逻辑电路”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呈现方式确立教学要求如下:,教学过程的导入研究,从课题开始研究,10、简单的逻辑电路,现代信息技术,信号,数字电路,理顺逻辑关系引入教学过程,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你对课题中哪一个概念会更为关注?,逻辑,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一:,导入阶段的教学要求:,1、针对课题自觉形成三个层次的认识:本节所研究的内容是,(1)电路,(2)逻辑电路,(3)简单的逻辑电路(门电路),2、对简单逻辑电路的地位、特征、功能等形成一个简单了解,(1)简单逻辑电路门电路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2)简
21、单逻辑电路数字电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表现逻辑关系,(3)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特征,(4)了解数字电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二:,“与”门,“与”逻辑电路,“与”门的符号,“与”门真值表,注意:实用的“与”逻辑电路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与”门,“或”门,“或”逻辑电路,“或”门的符号,“或”门真值表,注意:实用的“或”逻辑电路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三:,“或”门,“非”门,“非”逻辑电路,“非”门的符号,“非”门真值表,注意:实用的“非”逻辑电路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四:,“非”门,三种门电路,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五:,多端门电路,三端“与”门,三端
22、“与”门电路,三端“与”门符号,三端“与”门真值,三端“或”门,三端“或”门电路,三端“或”门符号,三端“或”门真值,二端“非”门,二端“非”门电路,二端“非”门符号,二端“非”门真值,多端门电路,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六:,门电路的信号分析,关键:逻辑关系,P81,分析:把握了“与”逻辑关系和“或”逻辑关系,便很容易给出解答如下,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七:,门电路的功能分析,关键:逻辑关系,P81,练习题2:一个机要仓库有一扇很大的电动仓库门,门上装有三把电动锁,三个机要员各有一把锁的钥匙,只有三人同时转动自己的钥匙(闭合自己的开关),才能通过一个继电器把门打开。图2.10-18中的S1、S2、S3
23、是三各锁内的开关,J为继电器(图中未画电动机的电路),请在方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3输入的门电路符号。,练习题2:一个机要仓库有一扇很大的电动仓库门,门上装有三把电动锁,三个机要员各有一把锁的钥匙,只有三人同时转动自己的钥匙(闭合自己的开关),才能通过一个继电器把门打开。图2.10-18中的S1、S2、S3是三各锁内的开关,J为继电器(图中未画电动机的电路),请在方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3输入的门电路符号。,分析:因为只有三个机要员同时打开各自的锁,即图中的三个开关同势闭合,方框中的门电路才会通过其输出信号启动继电器而打开电动仓库门,所以,方框中的门电路所表现的逻辑关系应该是“与”逻辑关系。,上述分析
24、表明:图中方框里应该画上三端“与”门电路,电路符号如图所示。,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八:,门电路的一般分析,一般电路对门电路的影响,P79,例题1:图2.10-14是一个火警报警器装置的逻辑电路图。Rt是一个热敏电阻,低温时电阻值很大,高温时电阻值很小,R是一个阻值较小的分压电阻。,(1)要做到低温时电铃不响,火警时产生高温,电铃响起。在图中虚线处应接入怎样的元件?,(2)为什么温度高时电铃会被接通?,(3)为了提高该电路的灵敏度,即报警温度调得稍低些,R的值应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例题1:图2.10-14是一个火警报警器装置的逻辑电路图。Rt是一个热敏电阻,低温时电阻值很大,高温时电阻值很小,R是
25、一个阻值较小的分压电阻。,(1)要做到低温时电铃不响,火警时产生高温,电铃响起。在图中虚线处应接入怎样的元件?,(2)为什么温度高时电铃会被接通?,(3)为了提高该电路的灵敏度,即报警温度调得稍低些,R的值应大一些还是小一些?,解答:(1),温度低时Rt很大,而R较小,P、X分压较大,此时要求电铃不响,可见:虚线框内门电路的输入较大而输出较小,表现出“非”逻辑关系,即应接入“非”门电路入图所示。,解答:(2),温度升高时,Rt很小,P、X分压降低,即虚线框内“非”门电路的输入电压降低而输出电压必升高,导致电铃响起。,解答:(3),若R较大,即使温度不太高而Rt较大时也可使P、X分压较低,以使得
26、虚线框内“非”门电路的输入电压较低时对应的输出电压较高而导致电铃响起。可见:R较大时报警器反应灵敏。,P81,练习题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路灯自动控制门电路(如图2.10-19),天黑了,让路灯自动接通,天亮了,让路灯自动熄灭。图中RG是一个光敏电阻,当有光线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会显著的减小。R时可调电阻,起分压作用。J为路灯总开关控制继电器(图中未画路灯电路)。,(1)请在虚线框内填入需要的门电路符号。,(2)如果路灯开关自动接通时天色还比较亮,现要调节自动控制装置,使得它在天色较暗时才会接通开关,应如何调节R?说明道理。,练习题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路灯自动控制门电路(如图2.10-19),
27、天黑了,让路灯自动接通,天亮了,让路灯自动熄灭。图中RG是一个光敏电阻,当有光线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会显著的减小。R时可调电阻,起分压作用。J为路灯总开关控制继电器(图中未画路灯电路)。,(1)请在虚线框内填入需要的门电路符号。,(2)如果路灯开关自动接通时天色还比较亮,现要调节自动控制装置,使得它在天色较暗时才会接通开关,应如何调节R?说明道理。,解答:(1),天黑时无光照,RG较大,R分压小,J接通而启动开关,路灯亮;天亮时有光照,RG较小,R分压大,J断开而关闭开关,路灯熄。显然虚线框内门电路输入信号弱(强)时输出信号强(弱),是“非”门。,(2)应使R增大。天色较亮时,光线照射使RG
28、不太小,如果R不太大,则会由于R分压不太大而使“非”门输出端得到较强信号导致J接通而启动开关将路灯点亮。所以,应使R增大。,P76,演示:图2.10-5中右边的色块内是用晶体二极管组成的有两个输入端的“与”门电路,用于教学演示。A、B是它的输入端,Y是输出端。输出端的电压表能随时显示输出电压的值。左边虚线框内是一个信号源,从A接入门电路,另一个相同的信号源从B接入(图中未画出)。当信号源的开关接1时,信号源将一个电压输入门电路,接0时没有电压输入。可以从电压表上看到,只有当A、B都输入1时,输出端才有输出电压。,P78,演示:图2.10-8中,右边的色块内是用晶体二极管组成的有两个输入端的“或
29、”门电路,用于教学演示。A、B是输入端,Y为输出端。输出端的电压表显示输出电压的值。左边虚线框内是一个信号源,准备从A接入门电路,另一个相同的信号源从B接入(图中未画出)。当信号源的开关接1时,信号源将一个直流电压输入门电路,接0时没有电压输入。可以从电压表上看到,只有当A或B输入1时,输出端就有输出电压。,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九:,门电路的简单组合,简单的逻辑运算,P82,练习题4:如图2.10-20甲,一个与门的输出端和一个非门的输入端相连,形成一个组合的门电路。与门的输入端A1、B1就是这个组合电路的总输入端,非门的输出端Y2就是它的总输出端。为了应用方便,实际中把这两个基本门电路在制作时
30、便复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复合门电路,称为“与非”门,图乙就是与非门的符号。同样的道理,由一个或门和一个非门可构成一个或非门。图丁是或非门的符号。请在表中填写与非门和或非门的真值表,与非门的真值表,或非门的真值表,练习题4:如图2.10-20甲,一个与门的输出端和一个非门的输入端相连,形成一个组合的门电路。与门的输入端A1、B1就是这个组合电路的总输入端,非门的输出端Y2就是它的总输出端。为了应用方便,实际中把这两个基本门电路在制作时便复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复合门电路,称为“与非”门,图乙就是与非门的符号。同样的道理,由一个或门和一个非门可构成一个或非门。图丁是或非门的符号。请在表中填写与非门和或非
31、门的真值表,与非门的真值表,或非门的真值表,解答:,理顺组合的逻辑关系,作出简单的逻辑运算,可得真值如上表,门电路的教学要求之十:,集成电路,初步了解、简单感受,P79,介绍两个小集成块,图2.10-11四个2输入“与”门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2.10-12六个“非”门集成电路的外引线,案例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运动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案例,课题:运动学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简要叙述:在运动学基本概念中,教材要求介绍“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等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笔者的教学处理是:将这几个概念和“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建立起适当的联系,并在与“运动”概念间的相互
32、联系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与体会这几个概念的引入及相应的物理含义,从而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在由一个问题组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实施的。,教学情景的创设,案例6:借助于问题组合创设教学情景一例,(1)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约5分钟)后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期望学生按照教材给出的定义回答: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使学生对于“运动”概念有一个粗略的认识。(2)重复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并启发学生尽可能给出简要的回答。期望得到最为简要的回答:位置变化叫做运动。在此基础上引出“位移”与“路程”概念的教学。(3)再次重复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期望得到的回答是: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
33、运动。在此基础上引出“参考系”概念的教学。(4)继续重复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注意启发学生对“变化”的相关要素进行思考。期望得到回答:相对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在此基础上引出“时间”与“时刻”概念的教学。同时使学生初步体会引入“速度”概念描述运动的必要性。(5)坚持重复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变化”的复杂性,允许学生的答案是发散的。期望得到的回答: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变化叫做运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变化”的复杂性去体会“运动”的复杂性,并引出简化“运动”的模型方法,实施“质点”概念的教学。(6)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教学现场的状况,还可以继续追问同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运动?让学生在自主性探究和相互间讨论的基础上初步领悟到人类对运动(位置变化)、对运动的变化(位置变化情况的变化)等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关于教师教学素养的“三突出”原则,在所有的教学素养中最应该被突出的是“语言素养”;,在所有的教学语言中最应该被突出的是师生间的“交流语言”;,在所有的交流语言中最应该被突出的是师生间、生生间的“设问”与“应对”的“交流语言”。,教师毕竟是吃“开口饭”的,“碰撞”出“智慧”,高明的政治家总是“挑动群众斗群众”,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