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CAM集成技术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ppt
《CADCAM集成技术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ADCAM集成技术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1章 CAD/CAM集成技术,1 概 述,目前,很多企业在生产中其计算机的应用还是相互孤立存在的。CAD、CAE和CAM是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被分别用来完成产品设计、产品性能分析和产品制造,设计与制造之间的信息传递,通常用图纸和文档作为工具的方式进行。例如,数控编程人员往往要对由CAD产生的大量数据重新进行处理,再输入计算机。这种分离的系统不仅效率和可靠性低,更为严重的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能及早考虑制造过程的问题,造成设计与制造的脱节,使得产品开发周期加长。再加上各项目的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在内容供需上不配套,在数据格式上不规范,导致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换,较难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实现信息传输,
2、使得虽然在其局部范围内取得一定的收益,但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达到整体上的优化效果。因此,为满足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CAD/CAM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实现CAD/CAM系统的技术集成。,系统集成的目的,CAD/CAM系统集成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覆盖以某类产品为主的、更高效能的设计、制造整体系统。集成系统的集成技术是要实现系统中各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及产生的信息进行存储和交流,达到软件资源和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冗余;三个系统之间能实现数据自动传递和转换。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系统集成的原则,使一个计算机应用部门或行业的CAD、CAE和CAM应用软件,以工程数据库
3、为核心,以图形系统和网络软件为支撑,用现代化计算机接口的方法,把这些CAD、CAE、CAM应用软件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互相支持,互相调用,信息共同占有,数据共同享用,以发挥出单项应用软件所达不到的整体效益;使应用成果能作综合性的优化处理,得出经济上最合理、技术上最先进的最优化方案和设计。,系统集成的内容,硬件集成,CAD/CAM系统的集成内容包括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其选择的依据是用户的需求和系统进一步扩充发展的可能性。,硬件系统的组成与配置,可以选择以主机系统为中心的配置,也可以选择工作站或微机系统的分布式配置。一般来讲,为了充分发挥资源共享、并行作业,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选用分布式
4、配置为好。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局域网可以将不同型号的微机、工作站连接起来,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使运行在不同型号计算机上的各子系统在硬件上集成起来。硬件集成也可以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1ientServer)体系结构。,软件集成,软件集成包括应用程序的集成和信息集成两个方面。为了便于软件的集成,建议采用系统核心(System Kernel)。它是将CAD/CAM软件系统对环境的依赖集中于一体,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帮助,包括数据的统一管理、程序管理、数据接口和运行控制等。一般CAD/CAM集成系统的核心主要有:工程数据库、通用数据接口、程序管理、统一的用户界面程序和执行控制程序等。,CAD/CA
5、M系统的软件集成需要满足:,(1)集成系统有畅通的信息流和正确的数据转换。(2)提供信息共享和软件共享的机制。(3)提供所有软件信息的版本控制及管理。(4)信息项改动时,自动跟踪相关信息项。(5)保证内部有一致性的接口和外部有统一的、友好的人机界面。(6)用统一的执行控制程序来组织各种信息的传递和运行。,2 系统的集成环境和方式,集成环境,CAD/CAM集成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一般包括图形支撑系统、工程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及用户界面管理系统等。其中,工程数据库是CAD/CAM集成系统的核心。由于集成系统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数据,因此必需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管理。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大多数用于事务管理
6、,如财会、人事、库存、图书管理等。然而,由于工程设计过程本身的行为特征以及工程数据的复杂性,如设计中往往采用试错的方法迫近最佳方案逐个设计过程中需要产品或零部件的几何和拓扑数据、图形数据、标准规范数据、产品的历史档案数据、机床、刀具、材料及工艺数据等;每次设计将产生大量的几何结构、物理特性、加工参量等数据,致使事务管理型数据库系统无法适应工程设计环境的需要。,因此,探讨和研究适用于CAD/CAM领域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图形系统的功能是用来为产品设计、工程分析、工艺设计和数控编程等阶段提供所需的图形显示和输出,是集成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支撑环境。数据交换系统主要是用来为各应
7、用软件间不同类型数据的通信和管理提供转换机制,包括数据交换标准、接口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等,以确保集成系统信息流的畅通。用户界面管理系统是用户与集成系统联系的纽带,用户与系统间的联系通过以窗口、菜单、图符等组成的人机交互图形界面来进行。在CAD/CAM集成系统中,要求用户界面管理系统是一个具有界面一致、功能可扩充的智能化、图形化的开放系统,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需要。下图为利用CAD/CAM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流程图。,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流程图,集成方式,系统的集成并非各系统模块叠加式组合,而是通过不同数据结构的映射和数据交换,利用各种接口将CAD/CAM的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连接成一个集成化的整
8、体。CAD/CAM的集成涉及到网络集成、功能集成和信息集成等诸多方面。网络集成是要解决异构和分步环境下网内和网间的设备互连、传输介质互用、网络软件互操作和数据互通讯等问题;功能集成应保证各种应用程序互通互换、应用程序互操作和数据共享等问题。信息集成是要解决异构数据源和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互操作和数据共享等问题。信息集成是CAD/CAM系统集成的核心,是近年来备受工业界关注的课题。,CAD/CAM系统集成方式的现状,当前的CAD/CAM系统大多只停留在信息集成基础上。也就是把CAD、CAE、CAPP、CAM等各种功能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统一的执行程序来控制和组织各功能软件信息的提取、转换和共享
9、,从而达到系统内信息的畅通和系统协调运行的目的。使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的自动转换。显然,信息的集成可以使CAD、CAE和CAM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由于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CAD、CAE和CAM基本上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各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另外,各子系统对产品模型描述的方式不同,缺乏一个统一的产品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系统的信息集成,目前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中两种是通过接口技术解决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另一种是通过产品建模技术实现系统的数据共享。,通过专用数据接口实现集成,这种方式对于相同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可在各系统之间协调数据格式,从
10、文件层次上实现系统间的互联;而在不同的开发应用环境下,则需要在各系统与专用数据文件之间开发专用的转换接口进行前置或后置处理,如图所示,当A系统需要B系统的数据时,需要设计一个专用的数据接口文件,将B系统的数据格式直接转换成A系统的数据格式,反之亦然。,特点:这种集成方式原理简单,转换接口程序易于实现,运行效率较高,但由于各应用程序所建立的产品模型各不相同,且相互间的数据交换仅仅作用于两个系统之间,所以由多个子系统集成的CAD/CAM系统需要涉及的专用格式处理程序很多,而且编写接口时需要了解的数据结构也较多。当其中一个系统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的所有接口程序都要修改,因此开发的专用数据接
11、,口无通用性,不同的CAD、CAE、CAM系统之间要开发不同的接口,这一集成方式无法实现广泛的数据共享,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较差,常用于小范围、简单的CAD/CAM系统的信息集成,是CAD/CAM集成发展初期所采用的集成方式。,利用数据交换标准格式接口文件实现集成,该集成方式的思路是建立一个与各子系统无关的公用接口文件,如图所示。当某一个系统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此系统的前、后处理程序即可。这种集成方式的关键是建立公用的数据交换标准。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出多个公用数据交换标准,其中典型的有IGES、DXF等。同时,有关的CAD、CAE、CAM商用软件都提供了各自的符合标准格式的前、后置处
12、理器,故用户不必自行开发。,特点:在这种集成方法中,每个子系统只与标准格式的中性文件打交道,无需知道其他系统的细节,从而减少了集成系统内的转化接口数量,降低了接口维护难度,便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这一集成方法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共享。但由于各系统不能直接从数据库中存取数据,而必须通过各种接口来进行数据转换,降低了运行效率,也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然而这种方法仍是目前CAD/CAM集成系统应用较多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图形系统的数据转换就是采用中性的标准格式数据文件来实现(IGES、DXF)。,基于统一产品模型和数据库的集成,这是一种将CAD/CAM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开发,从而
13、实现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方案。右图为CADCAECAM集成系统框架图。,由图可见,集成产品模型是实现集成的核心,统一工程数据库是实现集成的基础。各功能模块通过公共数据库及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从而避免了数据文件格式的转换,消除了数据冗余,保证了数据一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这是一种较高水平层次的数据共享和集成方法,各子系统通过用户接口按工程数据库要求直接存取或操作数据库,它与用文件形式实现系统间集成方法相比,由于不需要通过转换接口来进行数据交换,加快了集成系统的运行速度,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可以说,采用工程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实现的系统集成,既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换,又
14、可使集成数据达到真正的数据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共享性。近年来,随着高速信息网络应用的发展,并行环境的建立以及远程设计、网络和多媒体数据库的出现,为工程数据库实现异地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通过统一的产品数据模型交换信息的集成方式,集成方式如图所示,是采用统一的产品数据模型,并采用统一的数据管理软件来管理产品数据。各子系统之间可直接进行信息交换,而不是将产品信息转换成数据,再经过文件来交换,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这种方式是STEP进行产品信息交换的基础。,3 CAD/CAM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CAD/CAM系统集成的目的就是按照产品设计、工艺准备、工程分析和生产制
15、造的实际过程,在计算机里实现各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和交换,形成连续、协调和科学的信息流。因此,产生公用信息的产品建模技术、存储和处理公用信息的集成数据管理技术、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技术和对系统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以及对系统的运行统一组织的执行控制程序就构成了集成过程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1、产品建模技术,完善的产品设计模型是CAD/CAM系统进行集成的基础,也是CAD/CAM系统共享数据的核心。传统的基于实体造型的CAD系统仅仅是几何形状的描述,缺乏对产品零件信息的完整描述,与制造所需的信息彼此分离,因而导致了CAD/CAM系统集成的困难。为克服上述问题,将特征造型的概念引入CAD/CA
16、M系统,对形成新一代集成系统,是当前CAD/CAM集成系统研究的热点。,就目前而言,给予特征的产品模型是解决产品建模关键技术的比较有效的方法。,2、集成数据管理技术,随着CAD/CAM技术的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集成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日益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成系统由多个工程应用程序组成,这就要求数据管理系统能支持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传递与共享,满足可扩充性要求;(2)工程数据类型复杂,不仅有矢量、动态数组,而且常常要求处理具有复杂结构的工程数据对象;(3)工程对象在不同设计阶段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模式,因此,应能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和扩充定义模式;(4)由于工程设
17、计过程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并且有反复试探的特点,因此集成系统的数据管理必须提供适应于工程特点的管理手段。,因此,传统的商用数据库已满足不了上述要求。CAD/CAM系统的集成应努力建立能处理复杂数据的工程数据管理环境,使CAD/CAM各子系统能有效地进行数据交换,尽量避免数据文件和格式转化,清除数据冗余,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采用工程数据库管理方法将成为开发新一代CAD/CAM集成系统的主流,也是系统集成的核心。,3、产品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数据交换的任务是在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之间进行数据通讯。最初的各个子系统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各系统内的数据表示格式不统
18、一,使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难以进行,影响了各系统应用软件的发展及软件效益的发挥,不利于提高CAD/CAM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解决数据交换这一关键技术的途径是制定国际性的数据交换规则和网络协议,采用计算机网络开发各类系统接口。产品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标准是CAD/CAM系统集成地重要基础。,4、执行控制程序 CAD/CAM系统具有规模大、信息源多、传输路径不一、各模块的支撑环境和功能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对系统诸模块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执行控制程序是系统集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的任务就是把相关的模块组织起来,按规定的运行方式完成规定的作业,并协调它们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进行故障处理等。
19、,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是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它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等)和现代管理技术将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产品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及服务等全部生产活动集成起来,将各种局部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将各种资源集成起来,将人、机系统集成起来,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集成,达到实现企业全局优化、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CIMS的构成,从功能上讲,CIMS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及经营等全部活动,这些功能对应着CIMS结构中的三个层次。即:决策层帮助企业领导作出经营决策。信息层生成工程技术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ADCAM 集成 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制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4268.html